7月30日,記者從天河區獵德街獲悉,在廣州市11個行政區、176個街(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季度考核中,獵德街獲得了「優+」等次的好成績。在獵德街的垃圾分類工作中,人大代表起到了監督指揮作用。全市率先採用伸縮式遮雨投放亭更是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日前,天河區人大代表對獵德社區垃圾分類點進行暗訪時,見到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一位女士在誤時垃圾投放點投放廚餘垃圾,破袋投放時不小心將一塊骨頭落在了垃圾桶外。該女士隨即從口袋掏出一張紙巾包住骨頭撿起來。她先將骨頭丟進了廚餘垃圾分類桶,再將紙巾丟進其他垃圾分類桶,最後去旁邊的洗手池洗手……整個動作標準規範、熟練自然。區、街人大代表對此交口稱讚,稱其為「教科書式垃圾分類操作」,該過程也恰好被隨行工作人員拍下。
獵德花園小區居民熟練做好垃圾分類破袋投放。
據了解,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獵德街人大工委積極組織區、街人大代表下社區發揮監督指導作用,做好走訪工作。各級人大代表認真履職,不打招呼,直接走訪,查看各小區是否已開展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投放是否精準、投放點衛生秩序是否良好、是否有專人守桶引導。
獵德街地處珠江新城中央商務區核心位置,既有光輝靚麗的現代化CBD商務區,又有生活氣息濃厚的「村改居」社區和各種商業店鋪,錯綜複雜的垃圾分類情況考驗著基層街道的管理智慧和治理水平。
獵德街將黨建引領貫穿在垃圾分類的各個環節,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一舉推動全街83個黨組織1513名黨員投入垃圾分類工作中,打造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志願者「五位一體」的聯動機制,編織樓道自治、樓宇群治、小區合治、社區共治的四級垃圾分類推進工作網,圍繞全鏈條提升、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覆蓋築牢垃圾分類陣地。
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獵德街尤其注重強化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和能力建設,重點在「桶、袋、雨」三個細節下功夫。
海濱花園小區垃圾投放點改造後的伸縮式遮雨投放亭。
比如,獵德街在全市率先將投放亭改裝成伸縮式遮雨投放亭,遇暴雨等極端天氣自動打開擋雨板,方便群眾投放垃圾。投放亭旁還配置了洗手盆、鏡子、洗手液、紙巾、消毒液、照明燈等6小件。同時鼓勵居民提桶投放,推薦使用可降解垃圾袋,還定製了兒童分類垃圾桶,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疫情期間充分考慮居民需求,設置了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目前,獵德街轄內6個社區、33個物業居住小區、34個機團單位、37個經營區域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96%。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夏嘉雯 通訊員 孫振林 肖大偉 黃莉姍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