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眼中最累的5大科室:各科室的「鄙視鏈」太真實了…

2020-12-12 騰訊網

醫學生在選科室時有一句口訣:「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膩膩歪歪大內科,一錢不值小兒科,死都不去急診科。」

不難看出,兒科、急診科是醫生內部公認的最累科室。但其實不止這些,今天小九整理了醫生眼裡最累的五大科室,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生眼裡最累的五大科室

科室一:兒科

當小孩生病的時候,家長的心都要碎了,其實這也能理解,但有時候遇到脾氣比較急、不講理的家長,確實也是挺無奈的。

福建泉州的李醫生在值夜班時就曾遇到這樣一個狀況。

「醫生,趕緊給我們看看,我們看急診,小孩發高燒了。」

由於當時看診的人比較多,李醫生被圍在一群人當中,所以沒有及時給他家孩子看,他就開始連哭帶罵,「什麼醫生,一點醫德都沒有」。等我給他先看的時候,別人等久的家長又不樂意了,「我們家也發高燒,我們都等這麼久了,憑啥他先看,按鬧分配嗎?」

入選原因:兒童由於年齡比較小,很多表達不清楚,甚至無法表達,這對了解、判斷病情有一定難度。而且小孩比較不受控制,打針的時候可能大哭大鬧,或者打點滴的時候會跑老跑去。還有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情緒很容易失控,所以兒科醫生的精神壓力也是挺大的。

科室二:急診科

李昱在北京的某急診科上班,他說:醫院一樓是搶救室,二樓是醫生的辦公室,從緊急出口的側梯跑著上下樓,是科室醫生們的常態。忙的時候,一晚上連續五六名突發心梗患者來就診,胸部按壓連著人工呼吸算是一個循環,2分鐘內5個循環做下來,就需要換人接著完成,因為真的很累,在冬天都滿身是汗。

但憑著專業親手將對方從死亡線上拽回來,看著心跳檢測器上,一個平線慢慢變成規律的波動,那種感覺只能自己體會,這份職業是光榮的。

入選原因:永遠不曉得下一個患者什麼時候來,是什麼身體問題,所以一直都得處於備戰的狀態,神經緊繃一刻也不停歇,一個月值夜班超過20天是急診科裡每個醫生的常態。而且更難的是,它也是最容易引發醫療糾紛的科室,因為來該診室就診的患者以及家屬在情緒上往往比較激動,一言不合可能就引發爭執。

科室三:麻醉科

黎平是一位麻醉科醫生,這天,有位意識障礙患者需要建立中心靜脈穿刺置管,用於補液給藥,黎平和同事也參與了此次戰鬥。

由於患者處於淺昏迷,頭老是扭來扭曲,不易操作,加上戴著三層手套,手指無法清晰觸摸到動脈搏動,起霧的護目鏡讓視野變得模糊,所以他只能側著頭斜視才能看到一點。好不容易穿刺針到位,置入導絲時,患者一動,一切又得重新來過。

更難的是,由於病床比較低,還得彎腰配合患者,時間久了,酸痛得不行,本來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折騰了快半小時,汗透衣背,最後總算成功。

入選原因:麻醉科手術醫生雖然在手術當中多處於「配角」,但是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而且也很累,因為外科手術的時候,麻醉醫生要從頭待到尾。由於麻醉醫生的配置在大部分醫院裡多是比較少的,所以很多時候就像革命的磚,哪裡需要往哪搬,一刻也不停歇。

這也是為什麼新聞報導「醫生猝死」時,麻醉醫生佔的比例比較大。

科室四:婦產科

12小時內順利完成8臺手術——不久前,容城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牛宇明刷新了個人紀錄。

上午10點,沒等牛宇明完成手術,一名產婦被緊急送至婦產科。由於該產婦情況比較危急(孕33周,二胎臨產、瘢痕子宮,如不及時剖腹產,可能發生子宮破),牛宇明趕緊聯繫了上級醫院請求幫助。12點手術開始,50分鐘後,嬰兒順利出生,3斤8兩,雖偏小,但問題不大。

之後,牛宇明作為主刀醫生,又幫助了4人因手術指徵明顯需要進行剖宮產的孕婦。加上既定的安排,當天一共參與完成了8臺手術

入選原因:婦產科醫生,不僅要給孕婦進行手術(屬於外科),有時候在面對一些情況比較危急(如伴隨內科症狀)的產婦時,還要短時間內做出解決方案,同時還要兼顧胎兒情況,所以任務還是非常重的,而且採取措施後結果的好壞也非常考驗醫生的心臟承受能力。

科室五:精神科

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主任陳一郡有一個記憶深刻的病例。

2年前,在他剛進醫院的某一天,他和兩位護士(其中有位是孕婦)一起查房,突然一名40歲左右的女患者眼光異常,朝著有孕在身的護士衝了過來,他只能擋著,不然不知道有什麼後果。「當時我扎紮實實受了一巴掌,但是我也不怪她,因為這不是她的本意,她出現了命令性幻聽。事後,患者清醒過來,一直跟我道歉。」

入選原因:職業風險相對於其它科室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患者在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很容易做出傷人的舉動,醫生需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

曾有醫生遇到一個退役的柔道運動員,因為懷疑老公出軌而發病,把醫院的一個患者當做小三暴打,最後還是七八個人一起上才將其控制住,那畫面想想都很可怕。

醫生這個職業,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很風光,但是身後是無數的堅持,所以每位醫生都是值得敬佩的。不管是哪一科的醫師,其實都不輕鬆,所以在此為每一個認真付出的醫務工作者道一聲辛苦了!

參考資料:

[1]《戰疫故事丨抗疫一線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麻醉科醫生》.重慶醫科大學.2020-03-11

[2]《難過時我在!陳一郡,一位精神科醫生的故事》.新民晚報.2018-12-30

[3]《醫生眼中,最累人的6大科室!》.醫知半解.2017-06-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太真實了……醫院各科室「鄙視鏈」
    在醫院眾多科室中是否存在傳說中的「鄙視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醫生眼中的各科室吧~1:人生贏家腫瘤:錢多事少醫患和諧,上可申973發新英格蘭,下可各類小基金灌水文。皮膚:+100865: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麻醉:每一個累成狗的外科醫生都在心中謀殺過無數個坐在椅子上悠閒玩手機的麻醉醫生。
  • 醫生眼中最累的6大科室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綜合現今的狀況,我們整理出了醫生眼中的六大最累科室: 1 兒科 入選理由:患兒有時不能主動告訴你病情,判斷起來有難度;小孩很難控制,家長情緒容易失控,造成兒科醫生工作強度高、精神壓力也特別大。
  • 醫生眼中最累人的 6 大科室,看看你們科室上榜了沒?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綜合現今的狀況,看看醫生眼中的六大最累科室: 1兒科 正所謂「寧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孩」,在醫療環境欠佳的當下,兒科還面臨醫患矛盾多發、醫療風險大等問題。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披藤的數據顯示,兒科發生醫療暴力事件的機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許多。 從醫的都很多都不願選擇兒科,實際上,「兒科醫生荒」早在幾年前,就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 醫院最累的6大科室醫生生存現狀,兒科婦產科也太慘了!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綜合現今的狀況,我們整理出了醫生眼中的六大最累科室。「就發個燒,不用查 」「那回家,38.5度以下多餵溫開水溫水擦浴降溫,不用捂太多,38.5度以上餵口服退燒藥,要持續高燒不退還得再來看病 」「燒這麼高,你就讓我們回家啊,孩子有什麼事你負責啊 」「那打吊瓶吧,用點退燒藥,燒這麼高補補液 」「就是個感冒,還讓我們打針,再說了孩子太小打針不配合,不能打 」「那你說怎麼辦 」
  • 在中國,這5個科室的醫生,又累又窮
    醫院裡,由於面對的人群不同、治療的疾病不同、治療方法不同,醫生的辛苦程度、危險程度、收入水平可能存在很大差別。理論上,越辛苦、責任越大的科室,收入也應該更高。但實際往往並未如此。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來談談,我心中最累最窮的5個臨床科室。
  • 醫院各個科室的「鄙視鏈」!是真的嗎?檢驗人表示不服!
    關注我們  在醫院眾多科室中  是否存在傳說中的「鄙視鏈」?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  各個科室眼中的自己吧~  醫院科室之間的鄙視鏈,據說分為7檔  1:人生贏家  腫瘤:錢多事少醫患和諧,上可申973發新英格蘭下可各類小基金灌水文。
  • 太真實了!留學圈的完整鄙視鏈請查收
    鑑於該鄙視鏈過於主觀,部分內容純屬娛樂,切莫當真。 2. 鄙視符號:> 3.互相鄙視符號: 1 學習鄙視鏈 1、Offer鄙視鏈 Full-scholarship / Tuition-waived > Offer > AD > WL > Rej
  • 誰才是醫院「鄙視鏈」最底層「民工」?
    在醫院眾多科室中是否有比較公認的「鄙視鏈」,即某些科室比較高端、精英、錢多、有前途etc?五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麻醉:每一個累成狗的外科醫生都在心中謀殺過無數個坐在椅子上悠閒玩手機的麻醉醫生。耳鼻喉:為什麼不把我放在第四檔,你放學別跑!呼吸:戰場是肺癌,對手是腫瘤科。
  • 醫院最累科室排名,這個科室竟居榜首!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但要說兒科、急診科是醫院兩大最累科室,病號最多的心內科又該往哪排? 那麼,醫院最苦、最累科室排名到底如何?本文給出了一個來自網絡的排名,非官方意見,僅供參考。 第七名:精神科 入選理由:遇到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常被人身攻擊,職業風險大。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醫院裡,對醫生來說最「好」的7個科室
    在中國,這5個科室的醫生,又累又窮。有朋友問,醫院裡就沒有相對好一點的科室嗎?工作時間短,工作壓力不大,簡直是醫生職業中的一股清流,一個最接近「遠方和詩」的科室。第6名:皮膚-性病科醫生沒有危重病人,每天雲淡風輕。收入不算很高,但也不低。缺點有二:1.部分有些皮膚病有點噁心,密集恐懼症請遠離;2.多數醫院會把性病和皮膚科放在一起,所以有點髒。
  • 「學歷鄙視鏈」真實存在嗎?
    很多初入職場的人會疑惑,學歷鄙視鏈真實存在嗎?學歷從高到低排序,想不想知道學歷鄙視鏈,你在第幾層?可見,學歷鄙視鏈還真的存在職場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歷鄙視鏈真實存在嗎?其實,在現實中,這樣的鄙視鏈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在職場面試中,學歷就是通行證。早前,某衛視一檔優秀學生經驗分享節目中,一位前人事經理直言「會對非985大學生區別對待」。
  • 學歷鄙視鏈:不想承認,卻真實存在
    相信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感受到這條「鄙視鏈」的存在,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就是現實,是真實存在的,能力先不看,先看學歷,學歷越高,差距也是越大,你值多少錢,學歷就是起點。不要以為學歷鄙視鏈只作用在國內學生身上
  • @金山家長們,興趣班也有「鄙視鏈」,你被「鄙視」了麼?
    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都司空見慣了,現在受家長追捧的是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在棋類運動中,會下圍棋的代表智商高、聰明,學西洋棋的鄙視學中國象棋的,軍旗、五子棋、跳棋更是入不了眼」,網友們紛紛留言稱。
  • 盤點夜班最累的 5 大科室,你的科室上榜了嗎?
    作者:行醫小泡芙眾所周知,無論醫生還是護士,提及工作的勞累之最還是值夜班。值夜班是考驗醫護人員能力的驗金石。其次,缺乏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即使是大醫院的急診科也是雜事堆積,難以做到分工明確。急診科醫生不僅要面對不同病症,並且要扮演好醫院中轉站的角色,明確診斷。將不同病症的病人詳細分診至不同科室,這就考驗了醫師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水平。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太淡定跳出來,指責或打架?不文明!那,怎麼辦?怕是只能哼哼地在心裡嘀咕一聲,暗自指責對方沒水準,然後用滿含著公平、平等的現代思維光芒的「餘光」殺死不平等的罪惡。鄙視,不僅像是一條食物鏈,更是當下社會宿命的怪圈。鄙視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是最懶惰的自戀「完美的自戀,歹毒的投射,組成了彼此的意淫。
  • 中文系鄙視鏈
    專業鄙視鏈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裡,法律系看不起外文系,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學系,哲學系又看不起藝術生,藝術生裡面,搞音樂美術的又看不起體育生。
  • 坐月子「鄙視鏈」排行榜:娘家媽伺候是「丟人」,倒數第一最心酸
    之前看到一份坐月子「鄙視鏈」排行榜,才發現,原來娘家媽伺候是「丟人」,而倒數第一最心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坐月子「鄙視鏈」排行榜頂層:月嫂/月子中心調查顯示:月子中心/月子會所,平均費用在3~6萬元左右;月嫂的平均價格在
  • 《網際網路青年鄙視鏈圖鑑》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泰劇>國產劇看劇是職場社畜下班後最簡單的娛樂方式,也就成了最常見的鄙視鏈。然而,每個電視劇觀眾都在鄙視鏈中被鄙視的同時也鄙視著別人,比如:看日劇的同時鄙視著看美劇的,《權遊》爛尾成那個慫樣,尬吹太過了吧?而看泰劇的鄙視看英劇的,大家都只是觀眾而已,神作也不是你拍的。看國產劇的鄙視所有人,我就圖一個,不用盯著字幕看,邊看能邊做點別的事兒。
  • 學鋼琴太低端?中產孩子興趣班隱形鄙視鏈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