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語氣中很常見的句子就是「如果怎麼樣,就會怎麼樣」的假設情況,不是跟現在事實相反,就是與過去事實相反,要麼與將來事實相反。大體上的時間階段分為這三種。語法上把這些假設的句型叫做條件狀語從句,一句是從句,一句是主句。
狀語(adverbial,簡稱adv)是句子的一個重要修飾成分,是謂語裡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狀語」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英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德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
1、表示與現在事實相反的情況
昨天我們說過,這樣的句子,從句要用過去式,主句要用過去將來,
所以從句的組成就是if+主語+過去式(be的動詞形式為were), 主句的組成是主語+should/could/would/might+do(即動詞原形),助動詞和動詞原形構成了過去將來的樣式。
其實不用考慮它到底是不是過去將來時間,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它的形式與過去將來的形式一樣,所以按過去將來比較好記。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n umbrella.
事實與現在相反,你實際上沒帶傘,所以從句用過去,主句用過去將來
If I knew his telephone number, I would tell you.
事實與現實相反,我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所以從句用過去,主句用過去將來
2、表示與過去事實相反
昨天我們說過,與過去事實相反,從句要用過去完成,主句用過去完成將來
那麼從句的組成就是:if+主語+had+done(過去分詞)
主句的組成就是:主語+should/would/could/mignt+have+done(過去分詞)
If I had got there earlier, I should/could have met her.
事實上去我去晚了,那會兒的事,以前的事情,與過去相反,所以從句用過去完成,主句用過去將來
3、表示對將來情況的主觀臆測
我們說過,虛擬語氣包括主觀臆測,也說過表示將來情況的主觀臆測的句子,從句要用過去,主句要用過去將來。
那麼從句的構成為:if+主語+were to do (這裡用be to do 表示將來,過去形式即were to do)
或者if +主語+should/could/would/might+do(動詞原形),這個組成形式之前沒說過,實際上do可以理解為did, 而由於在其他助動詞之後,所以用了原形,而由於是虛擬語氣, 所以可以用上面說到的助動詞。
主句的構成只有一種,主語+should/would/could/might+do
If she should come here tomorrow, I would talk to him.
If there were a heavy snow next Sunday, we would not go skating.
If she were to be here next Monday, I would tell her about the matter.
事實上,將來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