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位於安徽,雖然沒有名列五嶽之中,但因風光秀美,天下聞名。在藝術家的眼中,黃山的自然風光甚至比五嶽都美。於是就有了「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言下之意,看過了黃山美景,就不用去看五嶽了。五嶽可以看到的風景,黃山都有。
明朝末年,安徽出現了一個黃山畫派,梅清、石濤、漸江等人都是這個畫派的成員。其中的梅清,幾乎用一輩子的時間畫黃山,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文化內涵。石濤早期的繪畫風格,受梅清影響很大。石濤在黃山附近的宣城定居十餘年,參悟了法無定法、存乎一心的創作思想。

近代名家黃賓虹很喜歡石濤的作品,為此他不但臨摹石濤的畫作,還會去名山勝景追隨石濤的創作足跡。這幅《黃山松谷》是黃賓虹晚年的作品,從作品呈現的樣貌看,應該是他根據早年間的黃山寫生畫稿,進行的二度創作。
黃賓虹有寫生的習慣,他喜歡對朋友訴說他的創作理念。他認為通過摹古學習傳統技法沒有問題。如果太依賴古人的作品,那就有問題了。不要因為找不到前輩名家的作品真跡而苦惱,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遠勝於名家畫稿。潛心師法自然,獲得的收穫比臨摹更多。

黃賓虹不但這麼說,他也是這麼做的。他喜歡隨身帶著紙筆,看到風景絕佳的地方,將其畫下來。久而久之,他的作品中沒有前輩名家的痕跡,只有自然山水的勃勃生機。就憑這一手功力,他在同輩畫家中無人可以比擬。
有很多畫家都強調師法自然的重要性,卻苦於沒有好的方式方法。要知道,守舊還能有一條別人走過的路,起碼可以參照。至於創新,那可是要走出一條新路啊!畫家在創作中會有種種顧慮,新奇別致可能會漸臻佳境,也可能會鎩羽而歸。不是每一個畫家都有勇氣走自己的道路。

黃賓虹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敢想敢為。別人頂多想一想,試一試,他要一路走下去。也許有人會說,走錯路可以回頭重來啊。不要忘了,藝術創作沒有那麼多重來的機會。創作需要厚積薄發,不是隨便可以回頭的。
現在已經很難弄清楚黃賓虹到底出於什麼目的,要走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創作之路。最大的可能是,他不但窺見天地,他還要在天地自由馳騁。《黃山松谷》中自由的筆墨,任性揮掃。複雜的山石結構,生動逼真。這些都是他在藝術世界中馳騁的痕跡。

黃賓虹是個較真的畫家,他畫的也是真山真水。也許只有這樣沒有雜念,勇往直前的畫家,才會透過重重虛無迷霧,把真實的山水落在畫紙之上。
拓展閱讀
山水多情,胡也佛繪《青山訪友》
布局精妙,一步一景,張大千繪《溪山圖》
山色空濛雨亦奇,趙少昂繪《灕江煙雨》
詩意圖中的範畫,陸儼少繪《秋下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