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實的山水描繪在畫紙上,黃賓虹繪《黃山松谷》

2020-12-20 薩培喇談藝錄

黃山位於安徽,雖然沒有名列五嶽之中,但因風光秀美,天下聞名。在藝術家的眼中,黃山的自然風光甚至比五嶽都美。於是就有了「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言下之意,看過了黃山美景,就不用去看五嶽了。五嶽可以看到的風景,黃山都有。

明朝末年,安徽出現了一個黃山畫派,梅清、石濤、漸江等人都是這個畫派的成員。其中的梅清,幾乎用一輩子的時間畫黃山,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文化內涵。石濤早期的繪畫風格,受梅清影響很大。石濤在黃山附近的宣城定居十餘年,參悟了法無定法、存乎一心的創作思想。

黃賓虹 黃山松谷

近代名家黃賓虹很喜歡石濤的作品,為此他不但臨摹石濤的畫作,還會去名山勝景追隨石濤的創作足跡。這幅《黃山松谷》是黃賓虹晚年的作品,從作品呈現的樣貌看,應該是他根據早年間的黃山寫生畫稿,進行的二度創作。

黃賓虹有寫生的習慣,他喜歡對朋友訴說他的創作理念。他認為通過摹古學習傳統技法沒有問題。如果太依賴古人的作品,那就有問題了。不要因為找不到前輩名家的作品真跡而苦惱,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遠勝於名家畫稿。潛心師法自然,獲得的收穫比臨摹更多。

黃賓虹 黃山松谷 局部

黃賓虹不但這麼說,他也是這麼做的。他喜歡隨身帶著紙筆,看到風景絕佳的地方,將其畫下來。久而久之,他的作品中沒有前輩名家的痕跡,只有自然山水的勃勃生機。就憑這一手功力,他在同輩畫家中無人可以比擬。

有很多畫家都強調師法自然的重要性,卻苦於沒有好的方式方法。要知道,守舊還能有一條別人走過的路,起碼可以參照。至於創新,那可是要走出一條新路啊!畫家在創作中會有種種顧慮,新奇別致可能會漸臻佳境,也可能會鎩羽而歸。不是每一個畫家都有勇氣走自己的道路。

黃賓虹 黃山松谷 局部

黃賓虹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敢想敢為。別人頂多想一想,試一試,他要一路走下去。也許有人會說,走錯路可以回頭重來啊。不要忘了,藝術創作沒有那麼多重來的機會。創作需要厚積薄發,不是隨便可以回頭的。

現在已經很難弄清楚黃賓虹到底出於什麼目的,要走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創作之路。最大的可能是,他不但窺見天地,他還要在天地自由馳騁。《黃山松谷》中自由的筆墨,任性揮掃。複雜的山石結構,生動逼真。這些都是他在藝術世界中馳騁的痕跡。

黃賓虹 黃山松谷 局部

黃賓虹是個較真的畫家,他畫的也是真山真水。也許只有這樣沒有雜念,勇往直前的畫家,才會透過重重虛無迷霧,把真實的山水落在畫紙之上。

拓展閱讀

山水多情,胡也佛繪《青山訪友》

布局精妙,一步一景,張大千繪《溪山圖》

山色空濛雨亦奇,趙少昂繪《灕江煙雨》

詩意圖中的範畫,陸儼少繪《秋下荊門》

相關焦點

  • 構圖密、氣勢足、色彩厚重,張石園繪《山高雲起》
    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都可以算得上他的傳入。王翬作為仿古的集大成者,李唐對他的影響特別大。他作品中呈現出的宋韻,幾乎就是李唐傳遞的浪漫寫實畫風。通過山路表現空間的變化,讓畫面真實可信。李唐標誌性的技法是構圖密、氣勢足、用色厚重。這三個特點在《山高雲起》中都有體現。張石園用飽含力度的線條畫斧劈皴山水畫,再用色彩緩和山石結構上的硬度。讓畫中人與山水之間有了親近感。
  • 安徽黃山風景區之松谷景區,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可謂是清涼世界
    黃山風景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風景區其中之精華部分為154平方公裡,號稱「五百裡黃山」,區內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尤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 松谷景區介紹:位於黃山北坡,是獅子峰、駱駝峰、書箱峰、寶塔峰之間的山谷合稱。
  • 黃賓虹:畫山水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
    黃賓虹 陽朔舟行 1、我要遊遍全國,一方面看盡各種山水的曲折變化;一方面到了某處,便發現某時代某家山水的根據,便十分注意於實際對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
  • 她是黃賓虹女弟子,傅雷的表姐顧飛,從她的畫展看黃賓虹影響
    顧飛八十三歲所繪山水畫(局部)許是「士人精神」的教育與習慣使然,晚年的顧飛依然堅持每天「日課」,作永無止境的追求,直到九十八歲依然創作山水,後以一百零二歲高齡過世。此次展覽展示了顧飛從年輕時一直到近百歲的書畫作品,早年筆墨清疏淡潤,擬倪瓚山水中,有多幅由錢名山題跋,極力讚美。晚年則筆墨蒼莽,得黃賓虹真傳。讓人驚訝的是,顧飛九十多歲所繪工筆人物《飛天》等畫作,筆墨設色均精細之極,這在畫家中大概是十分少見的。
  • 美術研究|論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
    五十至七十歲左右,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又登五嶺、雁蕩,暢遊巴蜀,足跡半天下。至七十大變其法,獨立門戶,亦大器晚成,卓然成一代名匠。總的看,他比齊白石更富文人氣質與學養,更具思想的開放性,在文人藝術上花費的功夫更大。因此他的藝術,不象齊白石那樣藉助於民間及農民質樸氣質而求得突破,而是將傳統深化、凝聚,化作自己的個性。
  • 憑黃賓虹一幅作品,6年狂賺3個億,被山東電動車買走
    黃賓虹晚年巨製《黃山湯口》19日晚亮相2017北京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最終以3.45億元人民幣成交,刷爆整個藝術圈。另外,潘天壽水牛圖巨製以及南宋四帝御筆均超過億元大關,共24件拍品以超千萬元的價格成交。
  • 黃賓虹:大器晚成的山水畫大師
    北齊指的就是以畫蝦聞名世界的一代大師齊白石,南黃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955年),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在揚州從陳崇光學畫花卉,在安慶從鄭珊學山水,後去蕪湖安徽公學任教,翌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1907年後居上海三十年。
  • 山水清音——吉林省博物院藏近現代山水畫作品賞析
    畫面瀑布從險峻的高嶺上奔騰而下,氣勢磅礴,水霧瀰漫,水流奔瀉時巨大的轟鳴聲仿佛就在眼前。山腳下雜草叢生,水流湍急,一人擔柴踏石在水流間經過。整幅作品運筆迅疾,節奏感強,方勁雄健,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畫面墨色的強烈對比,產生了奇特的效果,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個人面貌。
  • 中國美術館內215件精品繪就山河之美,老舍夫婦捐贈的這畫也在這
    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賀天健、李可染、傅抱石、石魯、朱德群、吳冠中等215位藝術家創作的251件描繪祖國山河之美的作品一齊亮相。這個春節,您可以來美術館裡「遊山玩水」啦!齊白石、李可染、吳冠中等215位藝術家創作的251件描繪祖國山河之美的作品亮相「美在河山——中國美術館藏風景題材作品展」。
  • 黃賓虹大師晚年繪畫的變法,關於「點彩法」和「鋪水法」
    黃賓虹大師在晚年繪畫的變法,對於設色,他有這樣兩種方法,一是破墨,使色與墨在紙上渾然一體,黃賓虹晚年,很少用調色盤上的顏色,他是把畫紙,既當設色的對象,又把它當作「調色盤」。這種設色,可使畫上的彩色沉著厚實不浮躁。凡畫大山大水,別具風味。
  • 汪為勝:筆墨與皖南山水——談朱松發山水畫作
    朱松發 1942年出生於安徽黃山紫雲村,安徽省書畫院專職畫家,1993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東風染盡三千頃的周家村,黛濃鬱蔥水碧天的翠竹溪,峰巒驕陽的古青松,巨石夾峙的徽杭道,絕頂摩空的龍鬚山……這些皖南景致的描繪,不同於古人的陳法,也不同於今人的翻新,不停驂於真實的描寫,也不具象地刻畫。作品中沒有雞鳴狗吠、炊煙落日鄉村井市的嫵媚,而展示的是銅鏽累累的院門,掙裂破體的磚牆以及搖搖欲墜的小橋。
  • 溯源弘仁的黃山遊歷和黃山圖作
    考慮到弘仁生前享壽不永,加之性格「狷僻」又「不幹世譽」,能在強手如雲的江南書畫界獲得如此高的聲望,當然要歸功於他在繪畫上的成就。縱觀其作可知,他的創作圖式和筆墨風格之所以迥出塵格,和他常年幽遊黃山的特殊經歷密不可分。於是拙文嘗試結合他的畫作與史料,探析個人山水遊歷和山水畫創作之間的關係。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畫卷、書卷、詞卷——黃賓虹繪贈南粵著名...
    1939年夏,因抗戰滯留故都北平的黃賓虹,精心繪製一卷《雙樹居圖》寄贈給遠居香港的友人、南粵著名詞人楊鐵夫。此卷以楊鐵夫生活寓所兼治學書齋「雙樹居」為題,山石林泉之間,藉助清雅秀潤、樸茂沉著的筆墨,「可觀、可望、可遊、可居」的山水意境,讚頌楊鐵夫愉悅暢然的生活,傳達著中國傳統文人之隱居意趣。
  • 汪採白:對傳統青綠山水的再創造
    特別是汪採白的三十年代作品清奇秀逸、古雅可愛,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正如黃賓虹所言像「菠菜煮豆腐」,青綠翠白,極為形象。汪採白的創作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兩個時期。二十年代創作主要以新安畫派及傳統諸家的筆法「略參己意」寫家鄉西溪一帶的景色為主,設色也多為淺絳;三十年代是以青綠法畫黃山為主,並不斷致力於對傳統青綠法的突破和超越。
  • 世界上的奇山-黃山
    從古到今,登上黃山的道路,分為東、南、西、北四條,現在由於南與公路相通,所以遊入的人一般都是從南路湯口入山,黃山溫泉區是接待遊客的中心。黃山紫石峰前的賓館是一座古樸典雅的三層樓,賓館前逍遙溪(桃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一座拱形橋十分雅致。遊客在此可以參觀煉玉亭和觀瀑樓。
  • 重讀黃賓虹|「黃賓虹與近現代文獻研究」研討會摘要(下)
    1951年8月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聘請黃賓虹為教授的聘書黃賓虹在《新北京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署名「予向」 美術圖書館與現代美術史策展蔡濤(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歷經二十多年對報刊史料爬梳整理,他創建了一個超大中國近現代藝術資料庫,黃賓虹年譜、王一亭年譜、曾熙年譜、劉海粟年譜(在編),是這棵大樹上結出的碩果。這個大型資料庫,內容豐富廣泛,客觀而鮮活地再現中國近現代美術及美術家活動方方面面,由此衍生出的年譜系列,敘述深度及廣度,皆突破先前。
  • 臺北故宮新展「攬勝」:讀吳鎮、沈周、錢瘦鐵筆下實景山水
    然實景山水之作,往往受到詩文意象、個人感懷,與圖像傳統的啟發,可說是人、地與風格、圖式間互動的產物,不見得與地景的實際形貌有關。二十世紀以來,由於交通建設與政府提倡,旅遊風氣盛行,加上攝影普及與歐洲戶外寫生概念的引進,圖繪名勝的風潮遂興。
  • 新安畫派:山水情懷道不盡故國之思
    黃山、齊雲山峰巒四起、聳立雲間,新安江秀美婉轉,於山谷盆地間川流不息。山奇、石怪、水秀、洞幽……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在徽州鋪展開來。    「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遊鱗。」詩人沈約泛舟江上,千迴百轉於新安山水之間,不禁詩興大發。名山大川自古便是文人雅士詩畫作品中的主角,而新安的大好山水正是為畫家們提供了絕妙的素材。
  • 黃賓虹的辛酸,捐畫人家硬不要,去世三十年後包裹才被打開!
    黃賓虹 黃山湯口都說畫畫是寂寞之道,到底有多寂寞?大師黃賓虹捐畫,人家硬不要!硬捐了,30年後包裹才打開!看來畫畫這行不僅是寂寞,還有很多無奈!大師們的大紅大紫、風光無限人人都能看到,可大師們的寂寞和無奈又有幾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