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密、氣勢足、色彩厚重,張石園繪《山高雲起》

2021-01-07 薩培喇談藝錄

近代有很多擅長摹古、仿古的畫家,有一位叫張石園的海派畫家就是摹古高手。他個人很喜歡王翬的作品,對其研究特別深入。據說張石園臨摹王翬作品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按道理來講,這種創作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仿為師」,並不值得過分推崇。

但是,張石園在創作中強調了技法的傳承性與古為今用的藝術理念,讓他的作品不僅有古韻,也有些許新意。傳統味道,時代氣息,融為一體,讓山水畫有了新味道。也就是說,張石園在創作中從「以仿為師」逐漸過渡到「以古為師」。別看變了一個字,其中的奧妙太多了。

張石園 山高雲起

這幅《山高雲起》是張石園晚年作品,畫中山水已經有了自然生氣,不僅僅是單純的臨仿作品。畫中很清楚地標註了「仿李晞古筆法」,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剛剛說他是學習王翬的高手,怎麼又出來一位李晞古呢?

李晞古是宋代院體畫家李唐。這位畫家十分了不起,他經歷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前期和後期畫風變化很大,南宋山水畫風格受他的影響最大。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都可以算得上他的傳入。王翬作為仿古的集大成者,李唐對他的影響特別大。他作品中呈現出的宋韻,幾乎就是李唐傳遞的浪漫寫實畫風。

張石園 山高雲起 局部

張石園跨過王翬,直接臨摹李唐,說明他已經找到了王翬作品的內核。張石園在畫中把握兩種基調,寫實和浪漫,讓這幅畫看上去十分靈秀。山間隨處可見古樹浮雲,曲折的山路直通閣樓。通過山路表現空間的變化,讓畫面真實可信。

李唐標誌性的技法是構圖密、氣勢足、用色厚重。這三個特點在《山高雲起》中都有體現。張石園用飽含力度的線條畫斧劈皴山水畫,再用色彩緩和山石結構上的硬度。讓畫中人與山水之間有了親近感。

張石園 山高雲起 局部

《山高雲起》近景處有一片竹林,這個細節和李唐無關,純粹是王翬喜歡的模式。在國畫中有很多程式化的細節,這片竹林就是王翬的標誌性畫法。張石園用筆灑脫,落筆有力,畫出了江南山水的特點。

張石園喜歡用側鋒,他畫石塊皴染過後,還會用清水掃一筆。這樣一來,石頭看上去有一層水汽,十分符合畫面的調性。就這樣,從整體到細節,由單純臨仿轉型為藝術創作。

張石園 山高雲起 局部

從現代人的眼光看,張石園的作品略顯「老實」,縱然會考慮變化,但效果不明顯。換一個角度想,就是由於有了張石園這樣的畫家,傳統技法中的精華部分才得以代代相傳。

拓展閱讀

表面上看是寫意,其實是一幅寫實佳作,黃幻吾繪《雪邨圖》

畫文人理想,徐燕孫繪《梅妻鶴子》

簡單與簡約,返璞歸真的妙趣,朱屺瞻繪《漁火》

把真實的山水描繪在畫紙上,黃賓虹繪《黃山松谷》

相關焦點

  • 筆墨純正,氣韻古雅,蕭謙中繪《唐人詩意圖》
    《山中留客》從題目上看就能猜到詩中的大概意思,山中尋友,交談甚歡,不忍離去,索性在山中多住幾日。張旭選用了一個很別致的角度寫這件事,客人能夠留下不是因為主人好客,而是因為山中的風景太美了,讓客人看了又看,不想離開。如此意境,讓人覺得耳目一新。
  • 欣賞景德鎮青花陶瓷,色彩逸麗柔和,遠近景虛實結合,別有韻味
    鬥彩福山壽海琴爐,色彩逸麗柔和,襯以溫潤勻細的胎釉,更顯非凡麗質。鬥彩與粉彩結合的創新裝飾技法,主題繪出蝙蝠、崖松、崖石、海水、雲氣等構成福山壽海主題。畫面構思嚴謹,布局層次有序, 寓意吉祥美好,底足為三足雕刻如意紋 ,採用支頂燒製作,器身小巧精緻,瓷器本身潤而細膩青花山水紋缸, 器身完整,缸唇口,口下凸起弦紋,圓腹,圈足,足內砂底無釉,造型沉穩,胎體厚重,以景色為主,人物很小,山戀重疊,山水房屋擺布得體 場景豐富 樹木掩映,江河為疏 密中有疏,疏中有密,遠近景虛實結合,人與景物想映相生,別有韻味,此缸釉面溫潤
  • 丹青妙筆勾畫祖國秀美河山,大師級畫家李可染繪《蘭亭圖》
    這幅作品採用全景式構圖,從形式上很像北宋的巨嶂式作品,一看就覺得壯美秀麗。畫中的會稽山像一位巨人保護著蘭亭園林,近處一道河水緩緩流過,兩座小橋跨過水麵增添了江南水鄉的柔美。在色彩上,李可染將綠色與墨色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山石的清潤厚重,畫出了大山的質感。在色彩濃淡之中融入了明暗變化,讓作品看上去更加真實。
  • 西泠百年群英譜之多面手張石園
    連江湖上來歷不明的東西到店裡鑑定,周老闆也不避,在他端茶送水時悄聲鑑定,商談收購價,慢慢地讓張石園把這一行有了透徹了解。更奇的是,箋畫店裡僱著個裱畫匠,姓曹,安徽皖南人。這曹師傅有一手揭裱老畫的絕技,更喜歡講故事,而張石園喜歡聽。張石園替他泡茶傳遞工具打下手,接著與他一起幹,後來揭裱老畫的活主要由張石園幹,曹師傅坐在一邊只管吹。這也把張石園的心思吹活了,他想去大上海闖蕩一番。
  • 《靈魂作畫筆 生命繪胡楊》品讀張凌超胡楊作品
    他的作品尺幅巨大,全景式構圖頗多,屬於大山大水,氣勢宏偉雄強,有筆有墨,用筆堅凝挺峭,變化多端,極富運動感,用墨韻味十足,以「水墨暈章」經營層次分明、謹嚴有序的結構,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格,從上下、遠近、虛實、賓主以及各種物象的全方位審視中,形成了「山水之象,氣勢相生」的整體審美觀。其畫樹體堅凝,山石峭拔,巍峰聳立,氣勢恢宏,頗得荊浩、關仝之神韻。
  • 酒店大堂這樣掛畫,檔次高生意好
    中國美協畫家餘靜老師寫意國畫作品《山色泉聲伴幽居》畫面疏密結合,相得益彰,山石為疏,樹木植被為密,尤其以近景最為明顯。畫面整體色調為暖色調,為了進一步拉開空間關係,近景顏色更為厚重,從近到遠逐漸變淡,畫面很有層次感。
  • 一幅好畫的構圖規律!
    齊白石的《山居翠竹圖》。「山居」本是描寫人物的題材,但作者卻有意捨去了「人」這一主角,竹叢中的小院落裡僅畫了兩隻雞,清清落落,更讓人體味出雞犬相聞、空靈靜謐的田園情趣。此圖若出現人物,味道就俗了。
  • 寫意菊花的6種構圖基本規律
    東晉謝赫在「六法」中提出「經營位置」,即是「構圖」。在確定主題後,要立即進行構圖布局,反覆推敲,以求精益求精。本篇將著重介紹中國畫寫意菊花的構圖基本規律,即虛實、疏密、主次、藏露等內容。虛實構圖虛實是指畫中的虛實處理,是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之間的對比關係。
  • 這幅畫以手指作成,構圖驚奇,浩然氣勢躍然紙上,價值近3億
    這幅畫以手指作成,構圖驚奇,浩然氣勢躍然紙上,價值近3億文/華勇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皆愛作畫,或是看到大好河山,想要將此情此景記錄下來,或是心生憤慨,作畫來聊以慰藉,將心中所思所想繪於畫中以手指作成的《無限風光》,構圖奇特,氣勢逼人這幅畫是潘天壽的指墨畫之巨作,以手指代替毛筆,沾墨而成,算得上是他的巔峰之作。整幅畫的大小非常人所能想像,兩米多寬,三米多長,僅從畫的大小上看,就能猜出潘天壽付出了多少精力去完成這幅作品。
  • 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整體構圖法,之字構圖法,邊角構圖法!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物象形態的表現,還是繪畫主題的體現,都與構圖密切相關,通過畫面中物體位置的設計、色彩的搭配、線條的特殊運用等技巧實現虛實、動靜結合的效果,從而增添畫面的藝術感。而對於中國畫的鑑賞來說,基於構圖視角的畫作分析可以深化中國畫創作的思想和對技法的理解,從而提升繪畫藝術品鑑的水平和效果。
  • 愛瓷的皇帝,造就出高品格的青花
    大件琢器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剛中帶柔,注重比例的協調、空間關係的適度、整體的統一,可以說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達到了「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程度。大器胎體勻稱,不顯厚重,小器愈加玲瓏。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
  • 攝影構圖——三角形法,穩定和諧的構圖法則
    三角形構圖法是建築攝影或街頭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法之一,使用三角形構圖來填滿畫面、創造平衡感、增添動感。在該理論中,網絡也有認為攝影中正三角形不同於數學中正三角的,認為只要三角形中不存在鈍角的均為正三角形構圖。個人為了方便區分,在此將攝影中的正三角形構圖等同於數學中的正三角形構圖,即等腰三角形。該方法主要拍攝建築物,特別是對稱結構的建築。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插畫雖然依附於文字存在,但本身只使用薄墨印刷,沒有豐富的色彩,尺寸也不大,要畫得出彩,非得有過人的畫功不可。葛飾北齋丹青妙手、技擅雕龍,很快成為讀本插畫領域的魁首。齋藤月岑在《增補浮世繪類考》中稱讚葛飾北齋的功勞——「繪入讀本因此人大開」。齋藤月岑認為,讀本插畫這一浮世繪的類別,因為有葛飾北齋的存在而流行起來。
  • 平面構成的構圖方法,原來構圖也沒那麼難嘛!
    (3)色彩特異特異部分的基本形的色彩發生突變。大小對比是指運用不同尺度的形象進行對比的構圖方法。除了形象大小的對比關係外,數量上多寡,也可以造成一種近似大小對比的對比關係。 大小的對比可以產生視覺落差。
  • 斜線構圖、對角線構圖、曲線構圖、平衡式構圖和對稱構圖
    因此,在構圖時將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能使觀者第一眼就看到主體,這無疑是突出主體的好辦法。對角線是餘線中最富有力量與動感的線條,它能讓整個畫面氣勢強勁,帶來視覺上的巨大張力。因此,在拍攝時要善於發現曲線,只要被攝體適合以曲線構圖進行表現,就儘可能地採用這種構圖形式,因為這種構圖形式往往能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S」形可以說是曲線中的經典形狀,除了優美與雅致外,還具有韻律感。當選擇曲線構圖時,首先應考慮是否能用「S」形構圖。它常用於表現河流、溪水、曲徑、小路等。
  • 色彩繪畫,構圖的方式與方法,以及增強畫面的構圖總結
    繪畫一站|本期導讀哈嘍,大家好,我們都知道色彩靜物這一類是我們學習美術的同學獲得比較多的一門課程。本章節繪畫一站主要為大家講解默寫中構圖的形式進行分析和畫面的全面總結,同時也適用於聯考時的照片寫生,希望通過小編的講解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想看速寫和素描知識點的可以看我往期作品。
  • 山色空濛雨亦奇,趙少昂繪《灕江煙雨》
    桂林的山美水美,一道灕江為這裡的風景增添了靈氣。遇到雨天,山水被籠罩在雲霧之中,看上起更加漂亮。這樣的美景,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句詩「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首詩原本是蘇東坡描寫杭州山水的佳句,用來形容桂林雨景也很恰當。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這部電影的解說已經有很多版本,今天我將從電影色彩和構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我的感悟,來談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01.如火焰般的色彩,在電影中起到了三重作用色彩——如火似血的紅。02.精美的構圖,在電影中起到了絕妙的作用攝影出身的導演張藝謀,不僅對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創造力,而且在構圖方面也有其獨特的見解和追求。
  • 北宋範寬的雪景山水,雄闊壯美,氣勢蒼茫!
    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隱現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 這是他的一幅表現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構圖不同於其他作品。畫中山石樹木直現於幅前,不留空間,讓觀賞者覺得有一股寒氣襲來的身臨其境感。群山簇擁,直指天空,深深的溝壑中,密林隱藏著蕭寺,叢巖疊嶂中,「溪出深虛,水若有聲」。由近而遠堆疊的山巒,「折落有勢」,山下寒樹蒼勁堅挺,勢如鐵帚,顯示出範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
  •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繪畫創作的過程很像解數學題的過程,先要從加法學起,在簡單的構圖中添加種種細節。當熟練掌握之後,就要開始做減法了,刪減一切不必要的細節,讓作品回歸質樸。看似簡單的過程,也許一生追求也未必能夠成功。不過對於一些天才的畫家而言,他們在創作中總會發生奇蹟,即便是半路上走到了西畫的方向,再次回歸傳統的時候也能發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