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親徐榮祥:他讓諾獎委員會低下了頭

2020-12-20 環球人物網

個人簡介:徐榮祥(1958年—2015年)山東霑化人,畢業於青島醫學院。1990年創立美寶國際集團,致力於燒傷溼潤暴露療法的發明和推廣普及,之後,又創立了人體再生復原科學。

徐榮祥身上有很多標籤:因提出人體再生復原科學在國內飽受爭議、卻在國外獲得認可,經常與歐巴馬、柯林頓交流人體再生復原科學進展;出身草根,通過成立企業自籌經費、自己立項、自己研究的「徐榮祥現象」,讓更多的人開始反思我們的科研體制……2015年4月14日,他在美國突然離世,不禁讓人嘆惋。斯人已逝,但他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

通過越洋電話,遠在美國的徐榮祥之子徐鵬向記者講述了他心目中的父親。有意思的是,談到父親時,他幾乎不說「父親」,取而代之的是「徐大夫」,「從小他就讓我叫他大夫」。

徐教授家人照片

實習醫生的經歷

上世紀80年代,徐榮祥在青島醫學院讀書期間做臨床實習時,他第一次接觸了燒傷病人,當時醫院普遍使用的是傳統的乾性暴露效法,先把創面壞死的表皮清除乾淨,然後用藥讓它保持乾燥,結痂。但這個過程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換藥時病人表情痛苦,不時慘叫。徐榮祥深受震撼,開始質疑傳統療法:傳統療法的抗菌藥、手術治療創面只是殺滅、抑制細菌、擴大清除創面,把燒傷變創傷,卻沒有治療燒傷組織;也不是再生修復;手術植皮更是將燒傷組織及連帶活組織切除,在創造的刀口創面上植皮,它治的是刀傷,而不是燒傷!

有沒有更好的療法,既有好的效果,又能減輕病人痛苦?徐榮祥查資料,問老師,答案是「沒有」。但他不信這個邪,開始自己做實驗,從損傷的南瓜皮到兔子,從植物到動物,從低級到高級,在這個過程中,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將開水倒向自己的大腿,然後再用藥。經過長期觀察、總結,又受蜂窩結構和材料的啟發,最終發明了燒傷溼潤暴露療法。該療法是從燒傷發病機理出發,實現無損傷地液化排除燒傷壞死的皮膚;同時啟動人體再生本能,是為創面營造一個有利於生長的生理溼潤環境,實現皮膚再生式創面癒合。它從根本上解決了臨床上治療燒傷創面疼痛、創面感染、創面進行性壞死以及深二度燒傷疤痕癒合的四大國際性技術難題,創建了一個全新的燒傷創瘍醫療體系,開創了燒傷再生醫學新時代。

 徐榮祥開始把自己研製的藥給患者試用,效果非常好,但因為還沒有拿到藥品試驗的批號,引起不小的爭議。後來,他和同為醫生的妻子辭職,決定到北京闖一闖。他先是在北京成立了光明中醫燒傷創瘍研究所,後來又發展壯大成為美寶集團。這也讓更多人能夠從中受益,如今,皮膚再生技術已經讓70個國家的4千萬名燒傷患者受益。不久前,此藥在美國通過了FDA的二期臨床實驗,第三期一旦通過,一個極其巨大的市場機會就將出現。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具有潛能再生細胞並能原位再生新皮膚,那麼人體其他的器官有可能實現原位再生嗎?1999年開始,徐榮祥用了近3年時間,根據潛能再生細胞再生皮膚器官的機制,尋找到了人體器官原位發育所需的再生喚醒和再生培養的營養成分,並將這些物質命名為「再生營養物質」。之後,他又對胃腸等潛能再生細胞在體內外進行了再生組織器官的試驗,都獲得成功。

深得父親真傳的徐鵬總結道:「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再生功能會啟動,人類也是一樣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就是利用人體自身細胞的再生潛能,在再生營養物質的營養下,使這個細胞發揮多能幹細胞的功能,從而在原位再生出新細胞和新組織,補充和取代器官中損傷、提前衰老、提前凋亡甚至癌變的細胞,使疾病狀態的器官再生復原回正常的結構和功能狀態、或還童為更年輕的狀態。」

徐榮祥與醫生討論病例

6個專利審查員要和他開個電話會議

2005年的一天,徐榮祥在北加州的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律師事務所接到了美國專利局打來的電話。那時,器官再生專利平臺在美國獲批在即,6個專利審查員要和他開個電話會議,這可是絕無僅有的。他們當時給出的理由是:「如果今天我們批准了,它代表了人類會有一個全新的生命科學領域,這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正如專利審查員的謹慎,一個全新科學領域的誕生總會遭遇很多的不解,甚至非議。草根出身,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理論的標新立異,有一段時間,學術告狀、行政幹預,甚至人身威脅一股腦地向徐榮祥拋過來了。在徐鵬看來,這是因為很多人把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等同於克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是人體去自我調控,人類並不從外界介入;但克隆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新生物體,而這個過程完全是人為的,也是危險的、不穩定的。徐大夫曾說:『我們的科學以順應人類生命屬性為原則,人類必須擺脫反人類生命屬性的科學的傷害,儘快地歸於順應人類生命屬性的生命科學保障體系。』」

當前,生命科學界前沿研究有三大主流。一是基因研究,它研究是人工的製造生命,其科學目標是用人工製造的轉基因細胞取代人類身體上的細胞。2013年,「基因之父」詹姆斯·沃森談到他從事了52年的轉基因醫學應用研究到目前沒有應用結果。二是胚胎幹細胞研究,但因倫理問題而中止。2014年,「胚胎幹細胞之父」、2007年諾將得主馬丁·約翰·埃文斯說,他這一代及下一代都不一定能看到胚胎幹細胞有什麼真正的臨床應用成果。三是人體再生復原科學,它是當今世界生命科學前沿唯一實現應用的新生命科學體系。徐鵬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了皮膚再生、糖尿病足再生,末節斷指再生等全身各器官原位再生。同時,這些研究都用專利的形式保護起來了,也就是說專利權、發明權和話語權都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裡。」

圍繞器官再生科學,他們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27項技術專利。「根據美國專利局的統計,全球1.6億人下載了我們的專利。歐巴馬政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信息,所以在2013年,他將我們的損傷器官再生科技定位為美國科學發展國策。同時皮膚器官再生技術被柯林頓全球推進委員會納入2015年全球推進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普及燒傷再生醫療技術和糖尿病足再生醫療技術,計劃5年內在全球範圍完成5000個再生醫療技術培訓班,造福於全世界人民。」 

徐榮祥在再生醫學研究所向來賓介紹

讓諾獎委員會低下頭

2012年12月,徐榮祥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這一次,他是在美國加州地方法院狀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諾獎委員會,這也是首例指控諾獎委員會誹謗及不正當競爭的訴訟。

當年10月,諾獎委員會將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在頒獎理由中這樣寫道:「體細胞被誘導為多能幹細胞,原位再生生理組織、器官」。而這本是徐榮祥的發明專利權科學路線。

2013年3月,由於不具備對諾獎委員會的管轄權而無法受理該案,該案從美國加州高等法院轉移到聯邦法院。諾獎委員會應訴後,做出了和解的努力,邀請徐榮祥會晤諾獎委員會並修改所發布的有關201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內容,這在諾獎歷史上是頭一次。但不幸的是,徐榮祥突然離世,諾獎委所邀也無法達成了。

徐鵬最終選擇了不繼續上訴,以雙方和解結案。「徐大夫生前曾說,這場訴訟不為輸贏,是對自己科學體系的捍衛,更是希望告知大眾生命科學研究應該對知識的真實性負責。畢竟,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代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主流,將直接對人類生命安全產生影響。」

徐榮祥離世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前任總統柯林頓、民主黨全國總部、加州政府和洛杉磯郡政府都發了弔唁函,表示了沉痛哀悼;美通社特地刊發《不朽傳奇徐榮祥博士》;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在5月下旬連續4天以 「中國科學家徐榮祥博士——人類器官再生之父」為題播出了他的影像,「我們中國人的科學智慧不比別國人差,與所有民族一樣都有著非常棒的生命科學研究能力和貢獻能力。」南加州大學正式成立徐榮祥再生生命科學中心;徐榮祥1988年發表的首篇文章《燒傷溼潤暴露療法的臨床應用》,之後所著的《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英文版《燒傷再生醫學與療法》、《燒傷治療大全》以及2009年第一本關於人體器官再生研究及臨床應用成果的著作《人體再生復原科學》都已被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收藏。徐鵬說,目前,在美國建立徐榮祥國家紀念館,組建再生生命醫療技術委員會都在進展中。

徐榮祥在人體再生復原科學新聞發布會上

在兒子眼中,徐榮祥在醫生、科學家、企業家等多種身份中轉換,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第一個身份是醫生,他用最好的技術挽救患者生命。作為科學家,他從燒傷皮膚再生研究,不斷擴大到人體各個組織和器官的再生,從最初的臨床實踐研究到現在建立起完整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理論體系、面向患者的臨床再生醫療體系。作為企業家,他白手起家,創辦企業不為謀求個人利益,20多年來沒提過價。說到底,徐大夫是一個很純粹的人,一個以畢生生命致力於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研究,踐行以生命科學成果造福於人類的科學家。」

責任編輯:顧利娟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徐榮祥博士榮獲洛杉磯政府較高榮譽獎SCROLL AWARD
    徐鵬同獲 SCROLL AWARD 洛杉磯2013年10月31日電 /美通社/ -- 2013年10月29日,因發明器官再生科學獲得了2013年度 Golden Biatec Award、身為洛杉磯居民的徐榮祥博士 (Dr.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 徐榮祥 中國「民科」 獨行俠
    2011年9月16日,徐榮祥假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一場「人體再生復原科學」應用演示報告會,吸引了各方高朋嘉賓紛至沓來,徐榮祥用通俗易懂的演講、海量實例圖片(包括有208位著名人士組成的志願者)的展示,向世人宣告了他科研成果的應用新境界——即用人體自身原位的「再生複製組織器官技術」,和作為飲食營養的「再生營養組合物」,可讓自身衰老器官原位「返老還童」,延長人類健康壽命長度……
  • 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原標題: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什麼事一爆冷,就必然在意外處爆發熱鬧。我不懂電腦,更不會上網,平時座機手機總保持靜默狀態,多少年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文學翻譯的平靜生活。10月9日晚,事起突然,我的座機和手機同時被打爆,我拿起話筒,還未聽清是什麼事,手機又鈴聲大作,不敢怠慢,趕緊接聽,顧左顧不了右,一時懵了頭,不知該如何應付。忙亂中,話筒裡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北大才俊青年教師程小牧打來的,她說,「諾貝爾文學獎給了莫迪亞諾,評獎委員會聯繫不上莫迪亞諾,祝賀你啦!」   聯繫不上作者,特來祝賀我,怪不得手機座機都打爆了,對諾獎的熱情總得找些意外釋放處。
  • 徐榮祥 從容躍上生命科學之巔
    而作為一直關注並跟蹤採訪徐榮祥多年的記者本人,在其過往已經發表的有關他的一系列文章中,曾不止一次地嘆謂:這是一個以一己之力在科學道路上奮力登攀不達目的絕不回頭的草根英雄;也是一位註定要給世界不斷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引發持續轟動的傳奇人物!
  • 我的祖國是中國--記生命科學專家徐榮祥教授(圖)
    然而,為了讓中國生命科學範疇中的再生醫學處於世界前沿,徐榮祥教授毅然將研究成果帶回國內發布,他清醒地知道:我的祖國是中國。  一  現為美寶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的徐榮祥教授,1958年生於山東省霑化縣,大學畢業於青島醫學院醫療系。
  • 昆德拉:諾獎獲獎史上 「陪跑」次數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史上,捷克裔法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可以說是「陪跑」次數最多的作家之一,每每在頒獎之前成為大熱門,卻又屢屢與「諾獎」失之交臂,以至於在遺憾之餘,人們不得不發出慨嘆,米蘭·昆德拉的地位,無須用「諾獎」肯定。「陪跑」之外,是米蘭·昆德拉的高產。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正因為一篇論文難度更大、創新性更高,其引用率反而更低  一年一度的諾獎競猜,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即便只是連陪跑資格都沒有的看客,但倘若能猜中諾獎花落誰家,似乎也可以向同行展示自己慧眼獨具的超凡能力。但筆者估計,大概極少能有人成功預測,今年經濟學諾獎會授予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
  • 生命科學家徐榮祥和他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
    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組組長、歐亞科學院院士馬俊如:越是奇特的創新 越是偉大的創新  為什麼支持徐榮祥教授,我有三點解釋。  第一點,1991年我到國家外國專家局工作以後和徐榮祥教授認識,我了解到他當時提出了很多關於燒傷治療的東西,但反對的人很多。
  • 不朽傳奇徐榮祥博士
    洛杉磯2015年5月27日電 /美通社/ -- 美寶國際集團 (MEBO International) 總裁徐鵬 (Kevin Xu) 先生謹代表全家衷心感謝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和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對徐鵬先生的父親徐榮祥博士逝世致以的深切慰問和沉痛哀思。
  • 「美寶」之謎與徐榮祥現象
    他不得不被迫從「大兵團作戰」轉入了「地下」,從「舉國體制」又回歸到他的「民營」。「圍追堵截」的高潮過後,為兌現他的「5年承諾」,徐榮祥從喧囂的媒體視線中談出了身影,遠離了浮華塵世,躲開了七嘴八舌的嘈雜,率領他的研究團隊,以他已經日臻成熟的人體原位細胞再生理論為依據,從繼續大白鼠的器官原位自我更新複製克隆實驗、繼續尋找並完善能「餵養」原位再生細胞的生命物質試驗、繼續腫瘤細胞系的轉化研究等方面同時擺開陣勢,開始新一輪實驗研究計劃。
  • 從《科學》記者闢謠到捐款風波,回首徐榮祥和美寶集團的發展之路
    一切的開端要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講起,當時,美寶集團的創始人徐榮祥以「醫生」的身份走入群眾的視野,他曾召開過新聞發布會,推出他發明的「燒傷溼潤暴露療法及溼潤燒傷膏」,隨後,他又在北京開設學習班,推廣相關技術和藥膏。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Rice) 在接受諾獎官方採訪的時候都說了什麼?整理 | 思敏責編 | 崔箏「凌晨四點多電話鈴聲響個不停,我當時是窩著火接的電話。」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
  • 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陪跑11年的他,對中國態度是怎樣?
    因為疫情原因,大大小小的事情受到影響,在國內已經基本清零嚴格把控的情況下,國外疫情肆虐,導致今年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莫言獲諾獎一提到諾獎,大家最先關注的是有國人拿獎了嗎?下一個問題就會是村上春樹先生今年又陪跑了嗎?
  • 東三省首家「徐榮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會」定點醫院落戶省醫院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徐榮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管委會陳寶琪委員、黑龍江省醫院院長石耀輝等出席了授牌儀式並致辭。  授牌儀式上,陳寶琪委員首先對黑龍江省醫院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東三省首家基金定點醫院表示祝賀,並高度讚揚黑龍江省醫院多年來在再生醫療技術的推廣和臨床救治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書評人談昆德拉得不到諾獎原因:他拒當公眾人物
    每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前後,有關諾獎的各種話題總是人們議論的焦點——熱門人選分析、諾獎得主預測、對當屆諾獎得主的分析解讀等等。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雲也退以詼諧幽默的口吻,對歷屆諾獎的冷知識進行了盤點,堪稱諾獎入門寶典。如果你對諾貝爾文學獎知之甚少,不用擔心,只要熟讀這篇文章,定能掌握諾獎之必備談資。
  • 獨家|黃有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
    根據諾獎委員會的信息,這三位學者也顯然有重要貢獻。不過,我對他們的研究沒有專業認識。因此,這裡不詳細討論他們的貢獻。有編者問我,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以我所知道,這肯定是楊小凱。他於2004年7月7日因為肺癌去世時,只有55歲。但他創建的分析分工與專業化的新框架,已經有重大貢獻。
  • 諾獎自然科學三大獎項對中國科學界的四個啟示—新聞—科學網
    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了脈衝星發現者Antony Hewish,但隨即引發爭議,因為諾貝爾評獎委員會遺漏了女研究生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評獎委員會也因此受到「性別歧視」的質疑。這一風波讓評獎委員會開始逐漸重視學生在科研工作中的貢獻。 去年和今年,物理學獎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師徒分享獎項的現象。
  • 《權力的遊戲》龍媽囧諾入選2017天府獎?
    儘管此次會面意義重大,會面過程本身卻是各種讓人尷尬癌發作,尤其是在龍媽那一長串相聲貫口般的稱號報完後,老實人洋蔥騎士漲紅了臉也只幫囧諾擠出一句「北境之王」,相信當時哥倆的內心一萬頭羊駝呼嘯而過……有意思的是,備受關注的遊戲行業大獎:2017年天府獎各大獎項中有兩個獎項恰巧非常適合這次歷史性會面的雙方—— 龍媽入選2017天府獎「年度影響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