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0-12-25 教育信息速報

CFIC導讀

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說。

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諾貝爾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

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而該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教授長期從事肝炎病毒研究,曾兩次到賴斯實驗室做訪問。得知賴斯獲諾獎,第一時間袁正宏給他發去郵件,表示祝賀。

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說。

自己掏錢請團隊喝啤酒

第一次到賴斯實驗室,是1999年,袁正宏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訪問教授,來到賴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實驗室。

當時,C型肝炎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賴斯團隊正處於攻克C肝病毒複製系統的關鍵階段。袁正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團隊成員在賴斯的領導下,圍繞著C肝病毒複製效率問題,合力共同攻堅克難。「

他們合力、圍繞一個目標,舉全實驗室的力量,來做攻克。」「這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團隊。賴斯把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當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平等交流、溝通,氛圍很好。」不僅如此,每隔一到兩周,賴斯還會請課題組一起做輕鬆的交流,減輕科研的壓力。

「賴斯自己還掏錢請大家喝啤酒,營造輕鬆氛圍」。通過大家的努力,HCV亞基因組複製子模型的複製效率終於取得突破。在袁正宏看來,賴斯是一個很有親和力、很謙虛、善於發揮團隊合力的人。

2002年,袁正宏作為訪問學者,第二次來到賴斯位於洛克菲勒大學的實驗室。賴斯是多學科合作傳染病中心主任。在這個實驗室裡,集結了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大學多個團隊的跨學科病毒研究,「基礎、工程、結構的科學家都進來了。大家在賴斯的領導下,一起攻關研究。」

實驗室有40人左右,在當時算是比較大規模的一個實驗室。袁正宏在賴斯的這個實驗室體會到了跨學科研究的樂趣,「從事結構生物學、藥學研究的人都加入進來了」,在做系統、全面的研究。同時,很多公司通過技術轉讓、產業化,讓實驗室成果進入到藥物研發階段。

據袁正宏回憶,賴斯本人90年代就來過中國。21世紀,賴斯作為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每隔兩年就會來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做學術報告和交流,並對實驗室做指導。

2012年上海召開第十四屆國際肝炎和肝病會議,邀請賴斯前來指導。賴斯在會上指出:「期待C肝病毒的研究思路和策略為慢性B肝的研究指出新的方向」。

2012年,賴斯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肝炎和肝病會議並做報告。

在袁正宏看來,賴斯是一個專注、共享、合作的人,他幫助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建立了C肝實驗室,同時,也與學校在C肝複製機理方面進行科研合作,他欣然接收復旦最優秀的學生過去交流、培訓。

右上角為2002年袁正宏訪問結束時賴斯的留言。在賴斯印象中,袁正宏是個精力旺盛的人,所以稱他Turbo

大家都叫他「查理」

易志剛,現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畢業後,他曾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被袁正宏教授推薦交流到洛克菲勒大學賴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在賴斯實驗室整整呆了三年。

「謙和、寬容。」這是易志剛對查爾斯賴斯的印象。據他介紹,在實驗室,科研工作者們總是親切地將賴斯喚作「查理」。

與謙和個性形成對照的,是他對待科研工作的嚴謹態度,在易志剛的記憶中,參加工作組會時,賴斯時常就科研進展提出建議,並在日常聊天中分享彼此的心得,其中「嚴謹」二字總是他反覆強調的關鍵詞,「賴斯經常提到,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問題,並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而貫穿其中的便是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一是對實驗數據的嚴謹,二是對科研邏輯的嚴謹。」

有一次,易志剛在操作病毒蛋白多肽切割實驗時發生失誤,去請教賴斯,「他觀察了我重複實驗步驟後,敏銳地意識到,這和他本人二十多年前做過的一次實驗有相似之處,並立刻向指出了實驗中可能需要修改、優化的步驟和之所以需要這樣做的原因。」多年過去,易志剛對這件「小事」依然記憶猶新,「他強大的記憶力和對科研工作的嚴謹態度讓人欽佩。」

易志剛表示,在2011年的一封郵件中,賴斯曾勉勵像易志剛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們,珍惜科研和學習的機會,珍惜寶貴的時間,希望大家做出像諾貝爾獎一樣的重要科學貢獻。「他總是這樣,鼓勵我們在自由探索具有挑戰性的課題,不必有後顧之憂,真正做出重要的科學貢獻。」易志剛說。這既是對晚輩學者的要求,也正是他對自己科學精神的期許和詮釋。

「他和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裡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說。而聞玉梅教授和袁正宏都曾經在訪問時,與賴斯交流過B肝病毒研究的最新進展。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彭德倩 金雨豐 李斯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人分享!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他們的開創性發現是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

評獎委員會強調,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三人中,阿爾特最早確認一種未知病毒會導致「非甲型非乙型」的慢性肝炎。霍頓用新方法分離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隨後病毒被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賴斯則證明,C型肝炎病毒自身即可導致慢性肝炎,而不需要其他病原體「助力」。

評獎委員會秘書託馬斯·佩爾曼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已經與三名獲獎科學家中的兩位取得了電話聯繫,他們表示「非常驚訝和高興」。阿爾特在與委員會的通話中表示,看到這麼多人因此而被治癒(C型肝炎)非常驚喜。

阿爾特1935年出生於紐約,現任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霍頓出生於英國,目前任教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賴斯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目前任教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三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諾貝爾基金會上月發布公報稱,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本文來源:新華社

記者:和苗、付一鳴

攝影:魏學超

監製:周年鈞

編輯:王朝、李永錫

實習:雷雯雯、華靜宜

微信編輯:顧舒徐

【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Edward Prescott受聘擔任IMI學術委員會主任 吳曉球副校長...
    12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GFL)聯合主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第84期)暨「IMI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而這場報告會之所以如此受學生歡迎,原因僅僅是報告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近年來,隨著高校和政府對於諾獎得主引進的重視,像這樣由他們帶來的學術報告已屢見不鮮,諾獎得主在高校承擔教學任務、帶領科研團隊或實驗室的現象更是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雙一流」戰略實施之後,國內高校的「諾獎熱」更是愈演愈烈。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截止 10 月 16 日有 32 篇論文被指存在問題。在這些論文中,塞門扎都是通訊作者,因此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巧合的是,北京時間 10 月 18 日,塞門扎正在參加中國的一場科學家峰會。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最新出爐的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IES Abroad會員耶魯大學英語教授的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表彰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方法」。  今年的經濟學諾獎不但難以預測,而且因為巴納吉和迪弗洛一道獲獎而創造了諸多很難複製的新紀錄。首先,巴納吉是迪弗洛的老師,因而創造了師生共折桂的紀錄。其次,迪弗洛是巴納吉的第二任太太,因而創造了夫妻共折桂的紀錄。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Rice) 在接受諾獎官方採訪的時候都說了什麼?整理 | 思敏責編 | 崔箏「凌晨四點多電話鈴聲響個不停,我當時是窩著火接的電話。」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
  • 諾獎得主受聘為我省一高校榮譽教授
    本報訊 (記者卞曄)9月5日,「海智惠贛鄱——諾獎大師江西行」活動在東華理工大學舉行,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教授受聘為該校榮譽教授,這是東華理工大學首次授聘諾貝爾獎得主為榮譽教授。授聘儀式結束後,根岸英一為該校數百名師生作學術報告。根岸英一於1935年出生於中國長春,在日本長大,於1958年獲得東京大學學士學位。
  • 深圳高中生驚豔諾獎得主,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
    深圳高中生自建平臺為同齡人圓夢發起人熱心公益,自籌50萬元捐贈演講感動諾獎得主 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她們40分鐘的案例分享,獲得了諾獎得主Ada Yonath的極大肯定,為中國贏來寶貴的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參與資格。
  • 馬雲對話5位諾獎得主:我是數字經濟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馬雲對話5位諾獎得主:我是數字經濟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澎湃新聞 2019-06-24 21:09 來源:澎湃新聞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中國知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表文章《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批駁了 「病毒來源實驗室」 的說法,稱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這番言論有很強的欺騙性。蒙塔尼錯在了哪裡?作為 HIV 病毒發現者,他為何會迷信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說法?
  • 格拉布斯研究院進南科大,深圳有這些諾獎實驗室
    5月31日,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進駐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舉行,這也是深圳首個以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院,目前該院前期研究工作在南科大慧園六棟科研實驗室初步開展。  團隊精英雲集  40位傑出教授進駐  張緒穆介紹,世界前5名的大學中,超四成的頂尖化學家都出自格拉布斯課題組。諾獎大師的「品牌效應」讓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為相關科學領域的人才「聚寶盆」。
  • 2017「引文桂冠獎」名單出爐 預測諾獎得主—新聞—科學網
    科睿唯安日前宣布了其2017年度「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瑞唯安「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以來,已有共43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
  • 諾獎得主電子科大開課!16個學時1個學分
    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交流,聽他們分享成長經歷,聊科研之路,說生活趣事,這對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們來說不算新鮮的事。但通過選課的方式來聽諾獎得主上課,並要按學時計算學分,還要參加考試,這可就有驚喜了。菲爾茲獎得主首次在國內高校開課27日,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Efim Zelmanov教授從電子科技大學校黨委副書記申小蓉手中接過榮譽教授的聘書,標誌著該校「大師課
  • 復旦大學舉行2017-2018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舉行2017-2018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
  • 獨家|黃有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
    根據諾獎委員會的信息,這三位學者也顯然有重要貢獻。不過,我對他們的研究沒有專業認識。因此,這裡不詳細討論他們的貢獻。有編者問我,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以我所知道,這肯定是楊小凱。他於2004年7月7日因為肺癌去世時,只有55歲。但他創建的分析分工與專業化的新框架,已經有重大貢獻。
  •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作學術講座10月29日晚,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C.Merton)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儀式及羅伯特·C·默頓教授學術講座在成龍校區龍湖劇場隆重舉行他表示,學校歷來高度重視繁榮和發展校園文化與學術文化,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邀請諾獎得主走進師大,是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不懈繁榮和發展學術文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方略之一。此次邀請默頓教授來校講學並聘請默頓教授作為學校榮譽教授,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 齊魯工業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製漿造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召開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克復院士等12位專家委員、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徐文廣、學校(科學院)校(院)長陳嘉川出席會議。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撰文 | 施 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1月12日,日本實驗高能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去世。小柴昌俊在自傳序言中說,據說宣布之前,1973年諾獎得主江崎告訴記者,1988年諾獎可能授予中微子的研究,結果從當年開始,直到2002年,每年都有記者到小柴家蹲守[6]。
  • 又一2019 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
    學霸晚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撤稿觀察  又一 2019 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目前賽門扎名下受到質疑的論文已經上升至 42 篇,但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並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
  • 諾獎得主見證 | 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
    本屆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上,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三位諾獎得主的見證下。京領重磅發布「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參與論壇的還有哈佛劍橋講席教授、百餘位北上廣深等知名國際學校校長等嘉賓,這已經是京領連續第三年發布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榜單,受到國際化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校長和管理者、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