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新冠病毒來源是哪裡?這是一個引起多方論戰、至今眾說紛紜未有清晰定論的問題。

4 月 16 日,法國病毒學家呂克 · 蒙塔尼(Luc Montagnier)在一次電視節目中再出爭議言論: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而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則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洩漏所致

蒙塔尼曾在 2008 年獲得諾貝爾獎,在病毒學研究領域已經是全球頂尖的學者,但這一背景也並沒有讓他的爭議言論在學界獲得廣泛的支持。

中國知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表文章《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批駁了 「病毒來源實驗室」 的說法,稱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這番言論有很強的欺騙性。

蒙塔尼錯在了哪裡?作為 HIV 病毒發現者,他為何會迷信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說法?

圖|現年 87 歲的蒙塔尼再次對新冠病毒發表了爭議性言論,他認為這是人為操縱的產物(來源:APF)

比對新冠病毒和 HIV

蒙塔尼的原話是,他們得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有人工操作的痕跡,有人添加了 HIV 的序列片段,「這是非自然的病毒,是分子生物學家的工作」。他還將並將矛頭指向了武漢病毒所的 P4 實驗室,認為新冠病毒是實驗室中被人為造出,最終病毒意外洩漏導致了後來在人群中廣泛傳播。

事實上這並不是新觀點。1 月份的一篇預印本網站 BioRxiv 論文就提出,新冠病毒中特有的基因片段和 HIV 很像,這不像是自然的結果,該論文作者是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目前這篇論文已被作者撤回。

蒙塔尼在採訪中也支持了這篇論文,並表示印度研究人員最終是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才被迫進行撤稿處理。

該言論出來之後,很快就引起了學界內部的爭議。同樣是在法國,法國巴斯德學院教授西蒙 - 羅裡赫 (Etienne Simon-Loriere) 表示,蒙塔尼指出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在其他自然產生的冠狀病毒中同樣存在,但這並不是說明新冠病毒中的相關基因是通過人為方式添加進去的。他說,一本書的若干單詞在另一本書也用到了,這不能說明這本書抄襲了另一本書。

更直接的證據是使用開放閱讀框(ORF)比對,這就很容易驗證是否能在新冠病毒序列中發現 HIV 編碼序列。開放閱讀框是基因序列中從起始密碼子開始,結束於終止密碼子連續的鹼基序列,是針對蛋白質編碼的功能單位。

據《歐洲科學家》(THE EUROPEAN SCIENTIST)的一篇文章分析,HIV 病毒有 39 個開放閱讀框,經過專業比對工具 BLAST 分析可以很快得到結論,新冠病毒中不存在 HIV-1 序列。(BLAST 是生物信息學常用的工具軟體,可將輸入的核酸或蛋白質序列與資料庫中的已知序列進行比對,獲得序列相似度等信息,從而判斷序列的來源或進化關係。)結果見下圖。

圖 | 開放閱讀框比對發現,新冠病毒中不存在 HIV-1 序列(來源:歐洲科學家)

不過,這個分析並不是說 HIV 序列與新冠病毒序列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因為兩者都有含糖蛋白的包膜,那麼必然有某些共同點。BLAST 分析發現,兩者編碼糖蛋白包膜的序列有 90% 相似,但這個相似並不支持蒙塔尼的觀點,因為編碼糖蛋白包膜的序列也存在於其它病毒中,特別是也存在於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中。

此外,在 3 月 17 日的一篇《自然 · 醫學》(Nature Medicine)文章指出,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其刺突蛋白與人類的 ACE 2 強大的結合能力,那麼如果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產物的話,應當是按照目前人類掌握的知識確定改造方向,然而,新冠病毒的實際結構表明不是這個情形。

一位多年從事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人員告訴 DeepTech,新冠病毒要是有 HIV 病毒序列,也必須是 HIV 病毒特有序列才有意義,若只是含有病毒的共有序列則沒有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蒙塔尼刻意提愛滋病毒只是製造無意義的恐慌。

「失足者」蒙塔尼

饒毅在最新的發文中也駁斥稱,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他直接指責,以蒙塔尼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

對於蒙塔尼的研究工作,饒毅在文中言辭激烈,「他沒有坦白他已經被法國和世界科學界所嚴厲批評,他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蒙塔尼在 1983 年發現愛滋病的起因——HIV 病毒,這一發現直接引領了對血液樣本中抵抗 HIV 病毒的研究。2008 年,蒙塔尼因此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也正是這一研究背景和諾獎光環,讓蒙塔尼近期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蒙塔尼有多個汙點歷史。2010 年 11 月,當時距離蒙塔尼收穫諾獎已有 2 年時間,上海交通大學宣布與蒙塔尼正式籤約,聘請後者擔任大學講席教授,並以他的名字成立了一個研究所,地點設在交大閔行校區。

此前諾獎得主在國內高校擔任全職教授聞所未聞,因此這一消息在學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蒙塔尼當時在接受 Science 採訪時解釋說,離開法國來到中國的原因在於,法國不再允許他繼續在公共研究所繼續進行研究工作,在研究經費上也出現了問題。當時他將法國的學術環境描述為——「學術恐怖」(Intellectual Terror)。

不過在上海交通大學官宣這位諾獎得主到來之後,中國學術界出現了不少質疑甚至是聲討的聲音,因其多次支持分子順勢療法、木瓜治療帕金森氏病、水擁有記憶等非主流甚至具有偽科學嫌疑的研究。

饒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在當年曾直言「上海交大引進他,是不夠負責的行為。」

饒毅指出,蒙塔尼在發現 HIV 病毒方面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在那之後,科學界對他的共識是:最近這些年,他可以說是已經脫離嚴謹科學研究課題,滑到偽科學的邊緣,「國家可能應該考慮對上海交大出現如此重大失誤追究責任」。

圖|饒毅曾對上海交大引進呂克 · 蒙塔尼表示質疑意見(來源:饒議科學)

蒙塔尼還極力反對疫苗接種。這遭到了 106 位科學和醫學學者的聯名譴責:「 對於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故意對疫苗接種做出含糊不清和危言聳聽的評論是無法接受的,這超出了他的研究領域」,「我們不能接受我們的一位同行利用他的諾貝爾獎在他的技能範圍之外傳播對健康有害的信息」,「科學家的諾貝爾獎不是通向全知的護照」。

拿下諾貝爾獎讓蒙塔尼一度聲名鵲起,但拿獎之後總是毫無科學根據地進行偽科學研究和斷言,讓這位諾獎得主越來越沒有公信力。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人造 世衛澄清:COVID-19非人為或實驗室合成
    最近法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考慮到他本身就是知名的病毒學家,這一論調引發全球譁然,人為合成新冠病毒的陰謀論又活躍起來了。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並不認同,今天他們也作出了回應,稱目前所有可得證據都顯示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並非人為操縱或者實驗室合成的。
  • 饒毅教授、方舟子、諾獎得主和上海交大……
    來源 | 弗雷賽斯整理自饒毅科學、深度調查公眾號、iNews、新語絲編輯 | 學術君1月31日,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生物預印本 BioRxiv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今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撰文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
  • 愛滋病毒與新冠的蜜汁相似!
    昨天上午有朋友轉來一則新聞,法國有位諾獎獲得者宣稱新冠是人造的,到中午的時候就發現饒毅老師寫了帖子出來批這位諾獎得主的說法「有很強的欺騙性」,其人「從事偽科學多年」。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這位諾獎得主是不是在胡說八道?第二,此人是否真的從事偽科學多年?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先說結論,那就是這位諾獎得主的確在胡說八道。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另一位獲獎得主萊斯則說,他一開始還以為是實驗室設備出了事情。負責聯繫奧爾特和萊斯的諾獎評委會秘書長佩爾曼(Thomas Perlmann )說,在好幾次無人接聽的呼叫之後,新晉諾獎得主們終於接起了電話,經歷了驚訝、高興之後,面對這意料之外的好消息,他們甚至不知道說什麼好。
  • 這次,輪到日本諾獎得主說病毒是人造的?
    消息是以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醫學教授Tasuku Honjo的口氣寫的。消息裡聲稱,這次新冠病毒乃是在中國的武漢實驗室造出來的:「如果(病毒)是自然的,就不會對整個世界造成如此不利影響。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我有點驚訝,現在還沒有像C肝特效藥那樣的新冠特效藥問世。」10月29日晚間,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通過視頻方式與正在上海準備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記者們連線。C肝病毒發現史對於眼下新冠疫情的借鑑意義,成為討論的焦點。
  • 諾獎得主親身澄清怒斥假信息
    近日,一則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帖子在美國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然而,帖子出來沒兩天,本庶佑教授就親自發表聲明予以澄清,怒斥這些帖子都是假信息。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
  • 諾獎科學家解密:如何破解有3萬個鹼基對的新冠病毒
    原創 Peter Doherty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導語還記得之前給大家推送的有趣的「手滑漲粉」的免疫學泰鬥、澳洲「國寶級」諾獎科學彼得·多爾蒂(Peter Doherty)教授嗎?
  • 諾獎科學家告訴你:如何破解有3萬個鹼基對的新冠病毒
    導語 請輸入 還記得之前給大家推送的有趣的「手滑漲粉」的免疫學泰鬥、澳洲「國寶級」諾獎科學彼得·多爾蒂(Peter Doherty)教授嗎?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賀梨萍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研究團隊首次在試驗中,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快速重建了新冠病毒。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項根據已知病毒基因組進行病毒重建的基礎研究工作,該成果與此前的謠言之一「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 無關,本研究中實驗室中構建的新冠病毒是在疫情暴發後,根據已經公布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的病毒重建研究。
  • 諾獎得主都沒做出的C肝疫苗,難在哪兒?
    「事實上,3位諾獎得主之一的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多年來一直在為研發C肝疫苗而奮鬥,但革命尚未成功。」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鍾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C肝病毒的4大特徵導致疫苗難以問世。
  • 專訪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要分析起源,更多蝙蝠來源病毒序列...
    這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其實並非同一種,而是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分為A、B、C三個類型),且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不同。研究結論稱,遺傳序列較為原始的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由A型突變而來的B型毒株,後者在東亞國家病例中更為普遍。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而這場報告會之所以如此受學生歡迎,原因僅僅是報告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近年來,隨著高校和政府對於諾獎得主引進的重視,像這樣由他們帶來的學術報告已屢見不鮮,諾獎得主在高校承擔教學任務、帶領科研團隊或實驗室的現象更是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雙一流」戰略實施之後,國內高校的「諾獎熱」更是愈演愈烈。
  • 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
    ·學術誠信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根據「財新網」報導,繼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新突破!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這個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新冠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序列?是科學家蓄意改造?
    首先,作者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建立的系統進化樹,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親緣關係最近。 反之則越遠,作者指出2019-nCoV和SARS病毒親緣關係最近 | 參考文獻[1] 於是,他們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序列和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進行了一下比對。然後發現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比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上多出來了4個獨立的短肽段(6-12個胺基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