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源是哪裡?這是一個引起多方論戰、至今眾說紛紜未有清晰定論的問題。
4 月 16 日,法國病毒學家呂克 · 蒙塔尼(Luc Montagnier)在一次電視節目中再出爭議言論: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而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則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洩漏所致。
蒙塔尼曾在 2008 年獲得諾貝爾獎,在病毒學研究領域已經是全球頂尖的學者,但這一背景也並沒有讓他的爭議言論在學界獲得廣泛的支持。
中國知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表文章《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批駁了 「病毒來源實驗室」 的說法,稱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這番言論有很強的欺騙性。
蒙塔尼錯在了哪裡?作為 HIV 病毒發現者,他為何會迷信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說法?
圖|現年 87 歲的蒙塔尼再次對新冠病毒發表了爭議性言論,他認為這是人為操縱的產物(來源:APF)
比對新冠病毒和 HIV
蒙塔尼的原話是,他們得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有人工操作的痕跡,有人添加了 HIV 的序列片段,「這是非自然的病毒,是分子生物學家的工作」。他還將並將矛頭指向了武漢病毒所的 P4 實驗室,認為新冠病毒是實驗室中被人為造出,最終病毒意外洩漏導致了後來在人群中廣泛傳播。
事實上這並不是新觀點。1 月份的一篇預印本網站 BioRxiv 論文就提出,新冠病毒中特有的基因片段和 HIV 很像,這不像是自然的結果,該論文作者是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目前這篇論文已被作者撤回。
蒙塔尼在採訪中也支持了這篇論文,並表示印度研究人員最終是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才被迫進行撤稿處理。
該言論出來之後,很快就引起了學界內部的爭議。同樣是在法國,法國巴斯德學院教授西蒙 - 羅裡赫 (Etienne Simon-Loriere) 表示,蒙塔尼指出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在其他自然產生的冠狀病毒中同樣存在,但這並不是說明新冠病毒中的相關基因是通過人為方式添加進去的。他說,一本書的若干單詞在另一本書也用到了,這不能說明這本書抄襲了另一本書。
更直接的證據是使用開放閱讀框(ORF)比對,這就很容易驗證是否能在新冠病毒序列中發現 HIV 編碼序列。開放閱讀框是基因序列中從起始密碼子開始,結束於終止密碼子連續的鹼基序列,是針對蛋白質編碼的功能單位。
據《歐洲科學家》(THE EUROPEAN SCIENTIST)的一篇文章分析,HIV 病毒有 39 個開放閱讀框,經過專業比對工具 BLAST 分析可以很快得到結論,新冠病毒中不存在 HIV-1 序列。(BLAST 是生物信息學常用的工具軟體,可將輸入的核酸或蛋白質序列與資料庫中的已知序列進行比對,獲得序列相似度等信息,從而判斷序列的來源或進化關係。)結果見下圖。
圖 | 開放閱讀框比對發現,新冠病毒中不存在 HIV-1 序列(來源:歐洲科學家)
不過,這個分析並不是說 HIV 序列與新冠病毒序列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因為兩者都有含糖蛋白的包膜,那麼必然有某些共同點。BLAST 分析發現,兩者編碼糖蛋白包膜的序列有 90% 相似,但這個相似並不支持蒙塔尼的觀點,因為編碼糖蛋白包膜的序列也存在於其它病毒中,特別是也存在於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中。
此外,在 3 月 17 日的一篇《自然 · 醫學》(Nature Medicine)文章指出,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其刺突蛋白與人類的 ACE 2 強大的結合能力,那麼如果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產物的話,應當是按照目前人類掌握的知識確定改造方向,然而,新冠病毒的實際結構表明不是這個情形。
一位多年從事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人員告訴 DeepTech,新冠病毒要是有 HIV 病毒序列,也必須是 HIV 病毒特有序列才有意義,若只是含有病毒的共有序列則沒有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蒙塔尼刻意提愛滋病毒只是製造無意義的恐慌。
「失足者」蒙塔尼
饒毅在最新的發文中也駁斥稱,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他直接指責,以蒙塔尼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
對於蒙塔尼的研究工作,饒毅在文中言辭激烈,「他沒有坦白他已經被法國和世界科學界所嚴厲批評,他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蒙塔尼在 1983 年發現愛滋病的起因——HIV 病毒,這一發現直接引領了對血液樣本中抵抗 HIV 病毒的研究。2008 年,蒙塔尼因此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也正是這一研究背景和諾獎光環,讓蒙塔尼近期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蒙塔尼有多個汙點歷史。2010 年 11 月,當時距離蒙塔尼收穫諾獎已有 2 年時間,上海交通大學宣布與蒙塔尼正式籤約,聘請後者擔任大學講席教授,並以他的名字成立了一個研究所,地點設在交大閔行校區。
此前諾獎得主在國內高校擔任全職教授聞所未聞,因此這一消息在學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蒙塔尼當時在接受 Science 採訪時解釋說,離開法國來到中國的原因在於,法國不再允許他繼續在公共研究所繼續進行研究工作,在研究經費上也出現了問題。當時他將法國的學術環境描述為——「學術恐怖」(Intellectual Terror)。
不過在上海交通大學官宣這位諾獎得主到來之後,中國學術界出現了不少質疑甚至是聲討的聲音,因其多次支持分子順勢療法、木瓜治療帕金森氏病、水擁有記憶等非主流甚至具有偽科學嫌疑的研究。
饒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在當年曾直言「上海交大引進他,是不夠負責的行為。」
饒毅指出,蒙塔尼在發現 HIV 病毒方面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在那之後,科學界對他的共識是:最近這些年,他可以說是已經脫離嚴謹科學研究課題,滑到偽科學的邊緣,「國家可能應該考慮對上海交大出現如此重大失誤追究責任」。
圖|饒毅曾對上海交大引進呂克 · 蒙塔尼表示質疑意見(來源:饒議科學)
蒙塔尼還極力反對疫苗接種。這遭到了 106 位科學和醫學學者的聯名譴責:「 對於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故意對疫苗接種做出含糊不清和危言聳聽的評論是無法接受的,這超出了他的研究領域」,「我們不能接受我們的一位同行利用他的諾貝爾獎在他的技能範圍之外傳播對健康有害的信息」,「科學家的諾貝爾獎不是通向全知的護照」。
拿下諾貝爾獎讓蒙塔尼一度聲名鵲起,但拿獎之後總是毫無科學根據地進行偽科學研究和斷言,讓這位諾獎得主越來越沒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