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這個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2020-12-11 大河報網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以上成果披露自預印本網站BioRxiv於當地時間2月21日發表了一篇名為「Rapid reconstruction of SARS-CoV-2 using a synthetic genomics platform」的論文。該尚未經同行審議。研究團隊首次在試驗中,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快速重建了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項根據已知病毒基因組進行病毒重建的基礎研究工作,該成果與此前的謠言之一「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 無關,本研究中實驗室中構建的新冠病毒是在疫情暴發後,根據已經公布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的病毒重建研究。

該項研究的作者大多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他們聯合德國、俄羅斯多所科研院校與相關衛生機構共同完成了上述成果。

研究團隊認為,利用已知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快速構建出了新冠病毒,可以成為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的替代方法,還可以對單個基因進行遺傳修飾和功能表徵,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

論文中提到,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組,如冠狀病毒基因組,由於基因組較大且不穩定,很難在大腸桿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研究團隊此次報導了一個基於酵母的合成基因組學平臺,用於多種RNA病毒的基因重建,包括冠狀病毒科、黃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的成員。

研究人員可利用病毒分離物、克隆病毒DNA、臨床樣本或合成DNA生成病毒亞基因組片段,然後使用轉化偶聯重組技術 (TAR)克隆技術將基因組維持為酵母人工染色體(YAC),從而在釀酒酵母中實現一步重組。T7-RNA聚合酶被用於產生病毒RNA,進而可以產生活病毒。

研究團隊首先在其他RNA病毒(如鼠肝炎病毒MHV)中檢驗了這一平臺的準確度,團隊測試了鼠肝炎病毒A59株中含有綠色螢光蛋白(MHV GFP)的基因克隆能力,結果表明測試的克隆中正確組裝了MHV基因組的YAC佔90%,這表明病毒在酵母中的組裝效率很高。

也正是利用該平臺,研究人員在拿到合成DNA片段後一周內,對新冠病毒進行了工程改造和復活。

病毒cDNA克隆及重組SARS-CoV-2和SARS-CoV-2-gfp的重建

具體來看,研究團隊將病毒基因組分成12個片段,大小在0.5kbp-3.4kbp。同時,為了便於血清學診斷和在細胞培養時追蹤,研究團隊將合成新冠病毒設計成可以表達GFP(綠色螢光蛋白)。因此,研究團隊又將片段11分成3個包含GFP序列的子片段,GFP序列被插入ORF7a(開放閱讀框,ORF)中從而在總計有14個片段。

研究團隊讓試劑公司化學合成上述14個DNA片段,1月14日下訂單,2月4日拿到其中的12個片段。片段5和7在大腸桿菌中的克隆出現一些問題未能完成。不過,研究團隊恰好同時獲得了慕尼黑一位患者的新冠病毒樣本(SARS-CoV-2/München1.1/2020/929),他們決定利用RT-PCR擴增獲得片段5和片段7。

利用TAR克隆,對於所有6種新冠病毒構建體,研究人員都獲得了正確組裝的分子克隆。隨後,利用轉化偶聯重組技術 (TAR),用酵母菌的同源重組系統依據末端重複的序列,將這些DNA序列拼到一起。獲得完整的病毒序列後,用T7 RNA聚合酶將這一DNA序列轉錄為病毒RNA,將該RNA用電穿孔技術導入到VeroE6(猴腎細胞)中,使得細胞被感染,培養這些細胞的上清液(含釋放出的病毒顆粒)注入到別的培養基中,可以感染別的細胞。

研究團隊進而表示,「我們能在獲取病毒的合成DNA片段後僅一周的時間內,對最近流行的新冠病毒的化學合成克隆進行工程改造和復活。」病毒的重組有很高的效率和準確度,通常情況下,超過90%的克隆是正確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們指出,儘管此前在酵母中進行同源重組已被用於很多分子病毒的克隆,但這一研究在對通過這種方法快速生成大型RNA病毒的全長cDNA的可行性進行了全面評估,尤其是這種大型RNA病毒在大腸桿菌中無法被穩定克隆。

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克隆RNA病毒基因組

值得注意的是,除新冠病毒外,研究團隊還報導了利用該技術合成構建MHV(鼠肝炎病毒,一種冠狀病毒)和MERS-Cov等,HCov-229E和Zika病毒的構建仍在實驗進行中。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沈晨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原標題: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既然有感染者病例,科學家們為何還要構建活的新冠病毒?
    ◎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在現代遺傳學中,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近日,一項研究使用了反向遺傳學方法,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編輯製圖(素材來源:500PX)作者 | 湯波 分子生物學博士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關於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陰謀論不斷傳出,吸引了不少眼球。上周,一則關於「俄聯邦衛生部稱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的傳言,又掀起一陣網絡討論。
  • 「硬核科普」丨為什麼說新冠不可能是人工病毒?
    其實早就有科學家利用計算生物學預測出了最適合感染人類的結構模型,與新冠完全不同,並且比起新冠,對人類細胞的親和力更強。換句話說,如果你考試能考100分,你還會選擇10分嗎?並且除此之外,新冠的突變位點十分特別,也超出了人類的創造能力。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同樣是在法國,法國巴斯德學院教授西蒙 - 羅裡赫 (Etienne Simon-Loriere) 表示,蒙塔尼指出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在其他自然產生的冠狀病毒中同樣存在,但這並不是說明新冠病毒中的相關基因是通過人為方式添加進去的。他說,一本書的若干單詞在另一本書也用到了,這不能說明這本書抄襲了另一本書。
  • 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別讓虛假信息也跟著「大流行」
    綜合近期多家外媒報導,已知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自動物,而不是經實驗室人工幹預或製造而來的。文章表示,假設有人嘗試合成可作為病原體的病毒,他們也需要基於一種已知會致病的病毒分子架構來構建這種病毒。而研究人員對比發現,導致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的分子架構與已知其他冠狀病毒的分子架構有較大差異,反而很大程度上與蝙蝠及穿山甲身上找到的相關病毒類似。
  • 日本教授合成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可以人為製造?僅是搭建研究平臺
    來看看日本科學家是如何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我們都知道病毒是有自己的遺傳序列的,它們靠著遺傳序列實現傳宗接代的目標。病毒感染細胞時,首先附著在細胞表面並伺機進入到細胞內部,然後病毒釋放出DNA或者RNA,二者攜帶著病毒的遺傳序列。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意味著它們的遺傳物質是RNA。
  •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導,美國政府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和情報機構日益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漢一實驗室的可能,並稱研製目的並非是生化武器,而是為了彰顯中國在應對病毒的能力已不遜色於美國。
  • 為什麼「新冠病毒人造論」站不住腳?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首先,現有科學證據已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徵是人為操作不可能達到的,只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機構參與的國際團隊3月17日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分析比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認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人體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效率之高,是人類基因工程所無法達到的。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
    更重要的是,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夠正常轉錄。目前,新冠病毒的這種特性對人體有何影響仍未可知。不過這個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康復後患者復陽的現象。Jaenisch團隊首先分析了已發表的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RNA測序數據,以尋找存在整合轉錄物的證據。基於近10個研究獲得的數據[13-15],他們真的在多種細胞類型中找到了大量的宿主基因組和病毒核酸序列組成的整合序列。
  • 新冠病毒遺傳物插入人類基因組,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遺傳物插入人類基因組,怎麼回事?12月13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懷特黑德研究所著名生物學和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傳了一篇文章,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病毒洩漏」、「人工合成新病毒」等流言在網絡上持續傳播,其中大部分圍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該所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在此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中也已率先揭示新冠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序列一致性達96%。
  • 新冠病毒破解有了巨大突破,達摩院做了什麼?
    公開信息顯示,該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基因組序列全長29847bp,臨床診斷需要將患者樣本與該病毒基因序列進行比對才能確定診斷結果。目前醫院普遍採用核酸檢測方法,其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由於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性,對於整個基因序列來說這種檢測方法猶如盲人摸象,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漏檢的情況。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論文截圖他們基於對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設計與改造,構建了多種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1 pM,同時極大提高了病毒抑制活性。既然ACE2蛋白是病毒入侵人體的閘門,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如果我們有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是不是就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基於這個思路,長期從事蛋白質設計改造的黨波波博士想到了構建一個人工ACE2假體蛋白去結合病毒,從而達到拒絕病毒進入人體的目的。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最終入選十大進展的知識創新類項目「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技術創新類項目「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防控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
  • 深圳首次揭秘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消息,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 層層迷霧逐漸撥開,新冠病毒的根源是什麼?
    研究表明,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此前的SARS病毒(SARS-CoV)都屬於冠狀病毒。但基因組測序表明,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此前已知的病毒並不是相同的,所以被識別為新病毒。那麼,新冠病毒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先來了解一下SARS病毒的根源。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國家科學評論》上,該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史衛峰團隊《細胞》子刊發文:為駁斥「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提供證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團隊在《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描述了最近發現的一種蝙蝠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在基因組某些區域是SARS-CoV-2的近親,它在病毒突刺蛋白的S1和S2亞基的連接處以類似於SARS-CoV-2的方式插入胺基酸。
  • 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源頭在哪?美學者:它是自然生成或已流傳數十年
    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源頭在哪,是至今未解的一個謎團。近來有輿論稱新冠病毒可能是由實驗室「人工合成」,但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僅是自然生成的,而且在傳染烈度突變前可能已經存在了數十年,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最初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