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中生驚豔諾獎得主,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

2020-12-18 熱點最資訊

深圳高中生自建平臺為同齡人圓夢

發起人熱心公益,自籌50萬元捐贈

演講感動諾獎得主 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

12月10日下午,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主辦的"中國素質教育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深圳中學生吳宜、龔祖儀、李佳璇等作為優秀商業實踐學生團體唯一代表獲邀參加。她們40分鐘的案例分享,獲得了諾獎得主Ada Yonath的極大肯定,為中國贏來寶貴的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參與資格。

(中國青少年創新實踐評選頒獎現場)

"給未來一個機會,給夢想一個機會"——吳宜

有想法敢行動 零零後團隊讓夢想發光

吳宜作為發起人,與龔祖儀、李佳璇、林欣玥、盛子峻等同學共同組建了SPARKLING商業實踐社團。"我們發現,身邊同齡人雖然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往往由於資源缺乏,導致靈感付諸東流。於是我們創立夢想孵化平臺,取名"SPARKLING",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利用這個平臺,我們舉辦創新大賽、錄製綜藝、提供專業培訓,幫助00後創業者精準連結社會資源,將一份份商業計劃書變成切實可行的項目,讓更多同齡人看到了創業成功的可能。

(Sparkling商業實踐社團的發起人 吳宜)

前期的成功使吳宜她們堅信,這個平臺及機制蘊含著無限可能,於是她們積極利用身邊資源,尋找行業大咖,連結海外資源。目前,該平臺已邀請到美國心理學會院士Kristina Hallett,世界創新聯合會創始主席Robert Wolcott,矩陣思維創始人、復旦大學碩士導師沈毅,美國矽谷著名孵化器創始人沈賜恩,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黃子為,著名華裔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康景軒等權威專家作為專業導師。

"剛開始我們都在摸索試錯,沒有啟動資金的情況下我們把各自積攢的零花錢、壓歲錢全拿出來了。為了向人清晰介紹SPARKLING,我們不斷修改完善、反覆模擬練習,努力爭取企業、機構、教授來支持、參與我們的事業,也收穫了很多認可。很高興我們擁有這麼棒的團隊!"吳宜回憶。

身在學堂、心繫社會,吳宜、龔祖儀及社員對於一路走來獲得的幫助和支持滿懷感恩,社長吳宜向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捐贈30萬,龔祖儀募捐20萬,希望將愛心傳達遠方,幫助更多年輕人追逐夢想。

(捐款儀式)

"我非常高興看到不足18歲的你們做出這樣一個平臺,我在18歲時,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你們大膽的想法、清晰的思路以及演講的流暢已經遠超同齡人,這很出乎我的意料,相信你們能把平臺營運得更成功!"史蒂夫全球商業獎評委沈毅教授和美國矽谷著名孵化器創始人沈賜恩博士給予高度評價。

團隊驚豔諾貝爾獎得主

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

(諾貝爾獎得主 Ada Yonath)

學生們精彩的演講打動了諾貝爾獎得主Ada Yonath,她宣布:為了發現更多類似SPARKLING的創新團隊,培養下一代創新領袖,諾貝爾研究院與全球青少年創新商學院決定聯合推出"青少年創新領袖公益計劃",並面向中國區選拔20名青少年加以培養,給予全額獎學金資助。

該項目的候選人必須是初三到高二的學生,通過專家委員會的學業、素質、天賦綜合評估後,可入選該計劃。其中有10名可參與科研創新領袖培養項目,參與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實驗室研究;10名可進入商業創新領袖培養項目,參與全球創新導師、世界500強經理人的商業實踐。"青少年創新領袖公益計劃"中國區事務將由論壇承辦方下一代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負責。

相關焦點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建立起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引進了四位諾獎得主。該校更是計劃開設「諾貝爾班」,為學生配備包括諾爾貝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等在內的世界一流導師。「引進諾獎得主是目前高校人才爭奪戰的一部分,只不過它把人才爭奪戰的戰火燒向了國外。」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格拉布斯研究院進南科大,深圳有這些諾獎實驗室
    該研究院聚焦源頭創新,院長由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格拉布斯擔任,以培養諾貝爾獎級別的人才、做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為目標,打造全國最重要的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以及一個開放式的世界頂級科研中心。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目前建設情況怎樣?運作模式如何?南方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探訪。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廣東佛山2020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 與諾獎得主線上交流!衡中學子受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活動
    2021年1月1日上午,衡水中學任子拓、郝斌、李卓凡三位同學受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的「高中生對話院士:科學、人生、夢想」線上對話活動之新年特別節目「與諾獎得主面對面」,與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講科學、聊人生、談夢想。
  • 諾獎得主受聘為我省一高校榮譽教授
    本報訊 (記者卞曄)9月5日,「海智惠贛鄱——諾獎大師江西行」活動在東華理工大學舉行,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教授受聘為該校榮譽教授,這是東華理工大學首次授聘諾貝爾獎得主為榮譽教授。授聘儀式結束後,根岸英一為該校數百名師生作學術報告。根岸英一於1935年出生於中國長春,在日本長大,於1958年獲得東京大學學士學位。
  • 又一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攜手深圳, 這次是在醫療領域
    又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將與深圳合作。深圳正在加速補上源頭創新的不足。7月31日,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主任、2013年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W.但是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到今天,如果沒有源頭創新則很難支撐深圳更好地前行,尤其是在高端消費大量外流的醫療領域。本次合作將聯合共建以生物醫學研究、臨床應用研究、產業轉化為一體的諾獎級實驗室,聚焦自然科學的前沿領域和深圳戰略新興醫學產業,提高深圳市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布局生命科學和大健康新型產業,提高深圳常見性、難治性疾病預警和防治水平等。
  • 諾獎系列之3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宏觀經濟學發展及中國經濟發展啟示
    有人從對經濟學性質的定義出發,認為經濟學並非科學而更是富有經濟學獎的幻想,諾貝爾獎的授予更應給其他更強的權威。更有人犀利地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設立為中央銀行的一項「陰謀投資」,僅僅通過一筆微不足道的投資,就通過獎項把一些經濟學理論送上了神壇,其目的是試圖利用「諾貝爾」的品牌光環來提升中央銀行的權威以及市場友好型經濟理論的威望,並以此來影響瑞典和其他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實踐。
  • 諾獎得主見證 | 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
    本網12月30日訊 京領作為高端國際化教育資源與服務平臺,世界國際化學校排名評價、品牌傳媒、科研教育推動者,持續、深入地對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水平進行研究與分析,深度挖掘國際學校特色,優化評價標準,推動行業升級,促進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
  • 16位諾獎天才們關注區塊鏈:7位投身具體項目 14位來自諾貝爾經濟學獎
    而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外,互鏈脈搏觀察到,有2位物理學獎得主也在積極探索區塊鏈,謝爾登·格拉肖(1979年獲獎)參與了區塊鏈項目;喬治·斯穆特(2006年獲獎)曾在演講中提及區塊鏈技術。 因而,互鏈脈搏進一步統計了上述16位諾獎得主的區塊鏈實踐,以及他們圍繞區塊鏈發表過的觀點,以求探知諾獎得主如何看待區塊鏈。
  • 這個問題甚至難倒了諾獎得主
    奧曼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與金融論壇上分享了自己與孫女的故事,場下響起一陣陣笑語,也一下子拉近了這位頂尖諾獎得主與聽眾的距離。坐鎮該論壇的除了奧曼,還有另外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以及一位沃爾夫農業獎得主。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諾獎得主都想不透
    存款月月創新高,銀行「爛頭寸」(即未運用消化的閒置資金)越來越多。 諾獎得主不解臺灣人存錢行為 據臺媒報導,臺灣人愛存錢,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想不透。2015年該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曾來臺研究當地儲蓄情況,在他看來,臺灣人不管年齡大小都在存錢,他對該現象相當不解。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對20世紀與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取得主要學術成果的年齡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傑出化學家取得主要學術成果的年齡並沒有發生變化。對典型高齡諾獎得主進行案例分析,發現諾獎認可成果時間的延長才是造成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高齡化現象的直接原因,並試圖從中總結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些啟示。北京時間2016年10月5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將這一萬眾矚目的獎項授予索瓦日(J.
  • 俠客島:六位諾獎得主同臺談中國,都講了什麼?
    中國經濟走向何方?兩會結束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緊接著舉行。全世界的政界、商界和學界風雲人物參會,此次會議,不僅有政界高層為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更有六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中國經濟、全球化和創新發展把脈。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3月18日發布了這六位諾獎得主給出的中國方案: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啊朋友們。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 4 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 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 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 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10-13 16:10:00 中國教育在線廣東站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資料圖:美國女科學家阿諾德20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從以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獲獎者的獲獎成就並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理科綜合獎」。1908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因「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 當鮑毓明遇上「諾貝爾替代獎」得主郭建梅
    1995年開始,郭建梅正式成為一名公益律師,為中國女性和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在中國,郭建梅是致力於保障婦女權益的最重要律師之一。在過去的25年中,她和她的團隊為12萬名婦女提供了免費法律諮詢,接手了超過4000起有關婦女權益和性別平等的訴訟案。她支持婦女爭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抵制性騷擾或禁止婦女懷孕的聘用合同。她幫助那些被剝奪土地所有權的農村婦女爭取其權益。
  • 訪諾獎得主McDonald:中國將成粒子物理領域研究先鋒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Arthur McDonald 接受新浪科技採訪   新浪科技訊 8月13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包括Kip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內的2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等諸多中外頂級學者專家應邀出席,共同打造史無前例的中國最高級別智慧盛宴,探討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描繪未來中國科技創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