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11-12日,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依託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平臺成功召開,吸引了700餘位來自全國分析儀器研發、生產、應用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報名參加。
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上海分析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睿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上海伍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等協辦。
繼第一天的報告分享之後,第二天會議主辦方特別邀請了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楊麗助理研究員、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文靜主任、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郭磊研究員、復旦大學張祥民教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王策研究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向院長、上海分析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王世立教授、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院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秘書長吳愛華女士等9位業內專家分享,此外,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青島盛翰色譜技術有限公司、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代表也現場分享了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當前,全球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複雜形勢下,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思潮抬頭和經濟全球化並存的局面,在逐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在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分析儀器科技與行業發展正在或即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本次會議內容緊密圍繞新形勢下分析儀器的挑戰與機遇的主題展開報告分享與探討。
報告主題:我國分析儀器建設與發展現狀
報告人: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楊麗助理研究員
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麗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我國大型分析儀器建設與發展的現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科研院所與高校大型科研儀器總量達到10萬臺/套,原值總額為1500億元。其中,科研院所與高校分析儀器總量約為5萬臺/套,佔大型科研儀器一半。總體而言,大型分析儀器近十年來年均增速為17.7%,略低於全部大型科研儀器增長平均水平。
據介紹,近十年來,國產大型分析儀器數量佔比穩步提升,不過,與其他類型儀器相比,分析儀器的國產化水平還比較低,國產分析儀器不足進口儀器的1/7。基於分析儀器的發展態勢,報告最後,楊麗還從總量擴大、存量替代、渠道縮窄等方面介紹了儀器行業與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並分享了促進大型分析儀器發展的幾點思考。
報告主題:新形勢對分析儀器發展的影響
報告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秘書長吳愛華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秘書長吳愛華的報告從我國分析儀器發展的一些基礎問題講起,詳細分析了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巨頭跨界以及相關政策引導等大環境下,我國在分析儀器發展方面的一些新機會。
在當前國際與國內的大形勢下,技術創新是核心。在今天的報告中,各位專家分別分享了各領域的最新技術研究和應用進展,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化學毒物檢測的光譜學與質譜學方法、色譜儀器與生物醫學、流式細胞儀及其生物醫學應用、新國標GBT38113-2019分析儀器物聯規範、超導磁體及其在儀器中的應用等方面。
報告主題:高場核磁共振磁體系統的研究與發展
報告人: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院士
其中,王秋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我國MRI的市場現狀,並從高磁場超導磁體科學與技術、醫用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核磁共振波譜儀超導磁體、超高磁場超導磁體技術、永磁磁共振成像磁體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據王秋良院士介紹,未來10年內,我國MRI市場仍將處於高速增長時期。
報告主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各環節中的質量控制問題的思考
報告人: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文靜主任
報告主題:化學毒物檢測的光譜學與質譜學新方法
報告人: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郭磊研究員
報告主題:色譜儀器與生物醫學應用
報告人:復旦大學張祥民教授
報告主題:流式細胞儀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發展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王策研究員
報告主題:數字時代的計量演進
報告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向院長
報告主題:新國標GBT38113-2019分析儀器物聯規範解讀
報告人:上海分析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王世立教授
此外,國儀量子、青島盛翰、島津等企業的代表也分享了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報告主題:基於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科學儀器研製
報告人: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高級應用工程師代映秋
報告主題:離子色譜原理及應用
報告人:青島盛翰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尹登剛
報告主題:UC prep-超臨界流體色譜方法從分析到製備的規模放大
報告人: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析計測市場部尹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