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王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中國與世界關係進入新階段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在新階段面臨的機遇

  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機遇。當今的世界各方面都在經歷深刻的變化,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現行國際體系的主導國自身也在調整對國際體系的部署,主導力量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關係正在經歷深刻變化,這使得中國有機會作為重要成員在未來的世界格局規劃中獲得更多的新的戰略機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全球治理規則體系的制定。

  第二,社會信息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中國提供了重要抓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意味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變,這種影響具有根本性、基礎性、徹底性。中國自身科學技術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為中國搭乘本次科技革命的快車,在彎道超車的同時獲得全球治理的主動權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契機。

  2.中國需應對的挑戰

  中國與世界關係進入新階段後,挑戰主要來自自身和現行國際體系的主導力量。

  第一,中國比較欠缺參與全球治理的經驗。自世界進入近代史以來,中國長期處於被動的地位,欠缺作為全球性引領力量的經驗。如何從「自保型」和「追趕型」力量,成功轉型為「引領型」力量,需要中國結合自身歷史和現實,向歷史上的主要全球性大國學習借鑑,並在揚棄中實現超越。

  第二,中國自身的發展仍然存在短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到美國的70%左右,但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差距仍非常明顯。而且,中國自身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轉型和政治經濟改革發展等也都仍面臨著諸多內部挑戰。這些自身發展中存在的挑戰會給中國與世界關係帶來較大的制約和影響。

  第三,中國面臨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堅持強大戰略定力的巨大需求。隨著中國自身實力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內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催生了一定的集體情緒,甚至會轉變成為國家和民族更穩定向好發展的壓力。如何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彰顯強大的戰略定力,這是中國在新階段處理與世界關係時必須克服的重大挑戰。

  從「雙適應」角度推動構建新型的中國與世界關係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處理與世界關係時必須冷靜客觀應對的宏大背景,雙方都必須適應對方的變化,適應未來的嶄新局面,在「雙適應」中構建新型的中國與世界關係。

  第一,中國應主動謀劃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就要主動謀劃而不是被動適應變化中的世界,就要有明確的規劃並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的路線圖,讓世界在與中國的互動中認知並接受中國方案所帶來的突破和創新。「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就提供了最為清晰的中國中長期發展路線圖。世界是一個最為複雜的集合體,充滿著各種變數。「十四五」的新徵程上,中國要在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實現建設性變革。

  第二,中國要堅定推進改革開放進程,這也是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的前提。中國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全方位改革,提升世界對中國的接受度;要防範任何可能割裂中國與世界關係、試圖讓中國與世界脫鉤的風險,不斷擴大開放,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第三,中國要最大程度地團結國際社會中的多邊主義力量。中國要通過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團結國際社會中一切支持多邊主義的力量,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性變革,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准號:18BGJ029)

(責任編輯:苗蘇)

相關焦點

  • 杜玉波:從時代變革中洞察高等教育的新變化、新機遇、新挑戰
    他指出,應深刻洞察高等教育面臨的新變化、新機遇、新挑戰,充分認識高等教育在地位作用、體量規模、結構類型、教學模式、環境格局等方面的轉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推動分類發展、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富有活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國模式。
  • 新基建是機遇也是挑戰
    《小康》2020年第30期封面文章《新基建的企業布局》中寫道: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今年開始加速落地。新基建,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產業,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人們奔走相告,紛紛疾呼「機會來了」。在這場投資盛宴的分享中,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無疑擔任著主角,不過,社會資本也不甘寂寞,它們已經蓄勢待發。在推動新基建建設中,「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這一點在相關政策中已被反覆提及。有觀點稱,在財政投資先期導入下,長期來看,新基建必將帶動廣泛的社會投資。
  •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挑戰中蘊含新機遇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是由網易財經打造的中國財經領域的頂級盛會,匯聚全球最具智慧的聲音,為產業賦能,為經濟助力為社會造福。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 新開放 新機遇》。在這交匯的新起點上,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有能力抓住這樣的新機遇。關鍵時刻關鍵改革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衝擊著全世界,全年全球經濟萎縮4.4%左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2020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是正的經濟增長。
  • 中國與亞塞拜然夥伴關係:新機遇 新挑戰
    中國網5月16日訊 (記者 韓雅潔)5月14日,由中國社科院與亞塞拜然科學院舉辦的第二屆中阿經濟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本屆研討會主題為「中阿夥伴關係:新機遇、新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亞塞拜然科學院院長阿基夫·阿里扎德、亞塞拜然科學院副院長伊薩·哈比拜利、亞塞拜然駐華使館參贊胡欣諾夫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
  • ...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京大學開幕
    他表示,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本屆論壇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與新機遇,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期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 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社會治理面臨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
    作為新科技革命發生的主戰場和生力軍,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社會治理提供關鍵「科技支撐」,並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專業化、法治化及社會矛盾的源頭治理帶來諸多機遇,同時也將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帶來挑戰。本文旨在指導社會治理實踐,做好相關技術攻關、應用,推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新時代打造中柬命運共同體的機遇、挑戰與建議
    2018年1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柬埔寨,提出兩國攜手打造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在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為中柬關係注入新的內涵。新形勢下,中柬命運共同體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時代挑戰。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將成為成功打造中柬具有戰略意義命運共同體的關鍵。
  • 「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大...
    他表示,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本屆論壇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與新機遇,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期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 從危機和挑戰中 抓住機遇創造機遇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陝西調研復工復產情況時指出,既要抓住重大機遇,又要化危為機,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遇以及「危」與「機」的重要論述,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光輝,為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規劃《建議》為綱領,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指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 中國體育產業:新變局與新機遇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中國體育產業:新變局與新機遇新華社記者公兵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歐洲足球錦標賽等世界大賽紛紛延期,中國體育產業難以置身事外,產業變局已然產生。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尋找新機遇,是中國體育產業人必須面對的課題。1月5日,體育大生意年度峰會在線上舉行。
  • 俞敏洪服貿會演講:教育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中新網9月6日電 9月5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出席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 計算系統在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計算系統論壇計算系統在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12月19日-20日,以"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的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該論壇將圍繞計算系統的前沿核心技術、最新研究成果、教學實踐效果、產教融合方式、未來發展趨勢,共同討論計算系統在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 世界經濟新機遇在哪裡?
    《理學院》之【100秒漫談斯理】系列之五十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和更多發展新機遇。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論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
    當地時間12月8日,菲律賓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商報》等刊登了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中文署名文章《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圖為《世界日報》版面。菲律賓世界日報供圖中新網馬尼拉12月8日電 當地時間12月8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在當地英文報紙《馬尼拉時報》《馬尼拉公報》和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商報》上刊發題為《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的署名文章。
  • 新技術變革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在新時代的社會治理中,我們要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空前機遇,同時也要清醒認識並及時應對其帶來的嚴峻挑戰,不斷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然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為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帶來了機遇。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1.2%;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5.09億,佔網民整體的59.6%。一方面,科技發展激發了多元主體的活力。
  • 後疫情時代,美國留學在挑戰中隱藏新機遇
    當然了,疫情的影響及國際教育環境多變,也令2020年註定成為中國留學生充滿挑戰的一年,但也正是這些挑戰,才讓有著留學夢的莘莘學子們看到更多機遇。也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在考慮、猶豫中的留學家庭注入強心劑,鼓勵大家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張曉燕:金融科技的四個新機遇和三個新挑戰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德國、英國、美國的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60%。而中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36.2%。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數字經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張曉燕指出,如果金融與科技能夠有效結合,金融可以做到更加高效,帶來發展新機遇。但是有時候科技發展會帶來更大的金融安全風險,需要有一定約束,這也是其挑戰所在。她以學界研究實例說明了金融科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 構建新發展格局 機遇大於挑戰——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
    構建新發展格局 機遇大於挑戰(權威訪談)——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的新變化,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
  • 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勁頭十足 為世界企業提供新機遇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以「跨境電商新機遇、新挑戰」為主題的2020世界跨境電子商務大會19日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聚焦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圍繞疫情形勢下跨境電商市場監管、全球跨境貿易通關便利化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