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3點,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手術1室的電話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手術的乳腺癌患者腋窩前哨淋巴結未發現轉移的消息,主刀醫生、濟南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梅玉和在場的醫護人員如釋重負,相視一笑。手術繼續,一旁的休息室內,梅玉尚未見到的午餐已經漸漸涼透,病房裡,還有兩名患者在排隊等著當天手術。而在此之前的上午時間,梅玉在門診已經看了45個病號……
老病號帶著新病號來看病
盛夏時分,早上7點鐘趕到醫院的梅玉,身上已經沾了一層薄汗。換上白大褂,一天的忙碌拉開帷幕。
這天梅玉要看門診,時間緊湊,但查房環節不能省。前一天的手術情況如何、即將進行的手術標記是否做好,交班、下醫囑,緊鑼密鼓中,門診時間到了。
趕在8點前來到診室,走廊裡已經有病號在等待。
「梅主任,我又來了!這是我親戚家的表姐,在縣裡查著懷疑是乳腺癌,您快給看看……」王娟(化名)是梅玉的老病號了,前年因為乳房多發腫塊看了不少專家,專家都說要儘快做手術,但都沒人給做,王娟輾轉找到梅玉。梅玉沒有推託,盡心手術,王娟康復回家後逢人便誇,還常常介紹有乳腺問題的親朋來看病。
「他是真心為我們考慮,技術又好,找他準沒錯!」王娟對梅玉的信任,感染著身邊候診的患者。
無獨有偶,李歡(化名)也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哺乳期中的李歡因為乳腺炎後盲目找人按摩催乳,形成乳腺膿腫,當地醫院說必須給娃斷奶才能治,她從媽媽群裡得知梅玉這裡可以不斷奶治療,就趕緊掛號跑了過來。
據悉,梅玉門診的新病號,半數以上都是老病號帶過來的。
三臺手術連軸 中午的飯又涼透了
不知不覺中,時間一晃就到了中午12點,送走診室的第45個病號,手術室打來了電話。
匆忙趕到手術室,患者快速病理結果送回,確定是浸潤性乳腺癌。從取病理的局麻換成全麻,在其他醫護人員準備手術時,梅玉再次複習了患者病情。
大約1點半,手術正式開始。君子如玉,人如其名,梅玉的操作顯然不是粗獷派,他很仔細地處理切口,力圖將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腫塊的面積不小,梅玉最擔心的是轉移。雖然術前做鉬靶檢查,腋窩淋巴結未發現異常,但取完病理等結果的梅玉還是有些擔心。下午3點,聽到快速病理結果說前哨淋巴結未發現轉移,梅玉和在場的醫護人員如釋重負。
下午3點半,完成主要操作步驟,取下乳房。為了保險起見,梅玉又為患者進行了淋巴結低位清掃。
此時,外賣來的午飯,早就涼透了,後面還有兩臺手術在等待。「有手術的話,要一直等到下臺才吃飯,我們大夫都這樣。」吃不上午飯,對於梅玉來說,顯然已經是平常。
如今,醫院乳腺外科每周平均有20多臺手術,九成以上梅玉是主刀。拋開每周1天半的門診時間,梅玉每天都至少有三臺手術。對梅玉來說,晚上七八點鐘做完手術回家,就已經是比較輕鬆的一天了。
做一名好大夫比「名醫」更重要
2016年,競聘成為醫院乳腺外科主任,梅玉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常以醫院為家,直到這個月才不值夜班。如果身為護士的妻子上夜班,他們倆一周時間見不到都是正常。「一個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隱私都告訴你,把生命都交給你,你怎麼能夠放輕鬆?」如此緊張的工作節奏,梅玉早已經習慣。在他看來,做一名好大夫,首先要有同情心,對患者不能漠然,然後才是不停升華自己的業務能力,想方設法為患者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乳房膿腫的治療為例,教科書上都說要切開引流,必要時斷奶,但教科書上那麼大的切口,梅玉只做過一次。在梅玉這裡,乳房膿腫無需斷奶,95%以上採用穿刺抽吸不用切口,剩下5%切口也不過2-3mm。其中,在乳頭上面打洞造瘻的引流方法,全國也只有他在做。梅玉會考慮患者的美觀,但不會為了美觀而影響治療。像乳腺癌的手術,他就要儘量保證腫瘤組織的全部切除,以防止日後腫瘤捲土重來。
梅玉說,醫生都想做名醫,但對他而言,看到治療過的患者笑著出院,就是最大的快樂。(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董自青 刊登於2018年8月17日生活日報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