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動物,非驢非馬,亦驢亦馬,竟然曾是人們的寵物

2020-12-11 發現遂平

辛勞日復日,任怨不知疲。山阻多崎嶇,日高少憩息。生來貌不倫,老去膝無子。煢煢身孑然,唯有影不離。這是一位網友寫的詩。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朋友大概都能理解,詩中所指的這種動物,就是騾子。

《漢書.西域傳下》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龜茲國王絳賓,非常欣賞大漢的風俗文化,就嘗試把這些東西在自己的國內推而行之。一些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當地人,就說他搞這一套不倫不類,不三不四,「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驘』也」。這個「驘」,就是騾。

話雖然說得有點擰勁兒,卻也把騾子的相貌特徵勾出了七七八八。說實在,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驢馬騾這三個沾親帶故的難兄難弟,還真的不容易分辨清楚。過去農村老人教小孩區分三者,有一個順口溜:馬耳朵短,驢耳朵長,騾子耳朵聽滿疃(tuan)。疃字北方多用,指的是村莊,這裡意思是說騾子的耳朵大而闊,能聽到全村子的聲音。好記,也形象。

說起來,騾子的身世比較尷尬,爹娘都是異類,若想認祖歸宗,倒真還不是易事。馬和驢本來是同種同屬的東西,只是後來各自適應了不同環境,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才逐步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種。有一天它們忽然出演繹了跨界之愛,就誕生出這種非驢非馬的合成品,騾子。

騾子也有兩種,公馬和母驢的孩子,叫馬騾,也就一般的騾子;公驢和母驢的孩子,叫驢騾,農村人稱之為「驢悶子」。或許是造物者非常氣憤這種不倫的產物,就報復性地剝奪了它們的生育能力。馬騾偶爾還可以生育一男半女,驢騾卻完全沒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了。有人把某些庸碌無為,不中用的人戲稱為「騾子」。

於是,騾子們就開始了悲催的一生。它們食量小,氣力大,幹活又不惜力,長勁兒足,也不怎麼害病,集父母之優點於一身。就是有點倔,不懂逢迎,不會諂媚,所以只能幹些氣力活兒,因為脾氣,有時候也不免受點皮肉之苦。壽命也長,馬騾身體較大些,如果調理得當,可以供主人役使30多年。驢騾也能幹20多年的活——它們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幹活。

據說從春秋戰國時期,騾子就已經出現了。一開始,騾子是作為寵物,供王公大臣們玩賞的。那時候,養在深宮,衣食無憂,雖然不能風花雪月,然想來也必定風光無限。即使從富貴鄉裡走出來後,也不過是充當人們的坐騎——富貴之家騎馬,小康之家騎騾,是當時的標配——大抵也能衣著光鮮、吃飽喝足。不知什麼時候,它們地位江河日下,淪落為專供役使下力的牲口。

北方人對老弱騾子一般是待其死後埋掉,一般不吃。過去有種說法,「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是孤陋寡聞。雲南南部的文山一帶,壯族、回族中流行一種特色美食「騾肉乾巴」,就非常有名。即使在以前不怎麼吃騾肉的內地,如今有些無良商家也會把騾肉充當驢肉賣。據說騾肉初食雖覺粗幹,但細嚼慢品,滋味亦有獨到之處。這樣一來,辛苦一生的騾子們不僅沒有後代承繼香火,恐怕還要「死無全屍」了。

正是:陰差陽錯來世間,終生辛勞哪得閒?老死尚不免湯鑊,哭罷人心再哭天!

相關焦點

  • 非驢非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非驢非馬,不是驢;也不是馬。形容走了樣;什麼也不像;不倫不類。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 西域傳下 渠犁》:「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近義詞有:不倫不類、不三不四,反義詞有:一本正經,非驢非馬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補語;常與不倫不類連用。
  • 《齊物論》: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
    在《齊物論》中有一句話受到反覆批判。那就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般論著都把它理解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似乎沒有是非。從此又引出不可知論,相對論,詭辯論。     我們如果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卻可能發現其中合理的因素,那就會有另一種評價。     本期我們就聽一聽周老師關於「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新解。
  • 萬物皆可當寵物,驢子越出畜棚當寵物,網友:驢生巔峰
    驢子是一種家畜,古代大多用來幹農活,現在生產力進步用不著驢子來推磨了或者拉車了。本以為驢子就可過上好日子了,可是人類又愛上了驢肉,就這樣人們又開始飼養起驢子。驢子的命運也可以說是命運坎坷了,但是世界上就有這麼一隻驢子掙脫了命運的束縛,一躍成為了居家寵物,從此走上了驢生巔峰,沒錯,驢子當寵物,也許沒有親眼見到的人會很難想像驢子能當寵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驢子是如何當寵物的。
  • 驢與中國傳統文化
    孔夫子曾說過,學《詩》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但驢字不見於《詩三百》,而且也不見於先秦其他典籍。這倒不是因為先秦時還沒有驢這種動物,而是由於它出產於塞外西域,當時還沒有輸人中原,自然也就不能為人們所認識。照顧炎武的看法,驢進人中原,是戰國後期的事,「自趙武靈王騎射之後,漸資中原之用。」(《日知錄》卷二九)而驢字的產生,段玉裁認為是秦人所造。
  • 超越羊駝的可愛,迷你驢成新寵
    小編今天要和你們聊得就是澳洲新寵——迷你驢驢是一種平淡無奇的動物,它們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長著大耳朵,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看起來四四方方,頗具喜感。但是,發展到了今天,驢也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同時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那就是以寵物的形式,變著花樣成了人們追捧的寵物。它們現在變化成了澳洲最搶手的寵物,迷你驢。
  • 拉磨要給驢蒙上眼睛?拉磨為什麼一般只用驢,而不是其他動物?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中國的人們不管在什麼時候幾乎都是用驢來拉磨的,幾乎看不到用牛或者馬來拉磨,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其中難道是有什麼說法嗎?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安放石磨的地方,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自家的小院子,或者空間比較小的磨房裡,這就決定了用來替人拉磨的動物個頭不能太大,因此牛肯定是不合適的,其次不用馬來拉磨的原因,是因為養馬的成本比養驢的成本高太多了。
  • 與動物相關的諺語
    動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均有廣泛的使用,它使語言生氣勃勃,形象鮮明。然而,由於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人們對動物比喻的正確理解和翻譯存有障礙。從翻譯的角度總體說來,動物比喻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譯語與原語存在對應的關係,使動物形象再現成為可能。
  • 不同物種的動物結合,意義何在?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己之欲嗎?
    在動物界,雜交的典型代表就是騾子了,可以說騾子是人類給動物雜交最早期的作品之一。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公驢母馬,後代稱之為馬騾,公馬母驢,後代稱之為驢騾。在春秋戰國時期,騾子就已經存在了,在那個時候,它是一種珍貴動物,只有位高權重的人才有資格把玩的。
  • 與驢有關,聊城大學發表我國馬屬動物研究領域最高水平論文!
    ,將為驢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及基因組育種提供重要理論支撐。這也是我國學者在馬屬動物研究上發表的最高水平論文。據了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良種工程、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聊城大學高層次人才等項目的資助下,由聊城大學毛驢研究院王長法教授團隊主導,聯合國內外 15 家科研單位,採集了涵蓋世界上近 1/6 的地方驢品種樣品,獲得國際上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是目前奇蹄目馬屬動物中連續性最優的參考基因組
  • 拳王泰森曾養老虎?盤點10位名人所擁有的非常奇特的寵物
    對於家中擁有寵物的人來說,家裡的動物總是能夠給他們帶來歡樂和溫暖。有許多名人也很喜歡他們的寵物,並且會經常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它們的照片。但名人們的寵物不僅局限於貓和狗,也有可能是豬,甚至獅子。所以我們想和你分享一些名人和他們曾經擁有的或者現在仍然擁有的寵物。
  • 馬、驢和斑馬都是相同的祖先,為何進化得不一樣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馬、斑馬和驢在根源上是相同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馬類動物最早出現在5000萬年前,它們一開始還只是一種小體型哺乳動物,但經過了幾千萬年的演化之後逐漸變成了體型比人類還要大的動物
  • 馬和驢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原來還留了一手絕活
    首先,我們都在中學學過生物知識,也學過動物繁殖和遺傳之間的關係。所以,對於馬和驢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但是它們屬於同一個屬。對騾子來說,它是馬與驢雜交後的後代。其次,女教授說:從染色體的這個角度再分析一次。我們已經了解到馬和驢的染色體數目不同。
  • 馬和驢可以生產騾子,為什麼騾子不能繁育下一代
    這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規律,可是凡事都有個例外,例如大家很常見的動物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後產生的後代。馬和驢明明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根據我們所知的遺傳學和進化論的知識來說,不同的物種一般是不能繁育下一代的,可是騾子卻顛覆了我們的常識,這又是為什麼呢?
  • 第四十六講 惡法亦法
    第四十六講  惡法亦法自然法就是一些道德規範。這些道德規範並沒有體現在法典中,也沒有具體的條文。雖然說是由上帝制定並頒布,並由上帝執行,是上帝理性的的體現。但是天意從來高難問,上帝從來沒有明示自然法為何物,一切要看有限理性的人運用自己有限的理性去推理,去發現。有限理性的人們發現的自然法可能是互相矛盾的,比如究竟是男尊女卑符合自然法呢,還是男女平等符合自然法?
  • 亦真亦幻 夢縈張家界
    有人說,旅行是一種心情;  有人說,以夢作馬,詩酒趁年華;  有人說,見過大山大水的人,胸懷變得廣闊;  我沒去過那麼多的地方,也沒那麼多感悟,覺得旅行嘛,就是玩,玩好了,把煩惱丟在路上——煩惱這玩意就像女人懷孕,你不可能帶著它上路,承受一路顛簸——煩惱沒了,人就自由舒心了,一輩子沒白活
  • 沈衛榮︱「非驢非馬」的漢學家和「半吊子」的區域研究
    一位「歐洲學家」既非魚亦非鳥,而如今,一名「漢學家」亦同樣[既非驢亦非馬]。做一名對中國的偉晶巖感興趣的礦物學家是一回事,而成為一名中國魔玉屬[植物]的分析家則是另一回事。讓這位對東亞感興趣的學者,就像對歐洲或者對拉美感興趣的學者一樣,決定他該是一位文學評論者、一名哲學史家、一名政治學家、一名描述語言學家或者其他什麼東西。
  • 阿里、騰訊、平安「三馬同槽」:亦敵、亦師、亦友
    媒體普遍將此稱為繼共創眾安在線、入股華誼兄弟後,「三馬」的第三次聚首。  有分析人士認為,阿里、騰訊、平安各自在電商、社交、金融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以資本為紐帶進行攜手合作給業界的帶來豐富的想像空間。同時,當三家站在一起的時候,「通過握手來較勁」的感覺才更加明顯。
  • 新晉萌寵迷你驢,受歡迎程度與羊駝不相上下,飼養方法有這些
    而迷你驢是澳洲獨有的,經過多種雜交培育而成,身高只有70釐米,所以迷你驢有了身材矮小長不大的特點,但卻因為雜交,迷你驢毛色雜亂,花樣多,沒有純毛色。那麼對於剛剛入手迷你驢的小夥伴們來說,該如何飼養一隻迷你驢呢,首先,迷你驢適合在戶外居住,也就是新主人家需要有寬敞的院子和草地,而澳洲的居民大都是獨院獨戶,所以澳洲非常的流行。
  • 農場動物也可以當寵物養的,飼養雞鴨鵝已經成為了新趨勢
    人們在很久之前就開始馴養各種動物,除了滿足人們的各種食用要求之外,每種小動物也各自擁有不同職責。像是小狗是為了牧牛牧羊,看家護院,還可以打獵。貓咪是為了抓老鼠看護糧食,牛可以幫助人們耕地,馬和驢都可以進行運輸活動,雞鴨鵝除了吃肉之外可以生蛋。
  • 馬和驢都可以生育,結合生下來的騾子卻無法生育?是什麼造成的?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相信大家都知道,說到馬,我們一般都會想要我國的蒙古族,在我們的印象中,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民族,對馬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了,而且經常騎著駿馬在大草原上奔馳,非常的灑脫。馬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以前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我們都知道驢和馬的外形其實是差不了太多的,只是比馬小上一點,而且馬和驢也為我們馱貨物,現在在一些較為偏僻的地方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工作的身影。相信大家都知道,馬和驢都具備生育的能力,不過大家知道嗎?它們結合生下來的騾子卻沒有生育的能力,不能繁衍後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