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驢有關,聊城大學發表我國馬屬動物研究領域最高水平論文!

2020-12-11 聊聊大學與生活吧

12月9日,以聊城大學毛驢研究院教授王長法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線發表在世界著名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論文題目為《Donkey genom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domestication and selection for coat color》,該成果在家驢馴化及毛色選擇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將為驢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及基因組育種提供重要理論支撐。這也是我國學者在馬屬動物研究上發表的最高水平論文。

據了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良種工程、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聊城大學高層次人才等項目的資助下,由聊城大學毛驢研究院王長法教授團隊主導,聯合國內外 15 家科研單位,採集了涵蓋世界上近 1/6 的地方驢品種樣品,獲得國際上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是目前奇蹄目馬屬動物中連續性最優的參考基因組,將為驢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及基因組育種提供重要支撐。

通過群體基因組學比較分析,該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四大洲地方驢品種間的特徵性分子差異;明確驢特有基因序列,為真假驢皮及阿膠的鑑別診斷、驢肉品質、驢體長、體高等性狀解析提供了分子依據。該研究還首次提出驢黑毛色二次馴化理論,進一步闡明了驢黑毛色形成機理,為培育皮厚肉多黑毛驢新品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聊城大學毛驢高效繁育與生態飼養研究院(聊城大學毛驢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研究院現擁有「山東省黑毛驢高效繁育與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驢產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研發平臺。研究院先後與義大利卡梅裡諾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聊城市畜牧獸醫局、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東阿國膠堂阿膠藥業有限公司等政產學研單位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產業進步。

2018年,中國新聞周刊曾發表深度調查報導《被阿膠和驢肉改變的養驢業:出路在哪?》,揭示了鮮為人知的中國當下存在的「驢荒」問題,就該問題記者曾深度採訪了王長法教授。該報導中指出,由於驢的生長周期長,飼養要求高等原因,我國驢產業正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聊城大學通過該領域的研究,不僅有利於解決制約我國驢產業的問題,而且在強調學術研究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大背景下,聊城大學此舉極有可能成為該校新的學術增長點,獲得更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145秒|家驢祖先找到了!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德州驢基因組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家驢的起源與馴化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日前,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通訊》發表了一篇意義非凡的論文,我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也意味著,專家們用紮實的科研結果為家驢找到了祖先。
  • 【優先發表】我國製造領域英文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需求研究
    利用 InCites、ESI 等資料庫,對 2010—2019 年全球製造領域的英文科技期刊的論文發表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我國作者在製造領域發表的高質量論文數量較多,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我國現有的製造領域科技期刊數量非常少,遠不能滿足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發表需求。指出我國創辦更多高質量製造領域英文科技期刊的緊迫性和可行性,並提出發展建議,旨在為我國製造領域科技期刊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 中國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12月9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中國科學家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作為中國五大優良驢種之一,德州驢個體大、皮厚、出膠率高,是熬製阿膠的上等原料。
  • 兩部門:禁止從馬來西亞輸入馬屬動物,防止非洲馬瘟傳入我國
    針對近期馬來西亞發生一起非洲馬瘟疫情,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9月11日發布公告,防止馬來西亞非洲馬瘟疫情傳入我國。9月2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馬來西亞登嘉樓州發生一起非洲馬瘟。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從即日起禁止直接或間接從馬來西亞輸入馬屬動物及其相關產品(源於馬屬動物未經加工或者雖經加工但仍有可能傳播疫病的產品)。禁止寄遞或攜帶來自馬來西亞的馬屬動物及其產品,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 人和大猩猩同屬人科,馬與驢同屬馬科,馬驢能生騾,人和大猩猩呢
    在所有的動物中,人與靈長類中的猩猩在生理上最為相似,特別是人與大猩猩,二者同屬人科,而且同屬人亞科,現代基因學研究也發現,人與大猩猩的基因也非常相近,相似度高達98%,但是人與大猩猩已經不可以繁育下一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省科學院動物所在衰老生物學領域發表繁殖與死亡相關性的論文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孟翔副研究員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James R. Carey等人合作,運用統計學方法,從時間年齡(chronological age)和死亡年齡(thanatological age)兩個角度分析了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
  • 聊一周 | 下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工作順利結束
    12月9日,以我校毛驢研究院教授王長法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線發表在世界著名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論文題目為《Donkey genom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 家驢來自哪?東阿阿膠聯合中國科研團隊為全球驢「尋祖認宗」
    家驢群體結構及基因交流分析6年前,也就是2014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奶牛研究中心與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000423)發起了「德州驢基因組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聯合華大基因(300676)等多家國內外單位,成功破譯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研究成果於12月9日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
  • 乾隆說自己屬馬,劉墉卻為何突然說自己屬驢?
    在正史中,乾隆跟劉墉並不同歲,且生肖也都不屬馬。乾隆生於1711年屬兔,劉墉生於1720年屬鼠,所以乾隆跟劉墉的「馬驢說」其實是野史中的段子。簡單來說,「馬驢說」講的君臣相處之道,後來這段野史被收錄到了相聲《君臣鬥智》裡,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片段。
  • 家驢的祖先找到了!結果你可能想不到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 通訊員張偉)12月9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中國科學家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作為中國五大優良驢種之一,德州驢個體大、皮厚、出膠率高,是熬製阿膠的上等原料。
  • 經濟學院研究團隊在國際國防經濟學領域重要期刊上發表系列論文
    新聞網訊 近期,經濟學院蘇志偉教授及團隊成員王凱華博士等青年學者,以青島大學經濟學院為第一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連續在國防經濟領域SSCI期刊「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等連續發表6篇系列文章。
  • 馬和驢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原來還留了一手絕活
    首先,我們都在中學學過生物知識,也學過動物繁殖和遺傳之間的關係。所以,對於馬和驢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但是它們屬於同一個屬。對騾子來說,它是馬與驢雜交後的後代。其次,女教授說:從染色體的這個角度再分析一次。我們已經了解到馬和驢的染色體數目不同。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8-20  瀏覽:
  • 英文論文發表期刊【期刊論文】英文論文發表期刊
    sci是一種期刊索引目錄類型的刊物,是由南京大學引進並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的一類刊物。SCI收錄的期刊涉及各個領域,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發表SCI論文有什麼用呢?1、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深遠,是我國與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國際同行了解我們的主要渠道。2、發表SCI論文,可以向世界顯示我國基礎研究的實力,提高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的地位。
  • 最新基因組研究:所有現代家驢至少在6000年前有一個共同祖先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通過一項基因組測序分析揭示了驢的馴化過程,全基因組數據表明,所有現代家驢至少在6000年前有一個共同祖先。
  • 乾隆說自己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但屬驢
    朕是屬馬的,愛卿呢?」和珅在旁邊幸災樂禍的看著劉墉,劉墉其實在說出口的那一刻就後悔了,誰讓他嘴快呢,竟然敢和萬歲爺同歲,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裡就開始盤算如何讓乾隆皇帝高興起來,等他聽到乾隆的問話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回到:「臣屬驢。」
  •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2020年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2020年「孟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2.申請人獨立完成的學術論文1篇(未發表或已發表均可);3.學信網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4.其他證明材料(包括學分績點的證明材料、各類獎勵證書、各類英語成績單、各類資格證書等的複印件或掃描件),做成pdf文檔發送至報名郵箱。
  • 巴曙松教授位列近十年經濟學領域總被引頻次最高的學者
    下表列出了2006—2015年經濟學核心作者TOP10,表明近10年這些學者在經濟學領域具有較高的綜合實力和學術水平,其中廈門大學獨佔兩人。值得注意的是,綜合指數最高的賈康 (財政部)、陳柳欽(天津社會科學院)、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四位學者均非高校科研人員。
  • 學術研究成「軍備競賽」,為什麼發表論文那麼難?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巴瑞特曾用「軍備競賽」來形容當今學者們在論文發表上的激烈競爭。雖然破除「唯論文」的呼聲已響起多年,但時至今日,論文依舊是研究生畢業、職稱晉升、學科評估等環節中評價一名學者學術水平最直觀的、「硬氣」的證明。
  • AI 領域影響因子最高! 阿凡題在《IEEE T-PAMI》發表自動解題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最頂級國際期刊《IEEE T-PAMI》接收了阿凡題研究院有關數學自動解題的最新研究成果。《IEEE T-PAMI》全稱為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影響因子已達到17.73,穩居人工智慧領域頭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