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華表示:中國科技界的科學道德問題依然突出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稱,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研工作者以實際行動鑄就「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但是,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在今天的科技界依然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科學道德問題」。

  該部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學習『八榮八恥』重要論述,加強科技界道德建設座談會」,徐冠華講話時作上述表示。他說,這些道德問題不僅與中國科技界整體形象不協調,而且對推進國家科技發展也造成一定隱患,必須在科技界和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

  徐提出,較突出科學道德問題主要包括:追求名利,把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看作是個人撈取好處的手段,急功近利、心浮氣躁,造成科研成果粗製濫造、低水平重複;不顧科研工作職業操守,不甘心默默無聞地潛心做好科學技術研究,而是在科研過程中閃爍其詞、弄虛作假,欺騙社會大眾;帶有「文人相輕」陋習,在科研群體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缺乏團結協作精神,在科技界造成極其不良後果。

  他表示,科技部將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以在科技界形成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一是進一步落實科技評價體系改革,針對不同類研究,採取不同評價標準。二是加強專家信用管理,規範和約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人員與參加人員行為,同時完善科技計劃信用管理體制,加強各個環節信用管理和監督,增加科研活動透明度。三是完善科技經費監管,繼續推進計劃管理、經費管理、評價和獎勵等重大改革。

  這位高官透露,中國還將發布《國家科技計劃經費監督辦法》,實現科研經費監督的制度化和長效性,科技項目今後則全部網上申報,加強信息公開,並歡迎全社會監督。(完)

相關焦點

  • 科技部長稱科技界道德問題突出
    據中新社北京3月22日電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稱,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研工作者以實際行動鑄就「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但是,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在今天的科技界依然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科學道德問題」。  該部22日在北京舉行「學習『八榮八恥』重要論述,加強科技界道德建設座談會」,徐冠華講話時作上述表示。
  • 從長大走出的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回母校!
    徐冠華院士在衛星數字圖像處理研究方面,發展了邊界決策、訓練樣地分析、圖像分類、圖斑綜合、生物量估測等理論和技術,研製成功中國最早的遙感衛星數字圖像處理系統發展了遙感綜合調查和系列製圖的理論和方法,領導編制了第一部再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系列製圖技術規程,在分類系統、製圖比例尺、技術流程、專題圖種類等方面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領導的「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課題在空間遙感應用規模、技術難度和時間要求上均取得突破
  • 學術道德:根本在於回歸科學本義
    《自律規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嚴於自律,堅持自覺擔當科技報國使命、自覺恪盡創新爭先職責、自覺履行造福人民義務、自覺遵守科學道德規範,堅守反對科研數據成果造假、反對抄襲剽竊科研成果、反對委託代寫代發論文、反對庸俗化學術評價等四條「底線」,肩負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造成科技界「自律危機」的根源究竟何在?如何重塑科技界的道德規範?
  • 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布科學道德規範聯合聲明
    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布科學道德規範聯合聲明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餘曉潔)「注重科學道德建設,弘揚創新精神;開展學術誠信教育,規範學術行為;加強編審隊伍建設,恪守職業道德;明確署名責任權利,嚴格遵循職業規範。」
  • ...推進社會精神文明——路甬祥院長談學部科學道德倫理建設工作
    中國科學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5月28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全體會議,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作了題為《新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展望和我們的歷史責任》的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一直是學部工作的重要內容。
  • 徐冠華:世界科學中心正向東方轉移 基礎研究是國家實力標誌
    論壇以「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探討中國發展戰略、發展思路,適應全球競爭的新格局。在論壇上,部委領導、經濟學家、企業家等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研討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貫徹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為來年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思考與智慧。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陳芳、張泉)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 對學術腐敗麻木 科技界將自毀長城
    在外界看來,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前一天的一個小型論壇激起的反響或許有些難以想像。     這一匯聚著數以百計的兩院院士和數千科技工作者的大會,繼2009年首次開設「科學道德建設論壇」後,再次將學術道德作為首個專項論壇推出。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工作辦法
    ,發揮院士群體在科學道德與學風方面的表率作用,做好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道德委員會)工作,特制訂本辦法。二、道德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各學部若干位院士組成。道德委員會委員任期4年,與學部主席團同期換屆。若道德委員會委員中各學部常委會負責科學道德建設工作的副主任人選變更,道德委員會委員相應調整。
  • 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徐冠華等4人榮譽博士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12月16日舉行新任校長就職典禮暨頒授學位典禮,第七任校長沈祖堯宣誓就職,徐冠華、鄭維健、陳樂宗以及剛辭世的莫慶堯被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 原衛生部副部長: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如不嚴肅處理 中國科技界將聲譽...
    2018-11-29 10:28 | 「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經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嬰兒已出生的消息,引發國內外科技界和公眾的強烈關注,科技界專業人士紛紛發聲表達反對立場。據媒體報導,賀建奎的該項試驗在監管和審批方面存在重大問題。
  • 「零容忍」處置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三部門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此次事件性質極其惡劣,已要求有關單位暫停相關人員的科研活動,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國家衛健委: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國家衛健委高度關注近期有關「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信息,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當地和當地政府共同認真調查核實。
  • 黃本立:科學精神與科學道德-歷史與現實
    另一方面,作者本人也想談談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教師對科學道德的一些想法。 「最近發生在歐洲的一些事件表明,這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切忌: 急功近利、馬馬虎虎、信口開河、臉上貼金、無中生有、鋌而走險、抄襲剽竊…… 科學研究不能馬虎 頭腦不能發熱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於2001.5.18召開座談會 研究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問題 要求院士加強自身建設,率先垂範,以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全國科技界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兩部報告反應了我國當前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總體狀況與發展態勢,提供了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發現與新解釋。並對反應出來的「中國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中國戰略」。3、思想文化領域的總體格局——在思想文化領域,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派、國粹派、西化派並存的基本結構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只是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馬克思主義是主流,國粹派和西化派是潛流或暗流並不斷改變形態,但依然具有重要影響。如何在對話互動中建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重大課題與難題。
  • 道德學風列入研究生必修課
    今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將成為在校研究生的必修課。記者從昨天召開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座談會」上獲悉,三年之內所有在校研究生畢業前都將接受智慧財產權、道德規範和作風方面的教育,從源頭上規範整個學術界。
  • 是什麼造成了中國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雖然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如何解決「中國學術界缺乏科學精神」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為此,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於2020年12月19日上午9:00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四層獻天壽廳舉辦了觀點論壇「是什麼造成了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美科技界炸鍋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研究已成為最基本、最有保障的工作。過去,為了培養人才,中國公費出國,但能學成歸國的人很少。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建設。此前,有報導稱,中國還有另一個「錢學森」。作為一名頂尖科學家,他現在要放棄美國的高薪,回到中國發展。
  • ...年江西省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在南昌航空大學成功舉行
    為廣泛宣傳科學家動人事跡,激勵廣大師生和科研工作者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切實加強科研作風和學風建設,12月8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江西行暨江西省2020年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主場報告會在南昌航空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