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本立:科學精神與科學道德-歷史與現實

2020-12-15 中國科學院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五四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現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

科學精神

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因堅持真理而受迫害或不公正待遇他們的精神

值得我們學習

The Death of Socrates(469 BC-399 BC)

Socrates was accused

(1) of denying the gods recognized by the state and introducing instead of them strange divinities and

(2) of corrupting the young....He had been condemned to death (to drink a cup of hemlock) by the authorities of Athens, his home town.

阿基米德解決了Hiero王的金冠的摻假問題

他發現了物質的密度和比重

Archimedes had solved the problem of

King Hiero's gold crown.

He experimented with liquids. He discovered dens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

A statue in the National Museum (Naples, Italy) widely claimed to represent Archimedes. It actually is a burst of Archidamos III, a third-century BC king of Sparta

阿基米德之死

The Death of Archimedes

當羅馬人入侵Syracuse時,阿基米德正在專心研究他的一張圖紙;他被一個士兵殺害了,雖然這個士兵曾接到命令不要傷害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曾為Syracuse設計製造過許多防禦器械和設備.

Archimedes died tragically during an invasion of Syracuse at the hands of a soldier who was ordered by his superior to spare him. At the time, Archimedes was intent on working out some problem with a diagram.

哥白尼因倡導「日心說」遭迫害

他的形成於1514年的日心說到1543年才得以出版。傳說他是臨終時才在病榻上拿到了該書的樣本。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On the Revolution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Nuremberg, 1543.

布魯諾(1548-1600)和伽利略(1564-1642)因支持哥白尼日心說而受到宗教裁判

布魯諾被判死刑燒死在羅馬

加裡略與宗教裁判Galileo and the Inquisition

由於加裡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天主教教會警告他不要討論和捍衛哥白尼的理論…。當他的書《兩個世界的對話》發表後,於1633年他被召到羅馬再一次面對宗教裁判。他因《對話》被判為傳播異端邪說,被遣送回他在Florence附近的家中終生受到軟禁;到1638年他已經完完全失明。1642年屈死家中。

Because Galileo supported the Copernican system, he was warn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that he should not discuss or defend Copernican theories... With the printing of Galileo's book,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Galileo was called to Rome in 1633 to face the Inquisition again. Galileo was found guilty of heresy for his Dialogue, and was sent to his home near Florence where he was to be under house arrest for the remainder of his life. In 1638, he was totally blind. In 1642, Galileo died at his home outside Florence.

布魯諾被教會燒死在柱上Bruno Burned at a Stake by the Church

1582-1592年間, 布魯諾在歐洲持久地、公開地、積極地傳播哥白尼所描述的宇宙。

宗教裁判所以傳播異端邪說罪判決布魯諾火刑。布魯諾在回答這個判決時說:

「我的裁判官,當你在宣判我的死刑時,也許你比我接受它時更為恐懼。」

Between the year 1582 and 1592 there was hardly a teacher in Europe who was persistently, openly and actively spreading the news about the universe which Copernicus had charted, except G. Bruno.

The Inquisition sentenced Bruno to death on charges of heresy. Bruno answered the sentence of death by fire with the threatening: "Perhaps you, my judges, pronounce this sentence against me with greater fear than I receive it."

真理對抗邪惡

應該指出,布魯諾他們所堅持和宣傳的是科學真理,所對抗的是愚昧和反動。

他們的義舉和極少數法輪功痴迷者執迷不悟地、死不悔改地堅持反科學的邪教法輪功而傳播邪教、殘害生命的罪行是絕然不同的。

中世紀式的愚昧和偏見甚至在近代學術界中還在製造悲劇

波耳茲曼熱力學受到奚落Thermodynamics Ridiculed

Ludwig Boltzmann

(1844-1906)

His outstanding discovery of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was ridiculed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 for ten years

till he took his life.

20世紀發生的種族主義和反共政權、麥卡錫主義對科學家的迫害

愛因斯坦在德國遭排猶迫害,在美國被懷疑是蘇聯間諜,至死都受FBI監視。

奧本海默、李文和被告涉嫌犯間諜罪遭解僱;李文和還被監禁。

也有許多科技人員在不同的崗位上工忘我地、勤奮地工作著,作出了或大

或小的貢獻。他們中有許多人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工作,不計名利;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有些成了無名英雄。

國防科技工作者「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吳運鐸,陳景潤,蔣築英,胡可心….

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要考慮國家的需要。這也是一種精神。

「Young men go West!」

另一方面,科學技術教育界也確有少數敗類.

偽科學

水變油

偽氣功

法輪功……

孰行孰禁

What should do and what should taboo

由於近年來在各種媒體或期刊中出現了不少關於科技界抄襲、弄虛作假、歪曲/隱瞞事實等的案例,有必要提醒年輕的學生們或科技人員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應禁忌的。

Since there have been quite a few well known cases involving plagiarism, forgery, distorting/ hiding facts, etc., in the newspaper and/or in the journals,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dvised what they should do and what should taboo.

另一方面,作者本人也想談談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教師對科學道德的一些想法。

欺騙、造假 -Science 主編的反思

《對作者撤回他們的一篇已發表的論文的反思》

Don Kennedy

「在本期的Science中,…Michael Lieber 和他的同事們宣布撤消他們的一篇關於RNA/DNA的文章。文章第一作者承認了他更改了凝膠記錄和其他一些數據….

「最近發生在歐洲的一些事件表明,這是一個國際性問題….」

Reflection on a Retraction

Don Kennedy

「In this week's issue of Science, …Michael Lieber and his colleagues announce the retraction of a paper on…RNA/DNA … The first author admitted altering gel records and other data….

「As recent events in Europe demonstrate, it is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

《日本考古驚曝醜聞》

20年間經日本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原副理事長藤村新一參與的42處遺址全部造假,歷史教科書將為之修改。

-陳志江,廈門晚報 2001.10.22, 2版

華東理工大學維護科學尊嚴 嚴肅處理胡黎明剽竊論文事件.

「…對該校青年教師胡黎明博士論文嚴重抄襲, 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事件進行嚴肅查處, 撤消胡黎明博士學位, 並取消其博士生、碩士生指導教師資格;停止胡黎明國家超細粉末工程中心負責人、國家教委超細材料反應工程開放實驗室主任之職,免去其華東理工大學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職務。……

「調查表明,胡黎明,這位曾擁有眾多頭銜34歲的青年教師,除了博士學位論文剽竊他人成果外,多次在公開發表的論文、人才基金申請等材料中繼續竊取他人成果為己有,曾虛構出版2本 …專著。」

- 摘自中國科學報, 1997.11.12, 頭版頭條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查處楊敬安學術剽竊行為

楊敬安先後發表在《自動化學報》(2篇)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學報(英文版)》(1篇)上的3篇文章,系嚴重抄襲他人學術論文,上述文章均標註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認為楊的行為嚴重違背科學道德,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造成了惡劣影響,決定取消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資格,取消起學科評審組成員資格,撤消其正在執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限期追回撥付的項目資助款。

-根據《基礎科學研究快報》總124期 p.5(2002.2.25)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

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

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韓非子 ? 外儲說左上》

現世難題:櫝乎? 「珠」乎?

有人往自己臉上貼金,妄圖打扮成神的樣子。實在不成器的,也希望佛做不成,裝個羅漢也好。

知恥近乎勇

人孰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然

科技要立法

浮躁 Impetuosity

做學問要踏踏實實,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坐得住冷板凳。切忌:

急功近利、馬馬虎虎、信口開河、臉上貼金、無中生有、鋌而走險、抄襲剽竊……

科學研究不能馬虎

頭腦不能發熱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於2001.5.18召開座談會

研究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問題

要求院士加強自身建設,率先垂範,以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全國科技界.

要制定「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自律準則」.

建議儘快科技立法, 改進現行評審制度和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建議宣傳教育部門應注意科學道德教育,要從幼兒抓起.

開展「反學術欺詐行為」等內容的研究工作....

中國科學院關於印發《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的通知

全體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已經第四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將《準則》印發給你們。

學部主席團希望廣大院士在已經取得輝煌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更珍惜院士名譽,從嚴自律,成為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中國科學院主席團

二OO二年二月三日

Thou shalt not…

汝切戒…

do evil 作惡

plagiarize 剽竊、抄襲

fabricate data (forgery) 造假

hide facts 隱瞞自己的缺點、別人的貢獻...

hype up 炒、捧

magnify things 浮誇、吹牛

conclude from nothing 杜撰,無中生有

put your name in papers you've

contributed nothing 沾光

offer or ask for 「academic bribe」

學術行賄或受賄

be involved in 「academic corruption」

學術腐敗……

偶像崇拜 Idolatry

對權威或神明般的人物的盲目崇拜,輕易地不假思索地對他們的言論深信不疑,是一些閱歷不深的年輕學生們、年輕科學工作者們、甚至少數教授的一種通病。

To worship blindly the authoritative, or the「godlike」, readily place trust in what they said, is

a common weakness of the innocent students,young scientists, and even some professors.

人孰無過?人無完人。

To Err is Human,Nobody is Perfect.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I love my Teacher, but I love Truth more.

科技日報 2001年10月24日4版

反對崇拜偶像≠不尊重領導

「吾尤愛真理」≠不尊師重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談權威

權威的最大危險是沒人挑戰。二戰時,德國、美國都想研製飛彈。德國…著名的、受人尊敬的埃森伯格教授負責這項計劃。但在研製過程中,即使數據有誤,固執的埃森伯格仍要求立即發射,重複了上千次錯誤也沒有修改或矯正數據。但美國人相互批判,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中國與德國在這一點上有太多相似之處,非權威不願意批判權威,權威不願意接受批判。在我看來,挑戰才是人生的真諦。

-摘自劉洪波《赫克曼的危險》,科學時報

2001.8.3,B4版

Galileo's battle against authority

Galileo discovered the laws of falling bodies and stands as a symbol of the battle against authority for freedom of inquiry.

In 1589 he became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Pisa, where he was reported to have shown his students the error of Aristotle's belief that speed of fall is proportional to weight, by dropping two objects of

different weight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Leaning Tower. His contract was

not renewed in 1592, probably because

he contradicted Aristotelian professors.

From S. Drake, www.galileoplayers.com

Ebert Mounting:

Kayser Condemned, Fastie Resurrected


Original:

H Ebert, Wied. Ann.

38, 489 (1889)

Condemned:

H Kayser, Handbuch der Spektroskopie, Vol. I,Leipzig, 1900: 「Stray light, oversized mirror, 」 etc.

Resurrected:

WG Fastie, JOSA 42, 641

(1952); 43, 1174 (1953)

Enhanced:

RF Jarrell, JOSA 45, 259 (1955)

Ebert-Fastie spectrographs all over the world

「前S-H」譜線自吸背景校正法研究得不到鼓勵

In mid 1970's, LIU Yaohan (劉瑤函), when investigating self-absorption technique for AAS background correction, asked me if it was theoretically 「sound」.

「Yes. If the lines are 100% self-reversed; or you'll lose sensitivity」 I said.

Being discouraged, Liu quitted, in spite of his positive though preliminary results.

His technique had been adopted to real-world sample analysis by He & Yang. [Cf. 原子光譜分析 (Atomic Spectroscopic Analysis ) 1981, No. 5, p. 53]

In 1982, Smith & Hieftje presented their

Smith-Hieftje technique at Pittcon.

Then a patented instrument introduced by IL.

I felt, and still feel, guilty.

《院士要有勇氣接受監督》

-餘國琮,周恆,科學時報,2001.9.2, 6版

《科技人員必須自重自律》

-讀〈怎樣當一名科學家-科學研究中的負責行為〉有感

-何祚庥,科學時報,1996.8.19, 頭版

〈怎樣當一名科學家-科學研究中的負責行為〉

是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學院,美國醫科院,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合撰的一本論述科研道德問題的重要著作.

三思而後行


Look Before You Leap

權威人士(包括老師)在發表評論時是否可以寬容些,在發表預見或展望時謹慎些...

The authoritative (and the teachers, too) might as well be lenient when making remarks, and be cautious when making forecast.

文章千古事

寧缺毋濫

不要濫竽充數

白紙黑字,要改不易

一旦有錯,定要更正

Don't Split One Paper into Three

Don't blindly pursue just the quantity of publications and neglect their quality. Each paper to be published should have sufficient contents to be a paper.

Don't split a thin paper into three, or you'll get mince, not papers.

平庸≌低劣

製造次品所需的時間少得多了,而且人們多半不注意它們和優質品有多大差別,直到為時已晚…

北大頒布學德新規

經過 3個月的討論,北京大學《教師學術道德規範》正式公布。今後,在人事錄用、學術晉升、項目審批和考核評估之前,北大將認真調查候選人是否遵守學術道德。對於嚴重違反學術道德的,實行一票否決。

據報導,前段時間發生的王銘銘剽竊事件是該文件加速出臺的直接原因。……

-廈門晚報2002年4月7日10版

我們從此將生命獻給祖國,我們將在自己的崗位上,以共產黨員的負責精神,踏踏實實地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 下一個世紀建設出一個強大的祖國施展抱負。

-胡可心

相關焦點

  • 論科學精神
    新華社發今年是偉大的五四運動100周年,100年前,中國人民開始覺醒,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成為國人救亡圖存的希望。五四運動的先驅們提出,科學不僅是自強之本,更是反封建、反愚昧的武器,是喚醒人民的號角,只有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科學怪人」的歷史與現實意義何在
    《弗蘭肯斯坦》有科學和技術知識含量。早在1816年,雪萊夫人幾乎是產生人造生命思想、考慮器官移植的絕無僅有的人物。她在已知與未知、幻想與現實之間搭了一座橋,區別於神話和奇幻,開創了「科幻小說」的先河;提出了在工業革命和進化革命的雙重進程之初關於人類能力的全新設想;相信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方法,讓「人造生命」夢想成真。她也表達了對科學前途的憂慮,呼喚新時代的理性。
  • 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之四)
    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之四) ——歷史觀總論 2016年04月20日 13: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他看到了神造論的荒謬
  • ...推進社會精神文明——路甬祥院長談學部科學道德倫理建設工作
    中國科學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5月28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全體會議,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作了題為《新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展望和我們的歷史責任》的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一直是學部工作的重要內容。
  • 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嗎
    眼下,針對腐敗現象、「道德滑坡」的社會現實,人們呼籲要構建新的社會道德體系,以保障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但如何構建新的社會道德體系,卻存在截然不同的態度。其中,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把我國目前存在種種不如人意的現象,主要歸咎於無神論。認為「徹底的唯物主義使人無所畏懼,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也使道德失去約束力」。
  • 《科學怪人:創生之父》淺談:科學與道德的矛盾
    科學與道德是否一定不能並存?自古以來,科學家醉心於科學研究時,大多只關注自己的研究過程會否順利,研究會否有突破性成果,研究成果會否對社會的整體發展有特殊性貢獻,甚少關心研究過程是否與傳統的道德價值互相配合,研究成果會否被野心家趁機濫用,整個社會是否因此研究而趨於混亂。
  • 李猛 陳濤等︱涂爾幹:被遺忘了的道德科學
    涂爾幹的全部社會學事業都始於這一設想:建立一門研究現實中的風俗、道德和法律的實證道德科學,從中確立起某種規範性,以取代傳統上從人性出發藉助哲學演繹去構建道德法則的倫理學。陳濤的《涂爾幹的道德科學:基礎及其內在展開》從「道德科學」入手,探討了涂爾幹這幾個形象背後蘊含的思想問題。「道德科學」這一多少有些被遺忘的古典社會思想視角,有助於我們更充分地把握涂爾幹思想中實證科學與社會整合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也更好地解釋了涂爾幹從道德的實證科學轉向晚期《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變化。
  • 是什麼造成了中國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是什麼造成了科學精神的缺失」、「如何重塑科學精神」進行了熱烈而又深入的探討。現場討論氣氛熱烈,思辨環節基本上都處於搶話筒狀態。參會者從釐清科學、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的內涵,以及從評價機制、學術道德、職業精神、問責機制、教育等角度提出了很多觀點和建議。
  • 弘揚科學精神 展現科學價值
    當天,吐魯番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大篷車走進高昌區葡萄鎮洋沙中學,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啟迪青少年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等七種讀物,並面對面宣傳了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與熱愛,激發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 昆蟲學家周堯的科學道德
    早在1984年,昆蟲學家周堯針對當時學術界存在的一系列科學道德問題,專門撰寫了《談談科學道德問題》一文,前瞻性地提出了在科學研究中應遵守的十項道德標準。這篇文章被中央黨校《理論動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多家刊物轉載,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今天讀來仍然富有啟示價值。對照周堯一生的言與行,在近80年的科學生涯中,他也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 中國共產黨科學錨定歷史方位的現實依據及理論意蘊
    一、科學錨定我國歷史方位的現實依據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付出巨大努力形成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是唯一行得通、走得好的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正確選擇,是根植中國土壤的現實選擇。二是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社會無論處在哪個歷史階段,都是由社會基本矛盾及其特殊屬性所決定的。對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主要矛盾的認識,是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所處歷史方位的重要依據。
  • 學術道德:根本在於回歸科學本義
    《自律規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嚴於自律,堅持自覺擔當科技報國使命、自覺恪盡創新爭先職責、自覺履行造福人民義務、自覺遵守科學道德規範,堅守反對科研數據成果造假、反對抄襲剽竊科研成果、反對委託代寫代發論文、反對庸俗化學術評價等四條「底線」,肩負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造成科技界「自律危機」的根源究竟何在?如何重塑科技界的道德規範?
  •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工作辦法
    (1997年11月6日學部主席團會議通過,2004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日學部主席團會議修訂)   一、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加強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和院士隊伍的思想與組織建設,弘揚科學精神
  • 科學精神的意義
       科學精神的喪失應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最大悲劇。通觀中華文化,科學精神從來不是自古有之,因此,科學精神——一種批判的獨立思考精神從來沒有被我們這個國家所鼓勵和宣傳。即使我們能在百度和辭海中確切地查到科學的含義,定義以及歷史發展,但是科學精神是無法從這種詞彙概念中瞭然的,必須身體力行地去從事科學才能知道科學的真正含義,真正作用和它的未來影響。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無論是從學術還是從人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來看,在今天乃至永遠,強調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各類講座及「講座書」風起雲湧。雖然由於受到時間、地點等限制,聽講座的人還不太多,但讀「講座書」的人卻是十分之多。
  • 如何理解科學精神
    如何理解科學精神對於科學精神,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從感性進入理性所需要面對的第一個課題。
  • 【品德與操守】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新聞職業道德………靳翠萍
    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依賴於科學精神的發揚,更亟待人文精神的提升——藉助求善、求美的「人文之眼」,清除新聞職業道德中的痼疾。 當代人文精神,正是「以人的自身發展和人——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為主旨的社會要求和價值取向,包括對理想、道德、情操、美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核心是社會道德信仰體系。」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陳芳、張泉)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 三院士談科學道德:遵守一條「紅線」 珍惜學術聲譽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魏豔)「青年人是祖國未來科技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同學們要遵守一條『紅線』,加強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規範,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學者的清醒與自律,成為弘揚科學精神的堅定實踐者,成為誠信為人的典範和社會良知的引領者。」
  • 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7月18日,在上海舉行的「科學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論壇暨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建設研討會上,有專家表示,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科學家精神已經成為一種十分寶貴的精神品質。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將「科學家精神」作為重要內容。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兩個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