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嗎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眼下,針對腐敗現象

、「道德滑坡」的社會現實,人們呼籲要構建新的社會道德體系,以保障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但如何構建新的社會道德體系,卻存在截然不同的態度。其中,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把我國目前存在種種不如人意的現象,主要歸咎於無神論。認為「徹底的唯物主義使人無所畏懼,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也使道德失去約束力」。於是有的學者找出相關「證據」盲目附和,還有的學者把科學與迷信等同,認為「迷信中有科學」,「科學也可以成為迷信的對象」等。這些貌似有理的糊塗認識一度迷惑了許多人。其實我們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足可以還真理以本來面貌。

  偷吃知識之果為何受到懲罰

  在《創世紀》這個最早的神話故事中,最初的人類由於被誘惑、偷吃了知識之樹的果實而受到懲罰。

  令人迷惑的是雖然伊甸園是天堂的同義詞,卻更像一座24小時受監督的最秘密的監獄。那是一個恐怖的地方,亞當和夏娃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被放到一個沒有愛,只有恐懼、服從和恐懼氛圍籠罩的地方。上帝威脅說,如果亞當和夏娃違背他的願望,他就要殺死他們。上帝告訴他們,最壞的罪、最大的罪就是問問題,偷吃知識之樹的果實。

  就像狄德羅所述,《創世紀》中的上帝「愛他的蘋果勝過愛他的孩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道德?難道只有愚昧和服從才是道德嗎?但這確確實實是上帝所要求的道德。

  眾所周知,人類對自然界認識上的進步、社會的迅猛發展,都是科學探索的結果。然而,上帝絕對不允許人類擁有意識和覺醒。

  不能回到神秘傳說中去找道德教條

  人類經歷過兩種價值觀,一種是基於感情、信仰、習俗或權威的未經檢驗的價值觀;它根植於某種毋庸置疑的信念;另一種是受到認知和理性探索的知識影響的價值觀。前者以主觀主義的道德倫理觀為代表,且受到後現代主義者的追捧;後者以客觀主義為代表,表現為客觀相對主義和客觀結構主義。同時,也導致兩種不同的道德遵循模式,即:(1)服從權威模式,人類只能絕對地遵循遠古留下來的道德教條;(2)鼓勵道德發展模式,承認人類具有道德傾向性和具有幫助自己形成判斷的認知能力。

  因此,無論是從自然進化還是從社會進化的角度看,基於感情、信仰、習俗或權威的價值觀,只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產物,是在科學不發達情況下人類感性認識的成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中所揭示出來和日益凝聚而成的精神要素,不斷融進人類的價值觀念,成為人類選擇、判斷的價值原則和技術手段,那麼,受到認知和理性探索的知識影響的價值觀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們構建道德體系和倫理判斷的價值基礎。

  很顯然,科學探索能夠改進我們的價值觀,在需要的時候和合適的地方開發出新的價值觀。而且隨著科學的進步,新的規範也會不斷被引進到這種判斷中來。

  科學不僅具有強大的物質力量,而且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科學探索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給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享受上,它同樣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觀念,提升著人類的精神、道德、價值水準。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的精神財富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挖掘。

  目前我國存在的「道德滑坡」是不是由於對科學技術的精神層面及其所具有的價值認識不夠?筆者以為即使不全然如此,也是部分有關。但在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希望放棄人類理性和自由,回到前現代社會的神秘傳說之中去。因此,科學普及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自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來的科學啟蒙還需要繼續,人類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承擔起責任。

  科學地對待科學探索中引發的倫理問題

  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不斷為人類提供新的力量,也引發了複雜的道德窘境。比如克隆技術,就引起了一場世界範圍的爭論。但我們能夠因為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的看法正是科學探索的重要表現),就否認克隆技術的進步性,進而否定科學技術對倫理和道德的貢獻嗎?顯然不能。僅僅在兩代人以前,反對試管培養或人工受精的呼聲還很高,但事實卻證明,人工受精對於無子女的夫婦是一個很大的恩惠。

  許多保守者反對做胎盤組織的幹細胞研究,他們認為在細胞的第一次分裂中就被賦予了「靈魂」。即使這種研究可以治療很多病,科學家們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雖然他們堅信,那些反對者無視無數人的福祉。在科學前沿還有一些同樣充滿矛盾的問題。筆者承認,這些問題是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產生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筆者並不認為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

  科學發現事物的原因,但科學本身不能證明事物是好的或對的。比如達爾文發現自然選擇和為生存而鬥爭是物種進化的重要方面,我們是否就可以教條地得出結論―――我們沒有必要幫助殘疾者和貧困者,而讓自然作出選擇?又比如上世紀初的優生學家得出結論,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聰明,這是否證明傑出人物統治的社會是最好的,或者是最值得遵循的優生學方法?然而這種觀念曾被法西斯分子在德國加以運用,並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倫理道德更多地涉及社會人文領域,事實上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所引起的社會倫理問題,最終是通過價值判斷,甚至是哲學上的爭論而作出選擇,並通過法律和社會規範加以實施的。因此,指摘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的人會說:「我們反對的是自然科學主義,並未包括社會科學。」然而,自然科學的精神提升同樣離不開社會科學。更準確地說,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倫理和道德問題,社會科學則對這些問題進行價值和倫理判斷,提出解決的辦法。

  這個問題在今天牽扯甚廣。超人道主義者說,我們每天都在發現新的力量,修正人的本質、提高人的能力、延長人的壽命。比如我們利用植入矽片,可以極大地延長記憶、增加人的視覺和智慧。保守者對此則很害怕,他們說,這將違背人的本質,我們將成為機器的奴隸。但是,人們為什麼不進一步想想,當你老了(或因疾病)牙齒掉光不能吃飯的時候,醫生為你裝上一副假牙,讓你能夠吃到美味的食品,繼續過著快樂的日子,難道你會說這樣做不道德?當你頭髮掉光,自己認為太不美觀,而戴上假髮,可以出席各種場合的交際活動,難道這樣做不道德?

  如此等等,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一切便利都是上帝難以給予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回交是什麼?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
  • 「零容忍」處置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目前媒體所報導的情況,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相關部門和地方正在依法調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曾益新說。
  • 科學與倫理道德之爭:讓志願者故意感染新冠
    但是疫苗研究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那麼疫苗研究有捷徑可走嗎?3月下旬,倡導活體器官捐贈的非營利機構負責人喬希?莫裡森在《傳染病》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對Covid-19候選疫苗進行人類挑戰性研究的理由。挑戰性研究指的是故意用一種病原體感染健康的志願者,來研究一種疾病,或者測試治療方法和疫苗。
  • 科技倫理是科學造福人類的導航儀
    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的要旨在於,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儘管人是理性的並因此誕生了科技倫理,但人類也有一些非理性思維和行動,也因此在歷史上產生了一些違背科技倫理的非理性行為,甚至是獸性和反人類的行為。在今天,這樣的危險並未消除。二戰時期,納粹德軍和日軍用活人(俘虜)做試驗,既違背了科技倫理,更犯下了殘害人類和反人類的罪行。
  • 藥學院召開科學倫理道德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 劉源)2019年1月7日,藥學院召開了兩場科學倫理道德研討會,會議由藥學院院長Jay Siegel主持,藥學院全體中外教師、博士後、研究生參與了研討會。JaySiegel院長從藥物的發展引出討論議題,講述了人類從迷信治療到藥物治療的過程,討論了在生物技術尤其是基因工程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身體機能、自身認同感以及社會角色之間的相互聯繫,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副教授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新生兒誕生,促使此次研討會邀請了科學及法律領域兩位專家
  • 網絡倫理對大學生倫理道德的積極意義
    這種高度自主的倫理模式要求人們具備高度自覺的倫理道德觀念。沒有細緻的條文規定可以做什麼,只有約定俗成的可為或不可為。但這種高度自主並不是完全沒有規範,只是沒有明文規定的條文,網絡社會存在著獎懲褒貶。它也是一個有是非觀念的社會。因為它本身就是個高度輿論化的社會,一旦你的行為違背了倫理道德線,那麼大眾的口水會無情地「吞噬」你,使你受到輿論的壓力。
  • 科學能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倫理判斷嗎?(二)
    科學知識在形成我們的道德價值觀和幫助我們構架更明智的判據方面,具有一種即使有限卻很有活力的作用;倫理價值是自然而公開的,可以在理性和證據的陽光下接受檢查。那些期望通過科學和理性形成倫理判斷的人,他們的主張是什麼呢?能夠跨越這道溝壑,認識到價值觀與人類利益相關,並公開接受一些客觀的批評嗎?我認為,同時也基於別人的反映,大多數受教育的人們會接受。
  • 人工智慧與倫理道德
    在2018年10月舉行的首屆哈佛數據科學大會(HDSC)上,自主無人系統的公平問題被放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計算機科學教授大衛·帕克斯(David Parkes)列出了哈佛大學數據科學研究的指導原則:應該解決包括隱私在內的道德問題;不應該延續現有偏見;應該是透明的。但想要創造出體現這些原則的學習型AI系統是很難的。
  • ...推進社會精神文明——路甬祥院長談學部科學道德倫理建設工作
    報告指出,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一直是學部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過去的兩年中,學部十分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在科學道德建設方面率先垂範,引起積極的社會反響。    路院長說,弘揚科學精神,注重科學道德倫理建設,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的優良傳統。
  • 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基因編輯嬰兒違背科學倫理
    南方科技大學聲明中稱,「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 官方通報鮑毓明涉性侵案:性侵不成立 卻嚴重違背倫理道德
    鮑某某或未構成性侵犯罪 卻嚴重違背倫理道德經深入調查,未發現鮑某某違背韓某某意志,採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韓某某發生性關係的證據。韓某某與鮑某某見面時已年滿十八周歲,不屬於法律特殊保護的未成年人。根據司法鑑定結論意見,韓某某具有性防衛能力和作證能力。韓某某關於被鮑某某使用暴力手段發生性關係的陳述內容及提交的有關物證,經查證與事實不符,不能作為認定犯罪的依據。
  • 君·言系列——《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呂文君要理解區別,要從概念、沿革、思考途徑開始談起。道德概念是古老的中國儒家倫理和道家倫理當中實際上非常強調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當中就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對於道和德的概念的理解,為深入理解倫理與道德的關係,作了理論的劃分。 倫理與道德在內涵上有一種共通之處的。比如說「倫:次序之謂也。」倫理似乎更指的是長幼尊卑的道理。比如說中國古代的天輪,綜合來看,天倫也是五倫,叫天、地、君、親、師。人倫是君臣,父子,夫婦,朋友。所以關於人倫和天倫的古訓就告訴我們說,倫理實際上更加強調一種輩分,強調長幼尊卑的道理。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廣東省衛健委高度關注此事件,已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將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 科研要講倫理道德
    科研要講倫理道德 發表時間:2011-08-25   來源:解放日報應該說,這些另類食品的研製生產都還是有些 「科技含量」的,問題是這些食品「新品種」在光鮮的外表下面,卻暗藏著損害民眾健康和影響公共安全的極大隱患,面對這樣一些食品 「科研成果」,人們固然要批評某些商家,也會想起一些無視科學倫理道德的「科研人員」。   科學技術發展,從一開始就要求以先進的科技產品造福於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這也是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必須遵守的倫理道德的底線。
  • 萬俊人:道德倫理必須「頂天立地」
    您能評價一下清華哲學系復建的歷史意義嗎?  萬俊人:20世紀初,清華大學哲學系與北京大學哲學系是中國近代最早建立的兩個大學哲學系。1952年「院系調整」不僅砍掉了清華大學哲學系,而且也砍掉了清華大學的基礎理科群和所有文科學系。至20世紀80年代,清華基本完成理科學科群的復建,90年代開始復建其文科學科體系。
  • 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在周朝時期,隨著《周禮》的完善,人們開始接受倫理道德的規範,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思想。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道德倫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上,任何違背道德倫理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萬人譴責。然而在動物界,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現象卻屢屢發生。那麼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站在人類的立場思考,這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 科技倫理與科幻敘事
    一直到中世紀,科學這一概念都具有顯著的內在維度。也就是說,傳統上「科學」研究既是對純粹知識的追尋,又是一種心靈修煉,德性的科學與知識的科學具有高度一致性。19世紀以來,現代意義上的科學逐漸形成,它被認為是一套系統的知識或方法。科學從業餘愛好轉變為一門職業,由專業科學家群體從事。科學與其倫理道德基礎逐步剝離,不再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亦與科學家的個人情感無關。
  • 倫理與道德的困局
    倫理與道德的困局:社會角色,商業與人一樣,要考慮到自身負有的責任,否則就極有可能因傷害公眾而成為不受尊重的公司和人。什麼是倫理(ethikos)?什麼是道德(moralis)?古老的東方文明,道德一詞指群體規範要求,人們會為了社會秩序而形成行為規範的共識,用以協調人與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 社會責任與倫理道德的衝突與反思
    一、職業責任還是倫理道德?新聞從業者的兩難抉擇  回顧中外新聞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上類似事件的事例並不罕見,攝影記者在事件處理中所遭遇的道德拷問也不在少數。世界新聞史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案例:一座世界著名的大橋因為橋面與水面的距離甚大,許多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紛紛選擇那裡作為自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