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2020-12-23 允兒的趣味科學

眾所周知,動植物的發展是依靠繁殖的方式來進行的,尤其是動物,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全是憑藉自身的本能。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

回交是什麼?

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回交就是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方法。正常來說,生物是不需要回交的,只是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來說,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能夠讓生物延續下去,從而在提高生物的多樣性上,回交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植物為什麼要回交?

在19世紀之前,孟德爾通過豌豆的實驗就展開了植物遺傳規律的探索,其中就有回交,雜交,自交,測交的說明。在植物回交上也有2個不同的分支:有些植物屬於一年生植物,所以它們回交只是兩個相同的品種之間進行回交。有些植物屬於多年生植物,回交方式就是子和親本之間的回交。植物通過回交來獲取優質品種的方式很是受人們的喜歡,同時人們為了證明植物回交沒有問題,生物學家就對水稻也進行了實驗。比如甲乙水稻結合產生的後代有可能遺傳兩者好的或者不好的基因。為了能夠得到好的基因,生物學家採用回交的方式把甲乙結合產生的後代與甲或者乙再結合,以此得出更加良好的基因水稻。

植物回交育種的方式有時候不是一次回交就能夠完成的,多次回交才能成功。

動物為什麼要回交?

眾所周知,動物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正常來說,動物的繁殖都是雄性和雌性之間的交配完成的,比如獅子和鬣狗,一到發情期,兩者之間很是積極地進行交配。然而另外一些動物的繁殖是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加拿大的無毛貓。大多貓都是有著濃密的毛髮,有些人會對貓毛產生過敏,所以人們為了能夠與貓接觸,就把正常的貓和毛髮稀少的貓一塊回交,結果出現了無毛貓這一稀奇品種。

還有人們為了獲取更加豐富的奶源,所以就把產奶多的奶牛後代再與親本進行回交,最終奶牛的產奶量飛速地上升。

不止無毛貓,奶牛,有時候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或保留自己想要的動物特徵,人們殘忍著對待它們,其中就有大家喜愛的寵物也被用於回交,結果導致很多寵物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折耳貓四肢,波斯貓具有多囊腎基因缺陷等。

以上動物回交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大家認為動物回交的方式違背了倫理道德。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嚴格說來,人類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人類作為高級智慧生物,在自我意識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動物。在人們看來,動物的回交違背了倫理道德,但其實絕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動物之間,不存在倫理道德的觀念,回交只是遵循生理本能來行事,所以又何談違背倫理道德之說呢?

動物回交的利與弊

人們考慮到動物之間近親交配的話,因為基因相似度高,所以會加強某個致命基因,經常出現一些遺傳疾病的病發,致使生存質量差。同時回交的方式也不利於生物基因的多樣化,所以綜合來看,回交的方式不利於整體動物的健康發展。

但在瀕危動物中,比如數量稀少的華南虎,近親繁殖是不可避免的,否則華南虎更加將會面臨滅絕的境況。所以回交如果使用得當的話,會挽救瀕危動物,使用不得當的話,就會造成動物的傷害。

總結

無論植物的回交還是動物的回交,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植物的回交可以減少種植風險,我們可以選擇品質較好的後代。比如水稻的回交可以提升整體的產量。動物的回交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合倫理道德,但是在瀕危動物的保護上,能夠保護物種免受滅絕。

還有回交從倫理道德上來說,對於動植物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名詞是人類發明的,只適用於人類,動植物之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觀念,我們不要把人類的觀念加以判定動植物。

相關焦點

  • 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嗎
    上帝威脅說,如果亞當和夏娃違背他的願望,他就要殺死他們。上帝告訴他們,最壞的罪、最大的罪就是問問題,偷吃知識之樹的果實。   就像狄德羅所述,《創世紀》中的上帝「愛他的蘋果勝過愛他的孩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道德?難道只有愚昧和服從才是道德嗎?但這確確實實是上帝所要求的道德。   眾所周知,人類對自然界認識上的進步、社會的迅猛發展,都是科學探索的結果。
  • 動物回交不是單純的「近親結婚」,擔心倫理道德問題,純屬想太多
    動物的回交不是只有壞處,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一種方法,不能用單純的「近親結婚」看待,倫理道德問題純屬多慮了。生物界存在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前者以動物為主,後者動植物都有。今天閒雲要說的,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殖育種方式:回交。
  • 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在周朝時期,隨著《周禮》的完善,人們開始接受倫理道德的規範,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思想。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道德倫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上,任何違背道德倫理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萬人譴責。然而在動物界,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現象卻屢屢發生。那麼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站在人類的立場思考,這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 「零容忍」處置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目前媒體所報導的情況,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相關部門和地方正在依法調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曾益新說。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教科書中有關倫理道德問題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教科書中有關倫理道德問題  在中學教科書中,常常會涉及到一些倫理道德問題,這些問題有的直接出現在教材中,有的在教師展開分析歷史人物時會涉及到。我們這裡所說的倫理道德,主要指父子兄弟夫妻等家庭成員之間的道德規範。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是重視家庭倫理道德的。這方面有優良的傳統,教材中許多著名人物的言行就是明證。遠在原始社會末期,傳說中的舜就因有孝敬父母等美德才被推薦為堯的繼承人,舜也成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進入文明社會,特別是春秋以後,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封建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而儒學是十分重視家庭倫理道德的。
  • 網絡倫理對大學生倫理道德的積極意義
    這種高度自主的倫理模式要求人們具備高度自覺的倫理道德觀念。沒有細緻的條文規定可以做什麼,只有約定俗成的可為或不可為。但這種高度自主並不是完全沒有規範,只是沒有明文規定的條文,網絡社會存在著獎懲褒貶。它也是一個有是非觀念的社會。因為它本身就是個高度輿論化的社會,一旦你的行為違背了倫理道德線,那麼大眾的口水會無情地「吞噬」你,使你受到輿論的壓力。
  • 倫理道德在當今社會還重要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倫理道德的存在在當今社會是否有必要?倫理道德其實是一個特別古老的話題,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自從有了等級制度以後,倫理道德的觀念就隨之產生了。與此同時,就出現了倫理道德困境,一部分人們不再重視倫理道德,反而單純的注重個人利益,這讓人真的心寒,也就出現了近幾年扶不扶的問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敢扶。面對這種情況,倫理道德的制高點就需要重新澄清了,倫理道德是社會發展的基本道德準則,倘若倫理道德都表現出退化的態勢,這個社會發展就道德方面來說就是不完整的,倫理道德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息息相關!
  • 社會責任與倫理道德的衝突與反思
    照片見報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孩子們的上學問題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並最終得以解決。可是作品自問世以來,圍繞它的爭論和非議就一直不斷,不少人發出質疑:在拍攝的兩年當中,記者面對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掉下的危險環境,為什麼卻在長時間內置孩子的生命而不顧呢?難道一幅獲獎照片的新聞價值真的可以超越人的生命價值?作為一個社會人,記者難道不應首先具備樂善好施之德、救死扶傷之心?
  • 官方通報鮑毓明涉性侵案:性侵不成立 卻嚴重違背倫理道德
    期間兩人實際共同居住生活150餘天,因感情等問題曾多次發生矛盾。在兩人交往過程中,鮑某某不知道韓某某真實年齡。經向民政部門了解,兩人不符合法定收養條件,未辦理收養手續,不存在收養關係。鮑某某或未構成性侵犯罪 卻嚴重違背倫理道德經深入調查,未發現鮑某某違背韓某某意志,採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韓某某發生性關係的證據。
  • 植物中的罕見行為,到了人類社會,則被視為違反倫理道德
    筆者-小文引言:有說法認為,行走在社會上的人最怕就是倫理道德的問題,因為道德輿論給一個人造成的影響既深遠又具有極強的破壞性。然而對於動植物來說,倫理道德問題則顯得沒那麼困擾,因為它們的同伴並不會以道德為出發點去評價它們。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存在眾多區別,其中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人類擁有思考能力,並且通過長時間的思考發展出了倫理道德。相反,倫理道德這個概念對動物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自然界總是會發生近親繁殖交配的現象,而人類則在主觀上克制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 倫理與道德的困局
    在風雲莫測的動蕩時代,政府的倫理公信力、集團的倫理建構力、社會的倫理凝聚力、生態的倫理親和力、文化的倫理兼容力、家庭的倫理承載力、公民的道德自主力,可謂我國傳統倫理之本、之基、之源。自明清時期開始,「天地君親師」佔據了中國人道德的首要位置,忠臣、孝子、節婦等不絕於書。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兩部報告反應了我國當前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總體狀況與發展態勢,提供了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發現與新解釋。並對反應出來的「中國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中國戰略」。    二、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的「中國問題」1、社會問題診斷:官員腐敗,分配不公當前我國最大社會問題是什麼?——六大群體形成高度共識:官員腐敗,分配不公。2、倫理道德的「中國問題」:倫理—道德悖論1)對倫理道德情勢的評估:道德上基本滿意,倫理上不滿意。
  • 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近親」不會產生倫理問題嗎?
    回交指的就是兩個品種通過雜交之後,產生的子一代與其任意兩個親本中的一個再次進行雜交的一種育種方式。通俗來說,回交其實是近親繁殖,讓親本與子代不斷進行交配,通過輪迴親本來多次回交,從而獲得理想的後代的育種方法。
  • 人類為什麼讓動物的父母和後代繁衍後代,沒有倫理道德嗎?
    一聽父母與後代繁衍後代,我們腦子中第一反應就是不道德,而且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還是近親繁殖,難道不會有風險嗎?其實不然,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是回交,由於動物與人類文明社會有著十分大的區別,所以我們一聽到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會有點奇怪的聯想。但事實上,回交是一種育種手段,應用於培育優良品種上。
  • 君·言系列——《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呂文君要理解區別,要從概念、沿革、思考途徑開始談起。道德概念是古老的中國儒家倫理和道家倫理當中實際上非常強調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當中就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可見在威廉士那裡,倫理的概念比起道德的概念更為寬泛,或者說倫理是一個大圓圈,道德是一個小圓圈,倫理是比道德概念更為完整的一個系統,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係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更具有思辨的意義。
  • 李建華 | 倫理與道德的互釋及其側向
    英國倫理學家齊格蒙特·鮑曼在《後現代倫理學》一書「導言」中就開宗明義:「正如題目所表明的那樣,本書是關於後現代倫理而不是關於後現代道德的研究。」[2](P1)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一直奉行的「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學問」這一傳統說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是否意味著道德會淡出倫理學的視野?是否意味著倫理學與道德學º必然「分家」?
  • 「倫理道德」能成為裁定離婚的標準嗎
    作者:胡印斌新聞背景:夫妻一方患重病,另一方是否可以起訴離婚?日前,江蘇靖江法院審結了一起特殊的離婚案。小夫妻結婚不到四年,丈夫突患重病,妻子以「丈夫不能再給自己幸福」為由,起訴要求離婚,法官審理認為,女方的要求有悖倫理道德,不予支持。
  • 人工智慧與倫理道德
    和其他涉及人與AI技術交互的事故一樣,這起事故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和原始法律問題:開發該系統的程式設計師在防止該系統奪人性命方面負有怎樣的道德責任?誰應該為赫茨伯格的死負責?是坐在駕駛位上的那個人嗎?是測試那輛汽車的公司嗎?是該AI系統的設計者嗎?還是車載感應設備的製造商? 「人工智慧」是指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線索,根據這些數據來解決問題、評估風險、作出預測和採取行動的系統。
  • 曹剛:疫情防控帶來的七大倫理問題
    ,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體現了團結友善協作的道德風貌,但疫情防控過程出現了值得反思和需要回答的七大倫理問題。顯然,這般操作是違背政治倫理的。同時,決策者需要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勇氣,不能委蛇於程序,不能 「甩鍋」上級或同僚,不能患得患失。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之所以廣被質疑,就是例證。不忘初心的關鍵不在學習,而在實踐。由此,問責必須要徹底,拒絕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