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戰勝"支付寶!微信成去年行動支付最大贏家,疫情還改變了這些習慣
疫情席捲之下,行動支付用戶更加期待放寬支付限額,而微信也在這一年變得比支付寶更「受歡迎」了。
在中國,行動支付早已成為消費者日常使用的主要支付方式。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回收了51214份面向行動支付用戶發放調查問卷,並在近日發布了調查結果。這份《2020年行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去年有74.0%的用戶每天使用行動支付,較前一年提高4.4%。
行動支付使用頻率的提高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用戶使用「非接觸式」行動支付的需求增多,與此同時,行動支付用戶對放寬支付限額的需求也較2019年大幅提升30.8個百分點。
而在這一過程中,報告顯示,微信取代支付寶,成為了用戶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產品。有支付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小額高頻領域,微信支付相對於支付寶幾乎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也是因此,支付寶成為第一個衝向刷臉支付的排頭兵——它正希望能繞開微信APP打開頻率這一天然優勢,開闢行動支付新的戰場。
微信比支付寶更「受歡迎」?
在這行動支付頻率與需求雙雙增多的一年中,微信取代支付寶,成為了用戶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產品。
報告顯示,2020年,用戶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產品是微信支付、支付寶和銀聯雲閃付。其中,用戶使用微信支付的比例已經超過支付寶,從2019年的87.3%增至92.7%,而使用支付寶的比例為91%,與2019年基本持平,使用雲閃付的比例則小幅降低,從2019年的78.9%降至74.9%。
這一點或與行動支付的小額高頻特徵日趨明顯有關。報告顯示,2020年,單筆支付金額在百元以內的用戶佔比超38%,較上一年大幅提高23.3個百分點,小額特徵日漸顯著,在地鐵、公交日常出行及其他小額便民領域場景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
有支付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微信天然的社交屬性優勢,在小額高頻領域,微信支付佔據了絕對優勢。亦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支付寶最先推出刷臉支付產品,欲搶佔這一市場,也是因為刷臉支付能夠繞開支付寶APP打開頻率這一相對短板。
但在2020年,疫情期間多次出現的個人信息洩露風波以及刷臉支付第一案等事件的出現,加之相關法律制度不斷推進、完善,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也在日趨加強,對刷臉支付等需要採集生物信息的技術更加敏感。
報告顯示,用戶對使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接受度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由2019年的84.4%降至2020年的82.6%。個人隱私洩露也成為用戶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行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時最擔心問題,佔比79.6%,較2019年提高2.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行動支付用戶對客戶權益保障措施的期望較2019年有所提高,及時進行支付風險提示、暢通客戶投訴渠道、對客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是用戶關注的重要問題;用戶對行動支付安全的重視程度持續增強,安全隱患也依舊是行動支付用戶擔心的首要問題。
支付資金來源回歸銀行帳戶趨勢明顯
這一年裡,借記卡和第三方支付帳戶仍是行動支付首選方式,但行動支付資金來源回歸銀行帳戶的趨勢已經明顯。
報告顯示,2020年,使用借記卡進行行動支付的用戶佔比最高,為76.6%,較2019年提高2.7個百分點;使用第三方支付帳戶的用戶佔比為71.0%,與2019年基本持平;使用信用卡帳戶的用戶佔比明顯提高,為69.5%,較2019年提高14.5個百分點。
同時,使用信用支付產品(如螞蟻花唄等)和貨幣市場基金(如餘額寶等)支付的佔比較2019年有所減少,分別下降8.2和3.9個百分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表示,信用卡支付佔比提高需考慮客觀條件因素,過去由於綁定信用卡與借記卡進行行動支付的費率不同,有的商家直接不開通綁定信用卡支付這一選項,現在綁定信用卡進行行動支付則更加普遍。
「確實有出現行動支付資金來源回歸銀行帳戶的趨勢,但也需要考慮到調查樣本並不多,小幅波動的代表性有限。」他補充,不過,近年來,花唄等信用支付產品的輿論爭議較多,加之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用戶使用佔比下降也是情有可原。
此外,報告顯示,行動支付用戶對放寬支付限額的需求較2019年大幅提升,提高3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導致用戶使用「非接觸式」行動支付頻率和需求增多,從而對支付限額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