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儘管馬雲這句名言已被奉為創業寶典,但在生意場上,真正能找到匹配自己項目的「Mr·Right」,卻並非易事。去年九月,大型創投服務類節目《創業中國人》橫空出世,作為創業者與各方資源之間的橋梁,在「總體平穩、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宏觀經濟新形勢下,逐漸成為創業人的新突破點。
半年多來,已有近百位創業者來到《創業中國人》的舞臺上分享創業故事,推薦創業項目,尋求更廣闊和長遠的發展機會。有創業者說,《創業中國人》把創業這件事變得更易懂更高效了。
易懂在於,《創業中國人》是一個優質的展現平臺,呈現出更廣譜大眾的創業需求和實體創業現狀,能夠幫助創業者找到可以複製的標準化,可操作的戰略和技巧;高效在於,不同於傳統連鎖品牌的加盟通道,創業者必須經過不斷的試錯,選址、成本、人員管理等等,方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模式,而《創業中國人》所搭建的這一良性循環的平臺,促進銷售、產品與渠道形成強大互動,不僅淨化了連鎖行業的的標準通道,也開闢出了新連鎖創業模式。
以人為本 讓創業更親民更簡單
在前不久播出的節目裡,克明面業創始人陳克明所闡述的35年來「先人後己」理念,也與節目不謀而合。從發現本地麵條沒人吃而抓住「面」裡的機會,到做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掛麵企業,陳克明一直堅持「包退包換,保質保量」八字原則,甚至找人刻成印章蓋在包裝上。而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克明面業所實施的「家文化」管理模式,也在提升員工個人幸福感的同時,真正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擁有246年歷史的老字號稻香村創始人周廣軍也在節目中分享了融入到每一份糕點裡的工匠精神,如今稻香村的糕點師傅已經傳到第五代,卻依然堅持著30年前的技藝,榮譽背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付出,這是品牌得以傳承的重要原因。
這些明星企業家帶來的寶貴經驗,並非都是高深莫測的大道理,有時甚至是很日常的分享,他們與資本合伙人、渠道合伙人和觀察團等專業領域嘉賓一起共享信息與建議,品牌創業家則需要應對他們各方的提問。主持人林海特別把這一環節強調為是「交流」,並非是「拷問」或「質疑」,在這樣輕鬆的環境下,各方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資本合伙人能洞悉新的商機,幫助規避投資風險;渠道合伙人能整合資源擴大品牌影響力;創業者分享創業故事,全方位多維度展示項目產品、企業理念、經營模式既能給創業關注者實用的指南,更可以反推用戶了解行業動態,這些乾貨被節目「大眾化」地加工輸出之後,都成為了淺顯易懂的「創業百科全書」。
價值升級 打造「創業生態共同體」
吳曉波說過,「2019年,中國的整個創業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模式創業到硬核創業。」意思是,移動網際網路成為基礎設施,社會經濟邁入了全面數位化的進程中,只靠勇氣去破壞商業模式或靠流量、燒錢等行為,已經無法成功了,而是應該在這條網際網路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創造出更多好車,與更多好車一起前行。
《創業中國人》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連鎖加盟領域,把產業鏈中的不同環節,緊密融合在一起,以網際網路+內容流量的形式,讓各個環節之間不斷產生新的關聯,把全產業流程複製在平臺中以激發更多創新,並把加盟管理和營銷決策等建立在平臺多維系統的數據支持上,不斷優化調整資源配置和策略手段,從而打造出「創業生態共同體」,成為連鎖加盟行業的淨化器,將優秀的品牌通過大屏小屏覆蓋平臺全用戶,觸達每一位全民合伙人;尋求發展機會的創業家通過平臺的內容流量和資源打通,融資融智融渠道,強強聯合加持品牌。這對於他們而言,獲得的不僅僅是一次合作與加盟機會,更是商業模式和戰略上的一次更新,甚至是獲得了生態發展上的智慧解決方案,可以在未來獲得更多更大的商業價值賦能,實現品牌的消費升級。
兩季以來,平臺影響力仍在不斷擴大。今年3月,《創業中國人》獲評指尖綜藝榜「2018年度最具引領力創投類節目」;5月,第19屆IAI國際廣告獎又授予《創業中國人》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大中華區年度最佳創新性品牌等三項大獎;6月,第四屆澳門國際廣告節再傳喜訊,《創業中國人》一舉獲得2018-2019年度中國最佳整合營銷獎、最具品牌力傳播公司、中國傳播業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等四項大獎。
如果說沉甸甸的獎盃是行業內對《創業中國人》的認可,那麼獎盃背後的數據無疑是對其社會和營銷價值的肯定。迄今為止,通過內容的廣泛傳播及精準定位受眾群體,《創業中國人》平臺已吸引近500萬全民合伙人關注諮詢項目;藉助平臺精準數據流量的支持,有效提高了招商加盟的轉化結果,已促使品牌方成交金額達1個億;創業中國人平臺官方抖音帳號發布的短視頻下有近5萬條留言詢問項目信息和加盟方式。
能圖資本合伙人熊芬在對談創業家時,把創業合作稱為「遇到對的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創業中國人》藉助網際網路+內容流量的形式,會吸引更多創業關注者走進平臺,與「對的人」合作雙贏,實現創業生態的命運共同體,重新定義連鎖加盟行業!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