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辛苦帶娃,娃卻跟爸爸親?問題可能出在這四點

2020-08-28 馨媽來了

今天,在網上偶然看到這麼一個詞「袋鼠爸爸」。

用一句流行的話講,就是爸爸負責帶娃,媽媽負責貌美如花。

如果家裡有一隻「袋鼠爸爸」,這當媽的是不是特別的暖心?

但更多家庭的現實情況是,媽媽依舊是帶娃的主力軍,而爸爸多數時候,還是甩手掌柜。

本來媽媽帶娃的時間多,按理說,孩子應該是和媽媽更親一點才是,可是生活中,卻常常聽到一些媽媽抱怨說:自己辛苦帶娃,到頭來孩子反倒和爸爸親!

媽媽付出了那麼多,卻還不如一進家門就躺沙發上的「甩手掌柜」爸爸,不得不說,站在媽媽的角度想想,當這樣的「媽媽」的確很委屈。

不過,如果有的媽媽能夠靜下心來想想,或許就不那麼「委屈」了,因為更「委屈」的可能還是孩子。

有的媽媽辛苦帶娃,娃卻跟爸爸親?問題可能出在這四點:

1.媽媽愛在孩子面前嘮叨

經常嘮叨,是很多媽媽的「通病」。並且,有的媽媽的嘮叨深入到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吃飯、孩子寫作業、孩子走路,甚至孩子上廁所這等小事,媽媽也要嘮叨個不停。

在很多孩子的腦海中,媽媽就像是盤旋在頭頂的直升機一樣,整天都是轟鳴聲。

誠然,媽媽的嘮叨,多數時候含著媽媽的「關心」,只是媽媽不知道的是,孩子漸漸長大了,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了,媽媽過度的嘮叨會讓她們感到「自由」受到侵犯,進而很容易生出反感。

雖然說,很多的爸爸在育兒上都是「甩手掌柜」,但是他們卻很少在孩子面前嘮叨,這無形之中的對比,很容易會把孩子推向爸爸的懷抱。

少年派》中的「虎媽」王勝男,就喜歡在女兒林妙妙跟前整天的「嘮嘮叨叨」個不停,這讓林妙妙每次有機會躲著媽媽的時候,一定不會留下來聽媽媽說教。與之相反的,女兒林妙妙更願意跟爸爸說話。

2.媽媽把大人的壓力轉移給孩子

有的媽媽,容易把工作上的壓力、婚姻中不如意的情緒在孩子面前釋放。

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的不幸是他(她)造成的,內心容易產生自卑、不安的情緒;另一方面,當孩子無法解決媽媽的「不幸」時,又會反過來對媽媽產生厭惡,讓孩子產生遠離媽媽的念頭。

還有的媽媽,喜歡把大人的壓力轉嫁給孩子,逼著孩子去做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遭遇了婚姻的不幸,一直以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兒英子身上,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培養女兒。

英子的成績明明很優秀了,可是她為了讓英子考上清華北大,居然英子臥室連著客廳的牆壁打通,換成隔音玻璃,這樣便於她能夠隨時監視女兒的動態。

英子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的生活狀態中,以至於她無時無刻不想著遠離媽媽,而英子和爸爸在一起時,就沒有那種緊張不安的感覺。

直到後來被媽媽逼得自殺,如果不是媽媽及時醒悟,可能就是一場悲劇。

3.媽媽對孩子缺乏理解與包容

有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容易失去耐心,而變得情緒失控。尤其是陪孩子學習的媽媽,常常因為孩子不會寫一道題或者是寫作業拖拖拉拉而忍不住發脾氣。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看一個媽媽像一頭髮怒的獅子一樣咆哮,這很容易在幼小的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讓孩子不敢接近媽媽。

我就記得有一次孩子媽媽對著女兒發火,聲音很大,甚至還忍不住動手打了女兒,女兒當時的表情就像是一個剛出生的小雞仔在寒風中直哆嗦的樣子。

在此後一周時間裡,女兒都不怎麼敢接近她媽媽,並且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孩子都不跟她媽媽一起睡,都是我晚上哄著她睡覺。而且家裡講故事啥的活,她也找的是我,基本上都不會找她媽媽。

對於處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哪有不調皮的?哪有不犯錯誤的?哪有大人一說立馬就聽的?雖然說,當媽媽的,有自己的難處,但是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媽媽的理解與包容。

4.媽媽沒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要論陪伴孩子的時間,大多數媽媽陪孩子的時間,是爸爸的數倍。但是要提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可能媽媽就不見得比爸爸多多少了。

有的媽媽,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天天圍著孩子轉,但是大多數時候卻都是低質量的陪伴孩子。

她們更多的時間是在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監督孩子寫作業或者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玩,她坐在旁邊玩手機。

前不久有個朋友就跟我聊了他們家的故事:

孩子的爸爸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不在身邊,5歲大的孩子一直都是媽媽照顧的。可是媽媽雖然陪在身邊,但是除了跟孩子一起看電視外,基本上對孩子就是「不管不顧」的那種。

每次孩子的爸爸一回家,就帶著孩子出去做遊戲、睡前也會講各種睡前故事。

所以,每次爸爸一回到家,孩子第一句話就是:「我不要媽媽了」。然後,是各種方式粘著爸爸。為此這當媽媽的沒少「吃醋」。

由此可見,陪伴孩子,不是說誰陪的時間多了,孩子就跟誰親,或許只有當媽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時,孩子才會對媽媽更親。

當然了,陪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媽媽看似「超人」的背後,頂著無數的壓力,作為爸爸也應該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之中,即使做不了「袋鼠爸爸」,起碼也要讓媽媽覺得,她不是「喪偶式育兒」!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爸爸帶娃為什麼這麼給力?
    你要問我怎麼把老公培養成帶娃的一把好手的,我還真沒有培養過。所以當曉曉提出要做這個徵集的時候,我還挺好奇的。到底親力親為的爸爸多嗎?「別人家的爸爸」又是怎麼煉成的?我們的讀者給出了答案。>孩子快兩歲了,出了月子後我們就自己帶娃,沒依賴過老人或保姆。
  • 爸爸帶娃的這點好處 懂的人卻不會跟你說
    「媽媽帶娃出去,人家會覺得天經地義,媽媽就是應該帶娃的,可爸爸帶娃就不一樣了,大家會覺得爸爸好有父愛、特別溫柔紳士,是位超級好爸爸,肯定也是位很好的丈夫!」講到要爸爸帶娃,很多專家會用理論舉出有父親養育,會培養出孩子哪方面的習慣
  • 爸爸帶娃跟媽媽帶娃的區別!你家是不是也是這樣!
    孩子的成長與父母有直接的關係,孩子的性格特徵也會與長期監護人有很大相似之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爸爸帶娃跟媽媽帶娃的區別!爸爸帶的孩子!大多數爸爸帶娃就是處於半放養的模式,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不讓他餓著,不讓他冷著就行。不會要求孩子見到熟人就要叫。衣服和鞋子看看覺得還可能再穿一天再換,結果又穿了兩三天。教孩子做作業不會太死板,孩子理解的也快。
  • 爸爸帶娃比媽媽帶娃更合適?專家:爸爸帶出的娃更容易成功
    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通常都是爸爸在外面努力工作,而媽媽在家中認真帶孩子。所以現在在一個傳統的家庭方式已經延續了很多年,大多數的家庭都以這樣的模式在生活。在教育孩子方面,相對來說爸爸比媽媽還要具有更多的優勢,雖然說很多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實際上爸爸的育兒方式比媽媽還要更適合帶孩子。因為專家也說了,爸爸帶出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今天就來聽一聽小編的分析吧。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這3個優勢明顯,奶奶替代不了
    以前的老傳統都是奶奶帶娃,一般孩子都是和爸爸一個姓,奶奶帶娃也是責無旁貸。可是現在很多的年輕媽媽都喜歡讓姥姥帶娃,寧肯讓自己媽媽勞累些,也不願讓婆婆帶娃。有的說孩子看大了還是跟奶奶親,說起來還有些心酸。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姥姥看大還是跟姥姥親一些。我家大寶小時候也是姥姥看大的,那時候住得也很近,照顧也方便,孩子現在上高二了,對姥姥當時照顧她也是很感激。
  • 老公不幫忙帶娃,你跟他溝通過嗎?試試這四個技巧,讓他愛上帶娃
    其實這件事在懷孕的時候就要開始做,比如時不時給他分享幾篇諸如《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之類的文章,以及一些數據科普等等,讓他明白爸爸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多花時間陪伴,對將來孩子的智力、性格發展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提早做好心理準備,才不會在孩子出生之後理所當然地當甩手掌柜。
  • 爸爸帶娃「不靠譜」?「睜眼瞎親爸」火了!抱著娃找娃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不過說到爸爸帶娃,很多人的反應就是不靠譜。很多寶媽都說「沒有危險時爸爸是最大的危險」, 在爸爸帶寶寶的成績單上發打上了「不合格」。但是其實爸爸帶寶寶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讓爸爸也幫忙帶帶娃,可以讓寶寶更快樂,讓媽媽更輕鬆。
  • 怎樣讓又忙又不會帶娃的爸爸,和媽媽一起帶娃
    在中國90%的家庭都是媽媽帶娃,爸爸帶娃全靠心情。每次提到「在家誰帶娃?」這個話題,爸爸們總是很驕傲地回答:「娃兒的事情,都是她媽媽在管」。我從來沒帶過,不會帶娃啊,萬一摔著娃怎麼辦?」…….藉口,統統都是藉口!媽媽們也是為這群老父親操碎了心:「算了,算了,他啥都不會,可別給我添亂了!
  • 爸爸帶娃走紅,父子互不幹擾自得其樂,網友:爸爸帶娃活著就行
    爸爸帶娃,如果是從前來說,可能是個很少見的事情,但是現在社會的發展不一樣了,有的時候,帶娃的任務往往必須得由爸爸完成的時候,就會鬧出很多的笑話。不久前,在網絡上有一段視頻的分享,讓很多人表示這就是爸爸帶娃的「下場」。大概是因為孩子媽有事情出門了,所以把孩子給爸爸帶。
  • 爸爸帶的娃更優秀嗎?
    經常能看到爸爸陪寶寶的時間越長寶寶越聰明,越有安全感,越自信。我認為這個說法肯定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科普文章宣傳爸爸帶娃這事了。拋開科學研究的事情不談,單從一個媽媽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爸爸帶娃至少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點是可以帶孩子玩一些媽媽帶娃時玩不了的遊戲,更有創意的遊戲,例如耗費體力的舉高高、開飛機、蕩鞦韆,這些在我家都是專屬爸爸的親子遊戲。
  • 爺爺奶奶不帶娃也不出錢!這事關鍵得看爸爸
    作為媽媽這麼辛苦即使公婆不幫忙也要出錢表示一下吧?每天結束工作回家之後還要帶孩子,十分辛苦。媽媽認為爸爸應承擔更多家庭責任這跟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有關。公婆幫忙帶孩子,需要爸爸在中間調節有的公公婆婆還沒等你打招呼
  • Papi醬稱帶娃累—當媽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很多媽媽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人淚目:從2014年開始,全職媽媽到現在,已經5個年頭了。老大四歲半,老二兩歲。你問我怎麼過來的?熬過來的。自己獨自一人帶孩子,老公下班回家唯一做的三件事就是:玩手機、吃飯、睡覺。沒錯,就這三件事,高興的時候偶爾逗兩下孩子然後繼續玩手機。孩子出生後跟老公一直分床睡。
  • 隔代育兒:吐槽公婆帶娃的來,感受下跟親爹媽一起帶娃的「苦」
    日常被媽媽在孩子面前吐槽最多的就是懶,吃完飯不洗碗,家裡蹲不搞衛生,衣服亂丟,她一邊吐槽一邊收拾,用書裡完美媽媽來對照我,簡直就是一無是處。可問題是她收拾得太快了,我們在家的時間有限,總是圍著娃轉,這些家務總想著有時間再做,可回頭看她早就做完了,自然也沒了我的用武之地。媽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我也是媽,我也要面子的。
  • 霍建華全職帶娃,爸爸帶娃的好處,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近日,林心如自爆老公霍建華在家全職帶娃。明星爸爸霍建華自《築夢情緣》殺青後,便成為女兒霍小茹的全職奶爸。林心如表示,老公很享受在家帶孩子,孩子很開心。媽媽們也不時會吐槽爸爸帶娃:不上心,不認真,敷衍了事!難道爸爸們就這麼不堪重任嗎?一位俄羅斯攝影師,為了讓妻子在外安心工作,和女兒決定每天拍一張照片,向妻子匯報獨自帶女兒的生活。照片的主題是:媽媽我們很好,並上傳至社交網站,以此告訴孩子媽媽,他們很好。
  • 要不要辭職帶娃?媽媽問別人沒有用,想清楚四個問題就明白了
    時到如今還有很多農村的老人覺得帶孩子有什麼難,當時我們又幹活又帶娃也帶大了幾個。但世界變化得太快了,已經不是我們當初的樣子了,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在城裡面上班,朝九晚五要打卡上班。上班和帶娃也成為了二選一的選擇題。
  • 陳赫帶娃花樣百出,四字育兒秘訣被大讚,不會帶娃的爸爸都學學
    除了帶孩子出去遊玩,陳赫帶娃方式也是花樣百出,他會陪女兒居家運動、帶女兒逛書店,給她講故事、有時也會甘當人形畫板,讓女兒塗塗畫畫,甚至會看著孩子的背景,感慨怎麼一下子就長這麼大了……一、育兒秘訣之「陪伴」也許有的爸爸要反駁了,我沒有時間,我下班回家太累了,我有太多的應酬,我生活壓力很大…我不反駁,爸爸們的社會壓力確實不小,但是這就是爸爸們把帶娃任務全盤甩給孩子媽媽的理由嗎?難道媽媽天生既然生孩子,又要養孩子,還要工作家務兩手抓?
  • 國外媽媽能一個帶幾個娃,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國內老公應體諒妻子
    二胎政策催生了不少夫妻,趕著生娃娃,但這種情況下,照看孩子也成了問題。一個人帶不了倆,有的一家人齊上陣也帶不好一個娃,這是為啥?閔慧和老公又吵架了,她說,就是因為帶二寶的問題。老大和老二相差兩歲,大寶4歲,二寶2歲,都是淘氣的時候,她辭了工作在家帶娃,可家裡還是亂糟糟的。
  • 「老爸帶娃玩一天的樣子」火了,網友:拼了老命,跟娃一換一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帶娃這件事一般都是家裡寶媽的事情。我們也經常會在路上看到寶媽們推著嬰兒車去菜市場或超市,或者抱著孩子一起乘坐公交或地鐵,十分辛苦的樣子。在家裡,有的寶媽不僅要給孩子餵奶換尿布,還要負責做飯和打掃衛生,有時候忙的不可開交,媽媽們就非常希望丈夫可以幫自己帶帶孩子,其實有的爸爸工作之餘,也願意幫老婆去帶孩子。
  • 「牛郎帶著娃會織女」,三個單親爸爸育兒事例,比媽媽帶娃還認真
    說到單親爸爸,我們總會想到一團混亂的帶娃現場。尤其是女孩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當然還有經常出現在故事裡的「後媽」。但事實上,單親爸爸群體每年都在增長,他們當中不乏帶娃好手。下面我們就通過中外三個單親爸爸的帶娃神操作,來了解一下!
  • 帶娃路上媽媽應該退居二線,讓爸爸上!
    我是一個30歲兩孩媽媽,從大寶到小寶一共5年的時間,很慶辛,還有一年我就熬出來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不知道帶個孩子會這麼辛苦,亦或是,時代賦予我們新詞-假性單親媽媽。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我們卻要獨自承受帶娃的痛苦,沒有經濟來源的我們過的像個乞丐,沒有人曾經想起過,我們原本也是有工作的,但這種犧牲是否值得,全憑爸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