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吐槽公婆帶娃的來,感受下跟親爹媽一起帶娃的「苦」

2020-09-10 做一個更好的普通人


一、親爹媽的吐槽無法反駁

被親媽拆臺你就不要想著挽回了。

日常被媽媽在孩子面前吐槽最多的就是懶,吃完飯不洗碗,家裡蹲不搞衛生,衣服亂丟,她一邊吐槽一邊收拾,用書裡完美媽媽來對照我,簡直就是一無是處。

可問題是她收拾得太快了,我們在家的時間有限,總是圍著娃轉,這些家務總想著有時間再做,可回頭看她早就做完了,自然也沒了我的用武之地。

媽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我也是媽,我也要面子的。兒子對著我說,媽媽,你總是開柜子不關櫃門,我很尷尬的!

隔壁家是奶奶帶娃,隔壁娃媽說她家婆婆要不就把事兒做了,要麼就不做,等她收拾。老讓我學學隔壁兒媳,咱能不能學學隔壁婆婆呢。


二、親爹媽拿出的梗讓你小時候受的傷還得再來一遍

我媽在說我家孩子小氣的時候,我就要做好被捎帶的準備,立馬下句話就是「小氣就是從你媽那遺傳來的」,日常更是舉例我小時候有一套書,不肯借給別人,好不容易說動了,被我表哥用鉛筆劃了一條線就哭了一場,如此種種。

她老早忘記那套書的背景,我花了多長時間說服他們買一整套,一整套乾淨完整地擺在盒子中帶給我的滿足感有多強。

就跟現在他們強迫孩子要跟別人分享玩具的時候一模一樣,骨子裡把別人的看法、把面子看得更重的價值觀,打擊小時候的我,現在又重複一遍。

三、親爹媽的地位不可撼動

爹媽就是家中的權威,不,在我這他們就是掌權的太上皇和太后,是事實上的一家之主。很多人吐槽說跟公婆一起住,喪失了自主權,並不是公婆的身份讓你喪失了,是只要和上一代人一起住,你就絕對沒有自主權。我家爹媽特別不愛在外面吃飯,在外面吃飯的壞處如數家珍,誇大其詞,這直接導致了我一年在外吃飯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完。

家裡衣服要怎麼洗,東西擺哪裡,都必須按照他們的安排來,該丟出去的東西永遠堆著,總是買奇奇怪怪的衣服給娃穿。

你吐槽公婆可以明目張胆,拉著閨蜜一起,我連吐槽都要偷偷摸摸,才剛起個頭就被人以「你爸媽幫你帶娃,你多幸福啊」給揶回去了。

親爹媽的地位你敢動嗎?

四、親爹媽的偏心你擋不住

我爸是出了名的重女輕男,在我和我弟上,區別對待就非常明顯。對女兒的笑臉和寵溺,對兒子的黑臉和嚴厲,就算我們都知道他愛我和弟弟,但事實上就造成了我和家裡關係親密,而我弟就疏遠很多,用我弟的話說「爸爸對我就是換一副臉」。

沒想到,這樣的區別對待到了我的兩個孩子身上,還會延續。哥哥是個傻憨憨,又皮又倔,妹妹是個機靈鬼,又乖又甜,有時候真覺得就是我弟的復刻版。時常被哥哥氣得火冒三丈變身大魔王的外公,在妹妹面前就是無限寵溺,有外公的妹妹從來都用不上自己的腿。

我能怎麼辦?

男孩子就該罵,女孩子就該寵,我爸的育兒觀一如既往。

吐槽一籮筐,事實上還得靠爹媽,沒有爹媽就沒有我,更沒有我的倆娃,沒有爹媽就沒有我穩固的大後方。很多人問是誰給了我生二胎的勇氣,還能有誰,自然是我爹媽。

爹媽是誰,就是不管我明晃晃還是暗搓搓地吐槽,他們都是我爹媽。

來看文章的朋友,咱也是笑裡帶淚,淚裡帶笑,誰和自己親爹媽還不是相愛相殺呢~

相關焦點

  • 「隔代親」被吐槽,「假帶娃」被抵制,這一屆的老人帶娃有多難?
    01 「隔代親」被吐槽「我懷疑我婆婆在和我搶孩子」,小雪休完產假在公司跟我們吐槽。後來薇薇和老公商量好後,辭職帶娃親力親為,用她的話說「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03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也有一部分老人也許是年輕時太過操勞,除了無暇顧及孩子,甚至自己都沒來得及放鬆娛樂,等到孩子成家,自然就希望能夠有個喘息的時間,好好釋放年輕時候積累下的壓力,可孩子成家,有了孫子輩,便不得不扛起帶娃的大旗,但內心渴望自由的種子仍在萌芽,所以「忙裡偷閒」成就了「假帶娃」新模式。
  • 1.9億人次吐槽老人帶娃:隔代育兒的矛盾,究竟該如何避免?
    老人帶孩子本是其樂融融的事情,然而就在前幾天一條熱搜在微博上懸掛許久,那是一條吐槽老人帶娃的微博。有的人吐槽老人是舊時代的觀念養育孩子,有的吐槽老人總是給孩子講過去有多麼不容易,還有的吐槽老人過於溺愛孩子。1.9億人的吐槽老人帶娃讓我不禁感慨老人的不易。
  • 隔代帶娃已成趨勢,但「辛酸苦辣」誰人知?
    「留守兒童」意味著孩子是隔代教育。而現如今的「隔代帶娃」也讓有一部分人變成了隔代教育。專家不建議隔代帶娃,很大一部分是不建議隔代教育。「隔輩親」這個詞用在老人跟孫子/孫女身上真的是太貼合實際了,孩子餓了嗎?孩子你渴了嗎?奶奶給你倒杯水等等,真的是疼到了骨子裡。過分的寵溺會導致孩子好吃懶做,並且會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容易引發婆媳矛盾。很多婆媳矛盾都是 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產生的。媳婦認為應該科學育兒,奶奶認為我都養過一個了,就按照我的經驗養。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他們習慣用經驗主義來定義教育。這個也是隔代育兒根本原因,基於老一輩人信奉的「經驗育兒」和我們信奉的「科學育兒」之間的分歧。而現實情況是,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他們那個時代的苦,也沒有辦法接受老一輩的過於關注孩子的物質教育方法。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第二天一早,趁著送孩子上學的空,出門就把孫子帶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要帶孫子回老家。這可急壞了媽媽,好在警察的幫助下,在車站找到了老人和孩子。
  • 奶奶「假帶娃」興起,還在認為「隔代親」的年輕父母,長點心吧
    為此,在職場中努力奮鬥,帶孩子事情上難免會有些分身乏術,想到現在流行「隔代親」,搬來孩子的奶奶也不失為是一件壞事。然而年輕父母們不知道的是,在奶奶圈裡「假帶娃」興起,看似老人在帶娃但根本沒有付出實際行動,甚至還會因為這3種方式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還在認為「隔代親」的年輕父母,長點心吧。
  • 福原愛獨自在家帶倆娃,吐槽「帶娃之苦」:過來人才明白的痛
    福原愛獨自在家帶倆娃,吐槽「帶娃之苦」:過來人才懂的痛說到福原愛,很多人都知道她,她是著名的日本運動員,大家都喜歡稱她為「愛醬」,自從她成為中國兒媳婦的以後,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自己的育兒心得。並給我鼓掌慶祝,然後就都醒了……一起睡個午覺吧(゚ω゚)能不能快進到晚上啊。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有網友評論說:不知道該同情這位爺爺,還是該同情那些下不出蛋的雞了。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隔代親」,就是無條件寵溺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
  • 在娘家帶娃和在婆家帶娃的區別,內容過於真實,可以對號入座
    文|福林媽咪那些嫁的不遠的,婆家娘家都在一個城市的寶媽,可能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在婆家帶娃和在娘家帶娃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的高中同學,每次我們倆人手機聊天的時候,問她在哪兒呢,她都說領著娃在她媽家。頻率之高都讓我懷疑是不是她老公「倒插門」……我忍不住吐槽,她卻說:「我媽這兒舒服又自在~我挖鼻孔都不用看人眼色!」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 「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位網友曾經發帖吐槽說「我惹禍我爸打我,我兒子惹禍我爸還打我……」隔代親,其實就是這樣無條件地寵著,愛著。
  • 身為"周末父母"還嫌老人沒帶好娃?隔代養育需要被正確對待
    甚至寶寶六個月以後,在小區裡遛娃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隔代養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1 年輕人要上班掙錢養家,無法帶孩子。尤其是在正規單位上班的父母,產假結束,就需要馬上回到工作崗位,自然需要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2 媽媽心疼女兒帶娃辛苦,主動要求幫忙帶娃。
  • 爺爺帶娃累出焦慮症:隔代親,都是用愛換來的啊
    其實,哪有什麼天生的親近;「隔代親」,都是老人們用愛、時間和精力換來的啊!隔代親,考驗的是老人的身體和精力前幾天,浙江杭州的孫大爺上了熱搜。因為,經過一個暑假的帶娃體驗,他居然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原來,孫大爺整個暑假期間都和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小孫子平日生活在城市裡,暑假一進村就成了脫韁的野馬:每天追雞趕雞,惹得家裡的雞四處亂竄、作息紊亂,最後甚至停止了下蛋......
  • 爺爺帶娃竟然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我曾經問過媽媽,為什麼會有隔代親?帶娃不僅是力氣活,更是個高危職業,何況是老人。
  • 隔代帶娃頻遭吐槽 看上海"網紅外婆"怎麼帶"牛娃"
    (原標題:隔代帶娃頻遭吐槽 看上海「網紅外婆」怎麼帶「牛娃」)
  • 隔代教育困難多?斯泰同學讓老人也能變成帶娃達人
    隔代親有多「硬核」?你可聽過,有一種寵溺,叫「隔代親」!對於爺爺奶奶來說,愛孫子就是:「只要你喜歡,只要我有」。山東煙臺就有位硬核姥爺,聽外孫女說想吃灌臘腸,二話不說,第二天硬是灌了1.2萬元的香腸掛滿院子。
  • 隔代親隔代親,孩子愛和爺爺奶奶長輩待一起,真的只是因為喜歡?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俗話說:「過猶則不及」,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隔代親,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很多家庭裡都有這麼一種情況:孩子尤其喜歡老人,現在很多家庭也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
  • 晚上媽媽帶娃,白天奶奶帶娃,「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很多寶媽都發愁過孩子出生後由誰來帶這個問題,如果寶媽是有工作的,產假休完以後,就要重返工作崗位,誰來帶照顧孩子成為了寶媽的煩心事。隔代帶娃已成為大部分家庭的標配讓老人帶孩子的話,孩子的爸爸媽媽就會比較輕鬆,可以安心工作,將孩子放心交給家中老人,在經濟方面的壓力也小一點,比較夫妻兩個人都有收入。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上難免跟現代的年輕人有著很大差異,生活中因為帶娃方式產生意見分歧甚至家庭矛盾也是常有的事。當然,雖然我們一直強調父母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並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對拼命為孩子賺取養育費用的父母們加以指責,如果父母有能力有條件幫我們帶娃,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激。而處於善意幫我們帶娃的爺爺奶奶們,既然接下了這個「千斤重擔」,便也要了解並避免帶娃中的一些「過」。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林靜把想法告訴給老公後,老公有點猶豫,但在林靜的各種勸說下,他還是同意了,畢竟現在這個年代,姥姥帶娃也成了一種流行。
  • 為什麼會出現了隔代親?背後的原因除了喜歡娃,還有這一點很感人
    時至今日,老人帶娃也已經成為主力。一、夕陽熱愛朝陽老人接近暮年,兒童正值新生,一個生機漸弱,一個生機蓬勃,可以說,老年人跟孩子親近,也算是對年輕的一種渴望。跟孩子一起玩,可以讓老年人忘記煩惱,變得跟孩子一樣簡單快樂。「老小孩」這種說法,也是對老年人一輩子爾虞我詐後回歸簡單純樸的一種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