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90%的家庭都是媽媽帶娃,爸爸帶娃全靠心情。每次提到「在家誰帶娃?」這個話題,爸爸們總是很驕傲地回答:「娃兒的事情,都是她媽媽在管」。提到帶娃,爸爸們總是習慣性地說:「娘娘,你帶下娃,我很忙啊!」,「娘娘,帶娃,我不會呀!」
還有一大群有戰略性後退的老父親會這樣回答:
「哎哎哎,帶娃,我可不會啊!
我從來沒帶過,不會帶娃啊,萬一摔著娃怎麼辦?」
…….藉口,統統都是藉口!
媽媽們也是為這群老父親操碎了心:「算了,算了,他啥都不會,可別給我添亂了!爸爸帶娃,活著就行…」
「養不教,父之過」,說明了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意義。可是,在現代社會裡總是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so很多爸爸在家裡做起了「甩手爸爸」。
當問爸爸們為什麼老是當「甩手爸爸」時,他們會說 「有她媽在,我又忙又不會帶娃」……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真的是這樣嗎?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孩子最不應該缺失的卻是爸爸的陪伴與關愛。因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01爸爸帶娃的好處
1.孩子責任心更強。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做過相關調查表明,從中學輟學的青少年中,有71%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青少年自殺人群中,有63%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有72%的青少年殺人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父親……
可見,爸爸在家庭教育有多麼重要。如果爸爸平常跟孩子接觸時間太少,孩子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相反如果爸爸能夠多陪陪孩子,就非常有助於孩子成長為敢於擔當、遇事不急躁、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對生活和學習有很強責任心的好幫手。
2.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更好。
一項關於父母和孩子的語言交流方式的研究中發現(McLaughlin et al., 1983),熟練的老母親陪玩時使用的問句,孩子只需給出回答 yes or no 就可以,比如「孩子要不要玩這個玩具呀」?
但是「不太會帶娃」的老父親,則給出更多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孩子這個玩具怎麼玩呀」?
在爸爸帶娃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有更多的語言輸出,並且還能練習著互動、合作的社交技能。
3.孩子更獨立,更勇敢。
爸爸們教育孩子會更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會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和同學遇到矛盾自己解決……
而媽媽們總想保護孩子, 很多事都主動替孩子辦好。她們不讓孩子參加很多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變得更柔弱、更膽小。
既然爸爸們那麼忙又不會帶娃,媽媽們,需要怎樣幫助爸爸們擠出時間,學會帶娃呢?
02媽媽怎麼幫爸爸?
1.創造爸爸和孩子的黃金早餐時間
很多爸爸,應酬和聚會都是在晚上。孩子睡得較早,晚上的親子時間肯定會完美錯過。但早餐時間,爸爸還是有機會跟孩子相聚的。媽媽可以悉心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少說話,多給孩子和爸爸更多機會交流。讓孩子能感受到爸爸的關心,盡情享受一家人共享美食的幸福時刻。2.周末給爸爸機會表演廚藝,為全家做一頓豐盛的美食
每個爸爸都是潛力股,給他們一個廚房,就能做出一頓大廚美味。我們家娃兒她爹,之前給我們做過一次蒸蛋,從挑雞蛋(必須是土雞蛋)到加水(3個雞蛋,3個蛋殼的水),火候(水開之前大火,水開後小火慢蒸)到上鍋蒸(5分鐘)都有嚴格的流程,還要給蒸蛋聽音樂….我和我孩子吃過我家先生做的蒸蛋後,都覺得好吃。孩子以後再也不讓我做蒸蛋了,我自己也是再也沒有勇氣蒸蛋了,真的被這些流程和細節打敗了,哈哈!小姐姐,真實沒有這個耐心!3. 給爸爸成長的時間,多肯定,少批評。
在很多帶娃的標準上,爸爸和媽媽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媽媽們看著爸爸有些事情做法和我不同,請大膽放鬆,別太擔心。畢竟爸爸們也是愛孩子的!特別是爸爸帶孩子做得很好時,媽媽們,一定要對爸爸適當表揚,給爸爸大大的贊。表揚之後,媽媽們也可乘機提出些適當的改進意見,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特別能聽得進去。
想要爸爸帶娃的戰鬥力能像我們媽媽這樣:『』逢山開路,逢水架橋」,「練就火眼晶晶,金剛不壞之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媽媽們多點耐心,別著急!給爸爸們多一些嘗試,多鼓勵,少批評。只要爸爸們願意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會晚,在路上就會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