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韓寒都說,出名要趁早。
我說,爸爸帶娃也要趁早。
為什麼大部分的孩子,最粘的一定是媽媽?
為什麼很多爸爸,事業有成,處理起各種工作上的問題風生水起,但照顧起孩子卻手足無措?
為什麼自從有了孩子,爸爸們都感覺被媽媽們冷落?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最初去尋求答案,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孩子是最真實的,誰真心對他/她付出,長時間的陪伴,他/她就粘誰。
孩子大哭,要找媽媽;孩子餓了,也要找媽媽;孩子睡不著,還是要抱著媽媽睡。
但媽媽們此時已經被乳腺炎,產後抑鬱,餵夜奶折磨的身心疲憊;而爸爸們忙於工作,晚上回家聽著媽媽們的各種抱怨和孩子的大哭,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信心也一次次被打擊。漸漸的,爸爸們離這些養娃的『』麻煩事兒『』越來越遠,只能遠遠觀望,就算有心,但也無力。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一個項目,你從頭開始著手和從中後期才跟進,哪個會更得心應手?養娃這個大工程,爸爸和媽媽一樣,都需要從最初開始,全身心的投入。
所以爸爸帶娃要趁早,趁早建立信心,趁早體會媽媽們的不易,趁早讓孩子對你產生依賴。
在英國街頭,經常可以看到爸爸自己推著嬰兒車跑步鍛鍊;也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爸爸帶著三個娃,從容地在草地上看出,孩子們在一邊快樂地玩耍。鄰居的花園裡,總是能看到爸爸帶著孩子除草幹活;海邊的沙灘上,也總能看到爸爸和孩子們大汗淋漓地踢著足球,而媽媽坐在遠處看書曬太陽。也許這就是父子/女關係最好的狀態,在媽媽不在場的時候。
你可能會說,那是因為英國人太閒或是工作不忙。國內996模式,爸爸哪來的時間陪伴孩子。的確,陪伴的時間很重要,但我認為有效的陪伴更重要。刷著手機陪孩子看一小時動畫片,不如半小時的全家遊戲時間。或者和孩子一起鍛鍊,一起做plank,告別中年油膩,一舉兩得。
忘了在哪兒看到的一句話:幸福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童年的絕大組成部分就是母愛和父愛。希望你看完之後,放下手機,去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擁抱一下忙碌了一天的太太,一起給孩子道一聲晚安。他/她今晚一定會做一個幸福甜蜜的夢。
謝謝你的關注,在這兒你會看到:
........
如果你將要成為一名爸爸,恭喜你,在這裡你會學到很多,跳過很多新手爸爸將會遇到的坑。
如果你已經是一名爸爸,歡迎你來分享你與孩子們的趣事,我們一起探討如何與娃更好的相處。
如果你經常被太太抱怨陪孩子太少,這裡的故事不一定適用於你,但希望能給予你一些啟發。
如果你是一名媽媽...請關注並分享給你的那一位隊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