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校 全面發展
作者 謝膺白
趙玉璣校長,在以學為主抓好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學生的課外科技小組的活動,注重體育鍛鍊,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我就是在這個學術風氣濃厚,科技活動興旺,各種課外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如火如荼的環境中度過了寶貴的中學時代。它使我學大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了我紮實的動手實踐能力,使我終生受益匪淺。現在我 70 多歲了,每當我回想起那花樣的中學時代,還常常會感到心潮澎湃,激流湧動,對老校長的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在初中二年級,文化課剛剛增加了物理課,我就參加物理科技小組。在管理實驗室的張松壽老師輔導下,我們興趣小組學習無線電收發報技術,滴„„達,滴滴„„達,„„。它激發了我學好物理的極大興趣。後來,為了我和同班的吳德勞同學,要學習安裝一架礦石收音機。沒有繞線圈的漆包線,就到學校附近鐵路工程局的一個工廠去,撿人家扔掉的廢銅絲。誰料只顧盯著地上的廢品,一不留神,我一腳踩在了上面看似幹硬下面卻是粘糊狀的大糞坑裡,搞得一腿的糞便奇臭無比。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安裝收音機的興趣,就這樣克服了重重困難,我們的礦石收音機終於安裝成功了。
為了接收無線電廣播信號,我們兩爬上學校的北城牆,再架上好高的天線進行收聽。當礦石收音機的耳機裡傳來清晰的電臺廣播信號時,就甭提我們有多高興了。
還有一次,張老師指導我們安裝了一臺無線廣播發射機,在學校的西邊實驗室講話發送,在東邊實驗室用收音機接收。正當我們興致勃勃幹得起勁的時候,卻招來了公安幹警,說是非法私設電臺。後經指導老師再三解釋才算沒事。
後來在張松壽老師房子,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用晶體二極體代替自然銅來檢波的「礦石」收音機。
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後來從事轟轟烈烈的實惠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奠定了基礎。吳德勞文革後成了華縣廣播站的技術骨幹。我在中學畢業成為知青回鄉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後,也從事公社的廣播放大站工作。並先後自修了《農村電工》、《農村有線廣播》和《無線電基礎》等課程,自裝的短波六燈電子管收音機,其音質音量與大工廠出品的正規產品竟然相差無幾。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華縣電視差轉塔 自華縣誌
到了初中三年級,增加了化學課,我立即參加了和化學興趣小組。還是在張松壽老師的輔導下,我們用赤酸鹽溶液塗在白紙上,做成了感光相紙,用它來曬相片。把照片底片和自製的相紙夾到一塊,在太陽底下一曬,一張照片就成了。儘管那照片是藍色的解析度也不高,但那畢竟是我自己做的,令人興奮不已。其實這就是工程圖紙的曬圖原理。
學校在正義樓前北排初 63.3 教室的隔壁有一個在中學來說也算是規模宏大的圖書館。圖書館設有一個三間房子大了閱覽室,陳列著各種書報雜誌,供師生們閱讀。還有一個藏書面積三間房大藏書數量不菲的圖書館,供師生們借閱。教務處長袁端生老先生的愛人就是圖書館的管理員。趙校長的目的很明確,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可惜這些珍貴的圖書資料,報刊雜誌,在文革中全部付之一炬。袁老師被開除回了原籍,他愛人也被下放到了華縣柳溪小學。
我不但酷愛數理化文史地,喜歡動手實驗,還喜歡鑽圖書館和閱覽室。那時候一段時間我迷上了反特小說,中國的,前蘇聯的一本接著一本借閱。這些小說提高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對科技方面的雜誌特別喜歡閱讀,閱覽室每期科學技術新雜誌,我幾乎都要翻一遍。
一次看到了關於辨別小雞公母的科技文章,說是只要一觀察便知道未來這枚雞蛋孵出的小雞是公雞、母雞、寡蛋不出雞的方法,我極感興趣,在家中一實驗,還真如此。到現在我還記著。所謂「寡蛋」是沒有受精的雞蛋,它沒有生命力。當雞蛋孵化了七天小雞後,雞蛋裡未來小雞的主血管便初步形成。公雞的主流血管是一個中心,母雞的主血管是兩個中心,寡蛋形不成血管。這樣只要把雞蛋在燈光下一照便可分出來。
若這時分辨的還不準確,在小雞出殼 3 天后,掰開肛門看一下,肛門內有個小米粒大小的凹陷是母雞生殖器官的特徵,將來一定是母雞,反之有個凸起則一定是公雞生殖器官的特徵,將來一定是公雞。
知道了這樣的科學道理,舉一反三,我認為雞既然如此,那麼鴨鵝之類的家禽也該大同小異了。所以以後在街上碰上擔擔子賣小雞小鴨小鵝的,我一定不買。我知道,這些雛雞鴨鵝苗都是經過層層篩選了的,幾乎全是公的。
正是由於趙校長注重對學生自學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才使我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後來四年的交大學習,更使這種自學和動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與提高。為我以後工作不斷的轉行,轉一行愛一項,轉一行精一行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謝膺白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