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公共空間的那些事兒

2020-12-13 公益時報網
公益公共空間的那些事兒

2015-08-2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開館活動:馬拉松讀書會

每次活動總會有大批公益人參與

公益公共空間的那些事兒

公益人、公益組織要交流的話可以去哪兒?除了辦公室,公益公共空間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早在2006年,廣州的「807公益圖書館」就曾以「公益人集結地」聞名於公益圈內,由一群大學生志願者進行運營管理。它最初的創辦,就是希望給無錢無活動場所無身份的草根公益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2013年,在租金等問題的壓力下,「公益圖書館」不得不選擇閉館。兩年後,調整了發展思路和方向後,「807公益圖書館」重新開張,並在今年7月拿到民辦非營利企業資格,成立了「廣州市越秀區捌零柒社會服務中心」。

北京的圓恩空間和鴻芷咖啡是另兩家知名的公益空間,它們不僅僅是可以提供咖啡的實體店,更是行業交流與思想碰撞的大本營。

那麼這些公益公共空間是如何運作的,又能給公益提供什麼呢?

807公益圖書館:

打造平等交流的公共空間

6月21日,以「馬拉松讀書會」這種特殊的開館形式,807公益圖書館開始了它新的徵程,慕名來參加讀書會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相聚在一起,從彼此陌生到互相交流,體會閱讀和分享帶來的樂趣。

在開館日當天,除了「馬拉松讀書會」在「807公益圖書館」的主場活動外,還有另外11場活動在分會場同時舉行。這11場活動中,既有其他公益機構舉辦的工作坊、沙龍秀,也有公益達人分享公益路途上的艱辛與不易,還有行業精英講述各種奇思妙想,總參與人數達到300人以上。

這也正是「807公益圖書館」在圖書借閱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免費為其他公益機構或者藝術、文化達人提供舉行分享會或小型活動的場所。

在已經舉辦的分享會中,有自由公益人閱讀《村上春樹》的文字,有WHYHOW團隊舉辦的拾房子空間改造工作坊,也有來自臺灣的李志強老師跟大家分享應用劇場與社會回應等等。「我們是想實現807圖書館的一種轉型,轉換成為公益人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東西,向普通公眾傳達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從而影響更多的人。」賈蔚說,不管是公眾的活動還是公益人的分享,都必須遵循一條底限,那就是與公益相關,並且不談民主運動、不談宗教、不談獨立的話題。

對於捌零柒服務中心來說,除了發起網絡眾籌外,如何找到一條適合「807公益圖書館」的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圖書館的運營,從購書費、房租、水電,到人員的工資、志願者津貼等等,一年所需費用大概為10萬元。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項目運營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我們自己開創了慢生活·公平貿易茶水間,既能幫助大家享受到更健康的產品,也能幫助到直接生產者,同時也能讓我們自己獲得持續的造血能力。」捌零柒服務中心項目主管陳欣說。

在「807公益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裡,掛著「公平貿易茶水間」的牌子,這是陳欣和她的小夥伴們打造慢生活的主要陣地。陳欣說,她會和同事們在各地搜尋合適的產品和品牌,然後通過下午茶、分享會的方式推薦給慕名而來的參與者,「比如堅果,現在市場上大多都是加了很多添加劑的產品,但我們找到原產地直供,並且只經過簡單的竹鹽料理原生態食品,可以追溯產品的源頭,對健康更加有利。」

圓恩空間:

讓公益人找到內心的歸屬感

初次踏入圓恩空間的小院,與想像中的四合院感覺不太一樣,從門口的老樹和掛在牆上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為「中國青基會」)的牌匾依稀能感受一些到它的歷史,前院的簡單陳設可以看出是剛整理過不久,而後院似乎在零亂中,還未開發使用,這個佔據著絕佳地理位置的院落整體給人百廢待興的感覺。

講到這個院子與公益的淵源,圓恩空間的總幹事劉文華介紹,1991年中國青基會搬進了這處小院,這一待就是20年,這個小院也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公益項目——「希望工程」的發祥地,成為中國公益史上的重要地標。在中國青基會第一屆理事會中,李克強任副理事長,春節團拜也會來這個小院慰問。去年,「希望工程」成立25周年之際,李克強總理給第一所希望小學師生欣然回信,讚揚希望工程已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來自全國各省青基會的老秘書長們重聚圓恩小院。所有的這些印記也都彰顯著圓恩空間不平凡的公益歷史。

除了為公益活動提供場地,圓恩空間還能提供什麼服務?劉文華說,提供場地當然是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圓恩空間有很好的環境,而租用的費用是較低的。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裡是一個公共空間,是一個能量場,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交流機會,從環境和氛圍來講,這裡的優勢是寫字樓的會議室或商業咖啡館所不能比擬的,而對於公益人最大的價值是,這裡讓他們成為主人,讓他們找到一種內心的歸屬感。

劉文華說:「其實我們就像一個中介機構,連接公益人,也連接各行各業的人。之前也為企業和公益項目之間做過對接,但圓恩空間的願景是成為一家社會企業,為整個公益行業服務,也連接起行業內外,用現代的方式,把市場、公益等相結合,形成一個公益生態圈。」

劉文華也表示,圓恩空間尚處於創業初期,還有不少問題,比如市場營銷方面做得不夠,現在基本是靠大家的口口相傳做傳播,接下來也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入進來。

鴻芷咖啡:

連接職業公益和愛公益的大眾

鴻芷咖啡位於現代感十足的繁華地帶寫字樓內。店內同樣充滿設計感,也能看到環保、藝術等等各類信息的融合。每個月二十多場的活動,經常是座無虛席。很多公益人都把這裡當作會客室或第二辦公場所。

2013年初,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鴻芷的創始人偉亞和小柔完成了從意願到現實的抵達。「我希望做環保的人能在固定的空間裡和社會常規地互動,為環保行業與社會建立起頻繁的聯繫。當然,我不奢望所有人都關注環保,只想在眾多活動中挑選出對環保感興趣的公眾,慢慢積累。只要他感興趣,他會來一次來兩次。我們舉辦沙龍會選擇有趣的、能和公眾拉進距離的活動,通過持續的活動,形成一個社群,讓支持環保公益的人有一個活動交流的平臺。」做過五年環境記者的偉亞並不急於求成,他說鴻芷的氣質和韻味需要不斷地積累。

霍偉亞稱,鴻芷咖啡的受眾有兩類,一類是職業公益人,在公益機構工作,另一類是熱愛公益的人,來自各行各業。對於公益從業者,活動、社交、信息是主要服務,但鴻芷將來要考慮的是,怎麼更好地服務熱愛公益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鴻芷的工作是要連接公益和公眾,具體一點兒就是連接職業公益和愛公益的大眾。

根據去年捕捉到的新的公益需求,霍偉亞表示,現在正在籌備升級到3.0,這個升級的過程,一方面體現在自足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公益服務能力和範圍的提升。

相關焦點

  • 衛生間隔斷那些事兒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來聊一聊衛生間隔斷的那些事兒。當我們說到這個詞的時候,可能外行聽了之後還要反應三秒才能理解其字面說的意思(就如同當時剛剛入行時的小白我一樣,聽到這個詞之後愣是反應了五秒,當時心裡還在想:哦,原來說的是我們平常在商場公共洗手間裡面起到防護和隔離保護個人隱私的板子,那時才明白它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公共衛生間隔板」。
  • 麓山快評丨給公益多留點空間
    袁雲才長沙首條公益街前日在湘江世紀城開街,經二路一期300餘平方米的沿街門面不收房租、不做生意,而是用來給居民提供老手藝、非遺藝術展、義診等免費服務。這一消息不只是讓附近居民高興,眾多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更是打心底裡感到舒敞:做公益有了一個可靠的固定場所,以後就更方便了。據掌上長沙前日報導,今後,這條公益街的免租公共空間還將擴大到2000平方米,如此捨得,未來的它,可望成為一條有影響力的特色街。當然,在如今受到電商衝擊、實體店鋪趨冷的背景下,這條街要做大做強,也是需要費一番腦筋的。
  • 身邊的公共閱讀空間
    這是金灣區圖書館新館,也是珠海最受歡迎的公共文化設施之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讓城市具有吸引力和創造力。近年來,珠海大力推進「書香之城」建設,建設全民閱讀陣地,創新打造「閱讀空間+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服務模式,為全民閱讀提供多元的體驗。
  • 步行5分鐘可達公共空間
    《深圳經濟特區公共空間系統規劃》出臺聚焦街道和社區  步行5分鐘可達公共空間  昨日,市規劃局公布《深圳經濟特區公共空間系統規劃》。該規劃要求,今後新建小區必須有5%~10%的公共空間,70%左右的地區步行5分鐘可以到達公共空間。
  • 130餘處沿街空間免租引進公益項目 "益條街"一心公益不差錢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攝 長沙晚報6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侯翔)湖南最大的樓盤小區湘江世紀城擁有8萬居民,經一路、經二路兩條街從小區內穿過,沿街130餘個公共空間都是帶流量的旺鋪。然而,這裡不收租金拒絕生意,任性不?
  • 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
    與城市社區治理面臨的挑戰相對應,在我國城市社會中,不同類型的社區在公共空間的規劃和設計上面臨著不同的問題:街坊型社區和傳統單位社區由於形成時間比較早,公共空間尚未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納入到社區規劃之中,因而存在公共空間不足、文體設施缺少等問題;而商品房社區的空間規劃一方面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配備比例過低,另一方面社區公共空間及公共設施無法吸引居民進行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
  • 文化的那些事兒讓日子有滋味
    文化的那些事兒讓日子有滋味——二〇一九我們的文藝·文化篇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舞跳起來,書讀起來,球打起來,日子一天天美起來。站在新年的門檻上回望過去一年,公共文化領域的任何點滴變化,都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裡泛起了幸福的漣漪。
  • 公共空間與公共領域:東西方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城市公共生活
    討論「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問題,不可避免地涉及德國學者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概念,研究中國的學者們對這個問題曾進行過長期辯論,但還需要關注的是,物質空間怎樣演變成為一個社會空間、並賦予了其政治上的重要意義。事實上,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並非總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空間,有時也是指實實在在的物質空間。
  • 「小姐姐」講民法典 | 關於肖像權那些事兒~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經常有新聞報導明星維權的事兒比如自己的肖像權被某某商家侵犯了可是,你了解肖像權嗎? 帶著這幾個問題「小姐姐」給大家說說關於肖像權的那些事兒>第一千零二十條 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範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二)為實施新聞報導,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範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
  • 升級閱讀空間!深圳300家公共圖書館開闢專門的未成年人閱讀專區
    原標題:升級閱讀空間!深圳300家公共圖書館開闢專門的未成年人閱讀專區深圳特區報2019年4月18日訊 通過立法確定每年4月23日為「深圳未成年人讀書日」;全市每年舉辦近萬場親子閱讀活動;「年度十大童書」「少兒閱讀常青藤計劃」「繪本工廠」等閱讀活動人氣高漲……近年來,深圳以立法為抓手,不斷升級未成年人閱讀空間與設施,精心打造未成年人閱讀品牌活動,大力推進未成年人閱讀事業蓬勃發展,讓更多家庭溢滿書香
  • 孕期那些事兒,那些被排擠或被照顧的經歷
    孕期那些事兒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孕期被排擠的這事兒上,這個話題也將聊天推上了高潮。孕期那些事兒小小媽:「你這明顯是被打壓了呀,哎,這種歧視孕婦真的還挺多的,我當時也被打壓過。孕期那些事兒芸媽:「那個多媽,你是不是想多了?
  • 周末】哈貝馬斯:公共空間與「政治公共領域」
    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共領域,可以讓我講得更清楚一些。在今天這樣的傳媒社會裡,公共領域為那些成功人士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臺。公開表演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吸引眼球和追求知名度。為了在大眾傳媒中引人注目,明星們付出了混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代價。參與政治討論、學術討論或文學爭論,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它們追求的是對一個主題的理解,而不是為了展示自我。
  • 合肥:打造城市閱讀空間 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該館的合作夥伴、安徽華博勝訊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傑表示,全民閱讀關鍵在於培育民眾對閱讀的興趣,傳統閱讀的回歸,就在於圖書館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不斷創新,滿足現代人體驗式閱讀的需求,通過知識加空間的服務,促進圖書館的轉型,使圖書館成為全民的第三空間,讓走進圖書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青春期女生的那些事兒 ——全娟老師華塘中心學校開講
    9月16日上午,《湖南青愛公益大講堂》郴州講師團全娟老師應郴州市北湖區健康教育所的邀約,走進華塘鎮中心學校,以《青春期女生的那些事兒》為主題,為六年級全體女生講授了一堂精彩的生理與心理成長發展課程全老師將課程分為「咱們身體變化的那些事、做好衛生保健的那些事、咱們心理發展的那些事、我想對你們說的那些事」四大版塊,圖文並茂、事理兼容,以案說事、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與闡述,孩子們被全老師的課程所深深吸引,始終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 服刑女犯與憲法有關的那些事兒
    服刑女犯與憲法有關的那些事兒 2020-12-24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2020·那些人那些事兒】孫寶江:做公益事業的「燎原火種」
    2020年,是孫寶江從事公益活動的第23個年頭。2011年,孫寶江在多次參加公益活動後悟出一個道理,公益組織也需要一個團隊。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當年他帶頭成立了郭明義愛心團隊虹橋社區孫寶江分隊,截至2020年,平均每年要進行公益活動200多場。
  • 我和奇葩理科男的那些事兒
    本人標準的文科女,對物理化學看著就頭疼,喜歡浪漫,自己不文藝吧但是很喜歡那些調調。
  • 畢業那些事兒:我們的「任性標語」
    原標題:畢業那些事兒:我們的「任性標語」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大學生的離愁別緒也越來越濃。近年來,各大學的大學生表達離愁別緒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並且逐漸在大學校園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標語文化」。這也構成了畢業季的一道另類Style。這次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一下,畢業季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任性」標語。
  • 推進公益訴訟 維護公共利益 縣檢察院兩年辦理公益訴訟案161件...
    推進公益訴訟 維護公共利益 縣檢察院兩年辦理公益訴訟案161件,挽回損失400餘萬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22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22日消息:日前,縣檢察院舉辦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公共利益」為主題的「公益訴訟檢察開放日」活動。
  • 萬開公共空間揭幕 面向周邊市民及入駐企業員工開放
    12月11日,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萬開公共空間在北京文化創新工場萬開基地正式對外開放,並同時帶來兩場開幕展覽:「青出於藍 —— 易國棟藝術作品展」與「你好未來 —— ART POWER 100 藝術發現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