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豐滿的呼倫貝爾孕育了豐富美好的民俗民風,位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南九公裡的鄂溫克自治區政府所在地巴彥託海鎮,又稱南屯,是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最早的牧民定居點之一。這裡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聚居區。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蹟,回味無窮的地方風味,為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這裡的特色餐飲以蒙古族飲食為主,蒙古族的飲食結構為肉食、糧食、奶食三類並用。炒米、麵食、奶茶、手扒肉,構成了草原牧民的餐飲特色。來到南屯您不僅可盡享民族風味餐,也可吃到全國知名的饕餮盛宴,美味佳餚。
南屯人口約有3萬多,生活在這裡的各族群眾都喜歡把自己稱為南屯人,因為這裡的牛排非常出名。來到南屯一定不可錯過牛排,這裡的飯店都有這道菜。
提起牛排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西餐的牛排,同名不同樣,西餐的牛排其製作方法是切碎製作,而南屯牛排是牛的整個肋條骨,當地人也叫牛排骨製作而成,西餐牛排是以煎烤為主,並且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的酌料,而南屯牛排是不添加任何的酌料,飽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另外西方牛排是身份貴族的象徵,而南屯牛排是家家戶戶待客的必備菜餚。
南屯牛排有2種製作方法
烤著吃或煮著吃
烤牛排
烤牛排需要四十分鐘至一小時,南屯牛排在烤制的過程中選用專門製作的烤爐,用的是無煙木炭,將牛排掛在烤爐邊緣較高的位置,這樣爐火的熱可以從中間揮發到四周使牛排慢慢均勻受熱,烤制選用的牛排是牛肋骨上最肥厚的部分,而肉裡的油脂大部分都可以烤出來,使肉肥而不膩,經過師傅的經常翻動,牛排每個部分都能色澤金黃、外酥裡嫩。牛排在烤制的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酌料,只需要撒點鹽,保證牛排的純天然原汁原味。一般在一個飯店一天只烤一爐,因為放置的時間長就不酥脆了。烤牛排特別受歡迎,一般在中午時間就被慕名而來的牧民搶定一空。
煮牛排
煮牛排第一步就是挑肉,挑肉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煮著吃一般選牛肋骨、牛胸骨和牛脊骨,肉都用線綁著,為了防止肉在煮的過程中變形,選好肉後直接放在水裡煮,用鐵鍋煮半個小時,不用蓋鍋蓋,南屯牛排在煮的過程中會加入土豆,土豆通常一切兩半,藉助肉的香味,讓土豆入味燉的麵糊非常好吃,呼倫貝爾市是一個開放的旅遊區,容納了很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美食的吃法更是層出不窮,在煮的過程中放置土豆,據說也是與相臨近的俄羅斯地區傳過來的,北方寒冷的氣候,因土豆具有大量的熱量,成為了餐桌必不可少的食品。另外吃完肥肉吃土豆能起到解膩的作用。吃的時候根據個人的口味,可以蘸上野韭菜花、菜末(白菜的葉子加上蒜和辣椒製作而成)還有就是辣醬,搭配著吃。
吃完的脊骨,蒙古族喜歡做一種遊戲,小夥子比身手,看誰能用拳頭敲碎脊骨,敲脊骨既有技巧也顯示力量。
南屯的牛排除了製作好吃外,和牛肉的原產地密不可分,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生長有200多種草,有牧草王國之稱。牛排就是取自南屯當地的肥牛,這裡的牛據說是瑞士的西門塔爾牛和當地的牛雜交培育而成,在當地,牛是放養,來到這裡,草原上、山坡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牛的身影,悠然漫步在草原上。
俗話說「這裡的牛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 所以南屯牛排肉質鮮美、名不虛傳也不足為奇!
責任編輯:張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