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Biol. Evol. | 一次被忽略的葫蘆科多倍化事件

2021-02-23 植物科學最前沿

歡迎點擊「植物科學最前沿」↑關注我們!

近日,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線發表華北理工大學王希胤課題組題為「An overlooked paleo-tetraploidization in Cucurbitaceae」的文章, 揭示了一次被忽略的葫蘆科多倍化事件。並指出:這一重大的進化事件,不幸被已發表的基因組測序工作所忽略。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植物基因組的高度複雜性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測序分析人員缺乏相關科研經驗

葫蘆科有1000多種植物,有相當重要的生物學、經濟學和農學意義,是所有植物中排名第四位的經濟作物類群。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瓜類基因組的研究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相繼進行了黃瓜、西瓜和甜瓜基因組的測序。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對瓜類作物進行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比較基因組學的探索,深入解析了幾個代表物種基因組的結構和進化。通過構建物種和基因的系統進化、比較共有的同源基因,研究組取得了葫蘆科植物共有的全基因組加倍的一手證據。這使我們首次認識到一個出乎意料的成果,那就是這些葫蘆科植物有一個四倍體的祖先。這一事件大概發生在一億零七百萬年到一億零一千八百萬年前。這是在主要雙子葉植物共有的一次全基因組加倍造成一個六倍體祖先之後約兩千萬年發生的。

這一重大的進化事件,不幸被已發表的基因組測序工作所忽略。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植物基因組的高度複雜性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測序分析人員缺乏相關科研經驗。為此,課題組提出了一個進行複雜基因組分析的金標準,主要包含基因組同源分析點陣圖的構建、進化事件關聯的共線性基因分劃、重複基因分類、分子進化距離估計以及不同植物進化速率差異性的確定及校正等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這一金標準的提出,或對未來進行的複雜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王希胤教授強調:「這些重複發生的基因組加倍事件是種子植物和開花植物的迅速分化,及其在地球上成功繁育擴張的原因;這也可能是植物比動物擁有更加複雜的基因組的主要因素;事實上,植物基因組發生更多加倍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它們必須生活在一個沒有遮掩的嚴酷環境中,忍受風吹雨打酷暑嚴寒;所以,為了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它們的基因組不得不發展相對快速的功能創新能力」。另外,王教授還指出:「多倍化後,植物常常產生成千上萬的重複基因、很多染色體重排,甚至整個基因組重新整合,還會產生大量的DNA突變;這為植物的功能創新提供不可勝數的機會。多倍化也解答了進化論的創立者查理斯-達爾文提出的不解之迷——開花植物為什麼在短短的數百萬年內迅速起源和繁衍」。

文章的第一作者為華北理工大學青年教師王金朋,共同作者有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張忠華研究員。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大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河北省百人計劃、唐山市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華北理工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培育項目等提供的經費支持。

王希胤課題組致力於基因組學和計算生物學研究,主要從事基因組學建模與分析;生物信息學軟體開發和資料庫構建;經濟與能源作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國家重大研發項目子課題1項,國際聯合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2項,市廳級項目10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20篇發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PNAS》、《Genome Biology》、《New Phytologist》、《Molecular Plant》等一流學術雜誌上。已被他引3300多次(止於2016年3月)。兩篇論文進入ESI高被引論文千分之一,9篇進入高被引論文百分之一。

點擊最下面「閱讀全文」進行查閱全文

您橫槍躍馬攻關課題,沒時間查新文獻,我替您查。

您朝九晚九(或更慘),沒空讀新文獻,我替您讀。

2017,讀文獻更輕鬆一點,植物科學我們更專注。

相關焦點

  • MPE:桂建芳等揭示銀鯽的兩輪多倍化起源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課題組通過兩個分化的Dmrt1基因揭示了銀鯽的兩輪多倍化起源。首先他們在銀鯽中鑑定了兩個歧化的Dmrt1基因,且發現這兩個基因分別位於三條同源染色體上。隨後分析了銀鯽的近緣物種鯉和鯽的Dmrt1基因,發現這兩個物種中歧化的Dmrt1基因分別位於兩條同源染色體上。
  • Mol. Plant|復旦大學等單位利用轉錄組學揭示葫蘆科植物關鍵祖先性狀的演化
    攀援植物的卷鬚按來源可以分為莖卷鬚和葉卷鬚;莖卷鬚植物包括葫蘆科、西番蓮科和葡萄科等,而葉卷鬚常見於豆科和紫葳科植物。在莖卷鬚植物中,葫蘆科卷鬚的發育起始於側生分生組織,早期的側生分生組織經過不對稱的分化後分別形成葉原基、卷鬚原基、側芽原基和花原基,隨後分別形成相應的可塑性器官。
  • Mol Plant| 復旦黃建勳/馬紅組揭示葫蘆科全基因組加倍及其形態和分子創新
    近年來,重要經濟作物黃瓜、西瓜、南瓜、苦瓜、羅漢果等基因組測序已完成,顯著促進葫蘆科植物經濟性狀的相關研究。但是,比較基因組的研究發現葫蘆科栽培物種在長期馴化過程中丟失了大批抗性基因;為了要獲得口味佳且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需要穩定可靠的葫蘆科進化關係為研究人員利用野生種質資源的優異基因對其栽培作物進行遺傳改良提供理論參考。
  • Mol Biol Evol:素食主義者體內的特殊基因
  • 假面騎士evol演員玩梗:二兒子生日給build腰帶 從小培養父慈子孝
    作為假面騎士build中的最終boss假面騎士evol,其演員在劇中精湛的演技還有貫穿整部劇的重要地位,讓很多粉絲印象深刻,而其演員前川泰之對這部劇也是非常的喜愛,近日還借著給兒子過生日的機會在現實中玩梗。
  • 葫蘆科植物轉基因研究的轉化方法及研究進展
    關鍵詞:黃瓜,葫蘆科植物,基因組編輯,再生,轉化引言:黃瓜(Cucumis sativus L.)屬於葫蘆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蔬菜。2017年全球黃瓜產量為8380萬噸,其中中國佔77.4%。在日本,黃瓜也很受歡迎,2017年生產了56萬噸,使日本成為世界第十大黃瓜生產國。
  • 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產生多少ATP?
    該問題的答案在老版本的生化教材是36或38mol,新版的生化教材是30或32mol。理由嘛,大家都知道,葡萄糖在糖酵解後,產生丙酮酸,丙酮酸在脫氫脫羧後生成乙醯輔酶A,而乙醯輔酶A在進入TCA循環後,再通過電子傳遞鏈徹底氧化,整個過程可形成10NADH+2FADH2+4ATP。
  • 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多少ATP?
    最新的人教版教材認為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32molATP。(新人教必修1課本截圖)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它們可以概括為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三個階段。在細胞有氧呼吸的過程中,ATP有產生,也有消耗。
  • X-MOL歡迎您!
    對於網際網路及移動互聯有深刻的認識,並具備成功運營的經驗有興趣者可以將個人簡歷發至jobs@x-mol.com,並附上本人以前的文字作品;或者添加我們團隊的微信X-molTeam,溝通起來更加方便(長按下圖並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添加);歡迎推薦他人,如果被推薦人成功入職,推薦人可獲得1000元獎勵!
  • 試驗 EDTA標準溶液(0.05mol/L)的配製與標定
    三、儀器與試劑儀器:分析天平,臺秤,50mL鹼式滴定管,250mL錐形瓶,20mL移液管,100mL燒杯,10mL量筒,洗耳球,表面皿;試劑:NH3·H2O-NH4Cl緩衝溶液 (pH=10.0),6mol
  • SAT2化學6個最易被忽略的知識點,請查收!
    但有一些知識點同學們在複習時很容易忽略。在這裡我給大家總結6點。NaCl水溶液和C12H22O11水溶液對應的溶劑都是水,所以k相同;如果質量摩爾溶度m相同,都是0.1mol/kg, NaCl水溶液相較於水而言沸點上升1℃,那麼根據公式ΔT=kmi , C12H22O11水溶沸點就會上升0.5℃。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Aneel Aggarwal教授說道,在近原子解析度下解析完整Pol ζ酶類的結構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即這種特殊的聚合酶如何通過日常的DNA損傷事件來進行複製
  • X-MOL試劑安全管理系統----永久免費!
    如果在申請和使用試劑安全管理系統中,遇到任何問題,請聯繫QQ:2079847340,或Email:service@x-mol.com。歡迎加入X-MOL用戶交流群283660925(驗證信息請發送:X-MOL)。X-MOL徵文啦!
  • 老虎致人一死一傷事件背後,你們都忽略了十點細節真相!
    「老虎致人一死一傷事件真相背後」值得反思的是什麼老虎咬人致一死一傷事件可是在這場事件的背後,大家都忽略了事件最值得關注的十點:一、司機為什麼要停車?按道理進入如此險惡地區,無論發生再大的事件,也應該固定好總的車窗與車門。八、為什麼遊客會分不清是否是到了野生區,還是安全區?九、為什麼遊客都喜歡往野生區去感受那種感覺,真的很刺激很有自然感嗎?一定要一次又一次用血的教訓才能讓自己明白終身都不會再去野生區了嗎?
  • X-MOL文獻高級查詢,和谷歌學術PK?
    郵箱:service@x-mol.com微信私號:X-MOLTEAM (驗證時說明「提意見」)X-MOL徵文啦!來吧,X-MOL數萬粉絲期待您的神作![點擊這裡閱讀詳情]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