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成: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2020-12-13 海疆在線

導讀: 《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為謀劃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從理論與思想上奠定了重要基礎。

陳望道與他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封面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是世界革命運動航標。想不到,第一本中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竟然是由年僅29歲的師範學校教員陳望道,在老家浙江省義烏縣分水塘村翻譯完成的。

陳望道生於1891年1月18日,1915年初東渡日本留學,受到日本社會主義者河上肇、山川均等引導,閱讀過一些馬克思的學說,思想得到了薰陶。他在五四運動爆發後返回祖國,任職於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語文教員,並進步師生一起積極投身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家庭專制由此遭到當局打壓。

在五四運動中,梁啓超、李大釗、張聞天等思想進步學者,都在發表文章中摘譯、引用過《共產黨宣言》的片段,但一直沒有全文的翻譯本,這成為先進知識分子們急盼之事。1919年6月,《星期評論》在上海創刊,這本刊物以研究和宣傳社會主義為己任,編輯部獲得了一本日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就把翻譯事項提上日程。在考慮翻譯人選時,《民國日報·覺悟》主編邵力子,向《星期評論》主編戴季陶推薦了時年29歲的同鄉陳望道,說:「能承擔此任者,非杭州的陳望道莫屬」,因他留學過日本懂得日語,又是思想進步青年。於是,在1919年底,由邵力子給在杭州的陳望道寫信,約請他去上海有要事商議。陳望道到了上海後,得知請求他幫助翻譯《共產黨宣言》,早有馬克思主義意識的他欣然答應了。戴季陶和邵力子還請陳獨秀出面,向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李大釗借來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給陳望道作參照以便更加精確翻譯。

因在上海吃住等生活不方便,也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翻譯環境,陳望道在1920年3月秘密帶著書本回到了老家,獨自住進一間簡陋的柴屋,屋裡只有一塊鋪板和兩條長凳,既當書桌又當床,開始著手翻譯起《共產黨宣言》。儘管譯文不足兩萬字,但翻譯參照書本太少,加之3月早春依然寒氣襲人,坐著時間長了手腳冰冷僵硬,他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完成。在那段翻譯的日子裡,他除了短暫的睡眠之外,所有時間都潛心投入在翻譯中,一日三餐和茶水都由母親張翠姐送入柴屋。有一天夜晚,母親送來一碟兩隻糯米粽子和另一碟紅糖,讓他把粽子沾著紅糖吃夜宵充飢。過了一陣,母親在屋外高聲問他:「紅糖夠甜嗎?要不要再加點紅糖」? 他埋頭譯書隨口答道:「夠甜了,不用加糖了」。後來,母親進屋收拾碟子時,驚訝地發現兒子滿嘴是黑乎乎的墨汁,紅糖卻一點沒動。母親見了又好笑又生氣,故意問道:「粽子吃完啦,紅糖真的甜嗎」?陳望道還是頭也不抬地說:「粽子吃完了,紅糖甜的,真的甜」。陳望道懷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不怕天寒入骨,專心孜孜翻譯《共產黨宣言》,竟然達到把墨汁當紅糖沾著粽子吃下還說甜的境界,這就是信仰的味道。

經歷了近一個多月夜以繼日的努力,1920年4月下旬,陳望道終於完成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稿本, 5月初就赴上海《星期評論》編輯部交稿。不料上海當局對所有寄往《星期評論》的稿件實施郵檢,已經導致該刊停辦,使得連載《共產黨宣言》的計劃無法兌現。於是,陳望道找到自己的學生俞秀松,託他將譯稿轉交給陳獨秀。陳獨秀、李漢俊將譯稿校閱一遍後,決定出版單行本,但在籌集出版經費上遇到了困難。這時,恰好共產國際特使維經斯基和翻譯楊明齋來到上海,陳獨秀在和他們討論中共建黨問題時,提及此事,維經斯基當即表示願意資助出版。這樣,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會列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終於第一次正式出版了1000冊,很快發行一空。因當時出版校對上的失誤,將書名《共產黨宣言》錯寫為《共黨產宣言》,便在當年9月又重印了1000冊加以更正。

《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為謀劃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從理論與思想上奠定了重要基礎。於是,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因遇安全危險臨時決定,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木船上繼續開會,最後宣誓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這個黨肩負著《共產黨宣言》的偉大使命,掀起解放民族的壯烈革命鬥爭,於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相關焦點

  • 真理的味道|他是第一個翻譯中文版《共產黨宣言》的人
    真理的味道|他是第一個翻譯中文版《共產黨宣言》的人 2019-07-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誰翻譯了《共產黨宣言》?
    周曄     原標題: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何非陳望道莫屬  1919年6月,28歲的陳望道受五四運動的感召毅然從日本回國,受聘為浙江一師國文教員。  1920年初,陳獨秀離京赴滬、籌備建黨前,特地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走《共產黨宣言》英文本。某種意義上說,陳獨秀把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中文版,視為籌建中國共產黨、點亮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初心與使命的重要前提。  然而,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絕非易事。
  • 習近平告訴你《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習近平告訴你《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第一次以德文單行本發表,共23頁。《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標誌著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誕生。
  • 「信仰的味道」系列報導(4)追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
    「正是望老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使得日文本中的翻譯錯誤之處都一一得到了糾正。」周曄做客商城大講堂主講《信仰的味道》時曾介紹。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沒有任何譯本可供參考,此前國內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文字也不多,缺乏參考資料和工具書,在翻譯中不知攻克了多少難關,硬是「費了平常譯書五倍的功夫,才把彼底全文譯了出來」。儘管如此,他還是較為準確地表達了原著的含義。
  • 《共產黨宣言》翻譯出版記
    1848年2月23日,封面簡單樸素、只有23頁的德文《共產黨宣言》被運出倫敦一家印刷廠。72年後,在浙江義烏分水塘的一間草屋裡,這本小冊子正在一位29歲青年的筆下,一字一句變成方塊文字。近日,記者採訪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版全譯者陳望道之子陳振新。
  • 他是中國第一個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人
    又是誰第一個把它全文翻譯成中文的?視頻《共產黨宣言》的味道視頻總長4分50秒(視頻來源於央視新聞)陳望道,第一個將《共產黨宣言》全文翻譯成中文的人。五四運動前後,新思想、新理論層出不窮,風起雲湧。此時,《共產黨宣言》片斷文字和部分章節的翻譯,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與理論渴望。因此,陳獨秀認為應儘快把《共產黨宣言》全文翻譯出版,以適應時代的召喚。當時,擔任上海《星期評論》主編的戴季陶也曾計劃找人翻譯《共產黨宣言》,並在《星期評論》上連載。《民國日報》主筆邵力子得知此事後,極力支持,向戴季陶舉薦了陳望道。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背景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怎樣的...
    翻譯《共產黨宣言》便是這項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上,沒有一種思想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精闢地概括和詮釋。  1920年初,陳獨秀離京赴滬、籌備建黨前,特地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走《共產黨宣言》的英文本,準備到上海物色合適人選把它翻譯成中文。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
    早在1924年,華崗還在寧波四中讀書時,就聽過陳望道的課,後來成為第二個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人。1930年,華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完整譯本問世,由上海華興書局出版。華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初版採取了偽裝本的形式,書名為「《宣言》」,出版社署名為「上海中外社會科學研究社」。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被譽為「千秋巨筆」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譯本   陸茂清  「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大地興起,一些進步報刊開始介紹《共產黨宣言》,但只是翻譯部分章節或片斷,尚沒有完整的中譯本《共產黨宣言》問世。  陳望道擔起了這個歷史的重任。
  • 《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翻譯傳播及其影響
    紀念這部人類不朽著作和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研究《共產黨宣言》的傳播及影響。170年來,《共產黨宣言》傳播到世界各國,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出版上千種版本,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社會政治和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傳播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命運和世界格局,而且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現代文化。
  • 《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
    次年3月,該報刊發了其創辦人之一劉師培所作《〈共產黨宣言〉序》,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為《共產黨宣言》作譯序。這一時期對《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翻譯、介紹、研究,往往都是零碎的、片段式的,甚至還有曲解和謬誤。但這些譯介啟發了民智,開拓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視野。
  • 第一個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共產黨員竟是這個衢州人……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而第一位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共產黨員是衢州龍遊人華崗。1930年左右,華崗譯本的首版由上海華興書局出版社出版。1929年黨中央在上海成立華興書局,他受命按照1888年恩格斯親自校訂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重新翻譯並出版。1920年,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時,中國共產黨還未成立。華崗參照自己學習過的陳望道譯本,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終於在1930年初,由華興書局出版了第一次署名華崗譯的《共產黨宣言》中英文對照本(從這時起他發表文稿才用華崗)。
  • 陳望道之子追憶父親:他翻譯《共產黨宣言》是歷史選擇
    童笑雨 攝中新網義烏8月23日電 題:陳望道之子追憶父親:他翻譯《共產黨宣言》是歷史選擇作者:嚴格 童笑雨「別人眼裡的望老,像『紅頭火柴』一點就燃。但相處的28年,他從未發過脾氣。他是個低調、和善的老人,在治學上嚴謹。由他來翻譯《共產黨宣言》,我認為是歷史的選擇。」
  • 華理「研思班」赴《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開展「真理的味道」現場教學
    追尋真理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精神,引導廣大研究生黨員品讀馬恩經典,12月22日,第五期「研思班」組織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和研究生輔導員前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進行現場教學。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這時,出於籌備建黨的迫切需要,陳獨秀深感應儘快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於是,早期共產主義者主持的上海《星期評論》編輯部經商量,由邵力子出面邀請精通迎接建黨100周年日文、英文並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學識的陳望道作為譯者,擔當此重任。戴季陶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
  • 鉤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這時,出於籌備建黨的迫切需要,陳獨秀深感應儘快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於是,早期共產主義者主持的上海《星期評論》編輯部經商量,由邵力子出面邀請精通迎接建黨100周年日文、英文並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學識的陳望道作為譯者,擔當此重任。戴季陶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陳望道故裡浙江義烏市舉行。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 :林胤儒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翻譯出版10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陳望道(1891年~1977年)是教育家、語言學家,浙江義烏人,曾留學日本。
  • 什麼是「真理的味道」?浙藝舉辦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
    這個小夥子叫陳望道,他在老家浙江義烏翻譯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時的情景,留下了這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經典故事。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繼承先賢的愛國主義傳統,發揚先賢志存高遠的治學精神,近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浙藝」)正在舉辦「百年望道」——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展。
  • 《共產黨宣言》已有六種少數民族文字翻譯文本
    《共產黨宣言》問世150年來,已用200多種文字出版過。除漢文外,我國目前還用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等六種少數民族文字翻譯出版了這本「傳播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產黨宣言》已出版了3種民族文譯本。
  • 漲知識|《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上海誕生,翻譯者是他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同意,陳望道被確定為《共產黨宣言》譯者。真理的味道很甜 1920年早春的杭州,仍然比較冷。這天,陳望道正欲出門,郵遞員尋到他暫住之處,遞交一封上海來信。他拆開一看,是邵力子寄發的,以為又要讓自己給上海《國民日報》「覺悟」副刊撰稿;細閱方知,這是代表《星期評論》編輯部邀請自己翻譯《共產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