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殷都玄鳥
河南省名師、安陽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國學吟唱化石級愛好者。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2020年江蘇高考作文真題,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審美情趣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寫作情境限制。題目提供的寫作情境由四句話組成。
第一句提出命題——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第二句是對命題進行具體的詮釋和限制: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
第三句進一步收緊限制,將第二句所說的「這種環繞」「這種塑造」限制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背景下,忽略這個限制,會導致偏跑。
第四句是對第三句的詮釋和限制,同時也是寫作的提示,考生要針對第四句提示的問題去展開聯想和思考。
2.寫作任務限制。本題目為新材料作文,考生需要準確、全面地理解材料內容和含義,從而準確審題立意。雖然題目的任務部分設置比較簡單,但材料的限制部分隱含著任務要求。考生可以將任務具體理解為: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和你「未來的樣子」有何關聯。
3.價值觀限制。題目第一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個成語的情感色彩偏褒義;第二句「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命題人傾向於積極的價值取向;第三句評價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這種環繞」「這種塑造」,「更加緊密」「更加可感」,再一次呈現積極傾向的評價;第四句情感取向更加明顯,「惺惺相惜的點讚」「情不自禁的分享」……使得「你未來的樣子」都有了褒義色彩。
命題人的價值取向也屬於題旨的一部分,考生寫作時要尊重命題人的價值取向,不能因為網際網路時代存在「網絡毒雞湯」,我們就違背命題人的價值指向顧左右而言他。
開放性
1.立意是開放的。結合材料,考生要寫的是:智能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如何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又如何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這種環繞」如何緊密?「這種塑造」如何可感?「這種環繞」「這種塑造」如何塑造你未來的樣子?又會把你塑造成什麼樣子?……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具體說來,考生可以從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等角度著眼,選取一個或多個角度展開思考和聯想,至於瀏覽什麼、點讚什麼、分享什麼和感動什麼就更加自由,只要寫出和自己「未來的樣子」的關係即可。
3.文體自由。考生可感性表達,寫成記敘文或散文;也可理性思考,寫成議論文。如題目所說,「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解題
本題目為新材料作文,屬於詮釋型寫作,但要求考生詮釋的不是概念,而是有限制的命題。本題設置的寫作背景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網上瀏覽、點讚、分享均和廣大考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考生都會有話可說。
此題目力求體現新課標語文素養「思維發展與提升」這一重要理念,在審題環節設置力度較大的思維考查,具體表現為層層收緊限制。但這個考查自2017年新課標實行以來,江蘇卷就已經開始,和往年江蘇卷作文題目相比,2018、2019年的作文均為三重限制,2020年則為四重限制,並非網友評價的「地獄難度」。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同」趣」相應,同」好」相求。
3.用網際網路塑造自己未來的樣子。
4.藉助網際網路,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5.網上衝浪,瀏覽從心所欲。
6.同」趣」相應,惺惺相惜來點讚。
7.同「好」相求,情不自禁去分享。
……
偏跑立意:
1.謹防網絡「毒雞湯」。(網絡「毒雞湯」確實存在,但題目卻並非針對此設題)
2.古人也有「朋友圈」。(忽略「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個限制)
3.點讚「智能網際網路」。(考生要寫的是網際網路上的「點讚」,而非點讚「智能網際網路」,「智能網際網路」是寫作背景)
4.普通人,只能被動地接受環境塑造嗎?(「環境塑造」擴大外延,題目強調的是網際網路背景下的「信息環繞」和「塑造」,價值取向也和命題人相違背)
……
下水文
吟誦,在「喜馬拉雅」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一中
殷都玄鳥老師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
喜歡吟誦的我,偶然收到朋友發給我的「喜馬拉雅」的吟誦連結。
點擊,出現信息提示:「點擊這裡,下載喜馬拉雅APP」。「喜馬拉雅」,好誘人的名字,按照提示下載、註冊,於是我成為喜馬拉雅「寶寶」(最低聽眾級別)。從此,可以在喜馬拉雅縱情瀏覽吟誦資料,貪婪的我如獲至寶,一下子關注了90個吟誦有聲書,華調、唐調、葉調……還有日本友人的吟誦,他們的吟誦大約來自於唐宋時期的中國,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卻遠比中國做的好……這些全都是免費的,多好的平臺!
「喜馬拉雅」在一天天改變著我。
在喜馬拉雅,我認識了華峰、魏嘉瓚、葉嘉瑩……華老師蒼涼,魏老師雄壯,葉老師優雅……我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與各位大咖神交。我的吟誦越來越專業,不過我變得越來越挑剔,我不再滿足於輸入式學習,開始輸出式學習和交流分享,因為我對吟誦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一些創新,也有了自己的風格。最最重要的,當我感動於自己的吟誦,我希望留下自己的聲音,最少給未來的自己留下一份回憶,也許我的後人會因此懷念我,會因此喜歡上吟誦,會因此熱愛傳統文化。
錄音、上傳、分享朋友圈,竟然很快收穫一波點讚。
北京的小卜老師說:知道你是華門弟子,我也是,你吟誦的《赤壁賦》真好,是華調麼,我怎麼沒有聽過?確實不是,那是我的原創,這個調子來自蘇州彈詞,並非我要故意出新,實在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吟誦。我想像自己是一位蘇州的歌女,懷抱琵琶縱情歌唱,我看見每一個文字的後面都縮著蘇軾的一張笑臉。以我的功力,實在很難把文章的意蘊表達徹底,讓作者見笑了。
山野楚狂人說「吟誦之前要介紹一下作者和作品,這樣就不會太突兀……」,感謝關注;還有,「東京的高木直子贊了你的聲音籤名」,啊,怦然心動;還有,「北京智賢贊了你的動態」,啊,心花怒放……有幾個人要求跟我學吟誦,我建了一個小群,只是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從沒好好教過人家,實在不好意思,不過我是很想在未來成為一位吟誦傳承人的,最少讓它成為「家學」。
有一天,忽然收到通知:「你的聽眾等級上升了,恭喜你成為貢士了……」啊,我已經在喜馬拉雅學習300小時了。
上網讀書,上網聽書,上網搜索,上網直播……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往年真題
2018年江蘇卷高考作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
請根據所給材料作文,自己擬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2019江蘇卷高考作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