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何謂愛呢?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欣賞,愛是一種理解和尊重……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愛都是澆灌成長的陽光雨露,亦是教育的靈魂。
北京師範大學江津附屬學校是一所秉承北師大「本德宗道,兼濟天下」的優質民辦學校,一直把為孩子的全面發展負責、為社會提供高品質教育為使命。正如學校副校長兼初中部校長龔勇剛所說,北京師範大學江津附屬學校就是一所有愛和溫度的學校,為孩子們創造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用愛激發興趣 用溫度成就學習
「辦學三年來,學校的每一個老師、每一個管理者都將『用心做事,愛心育人』這八個字刻在心裡,實踐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龔勇剛說,對於一所優質的民辦學校,社會和家長不僅僅只看學校的教學質量,更把給學生、家長提供的優質教育服務當作衡量學校的重要標準。「對此,學校始終堅持從管理和服務兩大版塊下功夫,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
因為學校有著北師大的品牌資源,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老師。同時,學校還積極為老師們搭建平臺,幫助老師們全面成長。定期安排老師參加北師大系,以及市內、外的各種交流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在北師大的教育理念下,學校吸引了很多優秀人才,現在學校的陳光均老師,就是放棄了沿海學校的數學教研主任一職,來到學校從頭做起,並成長為學校的教研主任。
在教育服務上,更是從細微處做足功夫,36個人的小班教學,每個班配備了1名班主任和1名生活指導老師;學校的師生比例達到了1:10。在校園裡,任課老師們自發地在休息時間給學生1對1的輔導、談心;學生生病了,生活指導老師自己背著學生上醫務室……
學校愛老師愛學生,老師愛學校愛學生,正是因為這樣有溫度的教育,才讓北師大江津附校的孩子們,有了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內動力。
學教評一致性 打基礎築課堂
為老師們成長創造各種條件,自然少不了各種形式的賽課。「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最關鍵的環節一定是備課。」龔勇剛說,備課就像起高樓的設計圖紙一樣重要,精確到每一個細節,所以學校尤為重視,將學教評一致性的教學實踐貫穿始終。
學教評一致性,學,即學生學習;教,即教師教學;評,即課堂上對學習的評價;一致則是學習目標的一致。這樣一個嚴格的標準,要求每一位老師都必須精準定位學習目標,也就是這堂要將學生帶到「哪裡去」。
「我進校的第一次考試就是磨課。」學校初三語文組長老師楊倩說,要在十分鐘內講出朱自清先生《春》的活潑和喜悅,除了基本的知識點外,還要設定課堂互動,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春的氣息。「學校的每一個教研組,每周都會有專門的教學研討會,對周、月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思路進行討論,確保每一位老師對每一堂課的講授。」同時,為了更好地貼合教學目標,北師大江津附校要求每一位老師對課標進行深度研讀,在集體的備課和研討中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這個過程,老師教課的目標不斷明晰、過程不斷強化,既提升了教學質量,也讓老師自我提升。
24+模式 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家長們看重的不僅是學校的課堂教學水平,還有學校對孩子們生活管理的細緻程度。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江津附屬學校提出了「24+」學生管理,讓學生在生活上學會自主管理的同時,也能夠將自主管理能力應用到學習中,促進自主學習的能力的不斷提升。
所以在這裡沒有宿管阿姨,只有生活指導老師。他們單單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三餐兩睡,還會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生活指導老師還會給學生們開設生活方面的課程,比如生活禮儀、習慣養成、青春期講座、待人接物等,讓孩子們對日常生活能夠進行有意識的運營管理。
此外,學校構建了 「博雅」課程體系,從傳統文化和家國情懷兩個系列出發,進行學科、藝術和活動三個板塊的課程設計,通過全面提升學生們各項能力的同時,更加完善他們的自主管理。
(想看更多熱點新聞,了解更多服務資訊,請下載重慶新聞門戶APP——上遊APP,2800萬+重慶人都在用的APP)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