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50多天就要高考了,高考志願填報是每年困擾考生和家長最大的事,雖然現在全國各省都已經採取「平行志願」報考,比以前「梯次志願」報考時簡單多了。但仍然存在因一分之差、一念之差報錯、報差甚至報漏的情況。
今年國家教育部取消了以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實施了「大學強基計劃」。「大學強基計劃」不是簡單代替以往的「高校自主招生」,而是高校招生的重大改革,今年是實施的第一年,所以考生及家長應深刻全面的了解其政策規定、具體要求、實施辦法,才能準確無誤、有的放矢的正確報考。
人民日報
一、什麼是「大學強基計劃」?
教育部2020年1月13日公布:教育部教學【2020】1號文件,「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大學強基計劃,並同時公布試點高校名單和招生程序。主要目的是引導中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選拔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加強科技創新,解決國家關鍵、緊缺領域的人才需求。
主要是在基礎學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及與這些基礎學科相關的專業招生,並且招生專業可以實行動態調整。今年的招生學校主要是北京大學等42所國家「雙一流」大學中的原36所「985」學校,也就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
二、怎樣報考和錄取?
(一)按分數排序錄取。
1.各「大學強基計劃」學校在哪個省落實招生計劃、落實多少計劃、落實哪些專業,是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由學校與各省招生主管部門協商確定的,所以各省的招生計劃數和專業是有區別的。報考時間已經確定,考生需在高考前(5月10—30日)自行登陸「大學強基計劃」學校的網站報考。
2.報考資格主要是高考分數在一批次錄取線上的考生,即高考分數在所在省一批次錄取線以上,同時各「大學強基計劃」學校還會對各招生省劃定「強基計劃」最低錄取分數線。
3.學校按照招生省的招生專業和計劃數確定入圍考生,一般是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確定入圍資格,具體比例為:專業招生計劃數:入圍數為1:5。入圍後的考生將參加由學校組織的綜合素質測試與評價,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佔85%、學校對考生的綜合素質測試與評價成績15%,兩項合成總成績並排序。然後再按照專業招生計劃數,按分數從高到底錄取。
人民日報
(二)拔尖考生的錄取。
對在相關領域(一般指某一單科)突出的考生,可以不受該省計劃數限制而破格錄取,各「強基計劃」學校基本是針對高中階段「獲得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以上的考生,只要高考成績超過招生省一本線即可直接錄取,其中已合併錄取批次(即一二三本合併)的省份需單獨劃定一批次錄取分數線,考試改革試點省按照「大學強基計劃」學校招生規定選科。
三、採取什麼方式培養?
單獨的人才培養方案;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條件一流,參與國家重大項目,本博培養,發展優先等等。簡單說「就是培養中國院士的搖籃」!但錄取後是不可以再參加高考錄取和改專業的。
四、報考建議。
1.參考去年本省的一批次最低錄取分數線,結合模擬考試情況預估一下,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達到今年的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以上。
2.自己是否在數理化生(文科的語文、歷史)哪一科突出、拔尖或特別愛好,依此確定報考專業,選好專業是第一位的,再按照專業選學校。不必糾結於哪所學校好、名氣大,可以說能夠進入「大學強基計劃」的專業都是頂尖的。基本原則是分數高低與公布的36所學校的排序相對應即可。
3.可以「試試看」,今年是「大學強基計劃」招生第一年,還沒有形成可供參考的「分數線」,所以會有很多不確定性。一方面招生專業單一,主要是基礎學科類,高分考生不一定都願意報考;另一方面體檢條件也有一些限制例如視力、體育等。
終上所述,「大學強基計劃」主要是針對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急需、緊缺人才。今年是試點階段,會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建議有志向的考生可以積極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