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春城晚報
縣(市)區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載體,是決定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核心關鍵。
昆明14個縣(市)區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是什麼?
如何促進各縣(市)區發展定位與省會城市服務保障功能、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和「一樞紐、四中心、三品牌」主要任務實現有機融合?
8月11日,昆明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昆明市優化完善各縣(市)區功能定位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為各縣(市)區今後一段時間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突出重點 分類設置3個區域
報告明確,全市要圍繞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目標,緊扣「一樞紐、四中心、三品牌」,把握「城」與「市」的內涵,構建各縣(市)區有力支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有機組合。
同時,突出各縣(市)區功能定位的獨特性、代表性、互補性、前瞻性,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分類設置城市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生態涵養區3個區域。
城市功能核心區:發揮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報告明確,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作為城市功能核心區,將按照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的基本依據,重點發展商務、信息技術、研發設計、科教創新、文化創意、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充分發揮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五華區
功能定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科教創新先行區、現代服務業引領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緊扣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圍繞打造中國西部最具競爭力的文化創意之都和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歷史文化核心區,深度開發文化資源,依託環翠湖歷史街區、昆明老街、南強街等載體,做好經濟與文化融合示範,拓展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2)發揮科技資源優勢,鼓勵引導企業、高校院所等主體自主創新,形成綠色鋁材、綠色矽材、區塊鏈、科技研發聚集區,打造國內領先、輻射南亞東南亞、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教創新高地。
(3)發揮樓宇經濟、科教資源、人文底蘊等優勢,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數字經濟、研發設計、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著力提升服務業整體功能、集聚效應和能級水平,為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作出引領示範。
盤龍區
功能定位: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生命科技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示範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承擔落實好維護城市飲水安全的重大責任,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以松華壩為重點的水源地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確保水源區「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防線穩固。
(2)依託轄區眾多國家和省、市級科研機構,大力開展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等領域科研攻關,加快茨壩生物科技小鎮建設,打造昆明生命科技創新區。
(3)圍繞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以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為重要抓手,推進金融保險、商貿服務、生物科技、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打造和培育一批專業型、主題型、地標型的商貿綜合體和中央商務區,成為昆明現代商務功能最為集中的示範引領地。
官渡區
功能定位: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大力發展都市經濟、總部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商貿物流、會展服務、高端製造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促進產業、金融、科技、文化、人才、信息等要素匯聚,體現官渡在昆明城市發展建設中的典型性和示範性,當好城市經濟的新標杆,努力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
(2)充分發揮航空、鐵路、物流等交通樞紐和物流樞紐、通信樞紐優勢,加快打造國際航空大都市核心區,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和現代物流產業園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昆明建設互聯互通的國際綜合樞紐提供重要支撐。
(3)以開放型經濟為引領,以「自貿區昆明片區、空港經濟片區、會展中心片區」三大載體為依託,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商貿服務、會展經濟、臨空經濟等產業,加快形成以貿易平臺、航空樞紐、會議展覽為重要支撐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領頭羊。
西山區
功能定位:雲南政治中心服務承載區、山水都市品質區、現代服務業活力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承載好省委、省人大、省政協等省級重要機關辦公駐地的服務功能,更加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務保障,營造優良的政務環境、城市環境,成為展示雲南省會形象的重要窗口。
(2)依託「山水相依、景城一體」的自然資源稟賦,重點做好滇池草海和滇池西岸的統一規劃建設管理,通過加強生態建設、創新生態運營、引導生態消費、優化生態發展,積極探索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模式,打造山水品質都市。
(3)加快推進大健康、商貿流通、服務貿易、數字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培育打造一批契合都市經濟潮流的新業態、新經濟,推動服務業、工業、農業向現代化、都市型轉型,打造更具活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呈貢區
功能定位:春城花都展示區、現代科教創新城。
發展方向與重點:
(1)緊扣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高品質建設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依託鬥南花市品牌效應和市場優勢,壯大花卉產業、打響花卉品牌,全力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展示窗口、中國一流特色花卉小鎮。
(2)依託高校科技、人才、創新資源集中的比較優勢,加快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全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雲南省信息產業發展高地。
(3)緊扣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品牌,著力推動生物醫藥、康體養生等大健康產業發展,建設昆明綠色健康生態宜居的新城區。
城市功能拓展區:打造未來城市功能新空間
城市功能拓展區包括晉寧區、安寧市、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石林縣,強化城市形態設計和品質提升,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高端休閒旅遊和醫療康體、先進位造、新材料等產業,支持具有優勢的特色農業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城鎮人口聚集,打造未來城市功能新空間。
晉寧區
功能定位:國際康養旅遊示範區、古滇歷史文化風貌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緊抓晉寧建設昆明大健康產業示範區的重大機遇,積極引進醫療健康、康體養生、養老服務等大健康產業項目,打造成為國際化旅遊康養產業的示範區。
(2)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加快延伸產業鏈,激發傳統產業新優勢,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以花卉產業為抓手,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3)打好「古滇文化」、「鄭和文化」兩張牌,加快歷史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升級,成為古滇歷史文化的風貌展示區;著力提升環滇池南岸生態環境基底,持續開展滇池、溼地、河道及集中式飲用水源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實現山、水、城、湖和諧共生。
安寧市
功能定位:新型城市化先導區、昆明現代工業基地。
發展方向與重點:
(1)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強化新型城市化主導戰略地位,推動新型城市化與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公共服務融合併進,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的功能優化度、要素集聚度和環境宜居度,為全市推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先行先試作出示範。
(2)立足工業基礎和優勢,加快工業經濟提質擴量,重點改造提升鋼鐵、磷化工、鹽化工等傳統產業;培育石油煉化、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支柱產業,打造產值超千億元重點省級工業園區和國家級新型化工產業示範基地,成為昆明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脊梁。
富民縣
功能定位:山水園林衛星城、休閒康養目的地。
發展方向與重點:
(1)充分發揮臨近主城區的區位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主城發展,強化基礎設施,提升城鄉品質,聚力產業培育,加強生態保護,積極發展以康養休閒為重點的消費服務業,塑立「近郊消費中心」、「螳川花園城市」型品牌,打造昆明「最美後花園」。
(2)主動融入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發展戰略,重點圍繞健康農業、農旅融合、養老養生等領域,加快推進一批特色示範基地建設。
宜良縣
功能定位: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健康產業拓展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聚焦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城鎮發展布局,提升城鎮規模和功能品質,大力推進文化旅遊小鎮、康養休閒小鎮等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全市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作出示範引領。
(2)立足自然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綠色食品、花卉苗木、文化旅遊、康養休閒等健康產業發展,打造一批特色健康產業示範項目,為做大做強昆明健康產業提供重要承載和有力支撐。
嵩明縣
功能定位:產城融合示範區、現代製造業基地。
發展方向與重點:
(1)依託現有產業發展基礎和園區建設,在促進產業集聚的同時,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原則,科學規劃和調整空間發展布局,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昆明東部宜居宜業新城。
(2)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新要求,夯實產業基礎,加快產業聚集,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新材料、航空服務、現代物流等產業,培育一批現代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市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石林縣
功能定位: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發展方向與重點:
(1)圍繞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建設目標,大力推進「全景石林、全域旅遊」,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積極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生態工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推動旅遊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旅居康養遊轉變,加快旅遊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建設。
(2)堅持穩定糧煙、提質果蔬、壯大花卉、提優畜禽,以人參果產業為突破,推動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推動農產品向專業化、特色化、綠色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大力發展開放型旅遊觀光農業,打造成為全市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城市生態涵養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城市生態涵養區包括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是昆明市生物多樣性豐富、重要植被類型集中分布、生態環境極為敏感的區域,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定走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東川區
功能定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長江上遊生態修復示範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按照生態化、綠色化、循環化要求,加快推動銅、磷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發展綠色食品、循環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拓展發展新路徑,重塑發展新動能,打贏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攻堅戰。
(2)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林業生態建設持久戰,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
祿勸縣
功能定位:生態涵養示範區、特色農旅創新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為全市發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2)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和地理氣候條件,積極發展以高端精品水果、特色品質堅果、高原綠色禽牧、原生態中藥材等為主的高原特色農業,強化科技創新,穩步推進康體旅遊、體驗探險與休閒農業、特色農業、智慧農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打造昆明特色突出的農旅融合創新區。
尋甸縣
功能定位:鄉村振興示範區、綠色產業示範區。
發展方向與重點:
(1)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加快美麗升級、振興鄉村產業,激發農村活力」為重要舉措,統籌產業發展、生態建設、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打造昆明鄉村振興樣板區。
(2)堅持以生態為底色,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新型建材、綠色能源、綠色化工等綠色產業發展,著力構建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融共贏的綠色產業發展新格局。
作為「十四五」規劃重要依據
報告提出,各級各部門在制定城市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各種專業規劃時,要充分體現和貫徹落實各縣(市)區功能定位調整的要求,研究完善各縣(市)區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明確不同功能區鼓勵、限制和禁止的產業,從規劃上保證功能定位導向目標的實現,作為對各縣(市)區「十四五」規劃產業布局、給予政策激勵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報告的出臺,將進一步優化全市產業布局,推動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良好格局。(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