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漳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漳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龍海市、長泰縣撤縣(市)設區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漳政〔2020〕10號)收悉。經報國務院同意,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撤銷縣級龍海市,設立漳州市龍海區,以原龍海市的行政區域為龍海區的行政區域,龍海區人民政府駐石碼街道大埕路28號。
二、同意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以原長泰縣的行政區域為長泰區的行政區域,長泰區人民政府駐武安鎮解放路84號。
請你市認真組織實施上述行政區劃調整,各項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行政區劃管理條例》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總體規劃,體現改革精神,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做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嚴格按照國務院「約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財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並更新行政區劃圖,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市自行解決。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處置,妥善處理人員調配、財產處置等問題,加強輿論引導,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行政區劃調整有序穩妥實施。行政區劃調整的完成情況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日
🔺龍海市和長泰縣位置地圖
至此,漳州市下轄4個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區、長泰區),7個縣(漳浦縣、雲霄縣、詔安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5個開發區(漳州高新區、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開發區、古雷開發區、常山開發區)。漳州,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面積12607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略大於陸域。下轄2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常住人口516萬人。2019年,漳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41.83億元。一直以來,漳州市市轄區偏小,比較影響城市的發展壯大,而此次撤縣(市)設區,將極大地擴展了漳州市的發展空間,為漳州市城市壯大提供了動力,也有利於在閩南地區廈漳泉城市群實現區域平衡發展。
🔺漳州市行政區劃地圖
【新聞連結】
早在2011年的兩會上,民革漳州市委就向大會提交了 《適時實施城區行政區劃拓展,推動漳州跨越式發展》的提案。提案分析說,漳州現有行政區劃格局已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弱,漳州市中心城區僅有薌城、龍文兩區,面積僅50平方公裡,人口60.3萬,經濟總量和空間規模過小,綜合實力偏弱,輻射能力不強,不足以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漳州存在市域行政範圍大,市區行政範圍小的特點,城鎮之間缺乏緊密的聯動和協調,不利於市域範圍內城鎮、產業、交通、環境保護、岸線資源等統籌協調發展,「開發區的區域管理與自身體系管理不一致,九龍江兩岸區縣和沿海市縣發展願望強烈,南凌、金峰、武安、豐山、藍田、角美等工業園區全面擴張,古雷開發區、漳州開發區、南太武濱海工業集中區的開發明顯加快,但由於區劃的原因存在招商引資競爭無序、產業空間調控失衡、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專業化集聚能力不強等問題。」
建議:撤龍海市 全市域改區,州將龍海市撤市變區納入中心城市範疇,打造漳州新港城,拓展城市規劃區範圍。近期(到2014年),薌城及龍文兩個區保持不變,在龍海區內設置橋南經濟開發區、角美綜合經濟開發區 (臺商投資區)和南太武濱海經濟開發區三個經濟區,並成立相應的管委會。
提案稱撤市改區的好處有:「全市域改區,容易推進;加強與漳州中心城區的聯繫,打通中心城區的出海口,由跨江向濱海跨越;有利於推進橋南片區的開發建設,進一步壯大中心城區經濟實力,提升城鎮人口數量和城鎮化水平,為順利進行下一步行政區劃調整奠定基礎。」
龍海市(古屬漳州府龍溪縣、海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的九龍江出海口,1960年2月,龍溪、海澄縣直機關分別從漳州市區和海澄遷至石碼合署辦公;8月,龍溪、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1961年6月,龍海縣天寶、浦南2個公社、及九湖公社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1個生產大隊和後房農場劃歸漳州市(今薌城區)。1985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沿海開放縣,1993年撤縣設市,1996年,劃出郭坑鎮、步文鎮(除梧浦村、長洲村外)成立龍文區,2010年4月,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管轄,2012年,劃出角美鎮成立漳州臺商投資區,2020年8月,顏厝鎮、九湖鎮及林下林場委託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 。
龍海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裡(含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臺商投資區及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海部分)。位於北緯24?11』~24?36』,東經117?29』~118?14』。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漳州市東部,西北南群山環抱,東南瀕臨東海和南海。北和漳州市區、長泰縣相接、西與南靖縣、平和縣毗鄰,南與漳浦縣交界,東與廈門市相望。
龍海自古以來就有「海濱鄒魯」的美譽,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聞名全國的「龍江風格」的誕生地。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
龍海旅遊資源眾多,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呈現出濱海溫泉、花果生態和九龍江人文三大旅遊特色。擁有國家地質公園牛頭山古火山口、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省級自然保護區九龍江口紅樹林、普照禪寺、金谷溫泉、萬松關、紫雲公園、百花村、瑞竹巖等一批名勝古蹟和旅遊勝地以及萬松關休閒山莊、甘文釣魚村、高超果蔬觀光園等優秀鄉村旅遊點,海門島、浯嶼島等閩南漁家風情小島獨具特色。2013年全年旅遊接待人數達140.6萬人次,總收入7.36億元。
龍海境內土特產品主要有石碼五香、浮宮土筍凍、江東鱸魚、白水貢糖、海澄雙糕潤等。
2018年末,全市年末常住人口95.64萬人,戶籍人口戶籍人口89.79萬人,城鎮人口39.75萬人、農村人口50.04萬人,男性45.11萬人、女性44.68萬人。
2011年末,龍海市有畲、苗、土家、壯等45個少數民族,人口17870人,佔總人口的2.17%。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苗族、土家族、壯族,其中畲族9381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5%。
長泰縣是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心結合部,九龍江口下遊。介於北緯24°33′—24°54′,東經117°36′—117°57′之間。東連廈門,南鄰漳州臺商投資區,西接華安和漳州,北靠泉州市安溪縣,有省道212線和324國道、319國道、福詔高速公路相連。鷹廈鐵路把長泰火車站和全國鐵路網聯接起來。龍津溪航道從武安到郭坑、石碼。
長泰縣獨特的地貌結構,可阻滯冬季寒流和夏季颱風的侵襲。長泰縣是一個典型的城市近郊縣,是中國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是中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和福建省環保先進縣,是中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是中國優質水果———中國蘆柑之鄉,素有「閩南寶地」之稱。
2019年,常住人口22.87萬人, 長泰縣2019年1-12月地區生產總值357.7億元,增速7.8%。
2019年以來,先後入選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城區中心建陶然公園,北丘頂有紀念革命先烈的留芳園。長泰、廈門邊界的天柱山氣勢雄偉、怪石磷峋,有紫雲峰(宋代稱「臨漳第一勝處」)、天柱廟、百大屏、一線泉諸勝及宋、明摩崖石刻。天柱山南天成山頂明代布政使楊瑩鍾所建「天成寨」為鄭成功故壘。董鳳山有唐代良巖院遺址及三尊唐雕石佛。良崗山峰巖奇特壯觀。林溪湯地附近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長泰十大特產是:長泰蘆柑、巖溪晚蘆、文旦柚、長泰砂仁、長泰明姜、石銘芋頭、龍鬚菜、枋洋豆籤、玫瑰茶、長泰竹筍。
截止2011年,全縣總人口19.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46萬人,佔79.45%。境內絕大多數是漢族居民,並有少數畲族居民、高山族居民,約200人。2019年,常住人口22.87萬人。
撤縣(市)設區有什麼好處:
1. 會有利於城市價值的提升。
設區之後,城市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有利於主導產業集聚。
2.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有利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群眾生活質量,逐步享受「同城待遇」。
3. 社會保障同步、養老就業與哈市接軌。
社會保障的普及、同步和完善是最直觀的體現。具體可以從低收入和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入手,逐步實現養老、就業、社會保險等整個社會保障體系與主城區接軌,真正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其次,教育和醫療等社會事業必然會隨之發展。在撤市設區過程中,除了進一步改善轄區內學校的硬體(如教學設施),更要注重師資質量的提高,並且引入主城區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樣,對於醫療事業,除了更新轄區內醫院的硬體設施,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社區)醫療服務站的醫療條件,更要逐步分階段完成醫保體系融合和醫保範圍全覆蓋。
4. 房價或會走高,孩子有了上其他重點校的機會。
房地產如此低迷的市場,撤市變區或許能刺激一下房地產行業。
5. 重點在最後:會漲工資。
這才是真正的重點,很多單位的工資會大幅度上調,人們的錢包鼓了,消費能力就強了,錢也就好賺了,整體工資水平也就會上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