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勤奮的「點燈人」,最懶惰的大多數|《小王子》教給我們的道理

2021-01-10 街角有個小書吧

在《小王子》這本書裡,在小王子遇見的所有人裡,最讓人觸動的,就是點燈人。

他的故事是無聊而且可笑的,但當你仔細讀完,你笑不出來,你會沉默和嘆息。

這個人物出現在《小王子》第14章。小王子乘著一群鳥,到達一個很小的星球。這個星球只有一個「點燈人」。他有一份工作,在太陽下山的把燈點亮,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把燈熄滅。

讀過《小王子》的人都知道,所有星球上的人都是在隱喻成人世界。企業家隱喻一心鑽到錢眼裡的人,國王隱喻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帶高帽者隱喻自卑而虛榮的人。點燈人呢?

他隱喻著我們大多數,既勤奮,又懶惰的大多數。

大多數人很勤奮,廢寢忘食遵守規則

小王子問點燈人,你為什麼要點燈和滅燈呢?點燈人回答說:這是規則。小王子不明白,點燈人說,沒什麼不明白的,規則就是規則。

大多數人都遵守著某種規則,這裡的規則是指什麼?

《小王子》是一本關於內心的作品,這裡的「規則」自然不是外部的規定,它必定也是關於內心的。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性格、習氣,或者其他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自我特徵。

就像一個人,他只要一聽到有人說他不對,就會暴跳如雷,瘋狂反撲。又或者像另一個人,他只要一聽人提起父母的話題,就會開始傳播「父母皆禍害」的理論。這種「規則」,就像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有人不小心碰到,就會自動引起一系列的行為。

這是我們看得見的規則,但其實,還有更大、更隱蔽、更可怕的規則:我們做事的方式。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充滿幹勁的人,他會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春節剛過,我跟他吃飯時他立下flag,說今年要開始學習編程。半個月後,我問他編程學的怎麼樣了,他回答說,編程?哦,最近我在研究股票。昨天跟他吃飯,問他股票如何,他說,不怎麼樣,最近開始關注自媒體了。

這就是他的規則:三分鐘熱情,很快被其他事情轉移。

你認為他會這樣多久?一年?三年?五年?我認識這位朋友15年了,而從我認識他的第一天,他就是這樣,也許今後再過15年,他還會是這樣。他不僅在生活中是這樣,工作、學習、甚至找女朋友都是這樣。

小白兔去河邊釣魚,第一天一條也沒有釣上來;小白兔沒有氣餒,第二天又去釣一整天,結果還是沒有釣上來;第三天他繼續堅持,結果還是一樣。但他就是堅持著,堅持著,直到一隻貓路過,告訴他:用胡蘿蔔是釣不到魚的。

有多少人,像點燈人一樣,堅持著同樣的方式,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我們是如此有毅力,一幹就是幾十年,成為一個最勤奮的點燈人。

大多數人太懶惰,千方百計避免思考

點燈人說,星球一年轉的比一年快,規則卻沒有任何變化。奇怪的是,他卻絲毫不去質疑規則,仍然日復一日的點燈、滅燈。

這讓人想起一則故事。一位新上任的炮兵軍官去參觀演習,他發現炮兵班把大炮安好,每個人都各就其位,但有一個人始終站在大炮旁邊,從始至終什麼事也沒做。他很奇怪就去問這個人起什麼作用,但沒有人知道。後來回去翻看資料才明白,原來以前的大炮是用馬拉的,這個人是用來牽住馬不要亂跑。現在早已機械化了,這個人卻始終沒有被換掉。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也許不是,而是大部分人因為勤於遵守規則,忘記了如何真正的思考。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Red)在監獄裡呆了很久,他逐漸成為了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給錢,他幾乎能搞到任何東西:菸酒、糖果、甚至毒品。這讓人覺得他似乎很自由,但是,當他真正離開監獄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一無是處,一度想要自殺。

有段臺詞完美地總結了瑞德其人:他只不過是被體制化了,在這兒,他是個有地位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到了外面,他什麼都不是。但我得告訴你,這些圍牆很奇怪,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你就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離不開它,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勞作,會逐漸將人「體制化」。唯有安迪那樣永遠不忘初心的人,才能夠逃脫體制。他們就算每天刨開一釐米,也絕不放棄理想和希望。電影裡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釐米一釐米地逃脫了監牢。

另一段臺詞則恰到好處地總結了安迪其人:我有莫扎特陪我,在我腦子裡,在我心裡。這就是音樂的美妙所在,他們無法把它從你這兒奪走,你們對音樂沒有這種感受嗎?有了它,你才不會忘記,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在你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們奪不走摸不到的,只屬於你一個人。

這樣的人,正如瑞德感嘆的那樣:有些鳥兒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的。

有些鳥兒不該有籠,自由屬於少數人

世界屬於挑戰規則的人。外部的規定好挑戰,內在的模式卻很難改變。

在書裡,小王子早已睿智地揭示了方法:你的星球這麼小,只要跨三步就能繞一圈。你只要慢慢走就總能面對太陽。你要想休息,你就走。你想讓白天有多長,就能有多長……

小王子太聰明了,他明白模式的難以改變,因此提出了這樣一個絕佳的辦法。

首先,緊盯理想。要始終面向太陽,太陽就是理想。理想很多時候不是用來實現的,而是用來高懸的,它負責指明方向。目標是用來實現的,它負責堅定信心。

其次,行動起來。小王子說,要想休息,你就走。最累的不是改變,而是不變。一成不變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成不變的人就像行屍走肉。所以有人說,我們在30歲死去,80歲埋葬。

最後,小事開始。小王子並不提議一下子改變規則,而是在既有的規則下,先慢慢走。《微習慣》的作者蓋斯與之不謀而合,他認為,改變模式不要貪大,企圖一下子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而是要從微小的目標開始,利用人性懶惰的特點,養成好習慣。

這麼好的解決方案,點燈人的回應如何呢?

點燈人說:這對我沒有幫助,因為生活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睡覺。

瞧,所以為什麼說他是大多數呢!

相關焦點

  • 職場最怕的是懶惰?不,是低效率勤奮!
    所以,比起懶惰,其實低質量的勤奮才是更可怕的。在學生時代,班裡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平時表現懶懶散散,周末也過得多姿多彩,但成績卻總能在班裡名列前茅?當然,這裡面不排除一小部分人是因為天資聰明。如果人生一直都是這種低效率勤奮而不及時改正的話,就會陷入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的困境。沒有目標的努力,沒有計劃的奮鬥,都只是作秀而已。不要用行動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所以我們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 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懶惰,而是假裝勤奮!
    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懶惰的人註定會失敗。就算是天資聰穎的人,後天不努力也只會成為平凡的人。更何況我們大多人的起點是普通人,我們最大的武器沒有其他,就是瞄準一件事情之後往死裡幹,拼命幹,堅持幹。懶惰的人把時間花在偷懶耍滑,坐享其成的精力上,殊不知差別已經由此開始。陳昌文: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懶惰。比懶惰更恐怖的是,有一幫人假裝勤奮,而且還用行動來實現假裝勤奮。
  • 克服懶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養成勤奮的習慣
    人們一旦背上了懶惰這個包袱,就只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這種人完全是無用的人。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在工作中,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又會導致懶惰。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闆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僱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01 你必須遠離低質量的勤奮很多人的勤奮,是一種低質量的勤奮,或者說,表面上很刻苦,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些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制約著我們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最大功效,讓每天用14個小時去工作的我們,一邊「勤奮」地推掉朋友的聚會,一邊「懶惰」地刷新著無意義的新聞。而結果就成為「我沒有時間做任何事,我甚至沒有時間完成我的工作」。當然,選擇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僅是尋找一天中的額外時間,還要將你的有效時間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來。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很多人的勤奮,是一種低質量的勤奮,或者說,表面上很刻苦,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 溫暖全球2億人的《小王子》,告訴我們的5個啟示
    關於《小王子》,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有人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有人說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還有人說這是一個與愛有關的故事。無可否認,《小王子》確實一個無數人願意為之沉迷的故事。在故事裡,小王子從星星到沙漠,一路遭遇形形色色的人,國王、酒鬼、學者、商人、可憐的點燈人,他們市儈平凡,相比星星與花朵,他們更關心錢財與利益。
  • 論勤奮與懶惰的對話及幽默逗:勤奮的兔子輸給跑慢的龜
    所以人活著沒那麼容易的,都別想有捷徑,更不能僥倖心理,總是雞湯喝多了,忽略了為何養雞?比如,接下來懶人出廠,兔子烏龜比賽正進行中,過程不重要,重要參與及結果,不說都已知道了。所以這哪跟哪的事,繼續看。所以,懶人天生就不會被懶死,而是歲月的嫌棄。
  • 《小王子》:小王子被玫瑰馴服,狐狸被小王子馴服
    這是一本童話故事書,是作者寫給全世界的大人看的,因為我們也曾都是個孩子,故事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因為大人都太講實際了。接著,飛行員講了六年前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來自另一個星球。行員講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 為什麼說假勤奮比懶惰更可怕?北大教授給出答案請孩子遠離假勤奮
    看著他這麼勤奮,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其實,孩子的勤奮並不一定會有優異的成績。方法和習慣才是好成績的根源。請告訴孩子必須遠離低質量的勤奮,你認為的勤奮,比懶惰更無用!選擇在自己最有經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生活,或者對比身邊那些成功人士,就會明白忙碌和效率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 孩子「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自古以來,勤奮都是我們歌頌的優良品質。然而很多人又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上去很勤奮,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學習能力差。可事實上,天資聰穎和天資不足的人都是佔比極少的,大多數人都是智商相近的「普通人」。
  • 居家學習一種奇怪的狀態,一種慌亂,既勤奮又懶惰,如何提高效率
    我是教英語,也教了不少的學生,他們都有同樣的問題:英語很難,他們臉上出現了一種期待的眼光與無奈,多數學生問同樣的問題,「老師我們怎麼學好英語呢? 背單詞怎麼背誦才能不能忘記單詞, 他們身上充滿了這些矛盾和極大壓力,矛盾是疫情怎麼來得如此迅猛,壓力是高考推遲還是按原計劃,他們出現了既勤奮又懶惰現象。
  • 《小王子》:六一節,讓小孩子給大人們講講做人的道理
    聖埃克絮佩裡《小王子》今天「六一」兒童節,特地翻了翻久已蒙塵的《小王子》,雖然它久已蒙塵,但依然給我帶來了思緒萬千,若有所獲,算是給自己一份「六一」兒童節禮物吧,也送給各位讀者。其實,從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個小王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地把心中的小王子弄丟了,逐漸長成了「國王」、「自負先生」、「酒鬼」、「企業家」、「點燈人」、「地理學家」,像國王一樣關注起權力、像自負先生一樣沉迷於虛名、像酒鬼一樣自暴自棄、像企業家一樣只注重數字、像點燈人一樣不加思考沒日沒夜忙忙碌碌、像地理學家一樣偏居一隅不願踏足探索。
  • 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所有的人都嫉妒羨慕地說:「你一次性就通過了四六級真好,我們在四級上苦苦煎熬時,你已經準備託福或雅思了。人腦的構造真的有優劣之分。」我沒有試圖去解釋。努力這個詞語似乎已經被誤解太深。很多人認為努力就是我為這件事付出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就必須要獲得回報。努力與成功是正比關係。而當結果與現實產生落差,大多數人開始推翻原有的價值觀:努力其實沒有用,而不會去深究為什麼自己的行為沒有產生效果。很多人覺得我過四六級是因為智商高。
  • 我們都是幼教點燈人
    大概在08年的樣子,曾讀到一篇文字,叫《我們都是點燈人》,由英國詩人斯蒂文森《點燈的人》這首詩生發開來,大概是說「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點燈人時隔多年,一提到「點燈人」這幾個字,我總覺得還有一撥人要納入進來,那就是為幼兒園教育鞍前馬後精心設計、提供綜合服務的相關機構。
  • 才華橫溢而囊中羞澀的人,別再讓自己敗給了最簡單的道理
    另一類人停留在溫飽階段,直到被迫離職而重新選擇行業觀察那麼多人,發現業績做得不好的和業績做得好的,最大的差別不是聰明,不是口才,也不是所謂的察言觀色和情商,而是懶惰與恐懼一、一懶毀所有曾經在一家建材銷售公司做銷售管理工作,初到公司的人
  • CMA揭 秘丨「你是否既勤奮又懶惰」?
    這些學生真的是懶惰嗎?報班起早貪黑來學習、決心背下185篇作文的學生,怎麼可能單單是懶惰呢?李笑來總結到,他們「既勤奮又懶惰」。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源於他們對「時間壓力」的感受,源於對「沒有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了」的恐懼,使得他們超乎尋常地勤奮,哪怕是虛假的「勤奮」。
  • 當你感到懶惰時,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勤奮起來?12個建議
    我們大多數人,肯定會某些時候突然就懶惰起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懶惰,就意味著我們想要儘可能地花費更少的精力去做事——畢竟誰不想用最便捷的方式工作呢?否則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如此多方便人類的科技發明了。當然,懶惰也是有問題的。當你感到懶惰時,你做事的動力就會不足,從而無法引領你採取積極的行動去實現目標,衝破生活和工作上的挑戰。
  • 世界最無奈國家,攤上最懶惰的民族,不上班不勞作給獨立都不要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崇尚勤奮和努力,認為這是一個優秀的人所必備的品質誠然,從古至今,有數不清的人通過勤奮和努力改變了自身的命運這個道理是非常淺顯而易懂的。但是,過於拼命的勤奮卻也是不可取的。在那種情況下,人們盲目地追求速度和數量,忽視自身的健康狀況,使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所以說,我們提倡勤奮,同時也提倡享受。人們應該去尋找自己的平衡點,在努力之餘也學會放鬆,品味人間百態。
  • 《小王子》教會我們的愛情道理,經典感人!
    在很小的時候,也許我們就讀過《小王子》這本童話,但這並不是一部稚子時期讀過、長大後就忘得煙消雲散的兒童讀物,而是一部令許多成人心心念念、哲思意味悠遠的永恆記憶。重要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大學時代,電影版的《小王子》上映時,帶著還沒有遺忘的記憶,摻雜著莫名的童年情懷,一個人乘公交奔向電影院。
  • 《小王子》:大人們可真奇怪,可是我們都是奇怪的大人啊
    他的眼裡漫天遍野的星星都是他的財富,而他正是最富有的人。可是要這麼多錢幹什麼呢? 你看,大人們,就是這麼奇怪。小王子遇到的第五個人,也是他認為唯一有可能做他的朋友的人。是一個默默付出活著只為了點燈的點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