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開放極大地促進了年輕人的生育意願,生了一個,還想著再生一個,所以能生的人,都卯足了勁地趕緊生出來。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寶貝計劃。
可是生出來容易,吃喝拉撒好幾年,誰來帶呢?如果又和父母不在一個城市,孩子生出來後,公公婆婆帶還是外公外婆帶,還是乾脆自己辭職帶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家庭的帶娃模式吧。
我和老公都是從外地來到這個城市,現在有一個寶寶。我們家是城市的,老公家是農村的。結婚時,我就和老公商量好,如果以後有了孩子,我爸媽來帶孩子。
原因很明顯,我媽是小學老師退休,肯定能給孩子好的啟蒙和日常陪伴。而婆婆幾乎不識字,能夠做到的是照顧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其他的就不能期望了。
其實,不只是這點,很多事情,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開始,老公不同意我的安排,覺得一個小孩子的教育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他自己也是名牌大學畢業啊,主要還是靠自己。
可是,寶寶兩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有了徹底的改變。
那會每隔幾個月,公公婆婆就會過來看看孩子。因為家裡小,所以也住不太久。
我記得是一個夏天,婆婆帶著寶寶在樓下玩,寶寶可能是想尿尿了,然後婆婆就在樓門口就脫下寶寶的小褲褲,開始尿了。
老公正好下班回家,看到這一幕。
他下意識地就問,幹嘛不回家,要在樓門口尿。
婆婆說:小孩子,怕什麼的。
老公當時沒說什麼,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他對我爸媽帶娃,態度慢慢地發生了變化。
後來,他和我說起這件事情,我明白了,雖然他也在意他的父母沒有享受到天倫之樂,但是他更明白了,教育的環境真的很重要。
他已經好多年沒有見到小孩在樓門口隨意撒尿這樣的事情,即便是小孩憋不住,也會找個相對隱秘的地方。現在孩子是還小,可教育是要從娃娃抓起啊。
他終於覺得,不是我父母搶了他父母的位子,而是我父母真的更合適來做這件事情,對我父母的辛苦付出,也有了更積極的回報。
我們是爺爺奶奶在帶娃,根本原因是,我自己的媽不夠給力。
說一件事情,你們就會明白,我媽不夠給力的表現。
我姐姐家的孩子三歲時,在我媽家過周末,中午吃過飯後就睡了。小孩子睡得時間長,大概下午4點來鍾,我媽看她睡得還挺香的,就覺得沒事,出去買菜了。
結果,等到我媽花了半個小時,買好菜後回來,門開著,孩子不見了,當時就嚇得不行了,菜也扔在門口,趕緊打電話給我姐我爸,自己跑下樓趕緊找。
值得慶幸的是,她剛到樓下,一樓的鄰居就抱著孩子,準備上樓找我媽。
虛驚一場。
後來等事情緩和下來,我們問她,買菜也不是啥急事,幹嘛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
我媽說,我看她睡得挺沉的,一時半會醒不了。我們說,那萬一醒了,找不到大人,怎麼辦啊?
我媽說,真是沒有想到她還會開門,下樓梯,幸好碰上鄰居,也還都熟悉。萬一碰上個壞人,不敢繼續想下去了。
唉,我的媽媽,事情都不是能夠預測的,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
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當然也有很多不便的地方。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出去上班,我的心就放在肚子裡,不會左思右想,更不會提心弔膽。
每到假期,時間比較寬裕的時候,我就會把我爸媽接過來,和爺爺奶奶換換班,畢竟從早到晚帶個小娃真的很累。
我出了月子後,就是和老公兩個人自己帶娃了,那幾年帶娃的時光,現在想起來,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那會我在老家生下孩子後,老公還在外地讀書,還有3年才畢業。但老公的想法是,不想和孩子分開。
我也不想一家人長期分離,於是辭了老家的工作,帶著孩子,住到了和別人合作的房子裡。我們三口住一間,另一個小姑娘住一間。
沒辦法,老公還在讀書,我剛工作也沒有多少積蓄,老家父母都在農村,也還要外出打工掙養老錢,不想給我們添加負擔,肯定也沒有多餘的錢來資助我們。
所以,我們節儉度日,平時多數在食堂吃飯,比自己做還便宜。老公每天騎著電瓶車,每天往返6趟,中午和傍晚都回來給我們送飯,順便幫忙看下娃,我騰出手做點其他的事情。
晚上,吃好晚飯,他回學校繼續工作,一般回來時都要十一二點,我和娃早已經睡下了。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老公順利畢業了。畢業後,在一個新的城市,有不錯的機會,我們把家安在了那裡,我和寶寶自然要和老公一起,那麼苦的日子都是一家人一起,現在自然不會再分開。
如今,我們的二寶都上幼兒園了。當然,也全都是我一手帶大的,有了第一個,就不怕第二個。
我們沒有父母幫忙帶娃,也照樣度過了兵荒馬亂的歲月,大娃叫、小娃哭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少。但是,沒有關係,媽媽真的是超人,再加上一個那麼給力的老公和爸爸,我真的太幸福了。
我和老公從來沒有埋怨過父母不幫我們帶娃,這是衡量所有現實得出的最佳操作方案。父母養大我們,供我們讀書,已經耗盡了心血,我們不能再有過多的要求。
公公婆婆帶娃,外公外婆帶娃,自己帶娃,都是每個家庭基於自己的現實狀況作出的最佳安排。
婆婆來,就處好婆媳關係;媽媽來,要注意老公的感受。自己足夠強大,那就自己帶。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來評論區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