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一個人 一棵樹 蘭考沙丘上頑強生長的...

2020-12-25 央視網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一個人 一棵樹 蘭考沙丘上頑強生長的精神豐碑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7月21日 16:1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記者 王莉莉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1962年河南蘭考,展現在剛剛上任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眼前的景象是:白茫茫的鹽鹼地上顆粒無收,風沙把樹根颳起,幼苗難以成活……

  2019年7月19日,同樣是在河南蘭考,滿城高大的泡桐樹綠樹成蔭,很多曾經的貧困戶成為村民致富的領頭人。在蘭考,不僅綠色成為「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底色,脫貧更是成為踐行「焦裕祿精神」最好的實踐。

  在「焦裕祿精神」的指引下,過上幸福生活的蘭考人每前行一步,都與「紅船精神」一樣,不僅激勵著當地人,更感染著每一位中國共產黨人。

  堅守是「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坐標

焦桐第二代守護人,77歲的魏善民老人正在清理落葉。(記者 王莉莉 攝

  這輩子,77歲的魏善民一直在做一件事:義務照顧由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顆泡桐樹,這一晃就是49年。

  對魏善民來說,照顧好被蘭考人親切稱作「焦桐」的泡桐樹,就是守護焦裕祿精神。「我老了,到了幹不動的那一天,就由我三兒子接替我的班,守護焦桐的事情一定不會斷。」

  在蘭考,像魏善民一樣對焦裕祿懷有深刻感情的人,隨處可見。

  25歲的王瑤是焦裕祿展覽館的一名講解員,聽著焦裕祿故事長大的她,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焦裕祿精神的傳播者。

  「把焦裕祿精神傳遞給每一位前來參觀者,讓大家記住焦裕祿的故事,是我最開心的事。」王瑤說。

  50多年過去了,在今天的蘭考,不僅在街道兩旁、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綠樹成蔭的泡桐樹,蘭考的街道上,「裕祿大道」、「焦桐路」等名字,也常常出現在眼前。

  採訪中,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堅守「焦裕祿精神」的,從來都不是個體,而是30萬蘭考人,他們在不同時代不斷上演著感動「初心」的故事。

  脫貧是「焦裕祿精神」的最好實踐

站在自家超市前,笑容是陳香枝對如今美好生活最好的詮釋。(記者 王莉莉

  1981年,22歲的陳香枝嫁到了河南蘭考張莊村。60元的彩禮成為她和愛人組建家庭的全部費用。

  「那時候生活太苦了,本村的姑娘都嫁出去了,我是看上了他的人,不然可不來這。」陳香枝說,之前家裡5口人住在3間破舊的房子裡,一個人一年只有13斤小麥,一畝地的小麥收成只夠一家人的口糧,農閒的時候,愛人外出做點零活,她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為什麼之前的蘭考這麼窮?答案是:產業不興,經濟沒有支撐。

  找到了原因,那就想解決辦法。

  以陳香枝所在的張莊村為例,村幹部依託當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特色農產品等產業,就是在這樣的帶動下,陳香枝在村裡的網紅街--「幸福路」上開起了超市。

  和張莊發展特色鄉村旅遊業不同,蘭考縣徐場村則大力發展民族樂器製作。曾經用於防治風沙的泡桐樹,如今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幸福樹。

  當地泡桐的木材年輪間距寬,透氣性好,共振性能強,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一特點被一名國內知名音樂家發現。於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村民開始純手工制古箏和古琴。

陪女兒練琴已成為郭愛玲每天要做的事情。(記者 王莉莉 攝)

  今年46歲的郭愛玲曾是村裡的貧困戶,2008年,她的愛人專程去上海一家樂器工廠學習,8年後,「學成歸來」的愛人和她開起了自家的樂器家庭作坊。

  「我們家主要以製作古箏為主,每年製作3000把古箏,銷往全國各地,拋去成本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左右。」郭愛玲說,隨著產業的壯大,不僅自己脫貧,還蓋房買車,現在,她的車間還成為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的扶貧車間。

  徐場村、張莊村僅僅是蘭考脫貧的一個縮影。在蘭考人民的努力下,2017年3月,蘭考縣成為全國首批、河南省第一個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據了解,蘭考在實現三年脫貧後,又選派了1000多名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脫貧奔小康工作隊駐村,確保蘭考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相關焦點

  • 焦桐,蘭考自帶流量的「精神IP」
    每天默默在焦桐旁打掃衛生,整理枝丫的就是76歲的魏善民,他和他的父親前後陪伴這棵蘭考人民的精神寄託——焦桐,已經整整55年了,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對焦裕祿深深的感情。焦書記發現還有一棵樹苗,因為細小,而被棄置,焦書記說:別看它小,但是根好啊,種下了,如果能活,幾年就長成大樹了。」就這樣,魏善民和焦書記一起種下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焦桐。
  • 焦裕祿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理論解讀⑤】  作者: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郭彥森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僕,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面對重重困難和嚴峻考驗,他一開始就立下雄心壯志:「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他和「三害」調查隊的同志們一道,最終創造性地制定出一套簡便、易行、實用而又符合規律的治理方法。當他得知自己病重時還豪邁地說:「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種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生動體現了他對黨和人民事業的責任擔當。
  • 非常「頑強」的一棵樹,靠營養液和鋼筋來生活,有1500餘年的歷史
    實際上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比較的心情,比如說一些植物,有些植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非常的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因為這些植物它們在生長的過程當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神秘感,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所以不管什麼稀奇的事都能夠發生,就比如說這顆被譽為世界上最堅強的樹。
  • 世界上最美的十棵樹,最後一棵生在中國,驚豔了千年!
    一、日本紫藤花樹說到日本,第一印象一定是櫻花,櫻花很美,但這棵紫藤樹更是驚豔。它有150幾年的樹齡,花開之時,滿滿的紫色盡收眼底,一眼望不到頭,一串串紫藤花懸掛下來,隨風微動,十分浪漫、唯美。紫藤花的花語是「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願每對情侶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一棵樹 一支歌 一種精神
    自1984年歌曲《小白楊》被歌唱家閻維文首次唱響,30多年來,伴隨歌聲傳遍大江南北,小白楊精神深植一代代哨所官兵心間,成為其戍邊守防的力量之源。一小白楊哨所原名塔斯提邊防站前哨班,隸屬新疆塔城軍分區。塔斯提,蒙語意為石頭灘。因環境惡劣,這裡曾經寸草不生,更沒有一棵樹。
  • 實拍:世界上最美的10棵樹,第一棵已經被迷住了,中國也有一棵!
    實拍:世界上最美的10棵樹,第一棵已經被迷住了,中國也有一棵!十:日本紫藤樹,生長於日本這棵紫藤樹已經有144年樹齡,嚴格來說,紫藤不算樹木,而是一種豆科植物。嫁接和放置植物的莖使它長得很高,看起來像一棵樹。
  • 在人民中永生——焦裕祿遷葬蘭考追記
    我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後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1962年12月6日受命主政蘭考,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幹部群眾,同內澇、風沙、鹽鹼展開氣壯山河的鬥爭,成效明顯。1963年,全縣夏糧產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夏糧徵購增長10倍多,全年糧食增長37%。1964年5月14日,肝癌晚期的焦裕祿病逝於鄭州。
  • 世界上最美十棵樹,最後一棵樹非常的美,據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栽種
    今天李不言講一下世界上最美十棵樹,最後一棵樹非常的美,據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栽種!一、軒轅古柏眾所周知,在中國許多的寺廟和名勝古蹟中,都會種植許許多多虯勁蒼翠、偉岸挺拔的古柏!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軒轅柏」!這棵樹據說是黃帝所栽種,至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這棵樹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被英國人稱之為「世界柏樹之父!二、日本紫藤花眾所周知,日本是櫻花之國,但是你知道嗎?
  • 「原創」海豐阿東:崖上的松柏牆上的樹,頑強的生命與世長存
    一棵樹有一棵樹的經歷,一棵樹有一棵樹的命運,長在土壤裡的樹有長在土壤裡的悲哀,長在石縫裡的樹有長在石縫裡的快樂。其實你不用擔心,這木棉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圍圃是無法阻礙它的生長的。這棵梧桐樹已經在這生長了半個多世紀了,當初它被種在了水泥電線桿旁,當它一年年長大長粗後,身旁的水泥電線桿成了它的好伴侶,你看它伸展起粗大的軀幹,去環抱水泥電線桿,結果現在成了一道亮麗的街景。常有人在它的面前停下匆匆的腳步,欣賞它,讚美它。
  • 中國精神|焦裕祿精神
    英雄故事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475天,只留下四張照片,這是他植下一棵泡桐樹後的留影,今天,蘭考人民把這棵泡桐樹稱為「焦桐」。  「這是焦書記的魂」每天凌晨,河南省蘭考縣朱莊村72歲的老黨員魏善民,都會來到離家一公裡的一棵泡桐樹旁,揮舞著笤帚認真清掃著樹下每寸土地。老人30多年來每天都來這裡清掃這棵泡桐樹。在蘭考,人們把這棵泡桐樹稱為「焦桐」,因為它是焦裕祿親手種下的。
  • 潮汕一棵榕樹長在大門上,門與樹連成一體,相濡以沫走過風雨
    在中國大好山河上,有著許多非常有特色的文化與習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特色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徵,習俗和歷史淵源。江南水鄉的小資氣質,四川火辣的辣妹子,雲南鮮豔的少數民族,西藏佛教文化的虔誠與信仰······。當然,最神奇的就是廣東了,實在太複雜了。
  • 中國最珍稀的兩棵樹,一棵是中華魂所在,另一棵是中國人根所在
    在我國浩瀚的古柏林海中,最著名的一棵,首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廟(黃帝陵)的「軒轅柏」了。它高達19米,周長達10米。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相傳此柏為軒轅黃帝手植,人們於是立下石碑,上書「黃帝手植柏」。軒轅柏擁有五千多年的樹齡。
  • 美「生命之樹」長在懸崖上的生命之樹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4日報導,位於華盛頓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一棵樹木橫跨生長在下陷地表的兩邊,它的大部分根莖懸於空中得不到土壤的滋養,僅靠少量的生長在懸崖兩邊的根來汲取營養,但依然鬱鬱蔥蔥。這棵樹的因頑強的生命力被眾人稱為生命之樹。這種生長現象是地面漸漸被腐蝕的結果。不管颳風下雨,這棵樹似乎擺脫了地心引力的束縛,根莖大部分懸掛空中依然屹立不倒。
  • 地球上古老的5棵樹木,其中一棵重達2800多噸,我國這棵種於商朝
    「樹」也是一種精神力量,因為中國人講究「樹高千尺,落葉歸根」。可見人們對樹木的崇拜,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全球有無數棵生旺盛的大樹,但經過很多國家生物專家的測量,最終確定了五個國家的五棵樹,成為了眾多樹木中的「樹王」。
  • 看看這20棵不想「死」的樹!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
    這是一棵古樟樹,直徑達到了3米多,遭到了雷擊火燒,如今只剩下兩片樹皮,但是它依舊是枝繁葉茂 ▼ 一棵樹鑽過石頭,這麼大的磨難,讓它開出了最鮮豔的花朵 ▼
  • 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護林員張二寶依然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的那個上午: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50多年過去,蘭考變化翻天覆地。
  • 鄭板橋《竹石》詩,竹子在巖縫中頑強生長,面對困難,人也應那樣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的這首《竹石》詩,非常膾炙人口,刻畫一株立身於巖石縫中的竹子,它敢於挑戰惡劣環境,努力生長,堅強剛毅,不畏風霜雪雨。通過對竹子頑強精神的讚美,表達生命力量的強大,也是對那種精神的認可。
  • 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慄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幕容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 長篇報告文學《張莊之問》在河南蘭考張莊首發
    《張莊之問》是「十村記:精準扶貧路」叢書10本書中的其中一本,叢書策劃時選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河南張莊,因為這是一個既具現實意義又有歷史意義的貧困村。《張莊之問》以張莊村黨員幹部、扶貧工作隊等為主線,講述了張莊村的歷史、貧困過往、脫貧過程及脫貧後的現狀,展現了張莊村黨員幹部群眾傳承焦裕祿精神,依靠勤勞智慧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奮鬥歷程。
  • 【民族脊梁】焦裕祿: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護林員張二寶依然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的那個上午: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 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