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個詞,天生就帶著褒義,它蘊含著世界上最偉大、最不容置疑的愛。
特別是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角色要比父親重要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可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有母愛,她們在愛著孩子的同時,也正以「愛」的名義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就是一位深受母親傷害的孩子,在她的記憶中沒有母親的香水味,也沒有母親觸碰自己皮膚的感覺,甚至連母親在廚房唱歌的聲音都沒有。
雖然她一次次地試圖用好女孩的心態來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對母親所有的指責都照單全收,卻仍然無能為力。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這種情感的缺失其實是母性自戀導致的結果時,那些記憶的殘片才開始被整合起來。
她開始結合自身的真切感受和內心的苦苦掙扎,直面自己的痛苦,把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慢慢地療愈自己。
最後,卡瑞爾把自己回到童年的靈魂傷痛之旅和28年來和成百上千位飽受母親折磨的女兒們的訪談經歷,寫進了書籍《母愛的羈絆》中。希望能夠幫助其他女兒了解到,那些痛苦的童年感覺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她們的錯。
書中詳細地講述了她們深受母親虐待的種種悲慘遭遇,並拼盡全力來克服這種痛苦的過去在她們人生中留下的陰影。同時也告訴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找回並掌控自己的人生,開啟新的生活。
那麼擁有自戀特質的母親有些什麼樣的特徵呢?讓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01
古代有「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的故事,現在有「媽媽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讚美。可以說,母愛的偉大亙古流傳,影響深遠。
一個人的人生中,如果沒有母親的陪伴就會被認為是不完美的,對於女兒來說,更是如此。媽媽是女兒的榜樣,有些地方甚至有「選媳婦先看丈母娘」的習俗。
媽媽對女兒的影響在人生中也確實深遠,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傳給女兒,有一些是傳承著美好的品質,有一些卻讓人痛苦、心碎。
比如:為什么女兒總是覺得沒有人愛?又總是不自信?為什麼很多女人對自己的外貌總有著偏執般的追求?
答案很可能就來自於媽媽身上一種叫自戀的特質。
什麼是自戀呢?卡瑞爾在書中告訴我們,自戀指的就是目中無人,過分專注於自我。在《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裡,把自戀描述成為一種人格障礙,包含為兩種心理特徵,一種是情感的匱乏,另一種則是強烈的自我關注。
所謂情感的匱乏,就是指母親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待和願望,並給予孩子過度保護和溺愛,讓孩子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而這並不是為了孩子考慮,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比如當你跟你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後,你的媽媽會說:「你真是太讓我丟臉了。」這個時候她考慮的不是你失去愛人有多痛苦,而是她會不會丟掉臉面的問題。
而強烈的自我關注,則是指母親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切的行為,都是以自己的感受為評判的中心,換句話說,她就是家裡的女王,一切都得聽她的。
對著自戀的媽媽來說,她會控制女兒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她把女兒視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她會對女兒十分的嚴苛,並會對女兒有過度的關注,同時也會要求女兒必須按照媽媽的想法去做事。她沒有把女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外在的人,而是當成了自己的延伸,就像是年輕時候的自己。
02
不過,生活中,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一些自戀特質,只要不過分,那就是正常的,並不要恐慌或者害怕。
在生活中,自戀型母親的身上會表現出9種特質,包括它們在母女互動關係中的呈現方式。
第一種、對自身的重要性有不切實際的理解。
比如誇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使自己顯得高人一等,總覺得自己做的什麼事情都是對的,總希望別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種母親只談論自己和跟自己有關的事情,從來不會詢問女兒對她的看法。
第二種、專注於名利、才華、美貌還有理想愛情的幻想。
這類母親相信她的家政工作會通過她那些有名無的客戶的力量給她帶來廣泛的讚譽。
第三種、相信只有那些地位高的或者社會名流才配得上和自己一起。
這樣的母親如果帶家人一起出去吃飯,會像對待個人王國裡的農奴一樣對待服務生。
第四種、需要過度的崇拜。
這種母親希望她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你的讚美、感激和恭維,你要讚美她做的飯菜很美味,她選的東西非常有品位,只有這樣,她才會滿足。
第五種、覺得自己享有特權,比如不理性地期望自己受到特別優厚的對待,希望別人自動遵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這樣的母親覺得自己特別重要,做什麼事情都要走「貴賓通道。」
第六種、慣於進行人際關係上的剝削,只結交對自己有用的人,沒用的就避而遠之。
比如有位媽媽在談論她的朋友時,說得都是她們能夠為自己做什麼,而不是什麼友誼、品行。她有一位多年好友被診斷出得了紅斑狼瘡,她馬上就結束了這段友誼,因為她怕這位朋友有求於她。
第七種、缺少同情心,不願意了解或者認同別人的感覺和需要,對女兒說的任何事情,都會立即重述一邊,指出講這件事情的「正確」方式,語氣裡是慢慢的批評或鄙視。
第八種、常常嫉妒別人,或者覺得別人嫉妒她,這個別人包括了自己的女兒。她會說她沒有女性朋友是因為大多數的女人都嫉妒她。
第九種、表現出傲慢、目中無人的行為或態度。
這樣的母親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比那些家庭條件不壞的孩子優秀得多,不應該和他們一起玩兒,因為大多數人配不上她衣著考究的孩子。
這九種特徵是自戀型母親通常會擁有的,她們會向女兒施加壓力,希望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成為自己的延伸。即使女兒不斷地取悅媽媽,仍然得不到自戀型母親的欣賞。因為她一定會告訴你,你做得還不夠好,你應該更努力。畢竟要挑毛病,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
03
自戀型母親的內心是空洞的,她無法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愛、尊重,她的內心也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在自戀媽媽影響下的女兒一般會出現兩種狀態:要麼和媽媽一樣喜歡控制他人;要麼和媽媽不一樣,喜歡討好他人;同時也會出現四種人格障礙,它們分別是:
第一種,為什麼我總覺得沒人愛我。
當一個女孩總是覺得周圍的人都不愛自己,總是感到孤獨,覺得他們對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進行的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接受情感的系統出了問題,或者說被媽媽控制的時間太長了。
說完第一種,我們來說說第二種,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自卑是很多女人身上都會有的特質,即使她們在同齡人中已經足夠優秀,也會常常覺得自己有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屠呦呦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上的致辭就十分的謙卑,幾乎把所有的貢獻都說沒了。積極點來說,她這是謙虛,但過分的謙虛就是自卑。
第三種是為什麼我經常覺得空虛。
如果一個女孩子經常感到內心空洞,生活無聊,不知道該幹什麼,那就是還沒有找到做事情的意義,老是在為證明給別人看的事情而努力,而不是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付出。
說完前面三種,心裡是不是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呢?那我們來看看最後一種,為什麼我總是不自信。
不自信是因為很少真正地證明過自己,要麼是你選擇的事情從來都不是自己喜歡的,要麼就是你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缺乏自主精神。
如果你在這四個方面有特別強烈的感受的話,這時候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因為你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或者是你接受愛的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否則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被這個自戀的媽媽控制的時間太長了。
作者在書中指出了女兒和自戀型母親相處中有十根「刺」會一直橫亙在中間,它們分別是:
自戀型母親身邊成長的女兒常常想得到愛、注意和讚許,但卻從來沒辦法取悅自己的母親。
2、自戀型母親更在意這點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這件事對女兒來說感覺如何。
3、嫉妒。
4、媽媽不會支持女兒進行健康的自我表達,尤其是當這些表達和她自己的需要相衝突,或威脅到她的時候。
5、在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得圍著她轉。
6、母親沒有同情心。
7、母親沒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8、媽媽愛挑毛病,指責別人。
9、把你當朋友對待,而不是女兒。
10、在媽媽面前沒有界限,沒有隱私。
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被這些「毒刺」刺傷過,它們會讓你無法發展出安全感和自信心,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找不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