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媽媽的9個特質:你也有這樣的媽媽嗎?

2020-12-23 陶子姐姐談情感

「母親」這個詞,天生就帶著褒義,它蘊含著世界上最偉大、最不容置疑的愛。

特別是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角色要比父親重要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可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有母愛,她們在愛著孩子的同時,也正以「愛」的名義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就是一位深受母親傷害的孩子,在她的記憶中沒有母親的香水味,也沒有母親觸碰自己皮膚的感覺,甚至連母親在廚房唱歌的聲音都沒有。

雖然她一次次地試圖用好女孩的心態來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對母親所有的指責都照單全收,卻仍然無能為力。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這種情感的缺失其實是母性自戀導致的結果時,那些記憶的殘片才開始被整合起來。

她開始結合自身的真切感受和內心的苦苦掙扎,直面自己的痛苦,把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慢慢地療愈自己。

最後,卡瑞爾把自己回到童年的靈魂傷痛之旅和28年來和成百上千位飽受母親折磨的女兒們的訪談經歷,寫進了書籍《母愛的羈絆》中。希望能夠幫助其他女兒了解到,那些痛苦的童年感覺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她們的錯。

書中詳細地講述了她們深受母親虐待的種種悲慘遭遇,並拼盡全力來克服這種痛苦的過去在她們人生中留下的陰影。同時也告訴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找回並掌控自己的人生,開啟新的生活。

那麼擁有自戀特質的母親有些什麼樣的特徵呢?讓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01

古代有「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的故事,現在有「媽媽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讚美。可以說,母愛的偉大亙古流傳,影響深遠。

一個人的人生中,如果沒有母親的陪伴就會被認為是不完美的,對於女兒來說,更是如此。媽媽是女兒的榜樣,有些地方甚至有「選媳婦先看丈母娘」的習俗。

媽媽對女兒的影響在人生中也確實深遠,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傳給女兒,有一些是傳承著美好的品質,有一些卻讓人痛苦、心碎。

比如:為什么女兒總是覺得沒有人愛?又總是不自信?為什麼很多女人對自己的外貌總有著偏執般的追求?

答案很可能就來自於媽媽身上一種叫自戀的特質。

什麼是自戀呢?卡瑞爾在書中告訴我們,自戀指的就是目中無人,過分專注於自我。在《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裡,把自戀描述成為一種人格障礙,包含為兩種心理特徵,一種是情感的匱乏,另一種則是強烈的自我關注。

所謂情感的匱乏,就是指母親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待和願望,並給予孩子過度保護和溺愛,讓孩子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而這並不是為了孩子考慮,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比如當你跟你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後,你的媽媽會說:「你真是太讓我丟臉了。」這個時候她考慮的不是你失去愛人有多痛苦,而是她會不會丟掉臉面的問題。

而強烈的自我關注,則是指母親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切的行為,都是以自己的感受為評判的中心,換句話說,她就是家裡的女王,一切都得聽她的。

對著自戀的媽媽來說,她會控制女兒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她把女兒視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她會對女兒十分的嚴苛,並會對女兒有過度的關注,同時也會要求女兒必須按照媽媽的想法去做事。她沒有把女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外在的人,而是當成了自己的延伸,就像是年輕時候的自己。

02

不過,生活中,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一些自戀特質,只要不過分,那就是正常的,並不要恐慌或者害怕。

在生活中,自戀型母親的身上會表現出9種特質,包括它們在母女互動關係中的呈現方式。

第一種、對自身的重要性有不切實際的理解。

比如誇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使自己顯得高人一等,總覺得自己做的什麼事情都是對的,總希望別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種母親只談論自己和跟自己有關的事情,從來不會詢問女兒對她的看法。

第二種、專注於名利、才華、美貌還有理想愛情的幻想。

這類母親相信她的家政工作會通過她那些有名無的客戶的力量給她帶來廣泛的讚譽。

第三種、相信只有那些地位高的或者社會名流才配得上和自己一起。

這樣的母親如果帶家人一起出去吃飯,會像對待個人王國裡的農奴一樣對待服務生。

第四種、需要過度的崇拜。

這種母親希望她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你的讚美、感激和恭維,你要讚美她做的飯菜很美味,她選的東西非常有品位,只有這樣,她才會滿足。

第五種、覺得自己享有特權,比如不理性地期望自己受到特別優厚的對待,希望別人自動遵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這樣的母親覺得自己特別重要,做什麼事情都要走「貴賓通道。」

第六種、慣於進行人際關係上的剝削,只結交對自己有用的人,沒用的就避而遠之。

比如有位媽媽在談論她的朋友時,說得都是她們能夠為自己做什麼,而不是什麼友誼、品行。她有一位多年好友被診斷出得了紅斑狼瘡,她馬上就結束了這段友誼,因為她怕這位朋友有求於她。

第七種、缺少同情心,不願意了解或者認同別人的感覺和需要,對女兒說的任何事情,都會立即重述一邊,指出講這件事情的「正確」方式,語氣裡是慢慢的批評或鄙視。

第八種、常常嫉妒別人,或者覺得別人嫉妒她,這個別人包括了自己的女兒。她會說她沒有女性朋友是因為大多數的女人都嫉妒她。

第九種、表現出傲慢、目中無人的行為或態度。

這樣的母親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比那些家庭條件不壞的孩子優秀得多,不應該和他們一起玩兒,因為大多數人配不上她衣著考究的孩子。

這九種特徵是自戀型母親通常會擁有的,她們會向女兒施加壓力,希望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成為自己的延伸。即使女兒不斷地取悅媽媽,仍然得不到自戀型母親的欣賞。因為她一定會告訴你,你做得還不夠好,你應該更努力。畢竟要挑毛病,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

03

自戀型母親的內心是空洞的,她無法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愛、尊重,她的內心也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在自戀媽媽影響下的女兒一般會出現兩種狀態:要麼和媽媽一樣喜歡控制他人;要麼和媽媽不一樣,喜歡討好他人;同時也會出現四種人格障礙,它們分別是:

第一種,為什麼我總覺得沒人愛我。

當一個女孩總是覺得周圍的人都不愛自己,總是感到孤獨,覺得他們對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進行的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接受情感的系統出了問題,或者說被媽媽控制的時間太長了。

說完第一種,我們來說說第二種,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自卑是很多女人身上都會有的特質,即使她們在同齡人中已經足夠優秀,也會常常覺得自己有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屠呦呦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上的致辭就十分的謙卑,幾乎把所有的貢獻都說沒了。積極點來說,她這是謙虛,但過分的謙虛就是自卑。

第三種是為什麼我經常覺得空虛。

如果一個女孩子經常感到內心空洞,生活無聊,不知道該幹什麼,那就是還沒有找到做事情的意義,老是在為證明給別人看的事情而努力,而不是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付出。

說完前面三種,心裡是不是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呢?那我們來看看最後一種,為什麼我總是不自信。

不自信是因為很少真正地證明過自己,要麼是你選擇的事情從來都不是自己喜歡的,要麼就是你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缺乏自主精神。

如果你在這四個方面有特別強烈的感受的話,這時候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因為你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或者是你接受愛的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否則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被這個自戀的媽媽控制的時間太長了。

作者在書中指出了女兒和自戀型母親相處中有十根「刺」會一直橫亙在中間,它們分別是:

自戀型母親身邊成長的女兒常常想得到愛、注意和讚許,但卻從來沒辦法取悅自己的母親。

2、自戀型母親更在意這點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這件事對女兒來說感覺如何。

3、嫉妒。

4、媽媽不會支持女兒進行健康的自我表達,尤其是當這些表達和她自己的需要相衝突,或威脅到她的時候。

5、在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得圍著她轉。

6、母親沒有同情心。

7、母親沒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8、媽媽愛挑毛病,指責別人。

9、把你當朋友對待,而不是女兒。

10、在媽媽面前沒有界限,沒有隱私。

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被這些「毒刺」刺傷過,它們會讓你無法發展出安全感和自信心,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相關焦點

  • 自戀媽媽的9個特質—讀《母愛的羈絆》(1)
    媽媽對女兒的影響確實深遠,她們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會不自覺地傳給女兒,有一些是傳承著美好的品質,有一些卻讓人痛苦、心碎。比如,為什麼有人總是覺得沒有人愛自己?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為什麼很多女人對自己的外貌總有著偏執般的追求?答案很可能來自於媽媽身上一種叫自戀的特質。什麼是自戀呢?卡瑞爾在書中告訴我們,自戀指的就是目中無人,過分專注於自我。
  • 「我討厭媽媽,卻成為了第二個她」|代際中的自戀循環
    想理清母親對你的影響嗎?「測一測你與母親的關係」1、為什麼看似完美的妮娜,總是給人一種缺少生命力的感覺?從她跟媽媽的互動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影片的開始,她們關係看起來十分親近。媽媽稱呼妮娜為寶貝女兒,每天叫她起床、為她穿衣服,關心她的工作,給她加油打氣。
  • 「媽媽,我做得還不夠好嗎」
    生活中,如果朋友經常照鏡子,我們也會開玩笑說他「自戀」,這種自戀特質,是人之常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這樣。連媽媽的問候,她也想到了。「你過得好嗎?你今天幹了些什麼」她這樣自導自演。教育孩子是個複雜的工程。自戀媽媽的女兒,其探索之路更顯艱難。因為從小接受的就是錯誤的示範,她們很可能不由自主地將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用於對待孩子,也有一些新媽媽,走了另一極端,無條件地給予孩子那些自己沒得到過的東西。這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正確的做法是要擔起母親的責任,重視孩子的感受。多麗14歲的女兒,在商店裡偷東西,被逮個正著。
  • 養育女孩,警惕「自戀型」母愛,成為女兒人生路上的羈絆
    朋友蘭藍曾在半夜發信息跟我吐苦水,她說自己今年34歲了,但媽媽依然事無巨細地照顧,從她吃什麼、每樣菜吃多少,到認識什麼人、是否能跟對方交朋友,甚至連生孩子都為她計劃好了。可問題是她是個獨身主義者,根本就不想找對象。每次為此事和媽媽爭吵,她媽媽一開口便是:「我說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她真的很希望媽媽能停下來,認真聽聽自己說了什麼。
  • 媽媽該如何與女兒相處?「讀懂孩子的心」系列:母愛的羈絆
    >這些可能是因為媽媽有自戀的特質。很多家裡的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第二個特質是她專注於對成功、權力、才華、美貌、愛情的幻想。我觀察到很多家庭裡,最能帶著孩子報班的不是爸爸,而是媽媽。媽媽會不遺餘力地騎個電單車,帶著孩子,一天跑五六個班。媽媽覺得不能失敗,一定要出人頭地。
  • 《美少年學社》正式開學,魏尊你這麼自戀你媽媽知道嗎?!
    《美少年學社》正式開學   魏尊你這麼自戀你媽媽知道嗎
  • 著急上趕娶個媽寶女,一見傾心嫁個自戀男
    但是在情感中自戀的人,如果著急上趕娶個媽寶女,一見傾心嫁個自戀男,曾想過她/他總是太自戀,憑什麼讓人喜歡你。禾火心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朋友畢佳非常喜歡她的男朋友,很寵男朋友,因為男朋友是一個獨生子,家裡比較有錢,畢佳也很喜歡照顧男朋友的生活,總是喜歡操控,把男朋友安排的好好的,但是突然間畢佳發現男朋友與他人相處的越來越好,哪怕是他的男同事,畢佳總是不明白,你變得不再花時間陪我,我成天把你的生活照顧好,你為什麼出賣我?
  • 自戀媽媽們,讀讀這本書 |《母愛的羈絆》
    ,母親有「自戀特質」,似乎這事兒才跟你有關。但母性自戀,以及相關的家庭互動,背後涉及很多重要的社會文化問題。作者關注的,主要是自戀母親及其育兒方式對後代的影響,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技巧。而當家裡的母親具有自戀特質的時候,家庭等級結構對女兒施加了另一重壓力,女兒遭受的雙重剝削,可能在尚未成年的時候就開始了。
  •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時間匆匆,自戀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兒也做了媽媽,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伴隨著令人陶醉的興奮感和對未來的想像,但同時也有可能被持續不斷的恐懼和焦慮所籠罩。因為,她們會擔心自己像媽媽一樣,讓孩子成為情感上的孤兒,或是用其他方式不小心傷害到孩子。對教育孩子心存恐懼和害怕是正常的,畢竟什麼職業都有崗前培訓,唯有父母這一「職業」沒有辦法培訓。
  • 自戀型母親的羈絆
    什麼是自戀?自戀的人,活的像個太陽。認為身邊的人都應該像行星圍繞著自己轉,認為自己是特別的,應該享有特權,特別對待。本篇討論的是自戀的母親帶給女兒的因果羈絆。目的是為了建立自我理解,自我信任,自我關愛。特質一:不承認孩子的感受,會把女兒看成自己的附屬品,不承認女兒是個獨立的個體。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強加給孩子。
  • 女兒和媽媽在一起的10個幸福瞬間!好溫馨,說的是你嗎?
    好友說:「女兒就像我的小閨蜜一樣,我們既是母女又是朋友,我們有好多的悄悄話也有好多甜蜜幸福的時光!」。女兒和媽媽在一起的10個幸福瞬間,每一個場景回想起來都很暖!家有女兒的你,是不是也正在經歷呢?從女兒出生,到看著她慢慢長大,會抱抱、親親,說「媽媽,我愛你!」,就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好親密。2、一起做美食、吃美食。從一開始的輔食,美味小零食,再到舌尖上的美食,只為滿足女兒挑食的小嘴巴和胃。然後她懂事了、大了,我們可以一起做美食,吃美食,享受美食帶來的愜意時光,做個吃貨也不錯。
  • 擊敗自戀型人格,做有愛的母親
    想像一下,一個事事聽取母親意見的人有一天突然自由了,她自己遇到事情能拿定主意嗎?恐怕真的讓她做主的時候,她也本能的想去問問母親。失去接受愛的能力也是這個意思,長期得不到真正的關愛,就會失去這種能力。②即使自己做的再好也還是不滿意。曾經我工作的單位就有這樣一位女孩,她二十七歲就已經是公司的市場部總監了。從她接手市場部以來,業績一路飆升。
  • 自戀分很多種,你有嗎?從古希臘神話「那喀索斯」說起
    以致他最後憔悴而死(也有記載說溺亡),成為水仙花神。所以在西方文化裡,水仙的花語是「自戀」;「那喀索斯」這個名字也成了自戀者的代名詞。在現在,人們用「自戀」形容心中沒有他人、自私、愛操縱他人的人。在平時的交談中,這些人要麼只顧自己說話,要麼經常在你還沒講完的時候就打斷你,迫不及待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願意承認別人的想法,甚至刻意避免與人意見一致,想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更不會自省,喜歡把錯誤歸咎給別人。
  • 1-9歲,孩子從與媽媽糾纏不清到不想見到媽媽,你會失落嗎?
    9歲。這時,媽媽們不妨給自己放個假,把孩子交給其他家人代了照看。也請媽媽們離開後,就千萬不要「放心不下」,如果你再次出現,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害怕:因為他沒想到媽媽也有這麼嚴肅的時候,雖然以前也有過,但他還太小,沒放在心上;困惑:這還是那個熟悉的媽媽嗎?
  • 會嚇跑男生的女性特質TOP5!
    雖然說戀愛是要等緣分,不過女生的性格特質也會非常影響你的戀愛運啊!雖然不是說要做到完美100分的好女孩才能擁有愛情,不過確實有些特質會令男生感到卻步~ 以起來看看哪些特質會影響吧!
  • 「自戀母親」給女兒帶來的傷害,該如何結束,答案全在這裡
    作為自戀母親的女兒,你會發現,你永遠無法取悅你的母親。舉個例子吧,8歲的珍妮弗有一次和媽媽逛街,看見媽媽對一個錢包愛不釋手。可是錢包太貴,媽媽沒捨得買。於是珍妮弗就省下了好幾個星期的午飯錢,買下了那個奢華的錢包。想把它當作聖誕節的禮物送給媽媽。以此來得到媽媽的愛和讚揚。她想像著媽媽收到錢包時的驚喜。
  • 好媽媽的5個標準,你佔了幾條?
    媽媽和孩子,是世界上最天然緊密聯繫的關係,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一個溫暖可靠的存在。本文列舉了5種好媽媽特質,擁有3個以上特質的媽媽,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幸福呀!不向孩子說爸爸壞話的媽媽父母吵架,是孩子最害怕看到的事,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建議父母吵架儘量避開孩子。
  • 媽媽,你何時才肯放過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的孩子,別再摧殘寶寶了
    她家的獨生女兒,去年大學畢業想去國外發展,她媽擔心女孩出去不安全,沒同意準備給她在國內找個工作;趕巧,女兒大學時交了個男朋友,家是農村的,也讓這個媽硬是給拆散了,這下可有「好日子」過了!找了很多工作,女兒以各種理由拒絕;不是在家裡打遊戲,就是出去酒吧、歌廳,經常夜不歸宿。她媽只要讓她找工作她就和她媽吵鬧:「你不是不讓我出國嗎?好,你有錢你就養著我吧!我為什麼要上班?
  • 影后詠梅遭「婚變」含淚傾訴:「媽,我什麼都聽你的,結果比你還慘!」
    就這樣,大學畢業後,我成了一名會計。 媽媽說,我只有你了,你一定要嫁個好人家。 就這樣,我去了婚戀市場,認識了丈夫。
  • 《母愛的羈絆》:五點,教你如何擺脫自戀型母親帶給你的傷害
    擁有一個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母親,對於孩子簡直就是一種傷害。《母愛的羈絆》這本書,是作者通過自己臨床中遇到的無數個實踐案例,寫出來的自戀型母親和女兒之間存在的問題。並給予了分析和解決方法。值得慶幸的是,麥克布萊德寫這本書時,儘管羈絆她的母親害怕女兒會在書中說她是個壞媽媽,但還是對她給予了支持和祝福。01.擁有自戀型人格的母親,給予子女的往往不是愛,而是傷害母愛一直是這個世界上永恆的主題,我們常常歌頌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