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做得還不夠好嗎」

2020-08-26 桑桑木


各位朋友,提到媽媽,你會想到什麼?是操勞的身影,還是甜蜜的嘮叨?估計大多數人想到媽媽,應該是無盡的思念和感激。

然而,確實有些兒女,成人後,面對母親,依然困惑糾結。科瑞爾·麥克布萊德博士就是這樣。

麥克布萊德博士,是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有28年的心理諮詢經驗。

雖然是心理專家,可她仍找不到一本書來解釋自己媽媽的冷漠失職。為了填補這種空白,她苦心研究,終於寫出《母愛的羈絆》這本書。



可貴的是,在這本書裡,麥克布萊德博士還找到了母親舉止扭曲的深層原因——這些媽媽具有嚴重自戀的心理問題。

就是說,有些媽媽之所以舉止扭曲,是因為她們內心嚴重自戀。

這個觀點聽起來有些獨特,但卻是有依據的。麥克布萊德博士花了十幾年時間,研究自戀家長對孩子影響,而且已成功解決許多案例。

比如,書中一位媽媽因為丈夫和女兒很親密,便覺得自己被丈夫忽視了。丈夫和女兒在院子裡種花時,她便朝他們扔石頭。

這位媽媽就是典型的自戀媽媽,她絲毫不顧為人母的立場,不懂得照顧女兒的情感需求,只想所有人都關注自己。女兒和丈夫的親密相處,讓她感到嫉妒。她認為那是女兒奪取了丈夫對自己的關注,所以,才做出扔石頭那樣讓人費解的幼稚舉動。

再來說自戀,「自戀」這個詞源於希臘神話中那喀索斯的故事。那喀索斯愛上了自己的模樣,沉迷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終注視著影子憔悴死去。



漢語裡,「自戀」指過分地自我崇拜,過分關心自己是否完美的一種心理狀態。

生活中,如果朋友經常照鏡子,我們也會開玩笑說他「自戀」,這種自戀特質,是人之常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這樣。



相比之下,書中媽媽的自戀都是嚴重的人格障礙,使女兒受到深重的羈絆。

女兒長大後,該如何衝破母愛的羈絆,邁向健康的人生呢?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那些自戀媽媽和她們的女兒,從中獲得啟發和力量吧。


一、認識自戀的媽媽,才能理解自己的不幸

孩子的生命來自媽媽。從小,孩子本能地依從媽媽,無條件接納媽媽的一切。她們模仿媽媽的言行,渴望獲得媽媽的認可讚賞。就算是自戀媽媽那些毫無道理的批評打擊,女兒們也會深信不疑。雖然一些女兒長大後變得成熟理智,但她們還是經常情緒低落,缺乏自信。

麥克布萊德博士發現,這些女性情緒衰弱,缺少自信的根源在於她們的媽媽。通常,她們的媽媽內心非常自戀,只關注自己,在感情上極度貧瘠,無法給女兒提供充足的愛和支持。

但若要卸掉負面情緒的重擔,首先就要回過頭來,理解自戀的媽媽。

自戀的媽媽,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女兒的情感,不會安慰體諒女兒。她們輕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漠視女兒,重則為了突出自己,獲得關注,不惜深深傷害女兒。

比如,書中有這樣一對母女。女兒莎倫第三次結婚時,非常害怕告訴父母。當她鼓足勇氣說出這個消息時,媽媽說:「我可以在金氏世界紀錄上留名了,我有一個女兒,卻有三個女婿。」當莎倫對著麥克布萊德博士說出這件事時,她哭了整整一個鐘頭,身為心理醫生的麥克布萊德博士也忍不住一起掉淚。

可見這位媽媽多麼自戀自私,絲毫不體諒女兒的脆弱,她不僅沒有去愛護支持女兒,反而深深地將女兒刺痛。

內心嚴重自戀的媽媽們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其中,有兩種極端典型的形式,分別是事必躬親型和心不在焉型。

事必躬親的媽媽忽視女兒的需要和天性,控制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書中一位媽媽因為不中意準女婿,費盡心機想拆散女兒和未婚夫。她跑到準女婿工作的地方散步他的壞話,企圖這些話傳到女兒那裡,讓女兒自動分手。

這位自戀媽媽,過於幹涉女兒的生活。當女兒的男朋友不合自己的心意,她考慮的不是女兒的感受和需求,而只顧自己的好惡,才做出那樣荒唐的舉動。

另一方面,心不在焉的媽媽舉手投足間向孩子傳遞出這樣的信號:你不重要,媽媽心裡盛不下你。情況嚴重的,甚至任由孩子食不果腹,住在陰冷潮溼、髒亂差的地方。

書中有這樣一個女孩,10歲的瑪德琳,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媽媽從不給她做飯。一家人從沒圍坐在桌前一起吃飯。一天,瑪德琳為媽媽做了義大利麵。她端好飯菜,招呼媽媽吃飯,卻得到媽媽的冷漠回應。媽媽正在節食,而且不餓。於是,她吃完自己那份後,又扮演媽媽,用媽媽的盤子接著吃。連媽媽的問候,她也想到了。「你過得好嗎?你今天幹了些什麼」她這樣自導自演。



媽媽對女兒的照顧,不僅毫不領情,反而視作理所應當。女兒只好扮演媽媽和自己互動,填補情感需求。這位媽媽毫不考慮女兒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需求,沒有一句鼓勵和誇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是位不折不扣的自戀媽媽。

此外,自戀媽媽還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自戀媽媽通過疾病來奪取女兒的關注。她假裝心臟病發作,打電話讓正在上班的女兒趕回來。有的沉溺菸酒,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向孩子索取關心照顧。還有的毫無顧忌地向年幼的女兒傾訴垃圾情感,談論成人話題。

儘管自戀的方式多樣,但女兒受到的傷害卻驚人地相似。她們在不安中長大,擔心遭到遺棄。她們過於敏感,缺乏自信,和異性的關係總不順利。

她們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總在今後的歲月幻想能重溫母愛。

就像60歲的貝蒂說:「我曾經哭著進入夢鄉,希望能有個給我做一鍋湯的好媽媽。」



受自戀媽媽毒害的女兒,有的長大後名利雙收。但在她們的內心,情感的空缺依然難以填補。


二、直面情感困境,才能重拾自尊自信

認識自戀媽媽的面孔,是為了擺脫那些有害的羈絆。如果能找到媽媽的自戀在自己身上結的惡果,準確把握其中的因果聯繫,就能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信心。

麥克布萊德博士歸納了兩種典型的女孩。她們被自戀地媽媽毒害很深。

她們在事業方面存在兩極分化的傾向,分別是高成就型和自我破壞型。

如果一位自戀媽媽同時撫養兩個女兒,兩個女兒可能承擔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位說:我會讓你們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價值。然後她成為優等生,完美主義者或工作狂魔。另一位則低頭認輸,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達不到要求。她成為後進生,產生一種持續終生的破壞力。

高成就的女孩外表光鮮強大,可實際上就算成就不凡,內心也不會滿意。她們從不肯定自己,總認定自己一無是處。就像麥克布萊德博士,雖然事業成功,但還是無法認可自己。



自我破壞的女孩則把憤怒發洩到自己身上,主動破壞自己。她以自己的方式證明:看到了吧,事實證明我沒法成為你期待的那種人。

書中一位女孩說:「我漫無目標,也許我是想趁來得及,找到一種給媽媽留下深刻印象的方式。」她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終究一事無成。

雖然這兩種女孩選擇了截然相反的生活,但她們的心理問題卻如出一轍。她們都內化了這樣一條信息:我的價值取決於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是怎樣的人。即,成就大於人格。

那又是什麼,讓她們的選擇差得如此之大呢?成功女孩生活中有過一個特殊的角色,可能是奶奶、姨媽、爸爸或其他親戚,幫她抵抗媽媽的惡劣影響。

麥克布萊德和妹妹就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姐妹倆離開了外婆的時候,妹妹還小。外婆是位慈愛的長者,給姐姐帶來鼓勵和支持。妹妹則錯過了這段寶貴難得的情感,經歷了姐姐不曾有過的掙扎,最終妥協,走向了自我破壞的道路。

如果說,努力工作,可以掩蓋一定的感情問題。那麼,在婚戀方面,這些女兒們的問題就暴露無遺。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一個無條件愛自己的媽媽。自戀媽媽的女兒,由於從未得到過,尤其渴望填補這份感情空白。

不幸的是,很多女兒長大後都用不健康的戀愛關係來填補。她們認為,愛意味著別人能為你做什麼,或者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從而建立起一方依賴另一方的關係。

依賴型的人單方面依賴男人,缺少自我。前面講到的,自我破壞型女孩更容易單方面依賴男人。

被依賴型的人常常無意識地尋找那些需要照顧的男人。她們認為,一個依賴她的男人是不會拋棄她的。高成就動機型的女性,更容易這樣選擇。

依賴和被依賴的關係既不健康,也不會讓人滿意,不是以失敗收場,就是以痛苦告終。

希望幻滅,也有很多女人選擇自我封閉或獨身。

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的戀愛關係以後。自戀媽媽的女兒往往把自己描述成「次品」或「破損商品」,陷入惡性循環。

「成就高於人格」的價值取向經由自戀媽媽,從小內化女兒心中,讓她們無法面對真實的感受和情緒。她們要麼用成績掩蓋內心的空洞,要麼乾脆任憑空洞將自己吞沒。另一反面,「自己不值得被愛」的魔咒控制著她們在戀愛中的行為,麻痺漠視情感的相處模式讓她們感到熟悉安全,也使她們的情路格外艱辛。


三、掙脫母愛羈絆治癒自己,才能邁向新生

要直面自己的情感困境,並不容易。很多女兒成年後,忙於打理自己的瑣碎日常,即使深受負面情緒困擾,僅靠自己,也很難直面自己的情感困境。

這時,可以請心理醫生幫忙。讓她幫你找出自己問題的根源。

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安慰不幸的自己,避免媽媽犯過的錯在孩子身上重演。

首先,對待自己,要處理好情緒感受。

找回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一般需要經歷內疚、悲傷、憤怒等心理過程。

沒有什麼能比發現、接受媽媽的缺點,更讓人傷感內疚。

25歲的瑪蒂娜說,當媽媽對她好,她就會回心轉意。「也許,這一次,她真的不一樣,真的改變了呢?」但是這樣的奇蹟從未出現。

還有許多女孩早已內化這樣一條金科玉律,乖女孩不會討厭自己的媽媽。當發現媽媽的問題,就會陷入內疚。

然而這是康復路上需要突破的第一步。

31歲的羅蘭在治療中說:「為什麼重溫這一切,讓我這麼生氣?我確實吃了大虧。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很受傷、很抓狂。我為什麼一聲道歉也沒有聽到?我不想繼續治療了,我只想讓這一切趕緊結束!」

值得慶幸的是,如果你允許自己體驗憤怒,那這種憤怒是不會持久的。當感情得到重新體驗,傷痛就能從身體裡獲得釋放。

很多人都想跳過體驗情緒這一步,但這卻是最重要有效的一步。只有真正地體驗那些失落、悲傷和憤怒,才能用健康的方式重新看待自己之前的處境。

只有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才能實現情感上的獨立強大,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其次,可以依靠「內在母親」獲得情感獨立。

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要正確處理與媽媽的關係。

作為自戀媽媽的女兒,過去,你苦苦期盼媽媽滿足你的需要,但從未如願。現在,你可以依靠「內在媽媽」。有了她,你就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內在媽媽」是你自己的母性本能,是來自直覺的聲音。它會跟你說話,想要照顧你、愛你,做你的媽媽。

第一次面對自己照顧自己的想法時,許多女兒又傷心又憤怒,不過當她們接受了這些情緒,就能超越他們,獲得一種內在的力量感。

比如,當你迷茫低落的時候,問問自己,如果自己面對一個同樣迷茫的孩子,會怎樣做。相信很多人都會想,把他抱起來,給他大量的愛和關注,幫他度過困難。你就可以這樣對待自己。

當你漸漸習慣依靠「內在媽媽」,關愛自己,獲取安慰溫暖,你就會變得更加強大自信。

第三,對孩子,要擔起責任,重視她的感受。

初為人母,都希望能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是個複雜的工程。自戀媽媽的女兒,其探索之路更顯艱難。因為從小接受的就是錯誤的示範,她們很可能不由自主地將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用於對待孩子,也有一些新媽媽,走了另一極端,無條件地給予孩子那些自己沒得到過的東西。這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正確的做法是要擔起母親的責任,重視孩子的感受。

多麗14歲的女兒,在商店裡偷東西,被逮個正著。多麗無法理解自己天賦異稟的女兒怎麼會幹出這種事。顯然,她應該沿著這樣的思路去想:「女兒心裡是什麼感覺?她缺少什麼嗎?她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嗎?她這樣破壞自己的生活,到底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學會同情,解鎖孩子的感受,正確處理孩子犯的錯。

雖然許多沒有從媽媽那裡得到同情的女人,也不知道怎樣同情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我們認清媽媽的問題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學習去尊重理解孩子。

還有一些母親想把女兒當朋友。聽起來這是個很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即使女兒已經長大成人,你還是應該有母親的樣子。繼續擔起自己的責任,提供指導、同情和理解。朋友之間互惠平等,但女兒沒有義務去理解、同情你。

簡以前有一位身心失調的母親,現在是3個女兒的母親。她希望女兒幫自己克服抑鬱。女兒們每天放學回家,都得坐在媽媽身邊,聽她悲傷絕望的故事、聽她哭泣,面對醫生,她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女兒成為我的朋友,我渴望這種親密。我和我媽媽就沒有這樣的關係。這樣不對嗎?」在醫生的幫助下,簡最終改正了自己的問題,母女倆的關係很快好起來。



可見,即使受過教育,對問題有所察覺,自戀媽媽的女兒還是很難不重蹈覆轍。

撫養孩子,是不斷開闢愛的過程。願我們都能將媽媽的自戀終結在自己身上。


逝去的童年歲月無可追回。我們可以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把自己埋在被窩,感傷流淚。但天一亮,我們還是要穿上鎧甲,堅強面對生活。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愛,愛受苦的自己,愛脆弱的媽媽,愛無辜的孩子,愛身邊的陌生人。

阿格尼斯說,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並不容易,但在別的地方找到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童年的創傷不能完全消除。作為一個成年人,也要真誠勇敢地衝破自戀媽媽的羈絆。願我們都能體驗最真實的感受。願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願我們都能帶給孩子治癒一生的美好童年。

相關焦點

  • 微小說:「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嗎?」
    你好不容易才回來一次,當然得依你的意見。說吧,你想去哪裡玩?」戚徵回過神來,將欒海垂下來的額發撩到腦後,狠狠地親了一口:「別的小朋友都有家屬帶著去遊樂園,我們家的也一樣。」他將手指插入欒海的指縫,緊緊握住,「走吧!」
  •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陳卓璇引發是我站得還不夠高...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陳卓璇引發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造句大賽時間:2020-05-25 15:44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陳卓璇引發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造句大賽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
  • 「我老公跟別的女生聊天稱自己單身,是我做得不夠好嗎」「不是」
    最近,有一位女士憂心忡忡地對我說:「我和老公結婚五年了,可是最近我發現他跟別的女生聊天的時候稱自己是單身,還說想要找女朋友。他是想背叛我嗎,還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總而言之,男人需要放鬆需要舒適需要新鮮感需要激情,還需要有持續吸引他的美,如果妻子沒提供這些,那就怪不得男人出去曖昧了。於是這位女士就陷入了這樣一個漩渦,她一直在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一直在考慮自己有哪些不足,甚至產生了自卑和自我懷疑,覺得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讓老公有了別的心思。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無論我多麼努力,爸爸都認為我做得不夠好」
    希望也可以幫到你——我的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排名前幾。也沒有參加高考,直接保送211大學。但說出來,很多人都表示不相信——其實我是一個心中不自信的人。每次有人給我鮮花給我掌聲,我都會想到哪裡做得不夠好。這樣真的很累。
  • 「四夠」教育育兒,看看我們哪點做得還不夠?
    所以我常常教身邊父母一個簡單的方法。比如說寶寶奶奶喝到一半,那你的正面的語言要怎麼說,過去我們遇到的場景,不要再睡啦,趕快起來喝奶奶;那我們不要把它改成什麼詢問句:寶貝啊,你還想喝奶奶嗎?寶貝,你喝飽了嗎?你想睡覺了嗎?然後加一個正面的語言:哇,媽媽這裡的奶奶很好喝,你喝飽了沒?這個都是屬於正面的。那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孩子寫作業寫功課確實是有他的困難。
  • 佛山裁掉NBA扣籃王 格林:或許我做得還不夠好
    格林:或許我做得不夠好  昨天已經和隊友道別  周五,佛山嶺南體育館,對遼寧隊的比賽又是一場硬戰。但是在這個夜晚,球迷將再也看不到格林力拔山河氣蓋世的扣籃。昨天下午,這位昔日的NBA扣籃王已經與隊友進行了道別。  雖然從加盟到離開,格林呆在佛山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是這個城市還是為格林留下了不少值得珍惜的回憶。
  • 「我不夠好」,是一種癮
    我的家境比較差,別人知道了會嘲笑我。我長得有點發胖,穿什麼都不如別人好看。……一個體驗到「我不夠好」的人,能找出自己的很多不好來。你覺得自己是個窮人嗎?看你跟誰比。你覺得自己學歷高嗎?也得看跟誰比。你覺得自己懶嗎?得看標準是什麼。
  • 綜藝《我就是演員》,李汶翰表演得不夠好,不夠細膩
    李汶翰雖然表演得不夠好不夠細膩,很大程度上都沒有打開自我,但是代表了一種群體在這個情景下會有的狀態。所以雖然表演得不夠好,但是我沒得出戲而且可以共情。 我覺得評委點評已經網絡輿論太過簡略和踩一捧一,李誠儒老師後來說的那一段沒有餓過的話進一步增強了「餓」的狹隘性。
  •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是什麼梗?陳卓璇被指情商低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昨天更新的創造營,小夥伴們看了嗎,昨天排名第二名的陳卓璇現場喊話創3的贊助商們,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這句話現在被...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昨天更新的創造營,小夥伴們看了嗎,昨天排名第二名的陳卓璇現場喊話創3的贊助商們,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
  •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出圈,玩家借梗造句玩出新花樣
    學員陳卓璇小姐姐,目前成績排名第二,然而身邊的小夥伴們都接到商務廣告,可是實力搶眼的她至今卻沒有拍過,在拿下第二的好成績之後,小姐姐就沉不住氣了,在節目中向贊助商發問:「是我站的還不夠高嗎?節目播出後,「是我站的不夠高嗎」這句話很快就被頂上了熱搜,在全網瘋狂刷屏,各路吃瓜網友紛紛趕來,以「其實還有一件事,我一直特別不明白,就是,但是迄今為止,所以我很想問問金主爸爸們」這個句式,進行了一場玩梗造句大賽,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最會玩段子的遊戲玩家,一起來看看。飯圈的網友,得不到愛豆的翻牌,用的是「是我站得不夠高嗎?
  • 「媽媽,我長得很醜嗎?」這位媽媽的回答火了
    沒過多久,她跑到廚房問我:「媽媽,我是不是長得很醜?」很不解女兒為何會有這樣問。女兒說:「奶奶說我醜,說新髮型不好看,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醜?」看著女兒委屈的模樣,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她。我思考了一下,決定要認真對待這件事。
  • 碩士媽媽:「我的孩子成績不好,但他孝順,還燒得一手好菜」
    不知有多少高學歷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幾欲崩潰」,感慨自己兩口子當初上學時都是學霸,怎麼生下來孩子卻是個學渣。可老天就是這麼愛開玩笑,媽媽碩士畢業,爸爸海歸博士,兒子自己也積極主動,可成績就是上不去。一個班上37個人,他的成績每每在三十名左右徘徊,最好的一次也才勉強進入前20,都還不夠中間數。愁嗎?當然愁,我和孩子他爸有一段時間連工作都沒新幹,每天就是不停商量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
  • 孩子表現不夠好,我很焦慮,怎麼辦?
    我自己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正承受著大寶幼小銜接的壓力和焦慮,小寶還需要時時陪伴照顧的壓力,作為一個融合了老師 如果我的孩子表現得不夠好,我選擇收回指責。去回溯,我對孩子的身教言傳如何?我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能達到我自己的要求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相信,家庭氛圍、身教,大於言傳。
  •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是什麼梗,玩家借梗造句玩出新花樣
    是我站得還不夠高嗎是什麼梗,玩家借梗造句玩出新花樣 自《創造營2020》開播以來,力圖成為能量女團的
  • 馬英九知錯:我確實做得不夠
    臺灣中時新聞網昨天刊登評論文章稱,日前在島內統派知名人士王曉波教授追思會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承認,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這點我確實做得不夠,讓你(王曉波)為難了」。文章稱,馬英九豈止做得不夠。如今回過頭看,輕易棄守這一思想陣地是馬英九8年「執政」的最大敗筆之一。
  • 心理學解讀:做全職媽媽好嗎?
    全職媽媽必須是照顧自己的子女。全職媽媽可以分為三類:全職富媽媽、全職中產媽媽及全職窮媽媽。提到全職媽媽,我們會發現自己大腦會冒出一些影像出來,一個媽媽一個人在家忙家務忙孩子不停歇或者是家裡有保姆照應生活,大部分時間逛街,敷面膜,帶娃或者跟老公要錢爭吵不斷。02什麼要做全職媽媽?
  • 溫家寶: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 希望諒解和寬恕
    新華社發  溫家寶在北京市社區同群眾座談 徵求對政府工作的意見  這些年我為人民群眾做了一些好事,辦了一些實事,但不足以報答人民群眾對我的培養和恩情。我雖然盡力了,但總覺得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心裡感到愧疚,時時自責,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和寬恕。
  • 溫家寶:如果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 望人民諒解
    這些年來,如果說做了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那都是人民信任、理解和支持的結果,都應該歸功於人民。如果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好,那是由於我個人的能力所限,希望得到人民的諒解。(記者侯豔)
  • 因為過得還不夠好,所以想要和你一起努力
    可能是那個原因吧,從小,因為家境不怎麼好,所以比同一個班同一個水平的同學的生活,我有一點自卑。那時候,因為寫日記寫得認真有趣,經常被語文老師誇獎並且在班上閱讀,所以我總是堅持每天都把日記寫滿了一整頁,期待哪一天再次被誇獎的時候。
  • 不完美媽媽丨雖然我不是完美媽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好媽媽
    我怕自己沒長大、我怕自己不夠好、我怕不會帶孩子、我怕經濟實力不允許、我怕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我怕孩子過著跟我一樣的生活、我怕......我怕我做不了一個好媽媽。老公一直鼓勵我說,女人有天然的做母親的能力,做了媽媽自然會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媽媽,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當了媽媽之後你會明白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