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首富深陷600億債務泥潭:旗下票據出現違約 已被限制高消費

2020-12-12 北京時間財經

身家300億。

近日,上海清算所公告顯示,中融新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融新大」)2018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未足額償付利息及回售部分本金。根據公告,本期債券發行金額10 億元,期限為2+2年,本期應償付回售本金金額3.5億元,利息7500萬元,實付利息4869萬元。據財新網,公司未足額償付利息及回售部分本金,該期債券正式違約。

對此,中融新大表示,受疫情衝擊,公司能源化工板塊和物流清潔能源板塊生產經營活動在產供銷等多方面受嚴重影響,應收帳款周期被迫拉長,運營維護、安保成本持續攀升,經營性現金流遭階段性重創。同時,受去產能、降槓桿及再融資渠道不暢等影響,公司近年來融資性現金流持續淨流出,直接淨融資規模大幅下降。

對於「再融資渠道不暢」的原因,中融新大方面告訴時間財經:「中融新大在2017年、2018年集中發債較多,但隨著國家和山東省對債券市場管理控制更嚴格,公司2019年沒有再發債,企業經營通過間接融資比較多。盤子已經拉的較大的情況下,不便於再擴大債務規模。」

中融新大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有息負債合計 380.37 億元,旗下共11支債券,已到期3支。值得注意的是,除2016年發行3支已到期的債券外,其在2017年、2018年發行的7支債券,所募集的85億元已全部償還公司的有息負債。

一個月前,中融新大曾因打「擦邊球」被質疑票據違約。2020年來第一次涉及票據兌付違約的問題。3月2日,上海清算所公告稱,「3月2日是中融新大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的付息日,但截至3月2日,未收到中融新大集團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資金。」

就在當日,中融新大公告表示,應公司要求,該債券主承銷商恆豐銀行於兌付日前的2月27日召開「18中融新大MTN001」持有人會議,約定該債券2020年度利息的支付方式由上清所的場內支付變更為場外支付,該議案獲得了14位債券持有人的一致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據多家媒體此前報導,中融新大將該期債券的付息和兌付轉為場外兌付,主要是為了和投資人協商降低利息,「原來的發行利率7%-8%,和投資人協商後降為3%-4%,有利於降低我們的融資成本。」

中融新大負責人彼時表示,「債券持有人認可該種兌付方式不構成違約。」而對此,上清所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此次中融新大更改支付方式,上清所此前並不知情,直到最後兌付日,才收到其支付方式的變更指令。按正常償息程序,兌付日之前,發行人將償息資金劃付給上清所託管帳戶,再由上清所在兌付日分別支付給債券持有人。上清所作為債券託管人,按照相關規定,收取付息總額的萬分之0.35作為服務費。

「這種行為不算違約,《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期票據登記託管結算業務的公告》規定,上清所為中期票據提供代理付息及兌付服務,但相關規定業務規則均未禁止將中期票據的付息方式變更為場外支付。中融新大的行為屬於協商方案解決,具體就看能不能達成協議、解決方案能不能執行,且相關方不追究公司違約責任的話,就不算違約。」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汪高峰律師向時間財經表示。

不過,北京京安律師事務所張越律師認為,兌付違約通常指按照協議約定到期未兌付的債權。在兌付到期前場外達成的約定,應當視為合同變更,債務人應按新的約定履行。但是如果是到期後的和解,應當認定屬於債務違約。

針對2018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兌付進度,中融新大品牌公關部相關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具體償兌債完成進度並不清楚,但公司正積極跟投資者和投行溝通,會按程序早日完成兌付。

負債600億

官網顯示,中融新大成立於2003年,以能源化工、金融投資、物流清潔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四大業務為主,下設山東焦化集團、山東物流集團等多家權屬公司,現有員工1.2萬餘人,為山東省民營企業第8位。

圖源:中融新大集團官網

近年來,中融新大在債券市場風波不斷。2018年7月,中融新大旗下債券「18新大02」盤中大跌72%被臨時停牌。而在此之前,其發行的「15魯焦01」和「15魯焦02」兩隻債券也出現大幅度下跌。對此,中融新大曾表示,公司債券被惡意做空。2019年12月5日,「17中融新大MTN001」再次閃崩,跌幅一度達到80.21%,隨後牽扯出其15億元規模的「18新大03」是否按規定回售的問題。

受此影響,中融新大信用評級不斷被下調。2019年6月25日,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中融新大主體評級由AAA調整為AA+。「公司受 2018 年下半年負面輿情影響,存在融資環境、訴訟糾紛等方面的不利變化,且綜合考慮利潤穩定性和礦產資源開發進度,聯合信用將公司主體及債項評級進行了調整。」中融新大在公告中如是解釋了其主體評級下調的原因。次日,中融新大董事長王清濤所持中融新大21.9億元全部股權遭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凍結期限至2022年6月25日。

2019年9月,標普將中融新大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以及公司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美債從「B」下調至「CCC+」重大風險級。2個月後,標普公司再將中融新大評級從CCC+降至CCC-,列入高違約風險評級觀察。按標普準則,CCC-屬於「破產且恢復希望渺茫」。

彼時,據標普評級報告,中融新大在6個月內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違約或債務重組問題,「尤其在2020年4月19日之前,這家企業面臨數次債券付息壓力,且現金流問題突出。」

對於償債資金來源,中融新大曾在2019年半年報中表示,償債資金主要來源於公司日常經營所產生的現金流,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逐步擴大,公司利潤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從而為債券本息的償付提供保障。此外,中融新大也公布了償債應急保障方案,「必要時可以通過流動資產變現來補充償債資金。」

根據財務報告,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融新大資產總計1535.86億元,總負債609.05億元,淨利潤13.42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21.71億元,降幅達38.19%。

此外,該公司資產受限情況佔較大比重。2019年6月末,中融新大及子公司股權、貨幣、土地、房屋、礦產、碼頭等36項資產處於「抵押」狀態,總計受限資產帳面值約209億元。其間接和直接持有控股子公司股權受限情況48家,均為100%質押,且全部為貸款質押。

半年被執行15次

在此背景下,中融新大的債務糾紛問題也頻繁顯現。據天眼查提供的數據,2019年7月15日至2020年3月23日,中融新大先後15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標的共9.28億元。

「債務主要來自公司對子公司等企業擔保後出現的連帶責任,債務糾紛集中在近半年出現,是因為當時投資也集中了在一個時間段內。對於債務糾紛,我們會按法律程序走。」前述中融新大公關人員對時間財經表示。

自2015年起,中融新大頻繁布局金融投資。2015年12月,中融新大以7.55億元獲得晉城銀行14.29%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正式進軍金融業。根據官網,中融新大目前已參股廈門國際銀行、廈門農商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銀行和保險公司。

圖源:中融新大集團官網

持續擴張後,2018年中融新大董事長王清濤以31億美元財富,登上《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成為青島首富。2019年胡潤百富榜顯示,青島共14人上榜,5人來自中融新大,王清濤再次以300億元財富值成為「青島首富」。

但大力投資金融板塊沒有給予中融新大可觀的財務回報。據公司2019年半年報,在上半年集團350億元營收中,能源化工貢獻102.8億元,佔比29.33%;物流清潔能源貢獻247.7億元,佔比70.67%。金融投資與礦產資源收入貢獻均為零。

圖源:中融新大2019年半年報

此外,因債務糾紛不斷,王清濤分別在2019年7月和2020年3月兩次被下發限制高消費令。2020年3月5日,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文件顯示,申請人威海齊東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申請執行中融新大單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因中融新大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王清濤被限制高消費。

「對於公司與威海齊東民間資本的糾紛我不是很清楚,董事長之前沒有外出是因為疫情。但他也談到現在不是不想外出,是因為受到高消費限制,還希望能早點解除。」中融新大方面對時間財經表示。(北京時間財經 武竹一)

相關焦點

  • 新光集團深陷債務泥潭 5家信託公司連累其中
    來源:證券時報網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光集團」)正深陷債務泥潭。其中,牽扯北方信託的2億元貸款本金能否收回尚不得而知。「這是幾年前的通道業務,因合同保密條款約定,有關資金方及資產方的相關信息不便透露。」相關知情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 新光集團違約債務滾至84億,昔日浙江女首富「步步驚心」
    此外,新光集團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已被重慶高院輪候凍結。與此同時,新光集團深陷債務泥潭,多筆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因該集團董事長為昔日浙江女首富周曉光,其違約風波飽受關注。對於新光集團來說,如何解決高達84億元的逾期債務,成為當下最棘手的難題。
  • 6億債務已還近4億,羅永浩不再被限制高消費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 曹德偉)9 月 23 日晚,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稱,自己 6 個億的債務已還了快 4 個億。9 月 24 日,現代快報記者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已沒有與羅永浩相關的執行信息。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也向記者證實,之前將羅永浩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的一起案件,羅永浩已履行完畢,欠的錢是真的還了。
  • 6億元債務已還清4億!羅永浩不再被限制高消費
    9月24日消息,在23日晚舉辦的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羅永浩表示其始於2018年年底的6個億債務已還清4個億。此前,羅永浩曾因欠江蘇辰陽電子有限公司370萬元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費人員名單。經人民法院報與丹陽法院核實,該案在執行過程中達成執行和解,在今年6月份已經全部履行完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目前也查詢不到與羅永浩相關的執行信息。
  • 丹東港再成老賴:負債464億,69億債務違約,49億資產被查封
    丹東港60多億元債券違約備受關注,而就在3月1日,丹東港方面就其債務違約發布公告稱,正在與潛在重組投資方淺談債務重組方案。但並未提及「老賴」一事。而相應地,丹東港法定代表人黃梅雨也被列入老賴名錄,被限制消費。早在去年3月15日,據上海清算所官網顯示,丹東港集團發布公告。
  • 泰山會大佬遭「限高」,千億新華聯陷債務泥潭
    實際上,今年3月以來,新華聯控股多隻債券違約,共計逾期本金23.6億元,最終亞太財產保險股權被拍賣,也是迫不得已。從去年底開始,關於新華聯的負面消息不斷,新華聯控股背後的大佬傅軍也是頻頻登上頭條。就在前幾日,由於債務違約,新華聯控股及傅軍都被開出了限制消費令。
  • 海航董事長陳峰被限制高消費
    海航董事長陳峰被限制高消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海航集團接到的類似訴訟並不在少數,但這是第一次法人被限制高消費。陳峰還能坐海航的商務艙嗎?根據法院的限制消費令規定,被限制的消費行為包括:一是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二是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三是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四是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 浙江女首富的危機:新光集團百億債務違約 牽扯中信、光大多家信託...
    1月5日,新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st新光發布了一則其與全資子公司的部分債務逾期的公告。本報記者發現,在其公布的債權單位中,中信信託、光大信託赫然在列。一位投資者在互動問答平臺向st新光提問為何公司借錢到期不還,是否被控股股東掏空,st新光回復稱,由於受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尚未歸還的影響,公司發生債務逾期。公開資料顯示,st新光於2008年8月8日上市,控股股東為新光集團,董事長是浙江女首富周曉光。目前,新光集團的官方網站已無法打開。
  • 280億票據詐騙!「西北最大地煉」土崩瓦解,寧夏首富身陷囹圄
    01280億票據詐騙8月24日,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塔集團」)及孫珩超等犯票據詐騙一案。《小債看市》注意到,寶塔集團債務危機爆發於2018年5月,彼時寶塔財務公司承兌的大量匯票出現到期無法兌現現象。
  • 海航董事長陳峰被限制高消費,禁止乘坐飛機
    法院表示,發出這一指令,是源於2020年8月13日立案執行申請人柴靖申請執行海航集團合同糾紛一案,因海航集團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法院依照規定限制公司及法人代表高消費。
  • 海航董事長被限制高消費,包括禁止乘坐自家飛機
    法院表示,發出這一指令,是源於2020年8月13日立案執行申請人柴靖申請執行海航集團合同糾紛一案,因海航集團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法院依照規定限制公司及法人代表高消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海航集團接到的類似訴訟並不在少數,但這是第一次法人被限制高消費。
  • 海航集團被執行信息已達12條!董事長陳峰被限制高消費
    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海南海易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償還原告柴某借款本金36975元及該款利息,被告海航集團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9月15日,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也向海航集團發出限制消費令。
  • 「京城一哥」深陷債務泥潭 首開股份面臨去槓桿降負債大考
    來源:投資者網原標題:「京城一哥」深陷債務泥潭 首開股份面臨去槓桿降負債大考11月10日,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開股份」,600376.SH)交出了一份銷售「成績單」。回顧2020年,首開股份出現盈利下滑的態勢,不僅如此,因前期加速擴張導致公司身背重債,公司因此出現資金鍊緊張、對外擔保、「三道紅線」越線等一系列問題。在北京房地產企業中有「京城一哥」之稱的首開股份,正面臨一道道亟需解決的難題。
  • 涉284億票據詐騙案 曾經的寧夏首富身陷囹圄
    8月24日,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的孫珩超,已是284億元票據詐騙案的被告。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以來,寶塔集團開始出現大規模虧損時,孫珩超正處於高光時期。在2014年和2016年,孫珩超曾兩度榮登胡潤富豪榜成為寧夏「首富」。2018年胡潤百富榜顯示,孫珩超身家達到155億元。
  • 280億票據驚天大案!寧夏前首富徹底"涼了"
    公訴機關指控,2013年以來,寶塔集團開始出現大規模虧損2014至2018年,寶塔集團已連續5年入圍500強榜單,且排名一直保持上升趨勢,分別為第385名、345名、322名、318名、306名。此外,寶塔集團旗下擁有多家產業集團公司,以及1家A股上市公司寶塔實業。
  • 浙江女首富危機42天,200億債務30億已違約,稱在做需要面對的事
    9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發行總額20億元,票面利率6.5%的「15新光01」 債券出現逾期。同日,發行金額為10億元「17新光控股CP001」 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也於9月25日到期。上海清算所稱,僅收到部分本金及全額利息資金。構成實質性違約。
  • 超100億債務違約、股票"爆倉"...中信國安集團,全面崩塌
    1000億債務壓頂,中信國安(000839,股吧)集團的危局還在繼續。12月16日,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國安集團」)公告稱,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6中信國安MTN002」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 華晨集團被申請破產重組,債務違約會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在被供應商申請破產重整後,華晨汽車確認債務違約。11月16日,華晨汽車集團發布公告稱,目前華晨汽車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作為「華晨寶馬」的母公司,這家聞名全國的車企如今掰手指一算,竟然有高達1328億的債務!
  • 海隆控股(01623):交換要約屆滿 票據違約
    年到期1.65億美元票據,截至交換屆滿期限,公司已收到的於交換要約中所提交的現有票據本金總額低於接納條件中要求的80%最低接納金額。因此,交換要約未完成及已屆滿。現有票據於2020年6月22日到期。如之前所公布,除現已屆滿的交換要約之外,公司於2020年票據到期日並無可替代的融資途徑償還現有票據,此舉已構成現有票據項下的違約事件。從而,該情況導致了對2022年票據(股份代號:40001)交叉違約。於2022年票據項下觸發的該違約事件不會自動導致加速到期。
  • 290億特大票據詐騙案!大學教授創業成首富,最後被兒子坑了?
    金額巨大的寶塔系票據詐騙案自浮出水面後就一直備受關注,不單因為涉案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和被告人的特殊身份也有關係。被告人寶塔集團實控人孫衍超曾經兩次登上寧夏首富的寶座,還創辦了銀川大學並擔任校長,並且撰寫過多部法學書籍。可以說這位首富不單單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一位精通法律知識的企業家。但如今卻深陷票據詐騙案之中,明知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