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貝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是出自劉祁《歸潛志》的一句話,用來形容那個年代讀書人壯志未酬,十年努力只等待科舉中考的心路歷程。
而現代我們也多用「十年寒窗苦讀」來形容應試教育下學生們承受的壓力,經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上大學,聽上去是一個非常勵志、振奮人心、跌宕起伏的過程,其實不然,當今社會下「十年寒窗苦讀」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為什麼說「十年寒窗苦讀」並不值得炫耀?「十年」這個數據是來自於古時候,古人大多從六七歲開始啟蒙教育,十六七歲科舉中舉,經歷十年在讀書這條路上闖出了名堂,那時候環境特殊,讀書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被稱為「十年寒窗」。
1)現在要從小學算起,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不用復讀順利考上大學也是12年的學習時間,所以並不是真正的10年寒窗。
2)而且當今社會的環境和古時候可不一樣了,孩子們在溫暖舒適的教室裡讀書,而且只要好好學習家裡家外不需要擔心任何事,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從這一點上看,現在的學生讀書也算不上「寒窗」。
3)再從具體數據上看,19年我國高中階段入學率已經達到了89.5%,100個人中有接近90個人都能接受高中教育,而這裡說的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高、中專幾個類別,所以大眾眼中有一定難度的高中教育普及度也是非常高的。
高等教育入學率在51.6%左右,也就是說100個人中有一半人會接受高等教育。
這兩項數據表明,上高中上大學都沒有那麼難,成為一個普遍的事情,也就稱不上是「寒窗苦讀」了,畢竟每個人都經歷著。
「十年寒窗」成為普遍事情,「社會價值」變成重要事情近日「丁真」這個名字被各大網絡平臺提起,一個普通的藏族小夥憑藉帥氣的面龐在網絡上爆紅,隨後被各大娛樂公司、網絡直播公司盯上,想要藉助他的熱度大賺一筆。
大眾都知道丁真紅了,可能會成為網紅甚至是明星,沒想到的是丁真竟進入了國企,成為了理塘微型博物館一名正式員工,原以為只是一時熱度,沒想到因為帥氣的面龐進入了國企,這一結果也讓丁真備受爭議。
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小學都沒上完的普通人,憑藉一張帥臉就進了國企,這對於那些寒窗苦讀十年的莘莘學子公平嗎?」
現在本科畢業的大學生想找一個安穩的工作都很難,大多只能去從事房地產、保險、理財這種壓力很大的銷售工作,本科生亦是如此,更別說大專生了,大多進入工廠做起了基層工作。
但幾乎沒上過學的丁真卻「輕而易舉」的進入了國企,這對大學畢業還在摸爬滾打的人來說公平嗎?
世界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十年寒窗苦讀」這個概念,我在上面也解釋過了,它從稀有變為普通,再加上環境的改變,也沒有「苦」這個說法了。
其次再說一下丁真,很多人覺得丁真憑藉帥氣進入國企不公平,其實這就是社會價值的體現,現在的丁真對於理塘存在著絕對的社會價值,丁真的家鄉需要其推動旅遊事業發展,所以說相對十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生,丁真對於甘孜州的價值明顯更高。
最後說一下所謂的公平,你想要大學生的公平,但你可知道丁真生活的艱苦環境,並不允許他去讀書,所以你的起點也許就是他心中嚮往的終點,只不過丁真幸運一些被發現了他的價值,所以說沒什麼絕對的公平。
筆者想說:
上面說了這麼多絕對不是貶低「十年寒窗苦讀」這個概念,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所有學習階段,學好專業知識,依舊是值得驕傲的事。
「學習和高考」也仍是貧苦家庭孩子改變生活的唯一捷徑,只不過十年寒窗並不會給你什麼,還需在讀書過程中發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價值升華,才能更好的利用讀書這個點去改變命運,創造利益。
你覺得「十年寒窗苦讀」的價值低於一張「帥氣的臉」嗎?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