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知識份子就備受國家重視,尤其是近代以來,促進了國家的革新和前進,中國大地裡各個歷史階段的知識份子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知識份子在以自己獨有的能力為這個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但是大家看到標題或許會奇怪?現在大學生不都是爛大街了麼,怎麼會才有5%,接下來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這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2017年中國大陸大學生總數,從數據表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大約有1.15億人是大學生,如果按一半比例拋去專科生的話,本科生就有5000多萬人,而目前中國有接近14億人,按比例目前本科大學生佔全國總人口的3.5%,即使加上專科生,目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僅僅佔總人口的比例為7.8%左右,所以大學生你值得驕傲!
那麼為什麼現在人們總是說「大學生太多了」「大學生都爛大街了」,我覺得是因為如下的幾個原因,願意和大家共享
一、你身處的環境並不是最真實客觀環境,人容易受到身邊社會環境的影響
當你身處在一二線大城市時,身邊的本科大學生肯定會多如牛毛,因為人往高處走,高學歷人才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這樣比較有發展的前途,機會也更多,而另一邊,當你身處在西部落後的貧困山區時,你會發現大學生會時大熊貓般的存在,可謂鳳毛麟角,這樣會產生一個「環境差」
二、你被媒體的「擬態環境」所影響
在新聞傳播界,有一個專有名字叫「擬態環境」意思就是說你所接觸的環境,是由媒體給你傳遞的信息構成的,而你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環境,但恰恰這時媒體「把關」之後的環境,現在的「大學生」可是媒體的熱愛詞,因為大學生就代表著流量,所以當你每天接受的信息就是「大學生難就業」「大學生又創新高」「大學生畢業就失業」這樣的報到時,你就誤以為真
三、網絡話語權
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目前中國的網絡話語權都掌握在高學歷的手上,他們自然代表著自身群體說話,所以就會很自然的在「說話」時加入自身群體的影子,而那些低學歷的群體,就沒有話語權,沒有發聲渠道,他們就被忽視了
雖然現在時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但是,別人的「麥克風」或許聲音傳得更遠更廣聽的更清楚,而大部分群體的「麥克風」卻只能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能聽見,甚至有「斷電」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要說大學生沒用,大學生爛大街等論調,大學生依然是7%的群體,依然是大公司的最愛招聘的一群人,依然是建設祖國最堅強的力量,依然是民族的驕傲!
當然,在這裡筆者並沒有歧視低學歷的意思,只想為大家澄清一個誤區!尊重大學生,尊重知識,也許每個人的學歷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絕對沒有貴賤之別,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每個人都值得驕傲,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讓身邊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