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所有的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所以會對孩子要求嚴格一些,可是有時候,父母的心雖然是好的,但是表達愛的方式未必是合適的,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關於十幾歲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事。
11歲的男孩小飛,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即將進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學生。他的父母在他5歲的時候離婚了,他被判給了媽媽,於是媽媽帶著他從四川老家來到寧波打工,他就在寧波的學校做插班生。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是外來的學生,為了不讓班級裡的同學瞧不起他,他非常努力的學習,即使是成績不好的時候,也保持在班級的前五名。
媽媽也是對小飛給給予了厚望,所以平時對他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所以小飛一旦做錯事,都會受到懲罰。這一天晚上小飛因為玩了半個小時的手機,被媽媽發現以後就罰他跪了兩個多小時,於是11歲的小飛就實施了自己的出走,於是在第二天,趁媽媽出去上班以後,留下了一封信就離開了家。
信上的大致內容是說,自己要出去放鬆一下,會有人收留他,並且自己知道自己是、累贅,自己讓媽媽生氣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自己走了,但是背了書包,會好好學習的,還會搜集素材寫作文,希望媽媽不要來找自己,還說感謝媽媽這些年對自己的照顧,自己走了也減輕了媽媽的負擔了......
即使是離家出走,也能從留下來的信中看出,小飛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可是信上的「累贅」等字樣,也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這真的是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形容嗎?
小飛媽媽看到信以後意識到了孩子離家出走了,於是趕緊報警,好在發現的及時,小飛又因為沒有找到通往火車站的車被及時找了回來,才沒有釀成悲劇。
小飛的這次離家出走事件,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縮影。大部分家庭都是家長工作很忙,基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孩子有的時候會有一些習慣並不那麼好,所以家長看到後也會很生氣,可是教育孩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因此越看孩子越不順眼,一些脾氣急的家長可能還會打罵孩子。
停止暴力行為
作為家長一定要停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不管是語言暴力還是肢體的暴力,都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雙重的打擊!有一部分家長不捨得打孩子,因為覺得打孩子「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可是有時候,孩子犯錯了確實也忍不住想要責備,於是就會選擇用語言暴力懲罰孩子。說孩子是自己的累贅,甚至一些更難聽的話,想到什麼說什麼。
這看起來好像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殊不知這樣不但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傷孩子自尊,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一些孩子因為長期遭受語言暴力,自暴自棄,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停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
和孩子做朋友
想要成為合格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因為每個人都願意和自己的朋友講心裡話,所以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這樣才能夠更加理性直觀的看出孩子的哪些地方有問題需要改正,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給出建議,正確引導,孩子也更加願意去接受這樣的溝通方式,對孩子改正錯誤有好處。
總結
有些人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有些人卻用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所以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停止一切對孩子的暴力行為,讓孩子能夠在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快樂成長!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看法,你小時候有遭受過來自最親的人的語言暴力或者其它方式的暴力行為嗎?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