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在中山大學召開(圖)

2021-01-10 佛教在線


合影留念

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0年3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與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聯合舉辦的「中國宗教人類學的回顧與前瞻」——首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在中山大學圓滿舉行。五十多位學者齊聚一堂,一起見證了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學術活動。

會議開幕式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院長、人類學系主任麻國慶教授主持,中山大學常務副書記梁慶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金澤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文史哲學部工作室處長韋莉莉蒞臨會議。

整個會議由八個板塊組成,分別是:本土概念與宗教人類學;海外研究與宗教人類學;區域歷史視野中的宗教信仰;民間信仰(宗教)與漢人社會;當代藏區的多元宗教傳統;多元族群視野中的宗教信仰;基督教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視野中的伊斯蘭教。

本土概念與宗教人類學版塊中,與會專家就中國宗教人類學的相關理論問題發表演講。這一版塊的文章都關注對於中國宗教的整體性考量。不管是從宏觀入手,還是從微觀入手,都體現了對中國宗教狀況進行整體性研究的期望。需指出的是,這些文章都試圖找出一種解釋中國宗教的方式,而不是借鑑西方宗教人類學的已有理論。

海外研究與宗教人類學版塊中,既有對不同民族的傳統和儀式的研究,也有方法論的討論。這一版塊的文章都是中國學者對域外田野的研究成果。這些報告不僅為大家帶來了很多知識,也帶來了不少方法論上的反思,更需指出的是,中國宗教人類學學者試圖通過對中國宗教模式的研究,為世界宗教人類學的研究提供養料。

區域歷史視野中的宗教信仰版塊中,學者們介紹了不同歷史地區的不同信仰。民間信仰與漢人社會版塊中,學者們多角度地探討了獨具特色的漢人社會宗教信仰,不僅從宗教儀式、結構、身份認同等層面入手,而且還將西方宗教理論與中國信仰實踐巧妙地結合,由此為中國宗教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並對西方宗教理論進行了補充。

當代藏區的多元宗教傳統版塊中,各個學者從不同側面對藏族地區的宗教信仰進行了研究,打破了先前人們所認為的藏族地區信仰單一的觀念,體現了藏族地區信仰的特點以及多樣化。

基督教與當代中國社會版塊中,學者們就豐富的基督教實證調查,對中國社會中的基督教現狀進行了研究;多元視野中的宗教信仰版塊與人類學視野中的伊斯蘭教版塊,也提供了大量新的材料和理論探討。

3月14日下午5點,論壇舉行了閉幕式。與會學者對本次論壇進行評議,並對第二屆的召開提出建議。最後,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領導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領導致謝辭,會議圓滿結束。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暨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順利舉行
    佛教在線訊 2020年12月5日,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暨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南京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及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雲南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等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近20位資深專家學者和年輕學人參會
  • 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華僑大學召開
    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華僑大學召開
  • 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肖海明執掌粵博 前掌門魏峻博士已赴復旦任教
    9月7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博物館官方網站了解到,9月4日下午,中山大學宗教人類學博士肖海明被正式任命為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而自2012年起開始擔任廣東省博物館館長的魏峻「魏博士」,已赴上海復旦大學任教。
  • 【20190308·人類學】楊秋月,常小竹:人類學與都市文明——第十七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會議綜述
    本屆高級論壇由上海師範大學與人類學高級論壇聯合主辦,由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和賀州學院承辦,來自弗羅裡達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海內外4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學術期刊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與會學者圍繞都市空間、社區參與、新移民、城鎮化、都市民俗、都市音樂等子議題展開交流探討。2018年10月7日,著名人類學家喬健先生在臺北逝世。
  • 首屆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醫養健康高層論壇在湖南召開
    「首屆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醫養健康高層論壇」在湖南舉辦佛教在線湖南訊 2020年12月18-20日,「首屆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醫養健康高層論壇」在湖南汨羅普德文化園文化大講堂成功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筱筠、汨羅市道教協會會長、普德大廟住持趙冬陽、汨羅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周琴、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武漢長春觀住持吳誠真、國防大學國際關係教研室原主任顧德欣將軍,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衛生局原局長、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副會長陳守龍先,線裝書局出版總監寧洪先後致辭,各位專家和領導在致辭中表達了對於論壇勝利召開的祝賀,幾位專家和領導指出:本次論壇的召開
  • 首屆全國宗教學博士後論壇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辦的首屆全國宗教學博士後論壇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鄭筱筠副所長在致辭中指出,這次論壇的成功召開反映出,開展宗教研究的大學和機構越來越多,宗教學作為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在中國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優秀的年輕學者不斷湧現。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長金澤研究員主持。
  • 中山大學|第六屆網際網路人類學論壇
    2020年網際網路人類學論壇期待著申請者從人類學視角深度研究數位技術對中國人生活態度和社會關係的雙重影響,同時通過對網際網路的應用實踐進行數字考古,剖析算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反思網際網路與健康福祉的意義關聯。
  • 回顧人類學研究所2016年學術活動匯總
    秋季舉辦了吳澤霖人類學紀念講座第五講,由南京大學範可教授主講,題為「宗教暴力、恐怖主義與全球化」;       此外,我所聯合民族與發展研究中心、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舉辦了宗教研究名家系列講座共4講等。
  • 【青年學者論壇】廈門大學南強青年學者論壇│人類學與民族學系分論壇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分論壇【第一場】
  • 首屆江南文化國際論壇召開,進一步挖掘江南文化資源
    主辦方供圖2019年10月26日至27日,首屆江南文化國際論壇暨第13屆江南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外高校及研究機構共10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本屆論壇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上海師範大學聯合主辦,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和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與文學創新」團隊協辦。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在論壇開幕式上講話,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致辭,開幕式由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任小文主持。
  • 首屆湖湘肝膽健康服務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
    紅網時刻9月27日訊(通訊員 曹亞莎)9月25—26日,由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聯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主辦的「首屆湖湘肝膽健康服務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肝膽健康服務分會成立大會」在長沙順利召開。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羅宏武當選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肝膽健康服務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鄧剛、盧煥元、田秉璋、羅嘉、周樂杜、蔡立峰、戴衛東當選分會常務副理事長。
  • 宗教文化融合研究三題——以人類學的視角——王建新
    題三:宗教文化的「整體觀」與「民族志」以上用民族學、人類學研究「區」與「系」兩個概念分析說明了各民族宗教文化發生、發展及互動融合的整體格局,而用「融合」與「類型」詮釋了人類學研究的必然目標和有效路徑。
  •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網際網路宗教問題是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之一,也是宗教學界面臨的新的研究課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講話,加強網際網路宗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於2016年6月17日召開了「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 【2017212·人類學】青年學者專輯丨楊麗娟丨丨學術合作:人類學中國化的學者探索——以徐傑舜教授為例
    其中,以徐傑舜為核心之一的「人類學高級論壇」肩負著這一使命,以期將人類學中國化的推進實施在更高層次、更廣闊空間和更深遠影響,在2001年3月1日由大陸、港、澳、臺兩岸四地共22個學術機構 (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臺灣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臺灣宜蘭佛光大學人類學系、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澳門大學人文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
  • 首屆長江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河海大學召開
    近日,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首屆長江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河海大學召開。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就流域綠色發展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
  • 劉佳琪:中山大學-人類學
    專業介紹中大人類學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大人類學的特色在於它的設置參考美國高校,將考古學設在人類學系下,便於開展綜合研究。由於學校內部專業調整,人類學系下目前只設人類學與考古學兩大專業,大二專業分流。 人類學在國外,人類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在國內還比較冷門。也許很多同學與一年前的我一樣,都在疑惑:人類學到底是什麼?
  • 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
    中山大學歷史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建系初期,傅斯年、顧頡剛等學者曾在本系任教。1952年,與嶺南大學歷史系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歷史系。陳寅恪、岑仲勉、梁方仲、劉節等中國近代歷史學的開拓者們奠定了中山大學歷史系的優良學術傳統。
  • 他為人類學留下了整個花園——專訪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大鳴
    在南面入口的堂匾上,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蒼勁有力的題字「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赫然在目。在梁釗韜先生復辦中大人類學系後,人類學繫於1983年遷入馬丁堂,並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人類學研究的重鎮。作為重振華南地區人類學的踐行者,梁釗韜給中大乃至中國人類學發展留下了什麼樣的遺產?帶著這些問題,《南方》雜誌記者叩響馬丁堂的大門,尋訪梁釗韜的學生、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大鳴。
  • 「首屆漢語語彙學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本報8月1日訊7月28日至29日,由省社科院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的「首屆漢語語彙學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收到論文80餘篇,60多萬字。
  • ...前沿學術論壇在穗召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華西醫院|醫學_網易科技
    2020年12月19日,首屆器官移植前沿學術論壇在廣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