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是幼兒園小班,你們家孩子開開心心去,我們家的三天兩頭病呢?」
鄰居阿姨幫帶上幼兒園的小孫女,見到就忍不住問。
其實我家女兒剛入園的時候也感冒咳嗽,而且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免不了如此。
寶寶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需要離開小家庭,到了小「社會」裡,雖然說這是邁出的成長一大步,但是對於寶寶來說也的確有非常大的考驗。
當然以下展開敘述時,家長不要看到第一條就因噎廢食,不送孩子去幼兒園,因為,這是一道「門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跨越的「龍門」。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經歷了什麼?
首先他要克服分離焦慮。
孩子一般在三歲左右開始上幼兒園,此時孩子對於和父母分離還沒有概念。他們的認知裡看不見了,就是消失了。
所以當離開父母覺得幼兒園的時候,他的概念中就會覺得是父母消失了,同時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消失了。
在幼兒園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孩子自然會產生極大的焦慮和恐慌。
而要克服這些恐慌和焦慮,需要消耗孩子非常大的內在能量。這就會導致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的時候要脆弱。
其次,孩子多了自然傳染病毒的可能也就有了。
當孩子逐漸適應了幼兒園,開始跟小朋友們玩到一起時,就會和小朋友們有比較密切地接觸。
每個孩子在自己的成長中所接觸的環境是不同的,這就有可能在密切接觸過程中會碰到之前沒有遇到過的病毒或者是細菌。
因為孩子接觸環境比較單一,所以抵抗力也會比較弱一些,遇到新的病毒或細菌,就會容易生病。
再就是從家庭的細緻養育出來,孩子開始在集體中生活。
孩子小的時候在家都是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對照料,自然會無微不至。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在集體生活中照料,可能就不會像家庭那麼細,孩子要循序漸進地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在孩子還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之前就有可能因為照料不如在家細緻就容易生病。
尤其換季的時候,孩子運動或室內活動之間,穿衣或脫衣有可能不及時,也就容易出汗或著涼。
家長不要因噎廢食。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要學著慢慢地自立。而且健康也其實是在逐漸接觸周圍的環境,從而產生更強的抵抗力,變得更健康。
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容易生病,就不去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其實是錯過孩子成長的一個與人交往和慢慢變得更好的過程。
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先教會孩子更好地照顧自己,這其實也是教孩子自立的一個過程。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幼兒園多半疾病傳播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
讓孩子養成勤洗手,咳嗽打噴嚏,都不要對人的習慣。就能極大地減少患傳染病的機率。
2.穿衣按需。
更早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大人根據天氣和溫度來決定孩子穿什麼衣服。
但是要知道,其實孩子學會穿衣也是需要引導他學會關注自己的冷熱感受的。
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讓他慢慢關注自己的冷熱。同時引導他們學習根據感受來穿、減衣服。
這就要求家長避免出現「我媽覺得我熱」的情況。
3、水是健康之寶。
讓孩子養成按時喝水的習慣。家長可以在周末和幼兒園回家之後,以自己的行動帶孩子多喝溫熱的白開水。
正確的喝水方式並不是一次多飲,而是少飲多次。保持呼吸道溼潤,將提升寶貝對呼吸道疾病抵抗的能力。
任何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溫室裡的花朵永遠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的孩子需要成長,就要慢慢去適應,去學會如何照顧自己。
所以即使孩子在幼兒園裡比在家更容易生病,到了一定的年齡該送幼兒園還是需要選擇好的幼兒園,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成長。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本文為晨光微曉原創,獨家發布百家號,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