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幾種錯誤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娃變成軟柿子,上學後容易被欺負

2020-08-12 上官媽育兒


孩子變成「軟柿子」,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

執筆:張一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有些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卻不敢反抗,這可能是家長的一些教育行為不當造成的。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慧慧的兒子剛上幼兒園,本以為他性格很好,可以在幼兒園裡面交到很多小朋友,但是每次接他放學,會發現孩子臉上表現得有些委屈,一問才知道是受欺負了。

兒子被欺負了,慧慧當然生氣了,就找老師理論,還告訴孩子要是受欺負了告訴老師。可是只要老師不在的時候,兒子還是會被欺負,因此他也變得越來越內向。

為了搞清楚為什麼兒子總是被別的小朋友當成軟柿子捏,慧慧聯繫了老師後躲在教室外面偷偷觀察,發現孩子在小朋友們面前表現得非常老實,手裡正在玩的玩具被搶了也不知道搶回來,又不愛說話。

這時慧慧才發現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因為平常總教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相處要懂事一點,要讓著別人,不能和他們打架、不欺負別人。但她卻忘了教孩子受到欺負時要怎樣做。

相信和慧慧一樣教孩子的媽媽也有不少,教會孩子懂禮貌、不調皮是很重要,但也要教孩子自己強大。其實家長的這幾種教育行為都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變成「軟柿子」。

這幾種教育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軟柿子」

1、溺愛孩子

有些家長特別溺愛自己孩子,生怕孩子含在嘴裡化了,一直將孩子放在手心捧著。當然這樣做沒什麼不對,但當孩子犯錯之後,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會出現弊端。

孩子犯錯之後,這些家長往往會第一時間為孩子開脫,「孩子還小,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樣不僅不能教育他們,還讓他們逃避了應負的責任。

家長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導致孩子特別依賴父母,不獨立,也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守規矩,形成自高、自大、自私的性格特點。這樣是非常不討喜的,很容易受到小朋友們的孤立,也很容易挨欺負。

2、不尊重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比較強勢,認為孩子小,所以什麼事情都得聽自己的。比如不尊重孩子意見,給他們報不感興趣的興趣班,家長認為,這方面培養好了對孩子之後有好處,不學就逼著學。

可能孩子剛開始還會反抗,可發現自己的反抗根本沒有作用,就會什麼事都順從家長的意願,從而性格上可能會變得懦弱、沒有主見。懦弱的人是最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的。

3、讓孩子要「懂事」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要懂事才是好孩子,所以有時候孩子受委屈了,為了顯得自己很懂事,也會憋在心裡。

一般這類孩子的性情比較溫和、軟弱,即使被欺負也很少發脾氣,只會自己默默忍受,從而讓別人覺得他們好欺負,就會變本加厲。

另外這類孩子出於懂事,所以不懂得照顧自己的想法,常常被迫「樂於助人」,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成全別人。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一些表現可能是成為「軟柿子」前兆,或許的確正在受著欺負,要怎麼幫助孩子去改變呢?

這樣做,幫助孩子找回自己

1、經常陪伴孩子

小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是面對陌生環境時。所以平時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給足他安全感,同時多鼓勵,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有勇氣。

這樣當他們不在家人身邊的時候,能夠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與別人打成一片,而不是靠背叛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而獲得友情。

2、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當孩子犯錯或者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包庇或者直接給解決了,而是要讓他們自己面對問題,培養他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別是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一開始就劈頭蓋臉地說他們一通,而是指出錯誤,引導改正,並承擔錯誤,這樣做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獨立且責任感強的孩子會更容易受到信賴。

3、尊重孩子

即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管孩子年齡大小,都有做選擇的權利。家長應該做幫助孩子維權的角色,而不是剝奪他們權利的角色。

平時多給孩子一些主動權,讓他學會自己做決定,那麼當遇到問題或者被欺負的時候,他們才會自己權衡該怎樣做,而不是一味地遷就和示弱。

總之孩子形成的性格是怎樣的,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不要因為家長的教育而削平了孩子的鋒芒。

相關焦點

  • 這幾種父母養出的孩子,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欺負,不想娃吃虧要注意
    對父母來說,相信誰也不希望自己當成寶各種寵愛的孩子,上學後或者走向社會後會被同齡人當成「軟柿子」各種欺負。畢竟被人欺負的滋味真的很糟糕。那麼對父母而言,不希望自家娃長大後吃虧受氣,從小養育孩子時可要注意。有幾種類型的父母,他們養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欺負,父母們請自查,希望你不在其中。
  • 孩子是"軟柿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的,被欺負也不奇怪
    有一句古話叫做"柿子挑軟的捏",意思就是說性格軟弱的老好人,容易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很多父母都說,自己孩子的性格很軟,是個"軟柿子",在學校裡總是被欺負,為什麼會這樣?
  • 父母別給娃灌輸這3種思想,孩子會變得懦弱,還容易被當成軟柿子
    那個男生比我小,如果被他父母知道他欺負女同學,他會被他爸爸媽媽教訓的。梅梅聽完之後非常震驚,雖然自己曾經告訴過她要讓著小的,但是沒有想到女兒用在了這上面,這和她的意願完全相反。同時,梅梅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在家裡非常豪橫,而出了門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非常慫,性格也變得很懦弱。
  • 父母的幾種行為,孩子易被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這類孩子更容易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畢竟"軟柿子"更好捏,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建議父母把孩子的性格培養得過於軟弱,這樣的軟弱的孩子即使走上社會,也會成為吃虧的那個孩子。父母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
  • 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
    導讀: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成了「軟柿子」,多半是被家長「捏」的?
    在為人處世方面,有句話到現在為止,一直被人覺得是個真理,那就是「柿子要挑軟的捏,越是懦弱的人越好欺負」。其中尤其是小孩子,由於本身不具備任何威脅性,如果再加上性格懦弱,就會遭到別人的欺負,甚至長期被比自己小的人欺負,相信這是每個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
  • 上幼兒園易被欺負的孩子,多有這幾種「表現」,父母要重視起來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九月迎來開學季,小寶貝們終於要背上小書包開始一段新的徵程,幼兒園門口又要上演一段難捨難分的戲碼,多數父母將娃送去學校後內心忐忑不安,其實,很大程度和原生家庭有關,以下幾類孩子容易受欺負,父母要提高警惕。
  • 老老實實做人,也要講原則,不要讓孩子當軟柿子捏被欺負
    但是,在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講原則和底線的,太過「老實」,就容易被欺負,而且孩子被欺負慣了,往往步入社會和職場後也是如此,很難成功。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被欺負,被人當作軟柿子捏,教孩子學會這4招,一生受益。
  • 父母嫌棄孩子是"軟柿子",卻不知道,這就是他們一手造就的
    他們是被害者,可是他們的父母卻總是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想法,甚至嫌棄自己的孩子是"軟柿子"。但是這些家長卻沒有意識到,孩子會變成今天這幅模樣,完全是他們一手造就出來的結果。這些被稱作是"軟柿子"的孩子有很多共同點,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往往都是忍受,有的甚至是無條件的接受。
  • 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經常挨欺負,和家長3種行為有關係
    菲菲很生氣,每當兒子挨欺負了,她就會去找幼兒園老師,而且還告訴孩子,如果別人再欺負自己,一定要反抗。但是不管菲菲怎麼做,孩子仍然三天兩頭被小朋友欺負,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內向,膽子變得特別小,放學後就待在家裡,不願意出去跟別人玩。
  • 不想孩子被當軟柿子捏,家長牢記4點,將來步入社會也不被欺負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從小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善良」,不能夠欺負別人,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認真負責,培養好孩子行為規範,總有一些熊孩子喜歡欺負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叮囑有人欺負了就告訴老師和父母
  • 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是在哄孩子還是在毀孩子?幾種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哄孩子是父母必須做的事情。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鍵詞是在3~6歲,對其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家人,軟弱的性格也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尤其是以下幾種方式:1、經常強勢打壓孩子,將來在校園和工作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膽小怕事、沒有主見、討好型人格,經常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受欺負也是常見的事。
  • 老人帶娃容易出現的幾種錯誤方式
    我們針對的不是老人,而是他們帶娃的這些行為。當然了,如果父母自己也有以下行為,請多加注意。餵飯時孩子老是「被打擾」,孩子的專注力容易被破壞,上學後容易變得「注意力不集中」。習慣於「餵飯」的孩子,長大了獨立性差、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 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他的第一反應,決定了是否會被當成軟柿子
    回去後和姐姐私下商量,鑑於外甥沒有安全感,所以在找老師了解情況以及和對方家長處理妥當之後,才開始注重對外甥進行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不想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父母應教會孩子下面這3件事,越早越受益:「上學要跟同學搞好關係,不要欺負其他同學」,卻很少有人告訴孩子「你要保護好自己,不要隨便讓人欺負,被別人欺負要立即反抗」。
  • 真正毀掉孩子的,往往是父母這幾種錯誤教育方式
    家長們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可謂是亮出了十八般武藝,尤其是出生寒門的家庭,更是希望娃能一躍龍門,從此「麻雀變鳳凰」,但最終往往不過是一場空。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其實比起跨越階層的難度,真正讓孩子難以翻身的往往是父母幾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父母照書養娃,孩子上學後卻不知所措:父母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
    第一次當父母的人,沒有多少教育孩子的經驗,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容易感到緊張、手足無措。有部分父母,則會通過借鑑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解決自己育兒時遇到的難題。但是,&34;不是一個好選擇,要知道父母的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 若不想娃被人當成軟柿子,家長要教會孩子3件事,將來不容易吃虧
    可這一次,孩子生氣了,他大吼著問爸爸「憑什麼每次都要我忍受,憑什麼別人可以欺負我?難道我生來就是受氣包嗎?」顯然,這位爸爸的做法是錯誤的,爸爸的態度讓孩子很委屈。習慣性寬容壞人的孩子,長大後就可能會成為軟柿子,被人拿捏得死死的,特別吃虧。第二件:教會孩子「說不」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子不懂拒絕,特別好說話。
  • 上學後容易被欺負的3類孩子,家長需要更加留心,別讓娃被欺負
    3.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長期都會活在陰影之中校園暴力對受害者的影響可能會是終身的有這3類特徵的孩子,上學後容易被同學欺負,家長不可輕視被校園霸凌的對象其實經常固定在幾類人身上,家長們要注意,如果自己的孩子和以下情況類似,就要注意孩子的狀態,關注他的校園生活
  • 擔心孩子性格懦弱,這三種思想不要灌輸,避免成為"軟柿子"
    後來媽媽旁敲側擊的問出了原因,原來媛媛在幼兒園被一個孩子欺負了,但是卻沒有勇氣告訴老師和家長。因為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謙讓,媽媽總是告訴媛媛要讓著別人,所以被欺負時孩子也選擇不吭聲。此刻媽媽才認識到,原來孩子懦弱的性格都是來源於錯誤的教育,正是自己的育兒觀念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