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雪媽媽
做父母的,從小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善良」,不能夠欺負別人,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認真負責,培養好孩子行為規範,總有一些熊孩子喜歡欺負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叮囑有人欺負了就告訴老師和父母,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孩子被欺負後,只會選擇默默人身,長期下去被對方當作軟柿子捏,性格,學習和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有些事情靠躲是躲不掉的,家長想要孩子不被欺負,這4點一定要牢記,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性格更加自信,將來步入社會也不被欺負。
第一, 被欺負了,要學會反擊
上幼兒園之前,孩子一直處於家長的保護之中,但是上學之後,進入到小集體當中,孩子難免會遭遇被欺負的情況,一昧地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一次兩次告訴老師,可以暫時不被騷擾,但是將來上小學初中後又遇到了怎麼辦?
況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已經受到了影響,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平時我們不能夠欺負別人,這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如果有人欺負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事情,那麼你要學會勇敢的反擊。
打人是不對的,但是前提是別人打我們,那我們出於對自己的保護,反擊也是正當合理的。父母告訴孩子這些並不是教會孩子暴力,而是教會孩子基本的自我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幫助他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第二, 遠離三觀不合的人
我們做父母的,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孩子」適當吃點虧沒啥「,在孩子小的時候,教他分享自己的玩具,教他學會謙讓。但是上學之後,家長還要教會孩子」拒絕「。
誰都有喜歡的朋友,但是也有討厭的人,如果對方經常欺負人,並且有種種不太好的行為,那麼我們的孩子可以學會遠離三觀不合的人。一來是避免被欺負,二來是避免成為同樣的人。
第三, 教會孩子說「不」
總有一些人,喜歡利用別人的善良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做家長的我們要教會孩子說」不「,對於在學校或者生活中,那些讓我難堪的事情,我們可以大聲地說」不「,而不是委曲求全自己。
例如別人要抄我們的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讓我們傳答案,孩子都可以選擇拒絕。謙卑和禮讓是好的品格,但是不要盲目當好人,不然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第四,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不能這樣說
朋友孩子有次被同學欺負,哭著想回家告訴媽媽,孩子本以為能夠得到媽媽安慰,卻不想被媽媽出言針對:為什麼他欺負你不欺負別人,是不是你招惹對方了?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 ,是對孩子安全感最大的破壞。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自己傷害到了孩子。家長不應該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下意識否定自己的孩子,而是在安慰情緒的基礎上,搞清楚事情前因後果。
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做父母的不僅要呵護孩子長大,也要教會他各種能力,而學會保護自己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將來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