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第一次當父母的人,沒有多少教育孩子的經驗,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容易感到緊張、手足無措。有部分父母,則會通過借鑑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解決自己育兒時遇到的難題。但是,&34;不是一個好選擇,要知道父母的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父母照書養娃,孩子上學後卻不知所措
先來看一個例子,張先生和妻子周女士是白領上班族,平時工作很忙。有了孩子以後,夫妻兩人更是焦頭爛額。
苦於第一次當父母沒有經驗,張先生和周女士在教育孩子這方面,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他們只好購買了一些育兒書籍,照著上面的經驗教育孩子。比如給孩子看什麼早教繪本、聽哪些育兒歌曲、有問題該如何解決等等,有了&34;後,夫妻倆的育兒之路,看似順利不少。
張先生和周女士原以為,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孩子上學後卻不知所措,因為一群孩子在一起,總是有很多突發情況,這些問題書本上沒有&34;,父母也沒教過孩子。孩子在學校裡顯得有些不自在,人際溝通也不順利,甚至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父母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
現在的父母大多背著房貸車貸,工作填滿了生活,沒時間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下功夫。於是就參照一些育兒書籍,把上面成功的經驗,直接生搬硬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這種育兒方式,雖然簡單方便,但對孩子的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原因如下:
①家庭背景的差異
每個家庭的背景和經濟條件都不一樣,很多育兒書籍的觀點,基本都基於作者自身,或者是普通家庭的立場上。但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並不能給孩子書中那樣的教育條件。如書本讓父母多帶孩子去旅遊長見識,有多少父母有時間有閒錢,能做到這一點呢?
②孩子個體的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身體發育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差別。而父母以書中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現錯誤。比如有的書說孩子XX歲學走路更好,但有的孩子發育慢,腿部力量不夠,父母過早讓他們學走路,只會影響孩子的腿部發育。
③社會背景的差異
很多教育觀念都是有&34;的,父母應要與時俱進,而不是套用古板老舊的經驗教育孩子。比如現在已經是電子科技時代,孩子適當接觸網絡,對他們的成長有不少好處。但有的父母,依然視網絡為洪水猛獸,完全禁止孩子接觸網絡。
那父母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首先,尊重孩子。父母尊重孩子,可以說是教育好孩子的一個前提。父母不要擺家長的架子,不必要求孩子事事聽自己的話。而是平等溝通、友好教育,育兒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父母要懂得因材施教,性格文靜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多學習畫畫、書法等需要耐心的技能;最後,自己與時俱進。聰明的父母會與時俱進,而不是一味地抱著陳舊的觀念去教育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父母教育孩子,應不應該&34;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