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嚎啕大哭,父母冷眼旁觀:這樣的養娃方式要不得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阿呆爸 阿呆爸育兒 收錄於話題#做成長型父母49個

▲這是阿呆爸育兒的第296篇原創

文 | 多多媽

1

我認為:他們做事太草率

前些天,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他面前站著兩個大人,各自抱著自己的手臂,像看熱鬧一般,圍觀眼前的孩子又哭又鬧的。

而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孩子的父母。

兩個人既不上前扶孩子,也不著急哄孩子。這樣做法引來了網絡上很多人點讚。大不部分人都認為:

孩子當眾撒潑打滾,是在向父母示威,一定不能去哄去勸去安慰,擔心慣出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毛病,「正確的做法」是該給孩子一點顏色看一看,你哭鬧是沒用的,我們不會妥協。

我卻覺得,這到底是太年輕啊,做事太草率。

孩子是親生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已經哭的這般傷心,有什麼「深仇大恨」的,不能把孩子扶起來,給他一個擁抱,幫他擦一擦眼淚,非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冷眼、無動於衷呢?

類似的事情,前不久也發生在我一個親戚家。

上個月,我們這個城市下了雪,親戚的兒子想出去玩雪,可媽媽認為外面太冷了,擔心兒子凍感冒,現在又是有疫情的非常時期,孩子感冒發燒都比較麻煩。

於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3歲孩子的想法。

站在陽臺上,看見樓下有小朋友玩雪,3歲的娃都急哭了。

媽媽沒有去安慰,也沒有任何的回應,就是任由孩子哭,想著自己不能妥協。

她兒子越哭越傷心,最後,哭得吐了,當天晚上大發燒。

這可嚇壞了她,帶著孩子折騰去醫院。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時說了一句:

本來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你怎麼搞得這麼嚴重,還折騰到醫院來了。

親戚還有點犟脾氣,向我吐槽這個醫生只懂看病,不懂得教育孩子。

她還說:孩子哭了,怎麼也不能立馬去哄,就是哄,也得等一會的,這個方法叫延遲滿足。

2

哭鬧的背後是什麼?

我要說這個鍋「延遲滿足」不背。

延遲滿足是一個心理學實驗,曾被很多父母追捧。

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項「棉花糖實驗」,對象是一些3-6歲之間的孩子。

規則是給孩子們一人一份棉花糖,如果孩子們等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會得到另外一份棉花糖作為獎勵。

如果立刻吃掉棉花糖,或者不願意等,按鈴喊研究人員,都沒有任何的獎勵。

面對眼前的棉花糖,孩子們想盡一切辦法「抗拒」棉花糖,可最後,只有20%的孩子忍住了,沒有吃掉棉花糖,得到了額外的獎勵。

研究人員對這些孩子追蹤了18年後發現,那些自我延遲能力滿足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事業更成功。

於是,「延遲滿足」被父母們紛紛效仿,認為只要延遲滿足孩子,對孩子的未來會更好。

當孩子有了需求,要吃什麼食物,要買什麼玩具,哭了鬧了,會刻意讓孩子這些需求「飛一會」,因為心裡篤定,延遲滿足會養出更有出息的孩子。

其實,父母們是完全誤解了延遲滿足。

「棉花糖」實驗的延遲滿足,選擇權在於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延遲。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寫道:

父母的故意不滿足孩子, 讓孩子處在「得不到」的恐懼中,一旦有一點好處,迫不及待地消費掉。

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哭鬧就是不聽話,不講理。

當孩子哭了,鬧了,心裡想的是,不能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任性,讓哭鬧變成孩子要挾父母的工具。

其實,父母真的想多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內心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建立,哭鬧只是一種尋求幫助的信號,並非是手段。

父母的不回應,不搭理,是「以暴制暴」,養出一個低我價值感,自卑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賴的人,他們的難過和傷心,自己的父母都看不到,他們認為別人更不會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遭遇。

3

要回應,不要讓家成絕境

孩子因年齡受限,在完成不了一些事情,或者想要得到什麼東西時,或者生氣難過時,都會用哭鬧來表達,這是正常的情緒表達。

並非如一些父母臆想的是孩子的手段,小小年紀,心智都未成熟,沒有能力去「耍心眼」。

但面對孩子哭鬧,父母不同回應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卻很大。

首先,一定要回應。

父母的回應,不一定是安慰或者哄勸,先是不要走開。

因為孩子是哭給父母看的,我們可以蹲下來,視線和孩子平行,可以給他們擦一擦眼淚,就那樣靜靜地陪著他們,讓孩子的激動的情緒飛一下。

心理學教授武志紅說:「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尤其是孩子哭鬧時,更是需要父母的回應。抱一抱孩子,讓孩子明白你是在意他的,他的感受和情緒都被接納和理解,內心的安全感才會被建立。

其次,和孩子溝通。

有時,孩子的要求真的是不合理,父母無法做好。

可以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了,我們再和孩子溝通剛才的事情,如實相告。

孩子可能會失落、難過,但是這些「無法滿足」是自然的,並不是父母故意和孩子作對,去延遲滿足孩子,因此也不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創傷。

再次,不要吝嗇抱孩子。

孩子哭鬧最初可能是因為願望沒有達成,繼而萌發了傷心和難過。

很多時候,孩子會主動向父母求抱,可有的父母很有「原則」,那便是——孩子什麼時候不哭了,什麼時候抱。一直哭,一直不抱。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肢體語言比語言更有力量。擁抱是最溫柔而又最有力量的方式。

說一千一萬個道理,不如抱一下孩子讓孩子更快地平復情緒,我們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父母養育孩子,不用考試,只要發自內心去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無條件地去愛孩子便可以。

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是最需要我們去愛的時候,抱一下他們,給他們擦一擦眼淚,這才是父母愛孩子正確的姿勢。

今日互動

你家孩子哭鬧撒潑,你是怎麼處理的?你覺得冷眼旁觀,任由他哭,是一個好辦法嗎?歡迎留言聊一聊。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得授權使用。

原標題:《孩子嚎啕大哭,父母冷眼旁觀:這樣的養娃方式要不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
  •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偶遇自己的人生使命,像個嚎啕大哭的孩子!
    準備一張白紙,在白紙的第一行寫上一段文字——「我這輩子活著就是為了追求這些」,然後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想到什麼寫什麼,一直寫,一直寫,寫到有感而發,寫到感動自己,寫到熱淚盈眶,寫到嚎啕大哭!繼續寫、繼續寫,當我寫到「與我的孩子同在,成為我的孩子,成全我的孩子,成就我的孩子」,我開始哽咽了;當我寫到「生生世世、同頻共振、死而不亡,讓愛滿天下」,我突然感覺悲從中來,眼淚開始奪眶而出,最後嚎啕大哭,眼淚鼻涕止不住地流,就像一個悲傷的孩子突然找到了一個哭泣的出口,迷失太久,看到了回家的路,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只能一直嚎啕大哭,哭到仿佛靈魂也被這哭聲撞擊了,像是被掏空了一樣,哭到全身沒有了一絲力氣
  • 孩子倒地大哭,年輕父母冷眼旁觀: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近日,有網友拍下了一幕:一個孩子臉朝地、賴在地上哭,而孩子的父母就站在一邊冷眼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年輕父母在一旁冷眼旁觀,這一幕卻讓不少人有了共鳴:這大概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吧。一語中的,孩子哭鬧、撒潑、任性、磨人,其實都是在嘗試跟父母、跟這個世界建立一套獨特的溝通方式,但大多數父母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我的孩子任性,不服管教,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聽,我乾脆就任他哭鬧,冷眼旁觀,等他性子撒完,自然就好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
    近日一段爸爸在家長會崩潰大哭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和老師溝通時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一個大老爺們為啥哭成這樣呢也有網友認為能讓一個成年男人在公眾場合嚎啕大哭應該不單單是老師在家長會上點名提醒
  •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
    一個大老爺們為啥哭成這樣呢?也有網友認為能讓一個成年男人在公眾場合嚎啕大哭一名廣東深圳男子騎摩託車上高速,被交警攔截,一番交談之後,他竟忍不住趴在交警肩頭放聲大哭。原來,那幾天,家裡工廠倒閉,老婆不辭而別,他沒了收入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家裡人也不斷指責他不爭氣。陌生交警大哥簡單的幾句「沒事,沒事」,讓他多日壓抑的心情瞬間崩潰。
  • 嚎啕大哭———不止是悲傷
    回首4年前的9月,我家孩子初三,她們分班了,我的孩子被分到了初三3班,班主任是個男的,三十三四的樣子,聽說管理很嚴,當時覺得還不錯。孩子分到班上時成績排名第二,心想孩子平時表現也不錯,應該順風順水的完成初三學業,沒想到到第三天就被班主任給打了。當時老師說孩子踩點上學,但那天孩子從在樓梯碰到老師被罵,到班上被打 離遲到還有五分鐘。
  •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他的崩潰,成年人都懂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和老師溝通時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一個大老爺們為啥哭成這樣呢?想起朋友圈裡最扎心的一句話⬇️⬇️⬇️放下磚養不起你抱起磚頭卻抱不了你其實世上少有父母願意錯過孩子的成長
  • 家長會上爸爸突然嚎啕大哭,他的崩潰哭訴,做父母了才會明白
    前陣子,一個家長會的視頻衝上了熱搜:一位父親在家長會時情緒崩潰,當場嚎啕大哭了起來,而他哭訴的心聲也戳到了很多家長的痛處。,讓家長全權監督,實際上這不僅增大了父母的壓力,還很難鍛鍊好孩子的責任意識。把作業直接布置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來記錄、完成,並承擔不寫作業的後果,這才能減輕家長的壓力,並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 孩子摔破東西,嚎啕大哭,你是這樣處理的嗎?
    她把手辦摔破了,給自己也嚇壞了,邊聳著雙肩嘴裡邊嗚嗚的往後退,我嚴厲的批評她,「你把她摔破了你還有理了,你哭什麼」,不說還好,我一說她嚎啕大哭,隊友抱著她安慰半天,睡前進臥室之後要取客廳的玩偶陪睡,每天她都是自己取,今天她走到門口又回來,哭著就是不說也不去。
  • 爸爸在商場抱著孩子嚎啕大哭,路人詢問原因,爸爸的話讓人直落淚
    文/冰糖媽育兒日記父母會經常帶寶寶出去逛街或者玩耍,但是寶寶畢竟太小了,尤其會走路開始,四處亂跑,有很多父母比較粗心大意,任由孩子隨處玩,不哭不鬧就行,結果很容易出現危險,在一些商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馬路上車輛又多,有的地方還有人販子,一旦發生危險,對於這個家庭無疑是一場災難。
  • 家長會,一父親被老師批評後嚎啕大哭,錚錚鐵骨也逃不過教育這關
    日網絡流傳一段視頻,一位父親工作時間抽空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卻被老師當著所有家長的面批評了一頓,這樣一位錚錚鐵骨的漢子卻委屈的嚎啕大哭。視頻中的父親被老師提名後嚎啕大哭,生活壓力讓家長無暇顧及孩子,面對各種壓力
  • 廣西12歲孩子墜樓身亡,媽媽跪地嚎啕大哭
    在當今這個時代,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自從有了孩子後,父母把他們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可以說對孩子他們是無微不至,在生活上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在學習上也給孩子最好的。現在的父母就是應了那句話,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為了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父母在外面可以說是拼死拼活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 天津兩兒童墜亡 天津大悅城發生悲劇父母在旁嚎啕大哭(圖)
    視頻截圖天津兩兒童墜亡,記者從天津市南開區政府獲悉,2月27日晚9時許,在南開區大悅城商場,兩名兒童從商場高處不幸墜亡,兩個孩子為一男一女,均在4歲左右。據網友發布的現場視頻顯示,大悅城商城負一層的地面上,兩名小孩躺到在地,頭部附近均有一灘血跡,小孩旁邊有一男一女兩名成年人嚎啕大哭。目擊者李女士介紹,晚上九點左右,她和朋友去大悅城購物。「進去之後,看到有兩個小孩躺在地上,周圍都是血。」李女士稱,當時孩子的家長還沒下來,「後來我們上到一樓時,看到有兩個人在小孩旁邊號啕大哭,像是孩子的父母。」
  • 坐公交時女兒卻突然嚎啕大哭,媽媽轉身就報警,乘客都誇孩子機智
    坐公交時突然嚎啕大哭邱女士的女兒5歲了,上幼兒園大班了帶著女兒在車廂中間靠窗的位置站著,還有兩站就要下車時,女兒突然嚎啕大哭,聲音特別大,當時車上的人都看向她們,邱女士覺得特別尷尬,剛想教育孩子別鬧,都上幼兒園了,這麼大的孩子怎麼還這麼磨人呢!
  •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他的崩潰,成年人都懂
    …一個大老爺們,為啥哭成這樣呢?也有網友認為能讓一個成年男人在公眾場合嚎啕大哭原來,那幾天,家裡工廠倒閉,老婆不辭而別,他沒了收入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家裡人也不斷指責他不爭氣。陌生交警大哥簡單的幾句「沒事,沒事」,讓他多日壓抑的心情瞬間崩潰。3.去年4月17日晚,一名男子在南京地鐵站內崩潰大哭。隨後,妻子趕來,不顧丈夫身上的汙穢緊緊把他抱住。
  • 拿走手機,孩子就嚎啕大哭,怎麼辦?三步解決!
    父母完全接納孩子的願望或者是情感。例如:「我知道你喜歡在床上跳,也覺得這樣做很有趣,對吧?」這種說法會讓孩子意識到你理解他的想法,從而展開基於信任的對話。在和孩子溝通規則的時候,儘量用簡單,而且孩子能夠明白的方式去陳述,以前我對這個問題專門寫過一篇,大家可以參考:注意這 4 個小細節,娃突然就聽話了 | 經驗第三步:Target a positive choice
  • 杭州初中女生嚎啕大哭,父母都不知道她那麼痛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品學兼優的她在診室裡嚎啕大哭在杭師大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就診的孩子中,有這樣一類高敏感族,比如小圓(化名),她是個初一的女生,從小學五年級起,就常常因為敏感的性格每天都活在內耗中
  • 貪玩萌娃溜出家門「放風」 找不到回家路嚎啕大哭
    民警很快到達現場,剛下車就看到一個大約三四歲的小男孩,他身穿居家服飾,腳上穿著一雙洞洞鞋,站在路邊大哭。民警嘗試著和他溝通,可小男孩顯得很害怕,身邊的好心市民也幫助民警一起鬨娃,可還是沒能止住他的淚水。通過警務平臺查詢不到任何信息後,民警只好先把孩子帶回夫子廟警務站再作進一步處理。
  • 家長會上,父親被老師批評後嚎啕大哭,錚錚鐵骨也逃不過教育這關
    我是浩源媽媽剛剛看到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工作時間抽空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卻被老師當著所有家長的面批評了一頓,這樣一位錚錚鐵骨卻頓時委屈的嚎啕大哭。於是老師就當著所有家長的面批評了這位父親,孩子爸爸覺得委屈於是嚎啕大哭起來:並不是故意不接電話不回信息,實在是因為工作太忙了。
  • 女兒吃魚正開心,突然嚎啕大哭:媽媽,這不是我養的魚嗎?
    但是吃著吃著小姑娘突然好像就發現了什麼不對,一看這條魚跟自己養的,怎麼就那麼像呢?在問了自己的媽媽之後,得到媽媽的親口回答,小姑娘可是傷心壞了,直接就撂下筷子不吃了,特別傷心地哭了起來。1.孩子養寵物,難免發生失去寵物的事情。小孩子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那就是一直想起想擁有自己的小寵物。